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1299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

一、你勇敢吗?

  活动设计: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由于阅历浅而易走入误区,本节辅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在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辅导目的

  1、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

  2、用辨证法的观点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辅导方式

  1、讲述和讨论

  2、角色扮演

  3、自我测试

  辅导前准备

  1、测试卷一份。

  2、三个情境小品。

  附:

测试卷问题:

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一个敢在家吗?

  (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

会发脾气吗?

  (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学,你比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学,你挺勇敢。

  辅导时间与场地

  1、教学时间:

1学时

  2、教学场地:

课室

  辅导步骤

  1、认识、理解“勇敢”。

  

(1)你对勇敢的理解。

  

(2)说一说你经历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

  (3)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

  勇敢:

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2、角色扮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大部分同学观看并思考:

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

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小品一:

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小品二:

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

  故事小品三:

小红在写作业,小明叫她去玩。

小红有一道题解不出,不去,小明同意让其抄他的作业,小红拒绝。

小红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出来啦!

  3、学生结合表演和讨论:

勇敢不仅表现在不怕危险,更应该表现在不怕困难上。

古有李时珍,现有解放军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如解放军叔叔不怕牺牲性命,保护国家财产,抗洪抢险;警察叔叔与坏人博斗;科学家攻克难关等等。

而我们则应该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自己的勇敢。

  4、回答测试问题,判断“勇敢”程度

  

(1)悄悄话

  同学们可找你的好朋友或老师互相轻声说一说测试题中的问题。

  

(2)小勇士解难。

  做法是让同学们试着商量如何解决上述四题的问题,如何排除困惑。

派一人上台做小勇士为大家解答他是怎么做的。

  5、讨论:

如何学会“勇敢”,如何培养自己的“勇敢”

  教师根据讨论归纳:

  

(1)自己独处害怕时,分散精力,多想一些开心的事,这称为分散法。

  

(2)平时多看健康、有益的书籍和电视,并加强身体锻炼,我们称之为健康法。

  (3)战胜困难要有勇气、胆量、毅力和知识,我们称它为综合法。

  6、同学们自由向老师提问,教师答辩

  7、全课小结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勇敢一的面,这很好!

任何一个人的勇敢精神都是从小培养的,人不是天生就勇敢的,所以你今天不勇敢或不很勇敢,不要紧!

虽然今后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复杂的人和事,在学习上也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学好知识,学会用微笑对待困难,不急不躁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相信自己,我会勇敢的!

!

  建议:

  目前我们面对的是独生子女,胆小、无毅力是他们当中许多人的通病,培养勇敢精神势在必行。

因为勇敢属于性格方面的问题,为了不伤同学们的自尊心,老师先讲了心里话,说明了自己曾有过的怯弱,但正确面对后,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另外采用“悄悄话”的形式,既保留了学生的“隐私权”,又让在这方面有自卑感的学生掌握了克服的方法,而“小勇士解难则是让那些比较勇敢的同学再次自豪地表现了勇敢。

二、烦恼来了怎么办?

  活动设计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时期,心理素质不稳定,不易容纳挫折和不合理的事,倾向于用理想的目光看待问题,情绪起落变化较大等,烦恼将伴随着他们渡过整个的学生生活,实际上,烦恼本身并不是件值得担忧的事,但它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烦恼处理不当,积压下来,也会成为学生的包袱,并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问题的导火索。

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有关烦恼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烦恼。

本节课首先要教育学生认识烦恼的危害不在于烦恼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待恼的态度,其次教育学生学习一些处理烦恼的方法。

  辅导目的

  1、认识烦恼产生的原因,以及烦恼处理不当会给自己带来一定危害。

  2、教育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烦恼。

  3、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烦恼。

  辅导方式

  1、剧情表演与分析

  2、讲述与讨论

  3、角色扮演

  辅导前准备

  1、准备一个消极对待烦恼的小剧。

  2、白纸若干。

  3、磁带:

心灵博士的建议、“幸福拍手歌”。

  4、准备一个名人克服烦恼的故事。

  5、准备《克服烦恼能力的测试题》(每人一份)。

  附:

克服烦恼能力自测题

  指导语:

  若你的情况与句子内容“完全符合,就在题目右边5分下边的空格里打“√”;若“完全不符合”,就在1分下边的空格里打“√”;若你的感觉与句子内容“有些符合”,就在4分下边的空格里打“√”;“不确定”就在3分下边的空格里打“√”;“有些不符合”就在2分下边的空格里“√”。

每一句只打一次“√”。

最好依据最先出现在你脑中的反应作答。

 

  1、我感觉我的生活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2、我的感情常受到伤害

  3、我经常烦恼

  4、我容易失去冷静

  5、同学们在交谈时,你是否想加入

  6、同学们在笑时,你是否也不会大笑

  7、你受到老师批评时,心里是否不愉快

  8、你是否有时会后悔,那件事不做就好了

  9、碰到不顺利的事情时,心里很烦燥

  10、夜里我很难入睡

  12345

  □□□□□

  □□□□□

  □□□□□

  □□□□□

  □□□□□

  □□□□□

  □□□□□

  □□□□□

  □□□□□

  □□□□□

  对于自己免于烦恼能力的评价                    第一次:

    分

  第二次:

    分

  差 异:

     

  备注:

若第二次的得分有所增加,则说明克服烦恼能力有正向改变或增强。

  辅导时间:

1课时

  辅导场地:

教室或团体辅导室

  辅导步骤:

  一、引入课题

  二、认识烦恼的本质,明白不同态度对待烦恼有不同的结果

  1、小剧表演

  剧情大意:

发试卷了,学生珊珊和菲菲各自在看语文试卷,珊珊认为自己考试失败,完了,由此产生了烦恼。

当发现同一道题自己比菲菲多扣两分时,不从自身的答案找原因,却认为是老师偏心,当菲菲安慰她时,却被她误解,菲菲生气走了。

  旁白:

第二天,珊珊的考卷没有让家长签名,看见语文老师总是避开,语文课上无精打采,作业越来越不认真,还常常迟交……

  思考:

  

(1)小品中的人物表现的是什么心情?

  

(2)这种心情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老师启发引导,认识消极对待烦恼的危害。

  2、给珊珊“考试失败了,我完了”,这个最初想法唱反调,也就是说与她不同的看法。

  3、想法改变,事情的结果又会如何,请互相讨论,并按照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角色扮演。

  4、珊珊到各组观看,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表演。

  思考:

通过珊珊前后两次不同的表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

老师启发并小结,指出要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很多人的烦恼跟认识态度有关系,当能乐观而自信,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烦恼,就能看到烦恼也有积极的一面,从而有利于消除或减轻烦恼。

  三、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烦恼

  1、由心灵博士的话引入。

  2、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请写下自己感到最烦恼的事,以及什么烦恼,可不署名。

  3、学生写完烦恼之后,情绪较低落,开展呼吸训练,调节学生心情。

  4、课前通过测试,已了解到克服烦恼能力较强的学生,请三名代表各列举一次克服烦恼的过程,着重谈谈这件事给自己怎样深刻的心理感受或体验,后来做了什么,花了多长时间等。

  5、打幻灯,出示名人克服烦恼的事例。

  “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这是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一段名言。

据悉巨商希尔顿在发迹之前是一个穷汉,母亲仅仅给他五千美元去经营旅馆。

几年后,希尔顿成了商界巨子,当希尔顿的母亲问他是怎样克服烦恼的,希尔顿回答说:

“微笑”。

原来,他每次遇到挫折和不合理的事时,他就马上到卫生间或一个角落拿出镜子练习微笑。

  小结:

每个人生活中都可能遇到令人烦恼的事情,如果你肯开动脑筋,你会发现能使心情变好的方法是很多的。

  6、组内交流:

学生带上写有烦恼的纸条到各自的心理辅导小组去,由组长读,其他同学出谋献策,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自己拿一个桌子上放着的快乐小精灵。

  7、班内交流:

  

(1)请两个小组各举一例摆脱烦恼的办法。

  

(2)师适当启发引导:

  a、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b、有哪些方法需要改进?

  (3)师提醒学生:

没有拿到快乐小精灵的同学,如果愿意,请说一说你的烦恼,我们大家都愿为你伸出援助之手。

  四、总结:

  1、提供一些常用克服烦恼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宣泄等。

  2、赠送名人名言:

天空虽有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

  五、放音乐:

“幸福拍手歌”,学生伴随音乐用身体语言表达心情。

  提醒学生一周后自己再进行一次“克服烦恼能力”测试。

  补充活动:

  一、唱反调活动

  1、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要求同学写一件烦恼的事,投进小纸盒。

  2、请生抽,并请生说出与纸条不同的看法。

  二、情景扮演游戏,请同学扮演在以下情景怎么办?

  参考情景如下(题目可自拟):

  1、今天,我被同学误会了。

  2、爸爸、妈妈吵架了。

  3、我考试不理想。

  4、天下雨,去不了春游。

  ……

  三、开展“我的烦恼告诉你”活动。

  1、告诉学生可以把烦恼跟快乐小精灵讲,意图在帮助学生诉说烦恼、宣泄一下情绪。

  2、以心理辅导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内容侧重于分析烦恼的性质,产生烦恼的原因,

  如何看待这些烦恼等,然后相互交流解决烦恼的办法。

  课程教学建议:

  小学生的心理相对单纯,容易说出自己的烦恼,也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本课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较为适宜。

教师应在课前主动了解本班学生的主要烦恼,以便有的放矢地传授克服烦恼的方法,教育学生适当地运用,视实际情况安排和组织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表自己的体验。

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平等沟通和教与学的双向沟通。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烦恼。

如谈谈自己曾有过的烦恼,自己当时的心路历程,结果怎样等,使学生与自己产生共鸣,引起心灵上的震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会说“不”

  活动设计:

  在学龄期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本课通过多例二难情境,让学生归纳出拒绝的方法和技巧,并在课堂之中加以运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合作精神。

  辅导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有权利说“不”,但也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合作精神。

  2、初步学习说“不”的三步技巧,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辅导形式:

小品表演,问题讨论,个案分析,角色扮演。

  课时:

1课时。

  活动地点:

教室。

  重点难点:

  1、重点:

二难情境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学习演练如何说“不”。

  2、难点:

归纳说“不”的三步技巧。

  辅导前准备:

  1、投影片。

  2、学生回忆:

自己平时有没有不敢拒绝或拒绝不当的经历。

  3、学生事先准备3个小品。

  辅导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深呼吸放松练习:

端坐,放松头部、身躯,慢慢吸气,慢慢呼气,……(时间2分钟)

  2、学生谈自己的感觉。

  3、教师: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如遇到紧张、生气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消除自己的紧张和生气。

  4、教师:

好!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话题。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使我们左右为难的事情。

请看投影:

  二、引入课题

  

(1)出示情景:

  “已是晚上九点钟,我正忙着写作业,同学小明兴冲冲地拿着一本新买的连环画到我家,要和我一起欣赏,我……”(幻灯)

  教师:

我该写作业还是和同学一起看连环画呢?

让我们看看三组同学不同的反应(小小品表演):

  第一组:

学生A:

去,难道你不能在家自己看?

非要跑来这里看不成?

现在几点钟了,明天我完不成了作业,谁负责?

      小明:

(生气)我再也不理你了!

  第二组:

学生B:

哎!

你有新书就拿来跟我一起看,真看得起我,我只好放下作业陪你看,作业明天再说。

      小明:

(高兴)真够朋友!

  第三组:

学生C:

太好了!

我也很想和你一起欣赏,但是现在已经九点多了,太晚了,真没办法,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呢!

我们明天下午再一起看好不好?

      小明:

(略失望)好吧!

  

(2)教师:

让我们对三组同学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

  请同学们谈谈“我”和小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我”:

A写作业/好    B看连环画/不好    C写作业/好

  小明 :

A很生气     B高兴,够朋友    C有点失望,但可以理解

  (3)问题讨论:

为什么小明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①A同学敢说“不”但是不善于说“不”,惹得同学很生气,失去了同学的友谊,想到的是自己,没有想到别人。

  ②B同学人缘好,但缺乏主见,不敢说“不”,过分考虑别人的需要,压抑或违背自己的正当需要。

  ③C同学敢说不,也善于说不,有自己的主见,又能考虑到别人的情绪。

  (4)教师总结:

当我们有正当的理由时,我们可以拒绝他人,但也要理解和尊重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并不因拒绝别人而失去了友谊。

  三、自我对照。

  1、分小组讨论。

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自己平时有没有不敢拒绝或拒绝不当的经历?

并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2、学生发言,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要求学生说出:

什么事情、自己如何应对、自己和对方有什么感受等。

  四、怎样说“不”。

  根据第三个小品和学生列举的例子,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说“不”的方法:

  1、作出判断,该不该拒绝。

  2、如何说“不”。

  ①拒绝(直接或间接相告,注意文明礼貌,尊重别人)

  ②并说出理由(如太晚了、考试作弊)

  ③想出替代的方式(提出一些健康可行的可供选择的替代方式)

  五、实际演练。

  1、出示问题情景:

(投影)(分4组进行讨论)

  A、我的好朋友要抄我的作业,我该怎样对他说?

  B、我和小华是好朋友,小华很喜欢玩游戏机,放学后经常因为玩游戏机而晚回家。

小华却欺骗父母说在我家做作业,并要我替他圆谎,我该怎么办?

  C、放学后,陈明约我们几个同学去游泳,我该怎样对他说?

  D、李华叫王敏期末考试时给他抄一抄,王敏心里挺害怕的,他该怎么办呢?

  2、每个两难情景请两个学生作一组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要注意学生扮演中是否有拒绝、理由、替代方式三方面(若不全教师提示)

  六、小结

  1、你能拒绝的只是对你不合理的要求,而不能拒绝一个应该帮助的人。

  2、在说“不”的过程中,要做到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学会与人沟通。

  3、当我们要向别人提出要求时,也应该考虑考虑:

我提出的要求是否正当?

是否使别人为难?

也要尊重别人。

  板书设计:

                 学会说“不”

               1、判断,该不该拒绝。

               2、如何说“不”。

                

(1)拒绝

                

(2)说出理由

                (3)找出替代方式

  教学建议:

  1、本课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心理健康辅导课使用。

  2、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体验两方的心理感受,培养合理精神。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说真话,教师语言要简洁。

  

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设计

  中年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时期,对人对事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但这些看法往往比较片面。

因此,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自己、全面地看待他人,显得尤为重要。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学生做到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孤芳自赏,通过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使自己取得进步,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健全的心理品质打下基础。

  辅导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教育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辅导方式

  讲述与讨论、角色扮演,是非测试

  辅导前准备

  幻灯片《谁的本领大》

  故事录音:

(1)屈身为奴去学艺  

(2)张秉贵向徒弟学习

  辅导步骤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看幻灯,讲故事《谁的本领大》。

  2、思考讨论,发现问题。

  

(1)提问:

  自认为本领高强的小猴子,梅花鹿最终都没有摘到果子,你能发现其中的原因吗?

  

(2)小结:

  因为小猴子只想到自己的动作灵活,并没有想到自己不会过河,而梅花鹿只想到自己的四条腿跑得飞快而没想到自己不会爬树。

他们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而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缺点,不足),所以它们都没有摘到果子。

  3、故事新编,阐明主题。

  

(1)让我们来帮助梅花鹿、小猴子,使它们顺利摘到果子好吗?

  

(2)提问:

  通过帮助梅花鹿、小猴子,你明白了什么一个道理?

  (3)小结:

  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要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通过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就叫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动手演算,激发动机

  1、提问: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在哪里呢?

我们来动手做几道题:

  假如我们从全组每个同学身上找出两条优点,14个同学能找出多少条优点?

从全班每个同学身上找出两条优点呢,54个同学一共能找出多少条优点?

  演示乘法算式:

〖WB〗2×14=28

  〖DW〗2×54=108

  2、提问:

  如果老师从全班每位同学身上学到一条优点,我一共能学到多少优点?

  如果同学们从我们班任课的老师身上各学一条优点,你就会有多少优点?

  3、提问:

  通过演算这几道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

  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我们的品德更加高尚,学习更加优秀,工作更加出色,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

同学们一定非常愿意这样做,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三、联系实际,树立榜样

  1、请学生列举同学中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并请这些同学谈谈这样做对自己成长起到什么作用。

  2、小结:

  无论是谁,都有优点、长处,也都有缺点、短处,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会有进步。

  四、再举实例,强化主题

  1、有些人认为:

错误、缺点多的人或者是比较后进的人,才需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再讨论这个问题。

  

(1)听录音故事《屈身为奴去学艺》

  

(2)讨论

  (3)小结

  钟隐年轻时已是个有名气的画家,在当时的社会里他的身分地位已经是比较高的。

可是,他为了学习郭乾晖的一技之长,不惜隐姓埋名,屈身为奴。

这足以说明他要向别人学习的诚恳迫切的心情,经过他的努力终于成为著名画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向别人学习,即使已经成为优秀的、有成就的人,只要发现别人有一点比自己好,就要虑心向别人学习。

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成绩。

  2、还有人认为:

“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要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对不如自己的人就没有必要向他学习了。

下面我们再听一个故事,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1)听录音故事《张秉贵向徒弟学习》。

  

(2)讨论

  (3)小结

  张秉贵做为全国闻名的售货大师,还虚心学习徒弟的优点。

这告诉我们:

对不如自己的人,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

广泛吸取各种人的优点,才能使自己成为更完美的人;也可以使自己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谦虚,不骄傲,不断前进。

  四、情境表演,个案评析。

  1、表演1号小品:

  老师表扬王敏,张小丽说:

“她也不怎么好,有一次,她还做错一道题呢!

  讨论:

张小丽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吗?

  小结:

像张小丽这样,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不可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表演2号小品:

  小刚跳绳比赛得了第一,小军却说:

“他只比我多跳了两个,还有许多同学比我跳得少呢?

  讨论:

小军的这种想法对吗?

为什么?

  小结:

小军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不服气,不愿意向人家学习,又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对自己的要求越低,这样怎能进步呢?

  3、表演3号小品:

  老师表扬李小明学习好、爱劳动、守纪律、同学们选他当“三好学生”。

赵大浩却愤愤不平:

“李小明有什么了不起,就是他爱表现,老师就是偏爱他!

  讨论:

赵大浩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情绪?

这种情绪有什么危害?

  小结:

赵大浩对比自己好的同学不服气,产生了愤怒、怨恨的情绪,这就是嫉妒。

嫉妒别人就不能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会导致与同学的对立,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五、赠送对联,总结全课。

  1、总结:

我们不要向赵大浩、小军、张小丽那样,看不到别人的优点、长处,只会挑别人的毛病,甚至用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这样发展下去毛病会越来越多。

这样的人就是愚蠢的人。

  我们要向钟隐、张秉贵以及所有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人就是聪明人。

  2、赠送对联:

聪明人取人之长长更长,愚蠢人比人之短短越多。

  3、请学生课后想出对联的横批是什么。

  (虚心使人进步)

 

  板书设计:

 

 

五、克服自卑心理

  活动设计:

  从心理学而言,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