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48080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PPTX 页数:788 大小:2.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88页
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88页
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88页
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88页
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

《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7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马费成.pptx

第1章绪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有三种不可缺少的要素始终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活动,那就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这三种要素分别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作为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方式以及关于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广义知识,在当代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流通、加工、存贮和转换过程作用于用户时,就可以为人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资源,即信息资源。

本章基本内容,1.1信息与信息资源1.2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1.3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1.1信息与信息资源,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信息可以说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它不仅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而且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研究中也被广泛采用。

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在西方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哈特莱1928年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

他在这篇文章中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0年后(即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他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了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

布里渊直接指出,信息就是负熵。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他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在通信领域所展开的对信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里,信息被看做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些也是申农、维纳、布里渊等人对信息的共同理解(哈特莱的信息定义仅仅是申农定义的特殊情形)。

这些认识比仅仅把信息看做消息或通信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概念也在不断拓展。

当计算机出现后,信息被看做数据。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的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看做是信息的传递。

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信息工作成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服务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独立的产业。

信息又被看做经验、知识和资料。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信息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也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关注,他们发现,人类社会、自然界、思维,乃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及运动状态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征,由相应的信息来表现这种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因此,信息可以说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今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利用,网络世界把信息带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角落,使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信息的普遍性和不可或缺性。

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包括在网络上传输的一切数据、符号、信号、资料,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集合体。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由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因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产生信息,而且是不同的信息。

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如果考虑到信息的产生、认识、获取和利用离不开主体人,并且必须从主体的立场来定义信息,那么,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就转化为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

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

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这里,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显然,在引入了“主体”这个约束条件后,信息定义的范围变窄了。

比较两个不同层次的信息定义可以发现,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完全可以认为,在人类出现以前,信息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只是没有人去感知、表述和利用而已。

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因此也可以说,在人类出现之前,根本就不存在信息。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对信息资源(informationresources)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

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1.1.2信息资源的内涵,另一种观点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也就是说,信息资源包括下述几个部分:

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2.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3.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4.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在本书中,我们持广义的理解,但又不否认信息活动中信息要素的核心地位。

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给出如下定义:

所谓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这里的信息活动包括围绕信息的搜集、整理、提供和利用而开展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

由于信息要素是信息资源的核心,为了探讨方便,本书许多地方仍然以狭义的信息要素资源为研究对象。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源”(informationsources),即信息的来源,它的,含义很广泛,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内涵。

在通信领域,信息源被简称为信源。

研究者认为:

“信源也就是消息的来源,可以是人、机器、自然界的物体等”,也可以是一个事件;在传播领域,研究者认为:

“传播的来源是指生成、制作和发送信息的源头或起点。

传播的来源可以是个体即某个具体的制作、传递信息的人,也可以是群体指发生信息的部门或机构”;在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者认为,信息源是“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它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信息源可分为非文献信息源(包括口头信息源、实物信息源等)和文献信息源两大类型等等。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

1.自然信息源;2.社会信息源;3.经济信息源;4.科技信息源;5.控制信息源。

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对“信息源”与“信息资源”进行比较,我们发现:

在时间序列上,信息源是信息资源的源,是先于信息资源的。

从信息的开发利用上,信息源可以不断的转化为信息资源。

从信息的开发利用上,信息源可以不断地转化为信息资源。

从信息来源上,信息资源包括一切信息的来源。

从信息本体论意义来讲,信息是系统状态的表征,而客观事物系统又是永恒运动着的,伴随着流变而源源不断的发出信息,因此信息资源包括一切信息源已经发出、正在发出和将要发出的所有信息,其范畴包括已经保存下来的历史信息、现实信息和潜在信息。

信息与它所表征的物质客体的这种可分离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源和信息资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信息源不等于信息资源,信息源是蕴含信息的一切事物,信息资源则是可利用的信息的集合;信息资源可以是一种高质量高纯度的信息源,但信息源不全是信息资源。

1.1.3信息资源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信息资源的特征:

一个角度是把信息资源作为一般的经济资源。

另一个角度是将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进行比较。

1.1.3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1.1.3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又有诸多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包括:

1.共享性2.时效性3.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驾驭性5.累积性与再生性,1.1.4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信息,作为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状态、方式以及关于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广义知识,在其他信息活动要素的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流通、加工、存储和转换过程作用于用户时,就可以为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因此它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信息的管理、开发和利用自古就有。

古人“结绳记事”实质上就是用“结绳”来存储和传递信息。

但信息的利用在早期并不像物质和能源那样普遍和广泛,信息往往依附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并借助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而发挥作用。

因此,信息在早期并不是资源。

信息资源化,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之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1.4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信息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要。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信息的生成、传递、存储和积累提供了用武之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又为信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基础和条件。

因此,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各种形态的信息以指数形式增长并迅速积累起来,很快就达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基数。

1.1.4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在经济活动实践中便逐渐认识到,资源不仅有各种物质形态,也包括知识、经验、技术等非物质的信息形态。

前者包括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后者即是信息资源,它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或无形的社会财富、是信息社会十分重要的资源。

目前,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1.1.4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价值观在不断演变。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经济状况的客观反映。

农业时代(土地和矿产),工业时代(股份),信息时代(信息、知识),1.1.4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在以质能转换为主体的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产和石油,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争夺的重点。

在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掌握信息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

谁能掌握和利用更多的信息,谁就能取得主动权,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目前,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认识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战略意义,并加入到这场新的世界性竞争中去。

1.1.4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1984年5月,邓小平在为国家信息中心题词时,明确提出要“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从而促进了我国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

1992年,中共中央又作出了两项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

一个是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另一个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宏伟目标。

1993年,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指出: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取得实效的关键。

”,1.1.4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信息是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重要的财富和资产,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新的开发环境下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国际竞争的焦点。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充分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材料、能源等资源的节约和增值作用,使信息流更加有效地引导人员流、物资流和资金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础。

1.1.4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代数字信息资源的兴起。

毫无疑问,最能够揭示信息资源本质特征和体现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是信息资源当中所蕴含的信息内容。

数字信息资源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记录信息的物质载体产生了重大变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更是广泛地将信息存储到互联网络上,通过网络传输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1.1.4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当信息以二进制代码的方式存在时,我们将信息资源称为数字信息资源。

数字信息资源的形成,不仅仅是简单地从一种物质载体变更为另外一种物质载体,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信息资源数字化,极大地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生产方式、存在形式和运动规律,促进了新信息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使信息资源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并推动人类社会向数字时代的纵深方向推进,同时也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1.2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一般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方面。

总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系统与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分目标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并受到总目标的制约。

每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总目标与分目标之间以及各分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目标体系。

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最具代表性的是狄保尔德所领导的一个管理咨询研究小组从一个公司范围内所列举的信息资源管理目标。

该目标包括七个方面:

1.建立起一种环境,只允许相关的信息进入公司的决策活动中;2.实施一系列措施,使生产、搜集信息的费用能够与利用信息后应获得的效果相比较;3.改变观念和政策,使信息在企业的商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中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财产;,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4.在利用信息技术前,应首先对需求进行分析,而不是与此相反;5.使信息管理者的地位合法化;6.为所有的管理者及职员提供培训、教育和升职的机会,使他们能掌握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技能;7.吸收用户参与系统的设计及有关的决策,使之能对信息生产活动及人员、设备等资源负责。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基于上述原则,我们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

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为保证上述总目标的实现,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并行不悖且相互联系的分目标。

这些分目标包括:

1.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资源的开发,确保相关的潜在信息资源能及时、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资源的分配,确保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主要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与上述目标相适应,信息资源管理包括了一系列任务。

从宏观上来说,这些任务主要包括:

1.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国家统一的指导和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不仅成本低、价格廉,而且能很好地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需求、贴近用户),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

2.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资源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开发出来的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及时、有效的利用。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机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建立在较高的起点和良好的社会基础上。

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信息资源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的今天,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信息资源管理开辟了管理新天地2.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是使信息资源真正得以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条件3.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合法权益,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性表现为管理层次在管理目标、管理方式上的不同而产生的管理效果上的差异。

大体上说,信息资源管理效果可以分为宏观效果、中观效果和微观效果。

由此,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在这三个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宏观管理和中观管理是微观管理的前提,微观管理是宏观管理和中观管理的基础。

不同的管理层次包含不同的管理内容。

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1.宏观管理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一般由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主要是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使信息资源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的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最有效的利用。

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顺利进行以及降低资源开发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最有效的方式。

其主要任务是从总量上和结构上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因而由此引发的一切管理效果都带有总量和全局性质。

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国家从宏观层次上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

(1)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要从思想上把它,提高到一个战略的认识高度;,

(2)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必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3)国家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确定目标、进行投资,决策,并为各级政府业务部门中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条件;,(4)大力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果;,(5)确定信息资源管理的保密和保存制度,协调与国际,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关系。

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2.中观管理中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由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地区或行业性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来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以及本地区、本行业与其他地区、其他行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关系,使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在总体上与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不相冲突的同时,能更好地符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客观实际,并体现本地区、本行业的利益。

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缺乏对全省(自治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各单位的信息系统盲目建设、重复投资,信息资源的开发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全省(自治区)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无法整合已积累的信息资源,“信息孤岛”大量存在,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信息资产有流失的危险,有的正在流失。

(3)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资源意义认识不足,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岗位设置不健全,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人员缺乏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培训。

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关于建设区域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我们可以借鉴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的经验:

(1)负责研究提出全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全区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整合工作。

(2)负责研究拟定全区信息资源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3)负责集中管理全区重要的信息资源。

(4)为党政机关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3.微观管理微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最基层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负责实施,其主要任务是认清组织内各级各类人员对信息资源的真正需求,合理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微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两种类型,我们将在第5章和第4章分别讨论。

1.2.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是指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现代信息资源管理实质上是通过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来实现的,作为基本技术手段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特别关注的重要领域。

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的利益诱导作用,促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间接组织和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手段。

在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运用经济手段有利于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微观经济活力,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具有下述功能:

第一,调节功能,包括调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个机构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二,控制功能,即通过价格、税率、利率等经济杠杆引导各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向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靠拢;第三,核算功能,即借助价格、税收、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核算劳动耗费,比较投入产出,平衡社会需求;,第四,监督功能,即借助会计、统计、审计、银行、,监管、稽查等手段,根据法律和规章,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及其与政府、职工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监督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是指用以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各种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信息资源,就是各个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者依靠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