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9318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

《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docx

山东沂水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08

沂水一中2018届高三摸底检测

命题:

魏继国审题:

张金迎2017、8、16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

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

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

说一部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作为“知音”的批评家为他们心仪的文学家、艺术家树碑立传的历史,并不为过。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

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

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

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

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文本的某些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

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

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

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

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⑤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

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

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选自2017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B.“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C.“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他们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D.“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引发读者兴趣,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

B.文章第①②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令读者在开篇便对两个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更清晰的认识,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的“粉丝”有敏锐的辨识力,所以他们能去芜存菁,使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说被淘汰。

D.知音能够创作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却很难创作其他类型的新文本,可见他们的生产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最后的山

素 素

(1)我天生喜欢山,却没去过几座名山。

面对长白山的时候,我既想走进它,又怕走进它。

想走进它,是因为它是我心灵的图腾;怕走进它,是因为深深的敬畏。

(2)雨在这里格外密集。

我已在白山市听它喧嚣了三天,每天打着伞在大街上乱走。

那个城市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座专门卖山货的大厦,里面有长白山的蘑菇、蕨菜、榛子、雉鸡、熊胆、人参,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山珍。

我有半天时间待在那里,它包罗万象,像把长白山撕碎了,一块一块、一丝一缕地摆放在商贩的柜台上。

我闻到了长白山浓郁的体香。

(3)大雨骤停,我们开始上山。

从长白山西麓的入口,走进长白山最原始的那一部分,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原始森林。

它是树编织的自然之初的混沌状态,以古老和沉默,制造出一种令人眩惑的悲剧氛围。

我看见,每一棵树的面孔,都沧桑欲语。

每一棵树的身上,都长满了苔藓,披挂着如网的荆藤,却将岁月的负荷一轮一轮盘旋在心里。

有的死去了仍英雄般地站着,枝已枯黄了还是那么美。

它们是为原始森林做最后的支撑,为活着的树分担霜和雨。

(4)车子在旷古的寂静中盘旋着上升。

山的神秘愈加浓重,氤氲如梦,迷茫若仙。

一位画家朋友告诉过我,在长白山,海拔不同树也不同,背包里的油彩不够用。

我以为他是艺术家的夸张。

但当我的脚、我的目光真正抵达这里,才知长白山隐藏了一幅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长的巨大画卷,在这个倒悬的画面里,自下而上呈现出如四季一样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如同艺术大师的杰作,长白山是如此美丽。

(5)然而,凝望长白山山顶的时候,所有人都仿佛被魔或仙引领到一个不可知的所在。

目光所及,多是无遮无拦的旷野秃丘。

长白山并不是一路都有树,原始的长白山到了高处,已如一只被摘净了毛的公鸡,只剩下一个英俊而孤独的冠了。

记得在来的路上,曾看见一大片刚刚倒塌的原始森林。

既然数百年的生长能被一场飓风毁于一旦,人类只能眼看着它们一点一点枯朽腐烂,那么,长白山山顶这最后的雄冠,也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化为乌有。

树的生命是脆弱的,森林并不是海拔多高都可以茂盛地张扬。

山下的树因为亲近人类,而被弑杀了。

长白山是如此单薄,那一瞬间,我曾在心里感到一种不由自主的惶悚。

(6)车子向下,在山腰树最茂密的地方停下,我大声地喊:

“东北虎你好!

熊瞎子你好!

”但是没有回应。

这是原始森林,但这里太安静了!

我特别想与最凶猛的动物相遇,我觉得如果这时候从森林里走出一只野兽,不管它是什么,我都会感到亲切。

然而,我只惊动了一只小松鼠,它机警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眨眼之间就不见了。

(7)我禁不住想,除了土著的猎人,谁最早走进了长白山?

是伐木者,还是采参人?

我像是在追究一种责任。

这其实并不重要,自然混沌,人也混沌,无论谁先走进长白山,都不会空着手。

走进来的人,只有到长白山衰败枯竭的那一天才会住手,才会跪下来为哺育过自己的大山祈祷。

建立清廷的爱新觉罗氏,当他们走出山林走进中原时,竟连回去的路径都模糊了。

而做了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却在长白山下宣布退位。

大山之子,并没有走出多远。

(8)如今,长白山不但在中国是最后的山,在世界也是,它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今日长白山的一只鸟,或者一片树叶,都变成人类共有的了,不许哪个人随意拿走。

这一切,都因为失去的太多了,才想起严守。

然而整个长白山都稀疏了,只有这一小块葱茏,人类真的能守住它吗?

(9)回来的路上,经过梯子河和锦江大峡谷。

梯子河是一道欲裂未裂的山缝,下面有哗哗的水鸣声。

锦江大峡谷则是将大山打开了,看起来像一句灰色的预言。

我想它们能知道下一次火山爆发将会在什么时候,知道人类还能享受多久的宁静。

它们会告诉你,原始的绿色已所剩不多,长白山随时都可能从休眠中醒来,如果扰了它的梦,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10)自始至终,我都是惶恐的。

总感觉长白山在动,甚至将要裂开。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游览长白山,“我”始终都是惶恐的,原始森林令人眩惑的悲剧氛围、锦江大峡谷等都让“我”惶恐。

B.作为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长白山上垂直地分布着犹如四季一样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C.如今长白山的一只鸟、一片树叶,都是人类共有的,从长白山获取蘑菇、人参、雉鸡、熊胆等山珍是绝对不允许的。

D.本文对长白山美景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长白山的地貌特点,表现了“我”对长白山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5.文章以“最后的山”为题,但直到第八段才说长白山是“最后的山”,为何这样安排?

(5分)

6.文章表现了作者对长白山怎样的情感?

其中最重要的是何种情感?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2分)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

《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

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

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

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

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

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

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

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9分)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徒河南府。

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

迁辟雍博士,除板书郎。

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

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

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徒荆南路。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

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

或曰:

“令,丞相沈该客也。

”治之益急。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

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

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

权礼部侍郎。

兄楙、开皆尝贰春官,几复为之,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

他日谓几曰:

“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

”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

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

存中言:

“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

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

”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

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

“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

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

”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

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

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选自《宋史·列传第百四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B.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C.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D.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指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时期,秦汉相承。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漕指通过水道运粮,又可指水运他物。

水路不通之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仆射指职官名。

秦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

汉献帝设置左右仆射,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D.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内容,文中指以檄文安抚、晓谕对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几治政有道,执法不畏权贵。

他担任地方官时,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令犯法,曾几得知他是丞相的门客后,仍然严惩了他。

B.曾几言谈得体,为人备受推重。

每次和同僚聚会,曾几常常谈论前辈的言行举止和台阁典章制度,因此士大夫们非常推崇尊重他的为人。

C.曾几专注政事,为国屡次进言。

吴、越之地发生重大水灭、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事,并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

D.曾几力主抗金,坚决反对议和。

金人侵犯边塞,有人主张请求金人延缓出兵,曾几认为,增加岁币请求讲和之事无利有害,并决意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

(2)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11分)

寒食陈与义

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

喧哗少所便,寂寞今有味。

空山花动摇,乱石水经纬。

倚杖忽已晚,人生本何冀。

注:

①寒食:

旧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

寒食不举火,故称“禁火”。

②此诗作于靖康之难第二年,陈与义遇虏奔于南山之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虽然联首句“竹篱寒食节”全句都是平声,且结尾都押仄韵,这都符合律诗的声律要求。

B.颔联写年青时爱热门,满怀壮志,哀乐随心,如今在寂寞生活里竟能品出滋味来,这种情味与遭际、时节、环境都有关联。

C.颈联“空山花动摇”,空山愈形花之动摇,以静写动,同时又是用花之动摇来写山之空静,以动写静,近于“乌鸣山更幽”的写法。

D.“乱石水经纬”中,“经纬”本指织物的纵线和横线,这里指水流湍急,和“乱石”形成对照,二字可谓平字见奇,是宋人化故为新的手段。

E.全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抒情,情与景平分秋色。

首联总写,交待时间、环境、颈联写眼前所见景物,有整体有细节。

15.试结合全诗,赏析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交代送别地点的同时也表明了友人所去之处。

(2)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

“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

主客皆进入了“__________”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

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同八个亚太国家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一致,该协议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

B.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撰写了一份近30多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并直呈教育部。

C.我们的很多地方和部门,特别是部门的负责同志,是否把消防安全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态度和做法。

D.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公平竞争。

19、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

“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

“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

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

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5个字。

(6分)

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得出的,___。

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正面的标签,____,并被赋予一切优良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反面标签,那么他就会被“消极”的光圈笼罩着,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

③。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②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③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④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圆岂是珠

⑤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

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的六个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选择其中的一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山东沂水一中2018届高三摸底检测答案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