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7299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docx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治理对策1培训讲学

标题:

大学生究竟难在哪?

—创业要迈五道坎2004年3月23日

二、大学生DIY手工艺制品消费分析

附件

(二):

夏日的街头,吊带装、露背装、一步裙、迷你裙五彩缤纷、争妍斗艳。

爱美的女孩们不仅在服饰搭配上费尽心机,饰品的选择也十分讲究。

可惜在商店里买的项链、手链、手机挂坠等往往样式平淡无奇,还容易出现雷同现象。

“碧芝”的成功归于他的唯一,这独一无二的物品就吸引了各种女性的眼光。

我们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应用,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流行因素,还可以把自己小店里的商品拿到网上去卖,为我们小店提供了多种经营方式。

尽管售价不菲,但仍没挡住喜欢它的人来来往往。

这里有营业员们向顾客们示范着制作各种风格迥异的饰品,许多顾客也是学得不亦乐乎。

在现场,有上班族在里面精挑细选成品,有细心的小女孩在仔细盘算着用料和价钱,准备自己制作的原料。

可以想见,用本来稀奇的原料,加上别具匠心的制作,每一款成品都必是独一无二的。

而这也许正是自己制造所能带来最大的快乐吧。

此次调查以女生为主,男生只占很少比例,调查发现58%的学生月生活费基本在400元左右,其具体分布如(图1-1)

还有一点就是beadwork公司在“碧芝自制饰品店”内设立了一个完全的弹性价格空间:

选择饰珠的种类和多少是由顾客自己掌握,所以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进行取舍;此外由于是顾客自己制作,所以从原料到成品的附加值就可以自己享用。

摘要

在我国,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会计人员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

本文结合了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从产生会计诚信问题的内因和外因着手,剖析了我国会计诚信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也由此而对我国会计诚信综合治理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会计诚信;诚信缺失;治理对策

1绪论

1.1会计诚信的研究背景

会计诚信问题一直是中国会计学界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

会计诚信缺失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较突出的问题,给国家、企业和投资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滋生了各种社会腐败现象,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加快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用缺失已经危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尚未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信用体系,这也是会计造假行为频发的原因之一。

1.2会计诚信的研究内容

会计行业的诚信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会计诚信在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显示了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本文将从会计诚信、现状、对策等方面讨论了会计诚信在我国的缺失的严重性。

1.3会计诚信的研究意义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法制经济,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会计在经济建设、经济管理、经济决策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会计人员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

没有诚信,就没有经济秩序。

所以在我国,一定要加强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

加强会计诚信体系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塑和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第二,只有重塑和加强会计诚信,才能保障投资者和国家的利益;第三,只有重塑和加强会计诚信,才能保证会计人员正常执业,净化会计环境。

企业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性,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

2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危害

2.1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2.1.1我国会计失信在较大范围内存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在经济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了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从中国第一个会计造假案例——深圳原野开始,到陆续出现的黎明股份、郑百文、银广夏等重大会计造假事件,使整个社会对企业会计及注册会计师行业一落千丈。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政治因素突出,行政干预色彩较浓。

政府带头作假、领导授权作假的现象随处可见。

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的现象路见不鲜,不仅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在全国不同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诚信缺失现象,由此可见,会计诚信缺失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2.1.2我国失信主体发生变化

过去造假的主题主要是单位会计人员为谋私利,编制会计凭证,侵占资产,挪用资金。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造假主体发生了变化。

某些政府官员、单位负责人为“数字出官”,常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参与作假,会计人员只是他们仕途上的一个工具。

根据已查出的违法乱纪案件来看,这与权利腐败是分不开的。

由于执法不严,造假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使会计失信现象愈演愈烈。

2.1.3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实

会计信息失实是会计诚信缺失最突出的表现。

从行为后果看,“集体越轨”特征决定了这种不良会计行为作用是在相互性、合作性、连锁性,因而增加了其影响力合辐射面,使之相比分散、孤立、个体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欺骗相关利益者的案例屡见不鲜,如广电股份和陕长岭的大股东长岭黄河集团的为了解决拖欠债务问题。

某些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以身试法,伪造、编造凭证账簿,虚构交易事项,粉碎会计报表,发布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地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2.4我国会计诚信缺失造成的危害

2.4.1会计诚信缺失导致我国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运作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直接投资者。

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国家来说就有着双重意义。

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不但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紊乱,也可能导致国家投资的流失。

2.4.2会计诚信缺失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交易双方必须恪守诚实信用原则。

由于会计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经国家审计署调查和研究,认为我国会计造假非常严重,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影响了国家税收,使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失真的会计信息给市场以误导,其结果是引起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不该入流资源的企业流入资源,而急需资源的企业却因缺乏资源而破产、倒闭。

社会交易成本高昂,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严重地被削弱。

2.4.3会计诚信缺失影响国家安定

财务造假会造成会计秩序混乱、市场无序、宏观调控乏力,使宏观调控错位,削弱宏观调控能力,形成经济运行无序,虚化经济繁荣,造成严重的经济泡沫现象暂时繁荣。

而一旦造假行为被识破,股市就会混乱,造成经济恐慌,最终损害群众利益,激发民怨,影响政府威信,最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2.4.4会计诚信缺失侵害我国财政收入

一方面,在财务造假的掩护下,大量的灰色收入、隐蔽分配等避开了国家税务部门的监管,偷漏国家税收,从而影响国家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能力。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损公肥私,侵蚀国家财产,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国家利益受损。

总之,会计诚信缺失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是巨大的。

如果不及时制定政策遏止会计失信行为,将会产生市场信用危机、政府信用危机甚至整个社会信用危机,并最终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所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是保护改革成果的基本举措,是维护国家安定的一件大事。

3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等群体,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益。

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诚信基础已经动摇,造成会计失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外部因素剖析

3.1.1信息不对称因素

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同,它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完全消除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信息不对称程度。

而新会计准则就是缓解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要求。

但是,必须配合较完善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在会计信息不对称及其危害在经济活动中,如果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拥有信息优势,掌握了另外一些人所没有的信息,就称之为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有两种类型:

一是逆向选择,或者说“隐藏信息”,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也就是隐藏信息以谋取私利;二是道德风险,或者说“隐藏行为”,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也就是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脑力支出和体力支出,采取偷懒等行为,为自己谋取利益。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资本投资活动的参与人对资本投资市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拥有程度不对等,包括拥有的数量不等、拥有的质量不等、拥有的时间不等。

会计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信息优势,掌握了不对外披露的内部信息,从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信息分布。

所以,管理当局通过各种途径,以牺牲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来牟取他们的信息优势利益。

会计信息不对称可以造成以下危害:

1.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一般拥有信息优势的管理当局称为代理人,没有信息优势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称为委托人,双方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双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利益相关者可能不了解上市公司的质量,也不清楚有关企业的准确经济状况。

从而,信息不对称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据,从而达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管理当局凭借自身拥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特殊专门知识以及信息优势,可以借助非正常手段实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不良意图,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2.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管理当局处于优势地位,投资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企业管理当局为了避免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失业,而利用信息优势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

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资本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失效资本市场核心的问题就是信息的透明度。

会计信息作为连接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对证券市场能否正常、高效运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信用市场中,信息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

信息提供者对自己的经营状况及其信贷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信息使用者则较难获得者方面的真实信息,他们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会计信息不对称表现在:

首先,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

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我国的会计人员陷入“囚徒困境”,会计人员一般会执行授意作假帐,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再次,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次品驱逐良品,目前,我国的会计市场证明了这一点,会计信息制造者出具大量的虚假信息,而刚好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只关心利益,对会计信息真假缺乏研究,造成市场对虚假信息的大量需求,而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被挤出市场。

会计信息不对称势必造成资本市场不能良好运行,尤其是产生欺诈交易行为,投资者产生巨额经济损失,从而引起资本市场动荡,甚至资本市场失效,重者导致经济危机以及政治动乱。

如果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则各方受益,市场会运作得更好。

3.1.2会计自身因素

会计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

会计工作者只要根据客观发生的经济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就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非常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制度的广泛适用性与交易业务的特殊性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可操作的余地。

会计自身的因素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会计政策存在较大的选择空间。

不同企业在资产的运营、耗费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资产的损耗费用、期末计价应当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第二,会计原则提供了广泛的操作空间。

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

第三,现行制度要求会计工作者具有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资产的评估计价等具体原则的运用都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3.1.3体制因素和外部监督因素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开始日益突显,这极大地刺激了利用会计信息谋利的动机。

加上转轨时期相关制度滞后,使得这一动机转化为现实的会计操纵和信息造假行为。

在我国,外部监督机构严重失职。

来自企业外部的财政、税务、审计、物价、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利和独立性,但大多数执法机构各自为政,相互推卸责任。

这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严重的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3.2内部因素分析

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并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

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3.2.1小集体的利益因素

小集体利益的谋求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共同因素。

所谓小集体,是指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会计工作人员等提供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方结成的利益共同体,也可是某一利益部门。

研究表明,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小集体小部门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一旦利益集体形成,为保障既得利益和追求更多利益,利益集体势必会使用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

当事关会计信息的利益集体一旦形成,会计信息失真也势必产生。

小集体利益因素表现在: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利益诱因源头。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有两重含义,一方面是事关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重要成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是企业为保障员工个人利益最大化。

当事关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重要成员出于自身利益追求时,很容易理解他们采取种种手段甚至非法手段追求个人利益,由于职位使然,会计信息失真极易由此产生。

而追求企业员工利益最大化则是企业负责人从自身业绩和声望方面考虑,企业负责人对企业成员提高收入愿望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到其权力和声望;另一方面企业负责人本身也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多数情况下,企业负责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合理基础是建立在企业成员收入普遍提高之上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

在企业负责人个人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员工利益最大化要求得到统一后,企业为实现个人收入最大化往往会借助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如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信息来影响股票股价从而达到持股员工收入增加的目的,企业通过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会计制度严厉禁止的行为来增加内部收入等等。

特定的小集体利益诉求是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最大的诱因。

事关提供会计信息的利益集体是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最大的诱因。

这种特定的利益联盟往往是会计信息处理、加工、提供的直接当事人,如会计工作人员、主管会计的企业负责人等。

当受到共同利益的驱使,利益联盟会借助自身条件不择手段进行会计信息“再加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特定小集体制造失真会计信息、追求小集体利益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1)偷税漏税,减少企业税务支出,增加小金库等小集体额外收入。

(2)塑造企业形象工程,为自身发展提供条件。

(3)短期化的业绩考核方法促使利益集体利用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以达到以丰补欠或实现虚赢以得到奖励的目的。

(4)通过会计造假获取政府额外补助。

会计信息造假是一种企业行为,不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会计做的假。

会计造假之所以猖狂,其主要原因就是利益的驱动。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失去理性,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能骗到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政策倾斜、核销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能会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

3.2.2公司和企业制度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二是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

表现为董事未能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

三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不规范,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

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

4我国会计诚信综合治理的对策分析

会计诚信问题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理的过程,靠一朝一夕短期的措施和行为是不可能改变的。

因此,解决会计诚信问题应树立全民的诚信观念和文化氛围,加速全社会各层次信用体系建设,以此来促进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

以下就是解决会计诚信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4.1从解决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的外因着手

4.1.1降低会计信息不对称

要对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使单位负责人牢固树立起对单位会计责任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约机制。

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控制,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管,要建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通过建立起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持续的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消除会计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抑制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实现信息的透明和规范。

信息披露的内容也应该加以改进,建议增加一些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盈利情况的内容。

政府可以凭借其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关注“公共利益”的“法定身份”介入到会计信息的披露中来,对财务报告所披露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其内容与表达方式进行管制。

并通过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大国家的监控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企业管理者给予严惩,以保证市场秩序。

4.1.2会计自身因素的处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是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参与做假,推行会计委派制度是解决会计人员监督不力的有效办法。

第一,会计委派制度可以提高会计人员在委派单位中的独立性,使其不受单位负责人违规违法的指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持会计的诚信。

第二,会计委派制度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提供了保障。

第三,会计委派制度中委派会计的产生和轮换制度,有利于会计人员加强诚信和品德操守,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运转效果,因此,改革旧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现阶段已经实行的有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稽察特派员制等,其中会计委派制主要在国有中小型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中试行,并在实践中创新了一些具体的运行模式,从目前各地试点的情况看,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会计委派制是财产所有者向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统一委派会计人员,并对他们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该制度完全改变了原有企业内部的会计组织机构,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客观地进行会计核算,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形式,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改善整个社会的会计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1.3完善会计体制和外部监督

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合。

要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风气就要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和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诚信观念和文化环境的形成。

此外,鉴于我国市场发育状况,我国不能单纯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可采用政府搭建信用数据平台、营造信用环境、对会计信用信息的加工部强制限制的做法。

对会计个人信用建设则要及时向联合征信方向发展,要向全国鼓励市场化运作的信用中介机构在政府搭建的信用数据平台上开展会计信用中介服务。

加强信用体系需要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更多的信息,在考虑决策时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政府进行有效管理。

有了信用档案,可以使有不良行为的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使得人们不敢不诚信。

完善信用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对各种信用档案进行协调,增强信用评级的权威性;政府对企业进行评定时,应避免行政风险,做到公平公正;加强配套信息网络的建设,使企业能迅速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塑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

此外,加强信用体系,还需要加强国家各阶层的信用体系建设,国家的各级政府掌握着公共权利,享用和支配着纳税人的钱,就应该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就是一种契约关系,要守契约,讲诚信,切实为纳税人谋取利益,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和保护诚信,严厉打击各种不诚信的行为,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提高政府的信誉度和号召力。

如果政府不守诚信,不为民谋福利,也应该受到相应的制裁,这样诚信建设才有根基。

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才能营造全社会的诚信氛围。

首先,提高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其次,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

各经济监督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监督职能的管理目标、职权、业务范畴,又要在各监督职能之间实行相互协调,保证各监督职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总体目标。

第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的再监督。

同时还要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把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中的作用明确起来。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

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

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理。

在会计监督方面,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

(1)记账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3)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4)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4.2从解决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的内因着手

4.2.1治理小集体利益的措施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工作都遵循成本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