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2477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docx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模板

 

XXXX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版本V1.0)

 

日期:

2020年4月15日

 

前言

XXXX有限公司按照下列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

●GB/T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本《管理手册》描述了上述标准/文件在公司的应用要求,当上述标准发生更新或公司相应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公司将及时修订本《管理手册》。

本《管理手册》由公司技术中心组织编写并归口管理。

本《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集团公司总经理批准。

本《管理手册》起草人:

0.1企业概况

 

0.2管理手册颁布令

为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即两化融合)水平,实现公司的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依据信息化和工业花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及顾客需求和期望,编制了XXXX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经审核,XXXX有限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符合本公司的实际和将来两化融合发展的情况,是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顶层文件,是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公司各部门、各级人员均要遵照执行。

 

总经理:

 

年月日

0.3任命书

按照两化融合标准的要求和XXXX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需要,特任命XX同志为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如下:

一、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在不与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冲突的前提下,建立适合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

二、不定期向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三、负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四、就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外联络。

此任命自签发之日起生效。

总经理:

 

年月日

0.4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编制说明

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九项管理原则,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了XXXX有限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含了本公司的两化融合方针和管理目标,规定了两化融合体系适用范围、各部门的两化融合职责、两化融合实现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及两化融合管理要求。

本手册既适用于公司内部的两化融合管理和持续改进,也适用于外部两化融合体系认证。

 

0.5两化融合管理方针和目标

为确定本公司管理的宗旨和方向,建立、实施及保持有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得到持续的改进,最高管理者制定方针和目标如下。

一、两化融合管理方针:

立足创新精益生产

……

两化融合方针的解读:

1、立足创新

2、精益生产

……

二、两化融合管理目标:

1、产品一次送检合格率平均达到93%以上;

2、降低质量损失10%;

3、每年开发新产品大于10项;

4、降低直接成本5%。

将两化融合管理方针和目标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项专业管理的行动准则,传达到全体员工并向全社会公开,接受顾客、员工、社会和其他相关方的监督。

依据上述管理方针,确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如下: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履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并依此为起点,持续改善管理绩效。

2、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本企业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创新和持续优化。

3、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员工打造新型能力的意识。

4、加强两化融合的策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运行维护、数据开发利用以及动态调整等过程管理,确保实施过程持续受控、两化融合目标有效实现。

总经理:

2015年4月30日

1范围

1.1总则

依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编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公司按照本手册前言中所列标准、规范文件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建立、实施和保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并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管理绩效。

1.2适用范围和边界

本手册适用于公司内部的两化融合管理以及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全过程的各相关环节。

管理体系的边界是,与两化融合相关的软硬件系统、设备及服务。

1.3管理手册章节结构说明

本手册章节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范围”,包括:

本手册的总则、适用范围和章节结构说明;

第二部分“引用标准”,说明本手册所引用的国家标准和要求(试行);

第三部分“术语和定义”,本手册所用的术语和定义;

第四部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

总要求和文件要求;

第五部分“管理职责”,包括:

管理承诺、管理者代表、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两化融合方针、两化融合目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职责与协调沟通。

第六部分“基础保障”,包括:

总则、资金投入、人才保障、设备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安全;

第七部分“实施过程”包括:

总则、策划、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匹配与规范、运行维护、数据开发利用、动态调整;

第八部分“评测与改进”,包括:

总则、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内部审核、考核、管理评审、改进;

第九部分“两化融合手册的管理”,规定了对本手册的管理。

2引用标准

《GBT23020-2013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

3术语和定义

引用《GBT23020-2013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中的术语和定义。

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本章规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改进所必须的文件化要求。

公司管理者代表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组织策划、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

负责管理体系策划的具体工作,并组织建立文件化管理体系。

各有关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实施。

4.1总要求

公司按照本手册前言中所列标准及相关规范文件和其他相关法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管理绩效,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获取与公司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第一层次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是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包含了本公司的两化融合方针和管理目标,规定了两化融合体系适用范围、各部门的两化融合职责、两化融合实现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及两化融合管理要求。

管理手册既适用于公司内部的两化融合管理和持续改进,也适用于外部两化融合体系认证;

第二层次文件:

是根据各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规定了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所涉及的活动及过程的运作要求,是管理手册的扩展和支持性文件;

第三层次文件,是公司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以下几种类别:

1、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所需的作业指导书;

2、为使信息化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其它辅助过程或活动所需的标准、规范、作业指引等。

第四层次文件:

记录表格,填写后的记录表格是证明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

4.2.2文件控制

1、文件的编制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程序文件、全公司通用的管理规定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经主管公司管理体系的副总经理以上批准后实施。

其他规定(规程)、作业指导书由各部门/工场熟悉该项活动的人员编制,经相关授权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2、文件的评审

每年需对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及第三层次文件进行再评审,以确保体系文件适宜、有效。

3、文件、资料的标识

所有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有正本和副本之分,其具体规定如下:

a)管理文件的纸制正本是无“受控”或“非受控”印章、无发放编号且其批准页和修订履历中也无发放编号,但有审批人亲笔签名(三层次文件可盖私人印章)的文本原件。

副本为PDF共享文档或复印并盖有红色“受控”印章,其封面页及修订履历中也有发放编号的纸制文档。

电子审批的原件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

b)外来文件、资料的纸档正本,是盖红色“原本”印章的文本;电子原本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副本是盖有红色“批准引用”或“受控”印章并有发放编号的文本。

4、文件、资料的控制和保管

a)在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均是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对于失效或作废文件应及时收回或作出标识,确保失效或作废的文件不被误用。

b)各工场/部门文控人员应建立可随时得到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的控制清单。

c)为法律和/或积累知识所保留任何已作废的文件应进行适当的标识并另册保存。

d)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正本由公司品管部保管。

e)自编三层次文件的正本由各文件编制部门文控人员负责保管。

f)与产品生产和体系运作相关的外来文件、资料的正本由各接收/管理责任部门文控人员负责保管。

g)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对使用的文件、资料进行管理。

h)所有文件均需保持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使用。

5、文件发放

a)所有文件和资料发放前必须经授权人审核和批准。

b)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只在公司内网发布电子文档,不发行纸档副本。

c)各工场、部门应规定文件的发放范围,识别不同类型文件的发放范围和数量。

受控的管理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自编的文件、资料及相关的外来文件、资料由文控人员按文件发放范围规定进行发放。

接收人在《文件审批发放表》上进行签收。

应尽可能用电子方式进行文件发放,具体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6、文件、资料的更改

文件、资料的更改应由该文件的原审批部门进行审批,若指定其他部门审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7、文件的编制或引用、审批、标识、发放、修改、换版、撤换和作废处理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8、工程规范的评审,确认应在两个工作周内完成,并应记录每项更改在生产中实施的日期。

详见《文件控制程序》。

4.2.3记录控制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涉及的记录表格及填写规范随文件产生和编号,在过程实施中应作成并保持相关的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记录的填写、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控制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3、记录保存应符合法规的要求。

详见《记录控制程序》。

5管理职责

本章描述了本公司的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指标,管理体系策划(包括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实施的活动。

5.1管理承诺

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承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保证落实以下活动:

a)通过各种会议、文件、宣传标语、公司网络、信息平台等形式,向全体员工传达本公司推进两化融合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推进两化融合,制定并发布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c)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职责与协调机制;

d)按计划组织两化融合管理评审,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e)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配备必要的资源,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5.2管理者代表

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任命XXX为管理者代表,应赋予其以下职责和权限:

a)负责组织建立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主持相关体系运行的日常工作;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需求;

c)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d)提升公司全体员工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e)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f)负责内/外部体系审核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5.3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竞争的日益加剧,公司的竞争优势难以长久保持。

为应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公司要进一步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并形成支持公司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

公司以增强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确保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新型能力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5.4两化融合的方针

确立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方针:

XXXX,XXXX,……。

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项专业管理的行动准则,传达到全体员工并向全社会公开,接受顾客、员工、社会和其他相关方的监督。

从满足顾客、员工、股东、社会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出发,以两化融合管理为核心,瞄准世界一流,用开放的视野、科学的技术与方法、法治化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体系,奉献满足并超越顾客需求的精品,营造健康、安全、体面的工作条件,推进绿色制造,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经理通过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对两化融合管理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根据公司不断变化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必要时予以更改,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5.5两化融合的目标

公司将以“信息化四互”为两化融合管理的长期目标,推动围绕其生产数据、技术、核心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形成支持公司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信息化四互”就是将公司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全过程和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生产管理控制以及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

从而提升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经营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总经理应确保制定两化融合目标及测量要求,用于两化融合方针的展开。

具体目标为:

1、

2、

3、

……

5.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和公司制定的两化融合的目标,应用过程方法,由公司技术中心组织管理体系策划,形成管理体系文件,有效控制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以实现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方针和目标。

管理要点如下:

5.6.1在制定管理目标和指标时,应与两化融合管理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还要考虑持续改进的承诺、重大风险控制满足其他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并满足公司战略规划的要求。

公司在建立和评审管理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5.6.2管理目标、指标:

总经理批准、发布公司中长期管理目标。

根据中长期目标,由公司办公室制定年度两化融合目标,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建立分解的管理目标、指标。

5.6.3管理体系策划的输出为管理手册、制度清单、作业文件、记录等。

5.6.4本公司出现如下情况将对管理体系进行重新策划:

两化融合管理方针、管理目标、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资源配置、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管理体系标准新采用或换版。

体系重新策划时,将考虑体系的继承性和完整性,并形成新的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的变更按《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办理。

5.7职责与协调沟通

5.7.1职责与权限

公司建立两化融合综合体系管理机构(见附录2),规定各单位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职能权限(见附录3)。

技术中心组织各单位制定各岗位的职责及资格标准,并保证各层次的岗位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明确和落实。

两化融合管理的具体要求:

1、明确机构与职责,以确保体系要素责任明确,体系运行流程顺畅;

2、机构设置应充分考虑两化融合的实际情况,满足过程控制的需求;

3、要确定对活动进行实施、验证的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

4、管理者应确保管理范畴内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控制和改进能够有效运行;

5、职责应覆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有要素和整个过程;

6、职责的界定要做到责任主体单一、功能界面清晰、责权利统一;

7、职责的履行情况应纳入绩效测量与监测、审核和管理评审。

5.7.2协调与沟通机制

最高管理者确立协调与沟通机制,并采用以下方式:

1、通过公文处理、例行会议、教育培训、互联网、电话/传真、专题报告、内部刊物等方式,准确、及时地传递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信息;在相应的文件中规定传达、报送、反馈业务资料的要求,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信息得到及时的传递、沟通;

2、通过职代会、员工代表、意见箱、员工面谈、信息平台等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与协商,建立员工信息档案,并确保员工能够:

a)参与两化融合方针、目标的制定与评审,以及与其活动有关的风险管理;

b)参与商讨影响两化融合的动态管理;

c)了解两化融合的管理者代表的相关职责,配合管理者代表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

6基础保障

6.1总则

在公司信息化规划以及两化融合方针的指导下,充分识别公司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内外部资源。

在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提供、配置、评估、优化和维护基础条件和资源并寻找改进的机会。

6.2资金投入

1、公司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制定年度信息化规划,同时明确拟投建信息化项目,并合理安排资金预算,以确保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按期开展。

2、技术中心在公司信息化规划和两化融合管理方针的指导下,确定公司信息化建设及运行年度工作计划,根据信息化项目运行维护要求以及信息化建设过程,合理安排资金的支付。

a)公司单独立项信息化投资项目,按照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b)公司投资立项的技改、技措、大修等工程项目,按照两化融合要求,项目投资必须包含工业化之外的信息化部分,并按照《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c)公司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已上线运行的信息化软件、硬件以及基础设施和资源等运行维护所发生的费用,按照《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3、公司实行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各项资金使用前必须经过公司主管领导的审批,财务处负责资金使用的审核工作。

6.3人才保障

1、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要求合理配备有能力胜任工作的人员,这种能力包括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要求。

2、能力、培训和意识

a)公司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相关部门编制相应的“培训要求”,明确从符合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能力和培训要求。

b)公司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编制年度、月度或专项“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相关人员上岗和转岗时皆获得足够的培训,确保他们获得所需的能力。

c)通过各种培训、板报宣传等,进行两化融合教育,增强员工责任感和自觉性。

d)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年度培训、上岗、转岗培训记录的存档,其它培训记录由各责任部门自行保管。

e)对于产品设计人员必须明确产品设计人员所应掌握的工具和技术;必须确保设计人员掌握这些工具和技术,有能力达到设计的要求。

3、员工激励

公司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确保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及与两化融合方针、目标的关系,并为方针/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公司还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以改进工作,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有效性。

6.4设备设施

1、各工场/直属部门组织策划为实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所需的设备设施。

2、公司最高管理者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合理配置各种设备设施。

3、公司应提供并维护为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保障要求所需的设备设施,包括:

工作场所和设施(车间、办公场所及应具备的水、电、环保和安全等设施)、设备和工具(大、中、小型设备、手动、电动工具)、软件(计算机网络、程序)、支持性服务(通讯和运输设施)等。

公司人力资源部工程课负责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和运行的管理,并应有书面的规定,明确管理要求,确保其满足要求。

4、制定对应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等,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如公用设施供应中断(停水/电)、劳动力短缺、关键/瓶颈设备故障等,确保产品的交付和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出现台风、火灾、水灾及化学品泄漏等紧急情况时,尽量减少负面的影响。

可行时,进行应急预案的演习,以测试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当进行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时,安全保障部门在进行先期策划时应根据产品特性对使用者的安全和环境影响程度确定产品和过程的安全特性,并在设计开发和制造过程中进行控制,使产品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必须考虑在制造过程中员工的安全,使在制造过程中对员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小。

6、识别关键的过程设备,为机器/设备的维护提供适当的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对设备进行预防性和预见性的维护。

以持续改进生产设备的效率和有效性。

7、对于生产工装/治具等,公司委托外部有能力的制造商进行制作,制作申请工场技术部门提出制作要求并进行验收。

技术部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进行工装/治具的管理,并设立易损工装或易损件的安全库存。

详见《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6.5信息资源

1、公司对在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转化为企业有用的信息并作为战略性基础资源,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主体生产线推进基础自动化建设,提升主生产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水平。

集成从MES、ERP等系统,提升从源头直接获取数据的覆盖面和获取能力。

2、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技术中心组织制定信息资源的分类管理标准,负责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数据标准化工作,负责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换、集成的标准化工作。

总工办负责产品冶金规范、产品规范及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档案室负责档案系统如声像技术标准、文献标准、保密标准等档案管理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3、技术中心定期组织分析、评估信息资源的管理需求和技术实现方式,作为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输入。

业务部门负责识别并提出数据和信息需求,技术中心组织评审,开发实现。

根据需要,业务部门建立管理制度,保证数据及时、准确进入信息系统。

技术中心根据日常监控制度并通过监控手段进行监控。

4、以公司两化融合整体目标,技术中心通过IT手段推进并逐步实现企业经营数据的集成、汇总与共享。

通过系统集成,建立跨平台的信息资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汇聚与共享。

通过档案管理系统,提高信息资源利用和共享水平。

在信息系统中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统计口径。

通过门户技术、权限管理等手段,实现数据与信息的共享。

5、通过档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和决策支持等系统,对各级系统数据进行建模、提炼、汇总、挖掘,提炼信息和知识。

6、技术中心对信息系统制定备份、归档策略,实现数据的完整和可追溯性。

制定涉密相关管理制度,并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防止网络泄密。

7、技术中心根据各应用系统的要求,针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确保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6.6信息安全

通过信息安全使数据、信息、知识等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信息服务和系统连续可靠运行。

1、通过培训与教育提升全体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a)人事部配置各单位与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岗位资源,必要时指导各单位与员工签署相关保密协议。

b)技术中心分析各单位提报的信息安全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对培训效果评估。

c)各单位应把信息安全教育作为员工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全员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保证企业信息安全。

2、确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管理和防范机制

a)技术中心确定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中的角色和职责;组织贯彻执行公司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职责;遵守国家、地方各种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司信息资产免受未授权访问、泄露、修改、销毁或干扰。

b)各单位按照本单位信息安全职责,制定各岗位的信息安全职责、工作标准和相应的信息安全条款;明确岗位所需的意识、能力、经验等任职资格要求。

应在工作说明书或岗位说明书中规范在涉及信息安全的行为。

c)技术中心定期组织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