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5745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 第三周 预.docx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第三周预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第二周、第三周预备课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1、给学生安排座位,向新同学提出上课的教学常规,师生共同遵守。

2、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的摸底调查,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3、介绍有关音符的知识,认识音的高低和时值的长短,为视唱教学打好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学阶段各学校重视音乐教育的程度不同,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差别较大,同时由于六年级的学生都不上音乐课了,很多的音乐基本知识都会忘记,因此,在第一节课让学生重温音符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重点是要学生掌握音符的高低和时值,能教准确地唱准C大调音阶。

三、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视唱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进入音乐室,安排座位。

(二)教学常规讲解,向学生提出上音乐课的要求。

(三)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情况。

(四)认识音符(本环节可以考虑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主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1、音的高低:

1234567I

2、音名:

CDEFGABC

3、唱名:

doremifasollasido

4、音符时值:

1---全音符4拍

1-二分音符2拍

1四分音符1拍

1八分音符12拍

1十六分音符14拍

5、回答问题:

请说出以下音符的音高和时值,并把它唱出来。

5---62-71

6、划拍唱出以下的音符和节奏

1325,16434,565433,345543,1--3

7、视唱以下旋律,要求节奏和音高都要准确。

1=c1234|567I|7654|3213|531-‖

1=c134|5-|6I76|5-|134|5-|6543|2-|134|

5-|6i76|5.i|7i27|i656|32|1-‖

五、小结本课。

教后记:

练习六没有做,因为时间不够,不过这节课我给学生强调了音乐课的常规,如唱歌时要划拍、课堂上要收放自如,敢于提出不懂的地方等等,从效果来看还可以,希望学生能坚持下去。

第一单元唱出心中的歌

一、教学内容:

1、用课本提供给我们的五首歌曲,组织学生欣赏,教会学生唱他们最喜欢的两首歌曲,为学生提供演唱素材,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去演唱和表现这些作品。

2、新生刚入学,教师用表演节目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音乐课的学习内容、音乐课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打节奏游戏,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了解五线谱的一些知识以及中学生嗓音保护常识。

二、教学目标:

1、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1—2首:

《快乐老家》和《啊,朋友再见》

2、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能准确把握歌曲情绪,声情并茂地歌唱。

三、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去演唱和表现这些作品。

四、课时安排:

三个课时

五、课前准备:

用于播放的音乐光碟或磁带、小军鼓、一束花,第三周班级音乐会的课室布置等等。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设计

1、

2、

3、

4、

5、

6、

7、

8、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用旋律互相问好。

师:

56543—‖

同学你好

介绍变声期嗓音的保护。

呼吸练习

唱歌中的深呼吸练习(注意姿势)

送气音“si”的练习

用跟音乐模唱的方法学唱学生最喜欢的两到三首歌曲。

歌曲中出现的相关音乐知识略加讲解。

《新世纪的新一代》旋律明快奔放,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决心与信念。

《大海啊,故乡》写于1983年,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旋律平缓,优美动听。

《快乐老家》是一首流行歌曲,旋律平缓,容易上口。

歌词通俗易懂,亲切自然。

《啊,朋友再见》选自南斯拉夫影片《桥》的插曲,表现了游击战士对祖国的无比眷念和热爱,体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

《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插曲。

由于学生的跟谱视唱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准备第一课时学唱《快乐老家》,第二课时学唱《啊,朋友再见》,学唱形式是跟录音唱,对于个别难的地方,由老师来教唱。

布置下周音乐课举行第一次班级音乐会,每个同学准备一首歌曲演唱,并进行演唱评分,评分标准是:

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合唱,根据歌曲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

所唱歌曲可以是课本学的,也可以是课外学的,只要歌曲内容健康都行。

小结本课。

教师先唱右侧旋律,请全班同学对歌后再请个别同学对歌。

学生的回答由学生即席创作,教师板书学生创作的旋律,不管学生做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评讲。

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练习。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唱,对学生唱得不清楚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

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歌唱。

教后记:

教师的示范演唱是不可少的,虽然有磁带,但都没有教师的示范那么形象。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设计

1、

2、

(1)

(2)

3、

(1)

(2)

(3)

4、

组织教学,师生用歌声相互问好。

师:

1234|5—‖

同学们好,

呼吸练习:

看指挥,进行缓吸缓呼练习。

讲解急吸的要领,带领学生进行急吸缓呼的练习,配合指挥手型进行。

举行班级音乐会

宣布班级音乐会现在开始——

节目主持人隆重登场,宣布游戏规则,以游戏的形式举行音乐会。

组持人小结音乐会。

教师小结音乐会。

(以肯定为主)

教师先唱右侧旋律,请全班同学对歌后再请个别同学对歌。

学生的回答由学生即席创作,教师板书学生创作的旋律,不管学生做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评讲。

学生练习体会为主,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时,强调呼吸时的感受。

学生组织参与为主,教师在此要做好检查登记,挖掘艺术人才。

对音乐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控。

第二单元零点乐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以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为载体,旨在建立一支起点为零的乐队,通过“试奏体验”、“加花添彩”、“登场演练”等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乐器演奏的全过程,感受器乐演奏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乐器演奏过程中“加花”的含义,能与他人合作,为旋律加花,能在演奏中作“即兴创作”。

2、自制打击乐器,设计简单的节奏型参与伴奏,从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悦感。

3、变废为宝,学会制作一件打击乐器,并能参与器乐合奏。

4、口风琴吹奏练习:

《划船歌》,让学生通过作品,巩固吸气点,知道连线、同音反复的吹奏方法。

三、教学设计意图:

本单元分为三个层次,两个课时。

(由于想让全班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因此本单元实际授课2.5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是为旋律加花,也是难点。

一是将全曲的旋律,根据需要分合演奏;二是在句逗处进行简单的填空加花,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教师不要讲太多理论。

第二课时:

“登场演练”是班级零点乐队组建后的全面展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乐器”,变废为宝,自制一件打击乐器敲打出节奏,以此检验出学生器乐演奏和创编能力,唤起学生学习乐器的欲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发现音乐、表现音乐,热爱生活。

第三课时:

继续“登场演练”,让每个同学都有表演的机会。

口风琴吹奏练习:

《划船歌》,让学生通过作品,巩固吸气点,知道连线、同音反复的吹奏方法。

四、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学生观察身边哪些废品可制成打击乐器,每人自制一件打击乐器,第二课时时带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教师用歌声向学生问好。

(二)复习唱歌的呼吸。

(三)导入新课:

请学生欣赏教师用钢琴弹奏两段旋律,让学生感受乐曲旋律的不同。

以此导入新课内容。

(四)新授“为旋律加花”。

1、欣赏乐曲《一只鸟仔》,听录音,再欣赏教师用口风琴演奏,思考乐曲如何分乐句。

2、为旋律加花。

(旋律的加花方法有三种,这里重点给学生掌握第一种)

A、旋律的加花重复,如课本12页的例子。

做法:

围绕主旋律音加进其他音,使主旋律更为丰富多彩。

B、尝试为旋律加花。

(1)教师弹奏旋律,让学生熟悉后,为旋律示范加花,再让学生尝试加花。

23│2321│2055│200│

62│6165│2056│500│

12│1216│1055│100│

22│6165│256│55║

(2)教师用口风琴弹奏主旋律,学生为旋律加花,重在感受。

(3)请个别学生与老师一起合作为旋律加花。

3、阅读课本12页的打击乐设计,教师给学生演示各种打击乐器,启发学生可以用生活中的废品做成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自制打击乐器,以宿舍为单位成立乐队,自选课本的曲目进。

进行练习,下周演示。

教后记:

为旋律加花的导入原来不是这样安排的,在三班上课时突然来的灵感,经过讲课,感觉挺好的。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旋律对答问好。

(锻炼学生的即兴编曲能力,30秒)

师:

24553565—║|

同学们好。

(二)复习旧课,为旋律加花。

(5分钟)

1、师:

上周我们学习了为旋律加花,让我们合作,老师弹奏《一只鸟仔》,同学们为旋律加花。

(师生互动)

2、请个别同学与老师合作,即兴为旋律加花,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给予肯定。

(彰显个性,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的巩固)

(三)导入新课。

(6分钟)

1、师:

旋律加花,使旋律更丰富,除了这些办法外,我们还可以加入其他乐器的伴奏,使旋律更丰富多彩,更饱满。

2、欣赏器乐合奏《一只鸟仔》、《雪绒花》(屏幕显示并播放音响),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为乐队如何合作做个铺垫,2分钟)

3、师:

除了这些打击乐外,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利用起来做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高年级同学也尝试用废品做成打击乐器与其他乐器合奏,使旋律更富层次感。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他们演奏的片段。

(播放片段,教师作简单介绍,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2分30秒)

4、上节课我们已经布置了“发现身边的乐器,变废为宝”。

不知同学们准备得怎样?

(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宣传环保。

(五)新课:

乐队演示。

1、除了给旋律加花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使音乐更富于层次感、更好听?

2、引导学生说出用多种乐器一起演奏或用乐队演奏使音乐更富于层次感、更好听。

3、欣赏器乐合奏《一只鸟仔》(屏幕显示并播放音乐),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为乐队如何合作做好铺垫)

4、提问学生是否渴望组建自己的乐队,演奏自己心仪的曲目?

(学生回答后追问)你觉得组建乐队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谈)。

5、欣赏高年级同学音乐课上组建乐队进行演奏的三个录像片段,提问:

乐队给你们带来哪些新鲜感受?

(播放录像片段,教师作简单介绍,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6、欣赏后请个别学生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新课:

乐队表演。

1、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简要说明。

(检验和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宣传环保。

2、布置本课任务:

(1)请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成立起点为零的乐队,为乐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设计伴奏音型,可以考虑为旋律加花,考虑乐器的分合演奏,合奏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3)聘请文娱委员当临时小记者,采访每个队的命名情况。

(4)十分钟后,由同学们推荐两到三个乐队进行表演。

(5)教师郑重宣布乐队成立。

3、各乐队排练,教师到各队进行辅导。

4、文娱委员作为小记者给同学介绍各乐队的命名情况,对一些命名有创意的宿舍给予肯定。

(体现学生的集体观念)

5、由学生推荐乐队进行表演,每个乐队表演结束后,师生点评。

(充分肯定,通过师生点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点评和引导学生点评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A、旋律的流畅程度:

流畅、优美动听等。

B、同学之间的配合程度:

配合完美、配合默契等。

C、节奏、乐器的编配:

旋律有分有合,节奏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D、乐器制作:

富有新意,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强。

E、乐器演奏能力,综合能力。

F、对表现音乐的信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G、所选曲目适合同学演奏,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H、乐队在表演时是否加花等等。

6、选出一个问题比较多的乐队在老师和同学点评后现场进行修改演奏。

(让学生感到学无止境,激励学生的进取心)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各小组零点乐队的精彩表演,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

美妙的旋律来自于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来自于同学们对音乐的深刻感受和无比热爱!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关心乐队的发展,像女子十二乐坊一样走出国门,把中国的音乐文化带向世界。

教后记:

虽然本课是零点乐队第二节课的表演,但学生的兴致未减,说明这样的活动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

第三单元美妙的人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欣赏曲。

精选了《回声》、《闲聊波尔卡》、《跳蚤之歌》、《春雨》、《清晨,我们踏上小道》、《游击队歌》、《祖国,慈祥的母亲》等八首精美的声乐作品。

第二部分是知识点,人声的分类,通过教师的板书让学生掌握;声乐的演唱形式通过欣赏以上八首声乐作品,通过探究、听辨等教学活动来完成。

第三个知识点是作曲家贺绿丁的简介,让学生阅读掌握。

第三部分感受与判断实践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评价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对聆听和探索人声具有兴趣和愿望,在听赏声乐作品的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小组探讨,说出人声分类的基本原则,以及童声、男低音、女高音的音色特点;

2、能辨别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专注地听赏音

乐,并运用各种形式(如面部表情、身体律动等),能对所听的音乐作出反应,并从中体验到欣赏声乐作品的愉快。

三、课型:

欣赏课,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听赏声乐作品,感受各种不同体裁与形式的声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意境,品味人声之美妙,进而激发学生探索人声分类和常见声乐演唱形式的兴趣。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与学生一起探讨人声的分类。

根据人声的特点和音域,可以分为:

童声

女声:

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

可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四)通过欣赏声乐作品,让学生小组讨论各种声乐的演唱形式。

1、听赏《回声》和《闲聊波尔卡》。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

(2)欣赏歌曲,学生欣赏后小组讨论合唱的特点,请小组同学发言。

(3)教师小结:

合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

各声部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演唱同一首歌。

包括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

又分为男生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等。

合唱音响丰厚,音色多样,表现力丰富。

2、听赏《跳蚤之歌》和《春雨》、《当兵的人》歌曲片段。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

(2)欣赏歌曲,学生欣赏后,小组讨论演唱的特点(可从音色上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

女高音音色柔美、明亮、清丽,男中音厚实、洪亮、豪放,男高音优美、高亢、明亮。

3、听赏女声二重唱《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和男声四重唱《游击队歌》。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尤其了解作曲家贺绿丁的生平。

(2)欣赏歌曲的片段,欣赏后,小组讨论重唱的特点,请学生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

重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一般由一人担任一个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重唱可分为男声重唱、女声重唱、混声重唱、童声重唱等。

4、教师举例说明其他的声乐演唱形式的特点:

轮唱、对唱、领唱、表演唱、齐唱。

(五)以小组为单位,听录音,说出下列歌曲的演唱形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洪湖水,浪打浪》()3、《我的祖国》()

(六)分小组,组织学生把《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进行表现。

(七)小结本课。

教后记:

教材所选欣赏曲目非常好,既有代表性,又符合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学生欣赏时的兴致比较高,不象以前的教材,选的歌曲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分为三个层次:

1、七个基本音级的随意组合。

2、认识和体验基本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

这些基本规律潜存于朴素的民歌之中。

3、通过遵循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两到四小节的曲调创作。

二、教学目标:

1、能大胆地参与音乐“组合游戏”,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

2、进一步了解、喜爱中国民歌,能用探究的方式从熟悉的音乐材料中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

3、体验流畅曲调的美感,发展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型:

综合课。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播放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DoREMi》

2、出示课题:

流动的音符。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七个音符的小卡片,告诉学生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是由这七个音符组成的。

这七个音符就象童话中的七个神秘小矮人。

他们可以有千变万化的组合。

(出示乐谱),我们一起来哼哼。

1=C24

1234|565|6716|5—|56i6|563|2123|2—|

1234|565|67i5|6—|56i6|563|2123|1—‖

2、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调遣他们。

让我们来用这些小矮人,根据老师写给同学们的节奏,组合成小旋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请个别学生唱出作品后,记在黑板上,然后进行点评。

24××|××‖24×××××|

3、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难听。

怎样才能使音乐好听?

其中有没有规则?

平时我们常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今天我们就从学唱民歌开始。

(1)出示歌谱西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

A、学生跟琴视唱歌谱。

B、分析歌曲的分句。

(2)出示歌谱《小白菜》

A、教师范唱,学生将歌曲进行分句。

B、分析两个乐句之间的关系。

(节奏相同,音高不一样)

(4)出示歌谱《嘎达梅林》

A、欣赏旋律一次,然后学生跟旋律视唱歌谱。

B、引导学生找出两个乐句之间的特点。

(5)出示歌谱《信天游》

A、教师唱民歌,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B、给这首民歌的创作手法取“名字”。

(5)听旋律,抢答哪些歌曲采用“同头换尾”的写作手法?

如《欢乐颂》、《小白船》等。

4、“同头换尾”的创作。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的练习,教师先作示范后指导学生完成。

(2)请学生出示他们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点评。

(三)教师小结。

教后记:

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同头换尾的民歌创作手法,学生分析民歌作品都很好,只是后一部分,创作两到四小节的旋律时出现较大的困难,实际操作欠缺。

第五单元班级演唱组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两大块:

一是学唱《青春舞曲》、《踏浪》、《世界需要热心肠》、《同一首歌》四首歌;二是进行班级演唱组合展示活动。

(由于教学进度比较紧,因此班级演唱组合展示作为期末考试的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课本的4首歌曲。

2、能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所学歌曲。

3、了解演唱组合中的特点,并能在演唱活动中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做简单的评价。

三、教学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青春舞曲》、《踏浪》。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世界需要热心肠》、《同一首歌》,第三课时:

演唱组合展示(后两周举行,也作为期末考试的一个项目)

四、教学方法:

视唱法、听唱法、讲解、示范、讨论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241230|3450|5654|3210‖

miiyomiiyomiiyoomiiyo

(三)激情导入

1、引入演唱组合欣赏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充满现代气息的动感组合,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组合演唱片断,自由欣赏。

学生可以随意讲出所熟悉的演唱组合的名称,也可跟唱熟悉的歌曲,师生共同营造热烈、民主的学习气氛。

3、指名答问,组织交流

(1)形式自由,可集体回答,也可单独发言,由教师补充、完善。

(2)要求回答的内容。

(演唱组合有动力火车、美少女、神秘男孩、风组合;组合演唱的特点是几个人一组演唱,一般采用边歌边舞的形式,应充满青春活力)。

(3)简评,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同学们都喜欢这种充满青春活力的演唱形式,也很了解它的演唱特点,班上有没有同学采用这种形式演唱过?

想不想试一试呢?

(4)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保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今天就让同学们过把“歌星瘾”,我们也采用组合演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大家有没有勇气上台表演?

同学们都知道,演唱组合的第一大特点是几个人同时上台来演唱,那我们先得准备能共同演唱的歌曲。

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节奏感强、充满青春活力的歌曲《青春舞曲》。

(四)新课部分,[一]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1、介绍歌曲和作者

(1)范唱歌曲,整体感受。

(这首歌曲可能有同学听过,歌曲比较简短,老师唱唱,看你们能否说出这是哪里的歌曲?

(2)由歌曲引出作者介绍。

(同学们对中国民歌的风格把握得较好,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歌曲,它是由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王骆宾先生记谱译配的。

大家知道王洛宾先生吗?

但同学们一定听过他谱写的其他歌曲,我来唱,你们来说出歌名。

)(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在那遥远的地方》,让学生说出歌名)。

(3)介绍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有人称他为西部歌王,王老先生是北京人,曾在法国留学学习音乐,但他为了民族的音乐,一生扎根在新疆,他的作品大部分吸取了新疆民族音乐的素材,他一生整理创作、收集了七百多首作品,他把新疆的民歌介绍给全国、全世界,国内外很多歌唱家都喜欢演唱他的作品。

2、随乐学唱

(1)欣赏全曲,按照自己的创意拍击节奏。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青春舞曲》的活力,请同学们跟随音乐拍击节奏,看看谁拍得最有创意。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边拍,老师记节奏。

(3)边拍节奏边唱歌曲。

(有的同学拍击的节奏很有创意,老师已记在黑板上了,我们一起来拍一拍,唱一唱。

)师生边拍边唱,老师再加一些简单的身势节奏,学生模仿。

3、随乐舞蹈。

(1)尝试背诵歌词。

(同学们学得很快,歌曲已经唱会了,歌词能背下来吗?

一定要记熟歌词,这是我们上台演唱的最基本要求。

(2)激发学生设计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组合演唱的第二大特点是边歌边舞,充满活力。

平常同学们都很活泼好动,还有些同学会跳现代舞,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随音乐跳舞。

[二]学唱《踏浪》

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讲出歌曲的意境。

2、用视谱法跟琴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