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6016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docx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

浅谈灾后重建让公益组织发挥慈善力量

 人性光辉的照耀,对生命的尊重所爆发的力量

    问:

我们注意到5.12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南都公益基金会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次抗震救灾许多志愿者和民间公益组织成了抗震救灾的一支有生力量。

这在以往的救灾救援中是很少出现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好的气象呢?

    答:

古人说: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复,地同载"。

大家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生活生存。

灾区人民的苦难让全国同胞感同身受,国家领导人身先士卒,不避险境,指挥救灾,全力挽救生命,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和信任,激发了全社会抗震救灾的热情。

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出现在紧急救援一切需要人力的地方。

在"抗震希望小学"的抢修工地,有几位从河南农村赶来的农民在那里干活,他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艰险赶过来的,这时候他们本该在家乡收割小麦。

在电视里看到几名从不同地方赶到一起的志愿者走进很深很深的山里,把一名被埋矿工救出来,抬下山,进行一场生命的接力。

志愿者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挽救灾区群众的生命,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

    在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政府都扮演着主要角色,起主导作用,民间组织主要是协助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补充专业应急力量的不足,降低政府提供应急公共服务的成本。

以往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我们只听到几家有政府背景的大慈善机构的声音。

这一次,上百家民间组织自觉受命于危难之际,发出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独立行动,联合公告,以最快的速度参与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刚刚从前方回来的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志愿者刘大庆谈了她在灾区工作的体会:

救灾和灾后重建,政府都是主力,但民间组织的力量也不可或缺。

我们就象水,能够流到政府力量顾及不到的每一个细微角落。

这是灾区群众对我们的需求,也是我们的工作价值。

地震撕裂了大地,但是弥合了人心

   问:

这次大地震,不光是在救灾前线的直接参与者,全国老百姓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几乎人人都在牵挂,都在往一起使劲。

您如何评论这种祖国人民都希望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的现象呢?

    答:

有人说,地震撕裂了大地,弥合了人心。

在发生汶川地震的一个月来,我们每天都看到一种官民团结,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感人情景。

大家都觉得参与抗震救灾不仅是国家政府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这些情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我想,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孕育的公民意识在中国大地的觉醒吧。

到现在为止,汶川地震已经收到国内外捐款400亿人民币。

捐款主要来自国内企业和民众。

我记得以前发生比较大的灾害,如1998年华东水灾,持续的时间也很长,民间捐款加在一起也就10多亿。

在这次大地震中,中国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他们的公民责任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这是灾难给我们换来的极其宝贵的财富。

每一个接受捐款的机构都是如履薄冰

    问:

在公众捐款非常踊跃的同时,也听到一些对捐款管理使用质疑的声音。

好多人捐了款,不知道用在哪里?

你认为捐款人的善款都能善用吗?

    答:

我对此深信不疑。

一些大的公共募款机构,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接受的捐款量很大。

按照国家《公益事业捐赠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防震减灾法》,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可以接受捐款,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所募集的捐款可以,统一纳入国家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资金安排,也可以根据捐款人的意愿,独立安排落实。

所有捐款都要接受严格审计并公诸于众,不可能有人中饱私囊,发国难财的。

另一类比较独立的公募基金会,一般是进行项目筹款,定向使用。

如中国青基会的抗震希望小学、助孤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为灾民建造活动板房;中国红基会的博爱学校、博爱卫生院等。

这些项目,一般都会向捐款人直接反馈捐款使用信息,接受捐款人的直接监督。

我深信每一个接受捐款的机构,都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非常谨慎行事的。

    总体上我国公众对捐款的权利意识和监督意识还不强,这一次能够提出一些问题,说明有了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发现,有些人捐款时,不问捐款干什么;有的把捐款交给单位,拿不到发票,把免税的权利也放弃了。

    问:

个人和企业捐款免税的政策早就有,但很多人不清楚。

这次震灾捐款,有什么样的免税政策?

    答:

关于个人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有关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政策分两方面,一个是企业的捐款,一个是个人的捐款。

    首先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向中国红十字会、各级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和国家税务总局以及规定的十几家红十字会进行捐款,你拿着给他捐款的收据就可以全额扣税,也就是说你所有的捐款都可以在税前列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第二种是像一般可以免税的基金会捐款,这些基金会虽然没有被批准为全额免税,但是也是有税收的优惠政策。

比如向一般的基金会捐款,那么企业可以在应交税的利润当中的12%,比如你的利润是100万,你应该交税,但如果你捐了12万,是在你应交税的12%以内,那这12万就是在税前列支。

对个人捐款人向这些机构捐款,你在应税的工资收入当中要捐30%以内,也是税前列支。

比如说你的月薪是一万,你应该按一万交税,现在我捐了三千,那三千在税前就走掉了,七千块钱交个人所得税,你就可以按照七千元的收入交个人所得税。

    这次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就是有些纳税人是通过银行、邮局来转账,他没有拿到接受捐款机构的收据,那怎么办呢?

你现在可以凭着这些银行和邮局的捐款凭证先走免税,以后你再要到正式的收据后再补。

    还有就是单位捐款现在可以采取这样一种办法,就是员工把捐款统一交给了单位,由单位统一捐款,慈善机构只给单位一张发票,个人是没有给开出发票的,这样单位就把个人捐款的名单列出来,加上给慈善机构捐款后拿到的发票,统一向税务部门报税。

你也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

  问:

6月8日,国务院颁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条例》把“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原则提出来。

我注意到,在5月13日发表的《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中,就提出灾后重建的问题。

你怎么解读《条例》关于“社会参与”的精神?

    答: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刚刚发布的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是在地震发生不到一个月之内就出台了,国务院对于一次灾害的灾后恢复重建专门进行立法,这是一个行政法规,把它纳入法制轨道,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条例提出“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这就说明政府非常重视民间力量在灾后重建当中的作用。

    这里面我再具体做一下解读。

《条例》对于“社会参与”提出了多项要求。

比如在灾后重建的资金筹措方面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方式筹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在设施建设上,《条例》又提出“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投资地震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

还有对乡村的地震灾害恢复重建,要求“以群众自建为主,政府补助、社会帮扶、对口支援”等方式都提出来了。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有一些不同的情况,抗震救灾可以说是救人如救火,十万火急,而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灾后重建不仅是在一片废墟上进行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重建,更重要和更困难的是进行社会的重建。

包括家庭重建,很多家庭都有人在灾难中伤亡;社区重建、社区重建、生活重建、心灵重建以及文化的保留和发展等等。

在灾后的恢复重建当中,贯彻“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政府的能力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民间组织拾遗补缺,排忧解难。

许多过去由政府独自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比如孤儿、孤老、孤残的养护,心理抚慰,妇女、儿童保护,社区服务,就业培训,环境保护、法律援助和社工服务等等,过去这些几乎都是政府自己来办的,如果现在还是都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可以说政府有三头六臂也做不过来,我想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的方式,由民间组织来承担、管理,同时政府给予补贴。

也就是说过去是政府自己养人来管这些事情,现在可以变成选人来管。

而且这样选来的这些机构相互之间还有竞争,效率相对还会更高。

    另外,灾后重建需要大量志愿者的参与,包括提供专业服务以及相关劳务,像日本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还有台湾1999年的9·21大地震,建房子的很多都是志愿者,日本阪神大地震有120万志愿者参加,所以日本95年的阪神大地震就成了日本“志愿者元年”,台湾也是一样。

    那么这些志愿者的参与也需要民间组织来管理、协调和培训服务,民间组织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灾区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这与政府灾后重建的公共服务目标和政策完全一致。

民间组织要以卓越的服务、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和严格自律成为政府减灾救灾的合作伙伴,赢得政府的信任,得到群众的支持。

    

从高峰到退潮是很正常的

    问:

在过去一个月中,参与紧急救援的志愿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很多,特别是志愿者一度"爱心过剩"。

现在进入过渡期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了,会不会很快退潮,出现很大的反差?

    答:

这是大家都担心的,首先是发生灾难后社会参与紧急救援的力量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高峰过去之后,会出现退潮,这是很正常的。

我认为社会投入的力量是可以减退的,但是我希望热情不要减退。

也就是说浪潮过去了,还应该细水长,志愿服务、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的专业支持和服务绝对绝对不能中断,如果要中断了对灾民又会造成二次伤害。

    他们会感觉前面这段时间这么多的志愿者帮助我们,甚至来进行心理救援的志愿者有的一天来好几拨,多得都有点受不了了,结果一下子冷冷清清没有人帮助我们、关心我们了,那对灾民来讲也会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灾后重建硬件建设可能需要三、五年,但是软件建设、心灵建设和抚慰还有社区建设、社会工作服务、特殊的老人、孤儿、残疾、妇女、儿童服务等等是需要长期坚守的。

不同类型的民间组织或者社会组织在灾后重建中需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他的特点不一样,优势也不一样。

现在的社会组织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像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基金会这些是资金的筹集者和供应者;另外一类是专业服务类的公益组织,这里也包括公益性的社团还有民办非企业单位,还有许多虽然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而是在工商部门登记了,但是他们从事的事情是非盈利的和公益的机构。

这种机构在中国为数不少,而且最优秀的一些专业服务机构也在这里面。

    问:

那根据你的预测,刚才所说的第二类(专业服务类)公益组织在进入灾后重建的工作中会面临哪些困难呢?

    答:

现在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紧急救援阶段过去了,那些在救灾一线的专业服务类的组织在非常艰难地支撑着,他们前一段工作做得很好,现在他们还要在那里坚持,那么这个坚持就需要资金的支持,或者需要项目的支持,否则就很难坚持下去。

    我已经看到有一些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包括一些科学院、事业单位、大学有些志愿者在那里(也是机构派他去的),他们都说我们已经来了半个月了,来了20天了,我们也要回去了,因为我们还有自己的工作,那么这些民间专业服务机构他们如何能够在那里坚持、坚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坚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人力能不能坚持;二是灾后重建中有没有硬件和服务,用这个硬件和服务在那里继续坚持。

我想能不能坚持的关键就在于这些机构第一能不能得到资金的持续跟进,二是能力够不够在那里提供好的服务,使你在那里能够一直做下去,可以说专业服务类的组织面临着资金支持的外部因素和自身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双重挑战。

    专业服务组织资金屏障我相信是有希望突破的,主要有可能获得五个方面的资源支持:

一是非公募基金会的资源,二是公募机构的资金来源,这些公募机构完全有能力,而且也应该开放一部分资源,通过公开招标实施灾后重建的项目,最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准备要这么做了;三是企业的资源,这次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企业都是自己拎着钱到灾区去做事,而且去做一些设施的建设,四是政府的资源,在灾后重建中政府要建很多公共福利和服务设施,未来政府是自己养人管还是选择专业服务类的NGO来进行服务政府进行补贴呢?

我相信选择后者对政府更有利;五是海外类资源,以前专业服务类组织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比较大一些,但是这次地震之后这种局面已经发生了逆转,本土资源的支持已经占了主导地位,这也是比较好的一个现象,当然,海外资源作为本土资源的一种补充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前面这些资源的瓶颈得到克服之后,下一步的问题就是专业服务组织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做好项目和服务的问题了,这就是对这些机构的一个最大的考验。

充当一个比较积极的“配角”功效

  问:

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南都公益基金会没有直接把钱花在紧急救援上,而是资助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

这是因为我们研究了国内外在发生自然灾害之后,公益组织参与的一些经验,而且也是根据南都公益基金会自身的宗旨和运行模式的定位来确定的。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灾害发生后,专业化比较强的操作型的民间工艺组织可以在各自专业领域,尤其是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面我也讲到过日本、台湾的大地震之后各类公益组织为当地的民众提供包括心理咨询、志愿陪护、助孤助残、健康教育等专业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类服务专业性比较强,持续时间比较长,效果看起来并非立竿见影,往往人们会怀疑你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很重要,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工作往往可以起到为政府大规模地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拾遗补缺,充当一个比较积极的“配角”功效。

    前面我也谈到了,资金的缺乏会极大地限制这些专业类公益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都公益基金会就是根据自己的宗旨——支持民间公益,我们的运行模式定位是一个支资助的机构,不是自己花钱去做事情,而是资助其他的机构来做项目。

所以我们决定紧急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为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民间公益组织提供资金的支持。

基金会设立这个基金就是希望这些民间组织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来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服务,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目标,希望通过这些资助来积极地探索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在政府减灾救灾行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合作机制,这是我们的目标。

    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项目采取的是招标制,就是向社会公开发布招标信息,鼓励专业的民间工艺组织投标。

所有的申请都是通过网站进行递交的,所有受资助项目的内容、资助预算以及项目的实施情况都是在网上公示的,以确保项目的申请审批过程和结果公开、公正、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

截至6月13日,已经有67家机构向南都公益基金会提交了项目申请,有17个项目已经获得资助。

这些申请的项目涉及领域包括志愿服务、教育、研究培训咨询、心理救援、信息平台建设、生产自救等领域。

    问:

那每个项目会得到多大的金额呢?

 

    答:

现在是根据项目的大小,最少的一万元甚至几千元的都有,我们现在设计最多的是20万元,首期批准5万元,马上可以动,这5万元花完以后我们要评估一下实施的效果,如果效果好的话我们可以继续给予资助,而且我们资助的主要范围是资助这些机构的人力成本,也就是说资助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包括一些专业的志愿者为灾区服务所需要的人员开支,而不是救灾或灾后重建的物资,主要是软件而不是硬件。

   问:

能不能具体介绍几个资助项目,让大家知道南都基金会资助的效果?

   答:

可以。

比如我们资助北京关爱家庭中心开通了名为"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区丧失家人者苦难分担和专家心理支持"免费热线电话。

他们通过一些媒体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个电话。

结果求援电话很多。

灾区一个女孩打来电话说我不想活了,她的家人遇难了,接电话的心理专家就和她聊,以后女孩不断来电话,然后工作人员商量了一个名字,因为接电话的人会变化的,但是你对这个女孩要始终是一个人,所以大家商量了一个名字告诉她我们叫什么,经过几天的通过后这个女孩的情绪就有了很大的缓解,她说"你们这么多人,这么热心地帮助我",她的情绪有了有很大的变化。

还有一个是参加救援的军人,也是觉得自己受不了了,每天做梦,打来电话后他们也给他进行心理救援,效果非常好。

    马上要实施的一个项目是对参加紧急救援报道的媒体记者和志愿者进行心理救援。

   问:

南都基金会有没有资助的重点?

   答:

有。

要在灾后重建中推动专业社工服务制度,配合政府建立社区综合性社工服务站和学校的驻校社工制度。

这将作为我们推动的重点。

   问:

专业社工服务和心理辅导咨询服务有哪些区别?

   答:

民政部提出"要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发挥其专业和技能优势,认真做好受灾群众尤其是孤儿的心灵抚慰和心理康复工作"。

如果说心理辅导更多的是针对个体的情绪安抚,而社会工作则有更加持续的功能,就是通过个案、小组、社区多个层面的专业介入,运用专业方法帮助居民更好建立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实现人与家庭、人与社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建立。

昨天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与白岩松连线时也谈到,中央的政策是针对灾区群众的普遍性要求,而灾区群众的需求又是多样复杂的,每一家有每一家的具体情况、具体困难。

如何满足群众的许多具体需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就需要广大志愿者、社会组织、NGO发挥作用。

我认为专业社会工作者,需要在灾后重建中长期坚守,长期服务,成为政府的得力帮手。

南都基金会希望在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方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并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

“非常重视网络,接受社会对你的监督”

    问:

在网上我们看到有很多您和有关南都公益基金会的信息,那您如何看待网络对慈善事业的促进呢?

而且我们如何从网上找到南都公益基金会的相关信息呢?

    答:

我关注互联网是非常早的,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批,1996年我就组织召开了中国青年和互联网的研讨会;同年,开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官方网站;97、98、99三年组织了中国互联网络大赛,我是大赛的组委会主任,当时新浪、搜狐都是我给他们颁奖的。

    我非常重视网络,而且觉得作为一个公益机构,一方面应该有一个实体的、物理的组织,还应该要有一个虚拟的、网上的组织,应该非常重视网络传播机构的信息和公众的互动,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的宣传,包括接受捐款,使用捐款,对捐款进行监督,以及接受社会对你的监督等等方面,网络绝对是不能不重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