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629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及解析

九年级化学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已全球上市。

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达本胺是由碳、氢、氟、氧五种原子构成B.一个西达本胺分子的质量为410

C.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D.西达本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化学方程式

配平后a、b、c、d之和为()

A.15B.14C.13D.10

3.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所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  )

4.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D.燃烧的浓烟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

5.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

22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铁丝生锈质量增大,蜡烛燃烧质量减小,所以这些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可燃物只要与空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7.如右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球分别浸没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8.学生用的涂改液中甲苯(C7H8)严重超标。

下列有关甲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中共有15个原子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

C.甲苯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D.甲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7:

8

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与生成的分子数个比为6∶5

10.下列关于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B.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3:

4

C.该物质中有24个原子构成D.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11.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

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

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8:

1

C.参加反应的A与生成C的质量之比是8:

11

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汞加热分解:

HgO

Hg+O2↑B.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C.碳在氧气中燃烧:

C+O2

CO2↑D.磷在氧气中燃烧:

Mg+O2

MgO2

13.已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如图为反应类型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H2O===H2CO3属于a处的反应

B.2H2O

2H2↑+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c处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一定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任何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都属于d

1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的氧气质量最少的是()

A.过氧化氢B.高锰酸钾C.氯酸钾D.水

15.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在受热过程中,试管内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是氯酸钾B.b是氧气C.d是二氧化锰D.t1时反应开始

 

二、填空题

16.赣南的客家围屋如同城堡,可以抵御外敌入侵。

现有五种物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作为围屋的守护“卫士”,只有相邻物质间能发生反应才能组成守护的防线(如右图所示)。

其中物质A常用于铅酸蓄电池中,其浓溶液有脱水性;物质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

(提示:

碳酸钡不溶于水)

(1)A物质是;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与E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为;

(3)现有下列物质作为“外敌”分别对围屋发起进攻,若该物质与两位相邻的守护“卫士”都能发生反应才能攻破防线,那么能攻入围屋的物质是(填序号)。

①铁②氧化铁③二氧化碳④氢氧化钡

17.请按照要求正确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8.清明假期间,小明与同学一起去野炊,他准备了①米粉②牛肉③菜油④馒头⑤食盐⑥矿泉水等物品,请帮助回答:

(1)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上述物品中。

(填序号)

(2)从科学膳食、营养平衡的角度出发,你认为小明同学还需带含类营养素物质。

(3)野炊结束后,为了防止火灾,小明同学用冷水将所有火源全部浇灭,他利用的原理是。

19.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石灰石粉碎,取粉末10g,放入烧杯中,做如下实验(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_______;

(2)写出碳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设碳酸钙质量为x,写出求解10g石灰石粉末中碳酸钙质量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则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将所得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并将滤液蒸发2.8g水(不考虑HCl蒸发),发现无晶体析出,则此时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0.为分析某由氧化铜和铜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现取3份该混合物各20g,分别缓慢加入到50g、100g、150g某稀硫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表:

组别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稀硫酸的质量/g

50

100

150

溶解固体的质量/g

10.0

16.0

16.0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第Ⅰ组实验中反应物______________(填“氧化铜”“稀硫酸”或“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完。

(2)20g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第Ⅰ组数据计算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将第Ⅱ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三、实验题

21.实验课上同学们对酸碱盐的性质作了如下探究。

(1)小海探究了中和滴定实验,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当他观察到____________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小郝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兴趣,他想探究该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后先加入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

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他推断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3)小亮则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物质间关系网络图,并做了相关实验。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已知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贝壳的主要成分,D微溶于水,A与F反应生成气体。

①写出物质D的俗称__________;

②写出C→D的现象_________;

③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物质E的一点用途_________________;

22.某活动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小华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铁的氧化物

Fe2O3

Fe3O4

FeO

颜色

物理性质

不能被磁铁吸引

能被磁铁吸引

不能被磁铁吸引

化学性质

可溶于酸

常温下不溶于稀酸

可溶于酸,但不生成气体

【提出猜想】

(1)小明认为黑色粉末A全部是铁粉。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上图的实验,该实验中,小明加入的X溶液是;实验过程中操作Ⅰ是这个实验基本操作。

小华根据小明的实验认定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2)小华根据资料提出了自己的两个猜想,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一个猜想。

猜想①:

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

猜想②:

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

猜想③:

【实验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取适量黑色粉末A用磁铁吸引

猜想①正确

适量黑色粉末A用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猜想②正确

猜想③正确

【反思评价】小娟认为方案②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得出结论】黑色粉末A是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

小华想测定黑色粉末A中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8g黑色粉末A加入50g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57.8g,则该黑色粉末A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四、推断题

23.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E、F、G含有同一种元素,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E+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小明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试求:

(1)m的值为________;

(2)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至0.1%)

25.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2溶液呈中性)。

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西达本胺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西达本胺的相对分子质量=12×22+1×19+19+14×4+16×2=390,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分子的真实质量,故B错误;C.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C22H19FN4O2)可知,它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D.在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2×22):

(1×19):

19:

(14×4):

(16×2)=264:

19:

19:

56:

32,在西达本胺中,氢、氟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C

3.C

【解析】

试题分析: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A、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温度升高,固态变为液态,体积缩小,瓶子变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云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降温,水分子运动速度减慢,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燃放烟花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酒精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4.B

【解析】A、根据泡沫、海绵是有机物,具有可燃性判断。

泡沫、海绵是有机物,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所以正确;B、根据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判断。

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低,易引起燃烧,所以错误;C、根据湿布有防毒面具的部分作用判断。

湿布有防毒面具的部分作用,能防止吸入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所以正确;D、根据泡沫、海绵的成分和燃烧产物判断。

泡沫、海绵是有机合成材料,含有囟素,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所以正确,故选B。

试题分析: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考点:

考查

5.B

【解析】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由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氮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N2+2CO2,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28:

(44×2)=7:

2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由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氮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N2+2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由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氮分子,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A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由于反应物质有氧气参与,故该物质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则无法判断,正确;B、凡是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铁丝生锈质量增大,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

蜡烛燃烧质量减小,是因为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错误;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错误。

故选A。

7.B

【解析】稀硫酸端由于稀硫酸与铁反应,所以重量减轻。

而另一端则是发生铜将铁置换出来的置换反应,由于铜的相对分子质量64大于铁56所以铁球的质量是随着反应的发生而增重的。

所以就是硫酸铜那一端下沉,稀硫酸那一端上翘。

故选B。

8.B

【解析】A、甲苯是由甲苯分子构成的,一个甲苯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甲苯分子中含有15个原子,不是甲苯中含有15个原子,错误;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7+1×8=92,正确;C、甲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错误;D、由甲苯的化学式可知,甲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7):

(1×8)=21:

2,错误。

故选B。

点睛:

结合新信息,灵活利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9.D

【解析】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

2H2O+2SO2;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都属于氧化物,正确;B、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C、由方程式可知氧元素由0变成了-2价,硫元素由-2价变成了+4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之比为3:

2,错误。

故选D。

点睛:

根据微观示意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进行判断是解此类题的一般步骤。

10.B

【解析】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葡萄糖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6):

(16×6)=3:

4,正确;C、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24个原子,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B。

11.B

12.B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氧气后面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gO

2Hg+O2↑,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生成物中不需要打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O2

CO2,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Mg+O2

2MgO,错误。

故选B。

13.B

【解析】A.CO2+H2O=H2CO3从形式上看属于“多变一”,属于化学反应,氢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属于a处的反应,故错误;

B.2H2O

2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都有改变,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C.凡是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D.如A中发生的反应就不属于d,故错误。

故选B。

14.B

【解析】四种物质分解生成氧气的方程式分别为: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2O2MnO22H2O+O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

2KCl+3O2↑、电解水:

2H2O通电2H2↑+O2↑,根据方程式,如果假设四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1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过氧化氢:

;B.高锰酸钾:

;C.氯酸钾:

;D.水:

;选B

15.B

【解析】A、反应物是氯酸钾,反应后质量会不断减少,a是氯酸钾;正确;B、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不断增加,根据在方程式的质量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要比氧气的质量多直线较陡,b应是氯化钾,错误;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是二氧化锰,正确;D、t1时a的质量开始减少,说明反应开始发生,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

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16.

(1)H2SO4

(2)NaOH+HCl=NaCl+H2O产生白色沉淀

(3)④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A常用于铅酸蓄电池中,其浓溶液有脱水性,因此A是硫酸;物质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因此C是盐酸;B能够和盐酸、硫酸反应,因此A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E能够和A硫酸反应,因此E是氯化钡;D能够和C盐酸及氯化钡反应,因此D应该是碳酸钠,则B是氢氧化钠,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A是硫酸;故填:

H2SO4;

(2)B与C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硫酸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

NaOH+HCl=NaCl+H2O;产生白色沉淀;

(3)根据推断五种物质分别是硫酸、氢氧化钠、盐酸、碳酸钠、氯化钡,铁只能和酸反应,但酸不相邻,故错误;氧化铁也只能和酸反应,故错误;二氧化碳只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要求,故错误;氢氧化钡能和盐酸及碳酸钠反应,符合要求,故正确;故答案为:

④。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7.2H2+O2

点燃

=

2H2O;CaCO3+2HCl=CaCl2+H2O+CO2↑;H2SO4+2NaOH=2H2O+Na2SO4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式的书写要注意:

一写、二配、三标、四查。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8.

(1)①④(答对一个给0.5分,错选不给分)

(2)维生素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分析:

(1)根据糖类的食物来源回答.

(2)根据人体六大营养素的种类,以及①米粉 ②牛肉 ③菜油 ④馒头 ⑤食盐 ⑥矿泉水中所含的营养素回答.

(3)根据灭火的原理回答.

解:

(1)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茎中,故上述食物中的米粉和馒头中含量较高.

(2)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①米粉中主要含有糖类,②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③菜油中主要含有油脂,④馒头中主要含有糖类,⑤食盐属于无机盐,⑥矿泉水中主要含有水和无机盐,还缺乏维生素.

(3)灭火的原理有三种:

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用冷水将所有火源全部浇灭,利用的原理是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

(1)①④;

(2)维生素;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点评: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人们把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提上了生活的日程,所以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19.20g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2.2g[或==X/(10g+100g—107.8g](另一个比例式合理也给分)50%5.55%

【解析】

(1).设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为x,则

(1)100g×7.3%=36.5%×x,x=20g

(2)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00g-107.8g=2.2g,设碳酸钙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2.2g

100:

x=44:

2.2g

X=5g,则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5g÷10g×100%=50%,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1144

y2.2g

111/y=44/2.2g

y=5.55g则此时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5.55g÷(107.8g-2.8g-5g)×100%=5.55%

20.

(1)稀硫酸;

(2)16.0;(3)24.5%;(4)

【解析】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20g混合物中含有16g的氧化铜,第Ⅰ组实验中反应物硫酸反应完,氧化铜有剩余。

(2)20g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为16g。

(3)第Ⅰ组反应掉的CuO的质量为10g,设第Ⅰ组数据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98

10gx

=

解得x=12.25g

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4.5%

(4)第Ⅰ组实验中50g稀硫酸反应掉10gCuO,第Ⅱ组实验中反应掉16gCuO,说明第Ⅱ组实验中稀硫酸有剩余。

设16gCuO反应掉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生成CuSO4的质量为z,

CuO+H2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