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58706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

《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本科课程大纲.ppt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上)公共管理学院童星本学期的章节CH10社会分层与流动CH11制度与社会秩序CH12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CH13社会问题与调适最后几章下学期前两周由本人继续讲第十章社会分层与流动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与派生概念社会分层社会分层财富、权力、声望、五等份法、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社会经济地位量表、社会分层测量法(三种)、中间阶级社会流动社会流动身份制(等级体系)、阶级制(体系)、垂直流动(上向、下向)、水平流动、代内流动、代际流动、个人流动及其地位实现模型、结构流动及对流动的结构分析重要人物与理论分层:

马克思、韦伯马克思主义的分层理论韦伯主义的分层理论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方法:

一元分层法、多元分层法、综合(职业)分层法流动:

索罗金流动的“安全阀”理论二元经济(劳动力市场、社会结构)理论主要参考书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李强: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许欣欣: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社会分层方法论:

“一元”与“多元”马克思“一元”的阶级分层理论所有制:

阶级、阶层韦伯“多元”的社会分层(地位)理论财富、声望、权力当代“多元”的社会分层理论多指标多层次通常以职业为单位进行分层马克思主义并非绝对排斥“多元”例如毛泽东对农村阶级的划分:

根据是否占有并出租土地从而是否有剥削,将地主与富农共同定为农村的剥削阶级再根据是否参加劳动,将富农与地主区分开来,并分别采取“打倒地主”和“限制富农”的政策社会分层:

类与实体类社会唯名论实体社会唯实论马克思:

法国农民既“是”又“不是”阶级,期待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达伦多夫:

区分“准群体”与“利益群体”阶级分析的实质:

使本阶级成“实体”,使对手成“类”陆学艺的研究介绍分层依据:

职业分化和三种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分层调查:

深圳、合肥、福清、汉川、镇宁分层结果:

1、五大社会等级2、十大社会阶层陆学艺的研究结果:

十大社会阶层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中国社会流动中的城乡阻隔另见”敦睦他者”与”化整为零”第十一章制度与社会秩序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与派生概念行动与秩序(行动与结构)关系行动与秩序(行动与结构)关系“霍布斯问题”、“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迪尔凯姆)秩序秩序“事实的秩序”与“理念的秩序”、“系统秩序”与“行为秩序”、“人造的秩序”与“自生自发的秩序”、“建构论的唯理主义”与“进化的理性主义”(均为哈耶克)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与派生概念(续)制度(规范)制度(规范)“法定的制度”与“长成的制度”、“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习惯、习俗、惯例、制度由本能决定还是压抑本能?

(凡勃伦、康芒斯、诺斯)有效制度及其特征(一般性、确定性、开放性)为何要由国家来建构和执行外在制度?

信任信任“机会主义行为”、“人际(关系网络)信任”与“制度信任”、“象征标志”与“专家系统”制度产生信任还是信任引发制度?

重要人物与理论迪尔凯姆实证论的规范决定行动韦伯解释论的行动创造规范帕森斯及其功能主义理论(AGIL)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或新保守主义(政治学)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制度经济学补充詹姆斯科尔曼关于简单二人关系中的信任研究信任的给予是受托人采取行动的前提如果受托人值得信任,委托人通过给予信任所获利益大于拒绝信任受托人所得利益信任的给予包括委托人在没有得到受托人任何承诺的情况下,自愿把某些资源给予受托人包含了时间的滞后,受托人在未来某一时刻必须采取某些行动量化公式:

P=获得成功的概率,L=可能的损失,G=可能的收获,则肯定,如果P/1-PL/G否定,如果P/1-PL/G无所谓,如果P/1-PL/G主要参考书(英)哈耶克:

致命的自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德)柯武刚、史漫飞:

制度经济学:

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英)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十二章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核心概念与派生概念越轨行为越轨行为失范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制度控制与非制度控制、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重要人物与理论自然科学的解释自然科学的解释归因于地理环境和生物有机体特征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的解释社会学的解释默顿的结构性紧张理论亚文化理论雷梅特的标签理论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三种规范的互补控制的范围形式导向道德性规范:

最广自律利他契约性规范:

居中互律利己行政性规范:

较窄他律明确他己关系三种规范的互补(续)道德性规范纯粹学理层面:

围绕“利他”的争执动态层面:

评价标准会变化实践层面:

或失败,或变形原始社会,假话盛行缺失另两种规范的作用没了基础三种规范的互补(续)契约性规范纯粹学理层面:

量化的困难动态层面:

经过不平等,导致分化实践层面:

市场失灵,不得不政府干预缺失计划经济维系不下去了三种规范的互补(续)行政性规范纯粹学理层面: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矛盾动态层面:

滥用权力并导致腐败实践层面:

斯大林模式(权力社会)的破产缺失导致无政府状态主要参考书(美)罗斯:

社会控制,华夏出版社,1989年杨士隆:

犯罪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十三章社会问题与调适核心概念与派生概念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个人麻烦,社会性、制度性与个人性的社会问题,全球性、变迁性与转轨性的社会问题,个人病态、社会病态、经济病态与社会制度病态重要观点社会问题的界定条件与界定过程社会问题的特征(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参考书童星:

世纪末的挑战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雷洪:

社会问题社会学的一个中层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社会(公共)问题、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什么是社会风险?

什么是公共危机?

什么是社会风险?

奥特温伦内以跨学科的视角,归纳出风险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共有七种:

保险精算学方法、毒物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工程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心理学方法、风险的社会理论、风险的文化理论。

虽然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概念范围,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技术取向的,将风险看成一种概率,通常采用期望频数的统计方法,如保险学的生命表;二是经济社会文化取向,将风险看成一种社会后果,通常使用“R(风险)=P(概率)H(伤害)”的计算公式。

这也是联合国为评估化学品毒害而推荐使用的两种有分歧的“风险”定义。

由此可见,“风险”除了表示“可能性”之外,在研究中本身就有社会性的涵义。

弗兰克奈特认为,可以用概率表述的随机状态为风险(risk),无法用(或者至少在目前的条件下)概率表述的随机状态为不确定性(uncertainty)。

这样的二分法为现代保险业计算风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暗示了社会风险的本质。

社会风险通常是不可计算的,无法用概率来表述,在本质上是一种不确定性。

在研究中,社会风险的界定通常有两种倾向:

一是取狭义的“社会”涵义,将社会看成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并列的系统,此种社会风险专指社会系统的风险,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二是取广义的“社会”涵义,那么政治、经济、文化都包含在内,除了个体的疾病、死亡、失业、意外事故和财产损失等以外,其他均属于社会风险。

概言之,就是指社会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社会大众尤其是社会管理者所不希望出现的结果或社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它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力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社会不安,这是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不满情绪及其相关行为的总和;二是社会震荡,这是管理者不希望出现的结果或所遭受的损失及其社会影响的总和。

风险的社会感知卡斯帕森:

风险的社会放大斯洛维克:

提出“信号价值”的概念,解释了风险的社会传递和建构什么是公共危机?

通常从两种视角来解读“危机”:

一是“过程(process)”,二是“事件(event)”。

前者倾向于认为“危机”指一种非常状态,英文中的对应概念为“crisis”;后者倾向于认为“危机”是一起或一系列紧急事件,英文中的对应概念为“emergency”。

学术研究通常从“过程”视角出发,因此学者大多使用“crisis”的概念;政策制定者通常从“事件”视角出发,大多使用“emergency”的概念,如美国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联邦危机管理署”的名称为“Federa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英国伦敦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伦敦应急服务联合会”的名称为“LondonEmergencyServicesLiaisonPanel”。

中文“危机”在字面上有“危险与机遇”双重含义,传递出一种辨证智慧,晋书诸葛长民传就有“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之句,其中蕴涵的哲理如同“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一样。

“crisis”来自于希腊语krisis,是指事物的发展到了决定性时刻,既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也可能向坏的一面转化。

因此,“crisis”一词,可以较好地表达出“危机”的辨证含义。

两种视角的本质差异“过程”视角将“危机”描绘为一条连续的曲线,有“峰态”、“谷态”和完整的生命周期,这也就暗示了危机的可防性、可控性与早期预警。

大多数研究者将此作为基本预设,对危机的生命周期进行了描述,如三周期论:

危机前(precrisis)、危机(crises)和危机后(postcrisis);四周期论:

征兆期(prodromal)、爆发期(breakoutoracute)、延续期(chronic)、痊愈期(resolution);或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五周期论:

信号识别、探测和预防、损失控制、恢复阶段、学习阶段。

“事件”视角则将危机看成一个“点”,以具体的事件形态来判断危机发生与否,这种简化的思想在实践中易于操作,也就比较容易被政府管理部门接受。

危机与公共危机危机与公共危机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演绎关系,危机是统称,公共危机是特例。

然而,多数研究者通常在没有区分的情况下使用这两个概念,如美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代表作的主标题为危机管理,副标题为“crisismanagementformanagersandexecutives”,涵盖了针对经理的危机管理和针对行政官员的危机管理。

又如,我国较早开展公共危机研究的薛澜教授的书名为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所使用的概念是“危机”,但其探讨的主题却是公共危机。

从发展趋势来看,应当要明确区分“危机”和“公共危机”概念的适用领域。

随着今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危机”与“公共危机”这两个概念要实现分离,前者主要出现在公司治理的管理学研究当中,而后者将占据公共治理的公共管理学的讨论空间。

上述三个概念的关系“问题”、“风险”、“危机”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递进关系。

偏离了正常状态并为当事者带来损失或伤害的情境即为“问题”;问题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形成了某种“风险”,即潜在的危及当事者生存的可能;而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为现实,即出现了“危机”。

因此,“问题”、“风险”和“危机”之间是一个“连续统”。

“问题”、“风险”、“危机”都有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之分,发生在社会层面的问题即为“社会问题”或曰“公共问题”,发生在社会层面的风险即为“社会风险”,而发生在社会层面的危机即为“公共危机”。

“社会(公共)问题”、“社会风险”、“公共危机”之间也就存在着一种递进的因果关系:

“社会(公共)问题”的叠加形成“社会风险”,“社会风险”的发展必然会演变成“公共危机”。

换言之,“社会(公共)问题”是前期形态,“社会风险”是中期征兆,“公共危机”则是后期表现,“社会(公共)问题”、“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之间也是一个“连续统”。

如果说提出“社会(公共)问题”、“社会风险”、“公共危机”等概念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