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601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

《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2 第1讲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docx

必修2第1讲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

第1讲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一政策的影响是(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促进农业向保障功能转变

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D.不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答案 C

解析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是为改变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故A项错误;此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故B项错误;农村体制改革主要是土地制度改革,故C项正确;推动农村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故D项错误。

2.1965年,上海的钢材、机床、棉纱产量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缝纫机产量占三分之一,手表产量占到十分之九。

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后,上海这座计划经济的重镇,经济增长率却处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的位次。

这折射出(  )

A.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难以突破

B.改革开放初期总体布局的特征

C.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D.改革导致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答案 B

解析 1980年代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他地区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A项错误;1965年上海的各项工业比重体现出其经济地位的重要性,19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上海的经济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体现出改革开放初期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到整体的布局特征,故B项正确;“严重滞后”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不等于其经济地位的下降,故D项错误。

3.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

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年

2012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518942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190

5680

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116

财政收入(亿元)

1132

117254

A.产业的转型升级

B.抓住战略机遇期

C.国家政策的调整

D.主动融入全球化

答案 C

解析 “表中各项经济指标”没有各项产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中没有提到战略机遇,故B项错误;根据“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均出现飞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无法判断是否主动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故D项错误。

4.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

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1993年,“回国服务”的口号正式更改为“为国服务”。

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

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

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

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说明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故C项正确。

5.(2019·福州模拟)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

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在海南开始了创业,后发展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

万通创业主要得益于(  )

A.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

B.城市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

C.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故C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湖北5月冲刺,31)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到:

“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确实很好,我们需继续采取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

“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

”这表明邓小平主张(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故B项错误;据材料“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可知坚持家庭联产承包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邓小平在1984年和1990年的谈话内容的变化可以得出邓小平主张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故D项正确。

2.(2019·太原模拟)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

“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

”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

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

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

答案 C

解析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故A项错误;B选项表述“私有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是国家对乡镇企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反映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乡镇企业而非国营企业,故D项错误。

3.(2019·保定模拟)下表为1979~1982年湖南省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可知当时中国(  )

单位:

万户、万人

类别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个体

全民

个体

全民

个体

全民

个体

全民

商业户数

0.26

6.19

1.10

6.24

3.19

7.01

4.60

7.73

商业从业人员

0.26

23.69

1.21

24.49

3.46

27.85

5.05

29.63

饮食业户数

0.99

0.46

0.41

0.62

0.75

0.68

1.08

0.78

饮食业从业人数

0.09

5.00

0.48

5.88

0.90

6.33

1.27

6.37

服务业户数

0.11

0.39

0.38

0.49

1.37

0.59

2.21

0.70

服务业从业人数

0.11

2.58

0.41

2.77

1.45

3.36

2.36

3.73

A.私营经济发展缺乏规范管理

B.非公有制经济的禁令逐渐被打破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注意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1979~1982年湖南省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可得出私营经济在不断发展,但无法得知其管理状态,故A项错误;图表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可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限制被逐渐打破,故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表格中增长的数据主要是“个体”经营的上升,无法判断对私营企业的政策及影响,故D项错误。

4.(2018·汕头模拟)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统购价格高于统销价格,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但政府财政补贴负担重,最后出现了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

为此,我国政府(  )

A.鼓励发展乡镇企业

B.提出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C.实行对外开放战略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可知单纯政府调控价格不仅不利于价格提高还会增加政府补贴负担,因此需要让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

5.《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

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

这一规定有利于(  )

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

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可以解雇”是改革而非推进公有制,故A项错误;经济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国有企业与材料中“特区企业”不符,故B项错误;国家给予经济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与材料中“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相符,故C项正确;激发工人积极性,与材料中“必要时可以解雇”不符,故D项错误。

6.(2018·漳州模拟)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

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答案 D

解析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我国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并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市场发展,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我国的商品价格变化与对外开放格局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品价格由“双轨制”到“由市场形成价格”体现了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

7.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

这一过程表明(  )

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 A

解析 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说明国家对电视媒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故A项正确;题干只是涉及中国电视媒体一个行业,并不能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束,况且到目前为止,国家对经济的运行仍实行宏观调控,故B项错误;中国电视媒体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

8.(2018·湖北4月调考,31)1985年,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20%的限制,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正式实施;1988年,国家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1989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

这表明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政府减少对经济的调节

D.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价格政策的转变,不能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A项错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目标,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调整价格政策,不能反映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调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制定价格双轨制到取消价格双轨制,再到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故D项正确。

9.(2018·南通模拟)下图为1980年10月16日,我国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当时我国(  )

A.单一所有制结构已发生变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D.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1980年10月16日”,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单一的公有制被打破,故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应该是1984年,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不合史实,故D项错误。

10.(2018·日照模拟)1984年,美国科幻大片《超人》登陆中国大陆,但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中美关系起伏制约文化交流

B.思想解放影响对外开放步伐

C.国人对西方文化持警惕态度

D.中国人对科幻文化认识不一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984年,美国科幻大片《超人》……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一段时间以后,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结合所学,极可能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保守思想,导致影片放映的反复,故B项正确。

11.1990年4月,国务院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  )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

B.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

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

答案 A

解析 开始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时间是1984年,排除B项;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

故选A。

12.(2018·长春模拟)根据表格,可知我国(  )

2005~2015年我国原油生产与消费情况(单位:

百万吨)

年份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原油

生产

18135.29

18631.82

18948.96

20287.55

20991.90

21474.20

原油

消费

30010.34

34369.78

38820.23

45413.05

49004.38

54450.21

A.石油工业企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B.能源结构单一化问题亟待解决

C.对外开放导致石油工业面临困境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答案 D

解析 本题重点在于通过表格中原油生产和消费数据的比较,得出结论消费增长大于生产,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对原油的需要日渐与世界原油市场联系紧密,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济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说:

“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

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答案 

(1)原因:

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

政策:

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2)变化:

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3)特点:

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4)宗旨: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 第

(1)问“原因”可以借鉴邓小平的观点,“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政策”要注意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回答。

(2)问,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材料三则提出了防止两极分化的要求,由此概括着眼点发生的变化。

第(3)问注意对材料四的高度概括。

第(4)问需要联系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回答。

14.(2018·江西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1950年6月

七届三中全会

不要四面出击,国家发展需要一个过渡时期

1957年9月

八届三中全会

重新提阶级矛盾

1977年7月

十届三中全会(九届三中全会因林彪事件搁浅)

给“四人帮”定性,并确立华国锋的领袖地位,以及决定邓小平的复出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大门打开

1984年10月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1988年9月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1993年11月

十四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1998年10月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新农村

2003年10月

十六届三中全会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2008年10月

十七届三中全会

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2013年11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

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标志着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

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三个时间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观点:

三中全会折射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

论述: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国家急需一个过渡时期来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后“左”倾思想依然严重,急需思想解放,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逐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因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

结论:

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逐渐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互关联的时间节点确定一个包含节点的主题,例如本题可从1950年、1978年、1993年提出三中全会折射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搜寻相关历史信息按照逻辑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