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小摄影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1928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 小摄影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3 小摄影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3 小摄影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3 小摄影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3 小摄影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 小摄影师.docx

《3 小摄影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小摄影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 小摄影师.docx

3小摄影师

3小摄影师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儿,但小男孩儿之所以能进来,高尔基之所以那么顺从地听从一个小孩子的吩咐,他不放记者进来,而特别嘱咐要放小男孩儿进来……这一切无不体现高尔基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

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按照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组织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

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

他给谁照相?

怎样照的?

照成了没有?

……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

(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shèsè)突(tóutū)

  卷(jiǎnjuǎn)吩(fēngfēn)

  秘(bìmì)杂(zházá)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杂志杂志社记者

  照相摄影摄影师胶卷

  (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同座互答)1.

  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

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

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

)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

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3)“突然”是什么意思?

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

(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读纸条内容:

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门卫不让进去。

  D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照完相立刻就走。

  (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

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

  (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

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8)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

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

怎样是“仔细打量”?

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

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

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

(从指了指沙发,说:

“请您先在这儿看报。

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

  ③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

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

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

”(结合课文插图)

  D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

“孩子,回来!

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是什么意思?

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2)师生小结6—11自然段:

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

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默12—15自然段。

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儿?

(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十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儿能再次出现。

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儿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

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二、完成课后思考题第2题,并说出理由。

  三、.总结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能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这样热情接待小男孩儿吗?

从中你有些什么体会?

  2.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

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作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

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

“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

”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

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

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

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5《狱中联欢》|人教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的: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起爱国热情,受到刻苦学习的启迪。

教学重点:

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激趣入境:

5’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们坐在疾驰的列车上饱览祖国壮丽的河山,你的目光也许被那一条条纵横交错延伸向远方的铁轨所吸引;当隆隆响声将你从夜的漆黑中拉入到眼前明媚的世界,你在感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一定会有几分莫名的兴奋和感动,那么,你们想穿过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近 100 年前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的情形吗?

(出示.课件:

京张铁路图)

大家看,这就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而它就是詹天佑主持修筑成功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讨第 17 课 -- 詹天佑。

 

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7  詹天佑 

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 用文章的一个句子来说明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用“====”画下来)

1、学生浏览,画句子。

2、齐读所画的句子。

3、这里面的重点词是什么?

(杰出、爱国)

4、谈谈你是怎么理解“杰出”、“爱国”的?

四、明确学习方向,开展研究学习。

3’

1、课文是怎么来写他的 “杰出”、“爱国”的呢?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研究讨论詹天佑如何杰出的。

2、(出示.课件:

文字“抓事例--品词句--悟精神”)

七人一个小组,各小组按照这个思路,(出示.课件:

文字“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3、小组学习。

6’

4、小组汇报。

10’

课下指导方法:

1、小组齐读;2、代表发言;3、组内补充;4、组外补充;5、指名读或者齐读。

A、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对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B、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他身体力行,不畏艰苦,显示了他勇于攻坚的工作精神。

C、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向中间凿进的办法……1100多米……中部凿井法。

(看长城画面,体会艰难;学生画示意图)

----这是精密勘测和计算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

D、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人”字形线路。

(先看书上的图,再出示地图青龙桥铁路图)

----突出了他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5、我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哪些地方写出了他“爱国”呢?

6、小组学习。

6’

7、小组汇报。

8’

A、“困难”--阻挠、要挟、嘲笑。

“为什么接受”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出世”是指能修筑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现在根本不可能。

“轻蔑”形象地表现了这家报纸看不起中国人的帝国主义嘴脸。

B、工程中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失掉信心”

(行动的指南,克服困难的动力,筑路力量的源泉。

爱国热情,为祖国争光的坚强决心)

C、结果。

 照应前文,因为说明我们不但能修成,而且还提前两年完成。

 师小结:

京张铁路 1905 年 9 月加工。

 1909 年 8 月建成,比预计工程提早两年,经费法军白银 28 万两,全部费用只有外国商承包商索取价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在铁的事实面前,外国人不得不折服。

 

 

五、.总结全文:

 

处在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下,詹天佑毅然受任,在地势险峻,气候恶劣的地理环境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下,詹天佑创造性地采用开凿的新办法,大胆采用新设计,成功地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也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一次大胜利,周总理曾赞扬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

 

六、课外延伸,作业:

 

1、同学们,新的世纪里,詹天佑的崇高的爱国思想、杰出的创造才干对你今后的学习又有何启示呢?

2、新中国成立后,正是有许多和詹佑一样的爱国的杰出人才,在各个领域里不断奋进,这才有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成功;跨世纪的三峡工程。

3、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起,努力学好知识,长大后做一个有创造精神的杰出人才,来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 、富强。

4、今天回家后,把你们的美好愿望通过一篇习作--<<二十年后的我>>展现出来吧!

 

 

 

 

17、詹天佑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

板书课题:

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

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

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

(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

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

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