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7536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4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边坡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边坡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边坡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边坡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坡专项方案.docx

《边坡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专项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坡专项方案.docx

边坡专项方案

龙岗区布吉中学新建教学楼工程

 

边坡支护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

深圳凯荣定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

李明军

审核人:

陈剑文

审批人:

严小华

编制日期:

2012年11月

龙岗区布吉中学新建教学楼工程

边坡支护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龙岗区布吉中学新建教学楼工程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4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0)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3)《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01-2010;

(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007-2002);

(16)《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DBJ08-202-1992)

二、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长景路与长兴路交叉口。

本项目为布吉中学的改扩建工程,建设一栋地上5层,地下1层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11860.57平方米。

拟建教学楼建筑高度约23.9m,上部结构拟采用框架结构。

基础形式拟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

拟建建筑物设1层地下室,场地北侧、西侧、东侧将形成新的永久性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8.7m。

边坡长度约为138m。

三、场地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的时代成因及其工程特征,本场地的地层分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ml)、第四系坡积层(Q4d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下伏侏罗系中统角岩(J2)4个主层7个亚层。

3.1.1人工堆积层(Qml)

素填土(地层编号

1):

褐灰色、褐红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碎石回填形成,稍湿,稍密,表层为砼路面及垫层。

场地内广泛分布。

层厚0.80~2.90m,平均厚度为1.47m;层底标高38.01~40.19m。

根据工程经验,本层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为fak=100kPa。

杂填土(地层编号

2):

杂色,由砖块、砼块、生活垃圾、粉质粘土回填形成,稍湿,稍密,表层为砼路面及垫层。

仅钻孔ZK13揭露。

层厚2.70m;层底标高37.58m。

根据工程经验,本层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为fak=80kPa。

3.1.2坡积层(Q4dl)

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②1):

褐黄色、褐红色,可塑~硬塑,土质较均匀,局部含少量砂粒、碎石。

全场地分布。

层厚2.00~6.60m,平均厚度为4.27m;层顶标高37.58~40.19m;层底标高32.54~37.05m。

本层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为fak=180kPa。

3.1.3第四系残积层(Qel)

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③1):

褐黄色,可塑~硬塑,土质较均匀,由下伏角岩风化残积而成。

主要分布于场地东侧。

层厚4.20~10.30m,平均厚度为7.96m;层顶标高32.54~37.05m;层底标高26.24~29.80m。

本层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为fak=200kPa。

3.1.4侏罗系中统(J2)

青灰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按风化程度可分为④1全风化角岩、④2强风化角岩、④3中等风化角岩3个亚层,其中分述如下:

(1)全风化角岩(地层编号④1):

褐黄色,岩芯呈土状,原岩结构完全破坏。

全场地分布。

层厚1.20~13.10m,平均厚度6.08m,层顶标高26.24~36.00m。

本层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为fak=300kPa。

(2)强风化角岩(地层编号④2):

褐黄色,岩芯呈土夹碎块状,手可捏碎,原岩结构可辨。

除钻孔ZK14外,其余钻孔全部揭露。

层厚0.70~5.20m,平均厚度3.23m,层顶标高20.64~32.20m。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本层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为fak=500kPa。

(3)中等风化角岩(地层编号④3):

青灰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RQD=40%,岩体破碎。

本层共取岩样7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34.3~71.0MPa,标准值为41.8MPa,岩质较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类。

全场地分布,未揭穿,揭示厚度5.00~8.50m,层顶标高16.04~28.60m。

本层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为fak=2500kPa。

四、支护设计方案

根据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设计的边坡施工图采用支护方法,一是采用钻孔灌桩,二是预应力锚索,三是毛石挡土墙的方法进行边坡支护。

1、支护桩

采用钻(冲)孔桩,桩径1000mm,桩中心距1500mm,桩顶设冠梁。

面层设C25钢筋混凝土面板200mm厚,挂Φ12@300x300钢筋网。

桩身预应力锚索采用强度fptk=1860MPa的OVM双层环氧喷涂专用防腐钢绞线。

2、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锚索孔径为130mm,倾斜度为15-30度,杆体采用φ15.2-1860低松弛钢铰线制

作。

4x7φ5@1500L=24000mm,锚固段18m,设计抗拔力为500KN,锁定值300KN。

3、毛石挡墙

砌石挡墙采用M7.5级水泥砂浆砌筑墙身,墙身采用毛石,毛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墙面采用M10级水泥砂浆抹面。

五、施工平面图

参照施工总平面图。

六、施工部署

(一)、施工准备

为了确保本工程安全、优质、高速、低耗、圆满地完成,公司将结合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根据工程规模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精明强干的项目经理部。

本着“精干高效、专业配套和项目管理”的原则,组建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实施。

1、施工前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现场交接工作,包括控制点交接桩、树木及管线拆迁、保护工作。

布设施工临时用电线路,临时用水管线和临建设施。

2、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

3、根据本支护分项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措施和施工方案,重点阐明重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程进度安排、劳动力组织、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以利于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必须细致齐

全,并应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安全要求等进行详细的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

5、及时编制施工预算,充分反映工程所需的各种费用,材料、劳动力等,有效指

导进度计划、材料计划、劳动力安排。

6、认真做好材料的计划采购准备,编制各项材料计划,对多种材料的采购,入库、保管和出库,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同时加强防盗和防火管理。

(二)项目管理机构

详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力量组织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的施工力量,合理分工,科学管理,具体配备如下:

1、岩石钻孔施工队;

2、片石砌体施工队;

3、钢筋混凝土施工队;

4、杂工施工队。

七、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钻(冲)孔桩

一、钻孔桩技术规范要求

钻孔桩及桩顶冠梁腰梁砼强度等级为C30,钻孔灌注桩砼采用水下砼灌注,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桩顶高程高出100mm,在冠梁施工前,将桩顶浮浆凿除干净。

(1)桩径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1%;桩位偏差±50mm;主筋保护层厚度≥50mm,偏差为±20mm。

(2)钢筋笼制作偏差:

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50mm。

(3)桩身混凝土水灰比不应小于0.6,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90Kg/m3,塌落度18~20cm,灌注砼导管底端距孔底宜为300~500mm,使用隔水栓,第一次灌注量必须保证导管埋入砼0.8m以上,必须连续灌注,灌注过程中保持导管埋入砼不小于2.0m。

(4)桩底沉渣不宜超过200mm,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水下混凝土施工见相关规范)。

(5)冠梁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露出的钢筋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二、施工质量控制准备工作

1、测量控制

本项目的施工放线测量工作,由我部测量班对分项工程进行精确放线,进行施工中的实时平面及高程控制。

首先选择适当的控制点进行施工放线测量。

施工放线测量方案必须在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实施。

引测控制点时,应充分利用施工区域内现有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

在施工现场,根据总平面设计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立施工控制点,分别施放出施工基准线和复测校核基准线。

所有控制点施放完成后,均须进行认真的复测,以使其精度满足施工控制及规范的要求。

同时,随着工程的进展,应保证其始终通视。

施工放线时,引测不少于2个精度满足规范要求、达到相应控制等级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到施工现场。

其中1个作为施工常用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另1个作为备用及校核用控制点。

引测控制点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

所有的施工控制点均必须定期进行校核。

2、技术准备

提前组织参与本工程施工的全体人员,进一步熟悉本工程的有关情况,同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工人认真学习合同文件,熟悉掌握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熟悉并核对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的内容,理解并吃透设计意图,熟悉并完全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掌握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操作规章规程。

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工程的特点,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结合工程总进度计划及节点工期要求,认真提前做好有关的试验工作,取得指导施工的试验数据,配齐所需的标准和规范。

组织全部投入本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使人人熟知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3、质量保证体系

3.1严格按照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中相应要求来进行内业和现场的施工管理。

严格按照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和招投标文件所要求的程序和规范,并结合施工图进行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

3.2建立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本项目拟投入主要技术管理人员1~2人,根据工程进度适当调整。

投入作业队1支,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施工作业人员20~30人。

3.3建立:

“谁管理谁负责,谁操作谁保证”的质量管理原则,将质量管理职能分解到每一部门,每一个岗位。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和专职质检员终检,终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4加强技术培训和教育制度,科学管理,促进创优。

施工中做到“五不”即:

一、施工图未复核,不施工;二、测量未复核,不施工;三、材料试验无合格证,不施工;四、技术方案未报审,不施工;五、隐蔽工程未签认,不施工。

“三不交”即无自检记录;无施工记录;无专职质检员签认,不交接。

“三教育”即工前培训;工中指导;工后讲评等。

提高和加强现场人员质量意识和管理工作。

三、施工工艺

拟建建筑物设1层地下室,场地北侧、西侧、东侧将形成新的永久性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8.7m。

边坡长度约为138m。

支护桩采用钻孔桩,桩径1000mm,桩中心距1500mm,支护桩两桩中间设1根反滤井,桩径400mm,桩顶设冠梁。

面层设C25钢筋混凝土面板200mm厚,挂Φ12@300x300钢筋网。

桩身预应力锚索采用强度fptk=1860MPa的OVM双层环氧喷涂专用防腐钢绞线。

桩与挡土板连接大样图

砌石挡墙采用M7.5级水泥砂浆砌筑墙身,墙身采用毛石,毛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墙面采用M10级水泥砂浆抹面。

俯斜式挡土墙典型剖面

根据支护结构的设计要点,重难点主要为钻孔支护桩施工,现对钻孔桩的施工流程与工艺作详细叙述:

1、施工机械与设备

旋挖钻机、起重机、电焊机、泥浆泵、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气瓶、手持电动工具及小型工具等机械设备。

 

2、施工工艺流程

3、施工准备

1、原材料试验及进场:

对要进场(含商砼站)的钢筋、水泥、砂石料、外加剂等材料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2、设备标定:

对商砼站所用的计量、检测等设备在施工前要进行检查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对作业层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有技术部门负责人编制,作业前对施工队及工班进行交底。

4、场地平整:

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必须落实四通一平,即路、水、电和通信通。

先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夯打密实。

规划行车路线时,使便道与钻孔位置保持一定

的距离;以免影响孔壁稳定;钻机底盘不宜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钻机的安置应考虑钻孔施工中孔口出土清运的方便。

5、水电接入:

临时用电从永久施工场地计入,施工用水采用自降水井,同时备用一台一定电压的发电机组做应急使用。

6、泥浆池及制备泥浆:

泥浆池随钻机在作业现场开挖。

泥浆采用优质膨润土、纤维素、加入纯碱和水搅拌而成。

现场设置泥浆池(含回泥浆沉淀池及泥浆储备池),一般为钻孔容积的1.5~2.0倍,要有较好的防渗能力。

在沉淀池的旁边设置渣土区,沉渣采用反铲清理后放在渣土区,保证泥浆的巡回和存储空间。

根据工程地层条件,要求制备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

7、护筒制作:

采用10㎜钢板制作,内径一般比直径大200~400㎜,长度一般为3.0m,同时在护痛的对角分别焊接一个“耳朵”,用来承托护筒,防止护筒意外下沉。

上部开设2个溢浆孔。

 

4、测量放线

准确测量桩位,桩位用φ20㎜长度为35~40㎝钢筋打入地面30㎝,作为桩的中心点,然后再钢筋头周围画上白灰记号,既便于寻找,又可防止机械移位时破坏桩位。

5、埋设护筒

钻孔桩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则一般采用挖坑法,比较简单易行。

桩基定位后,根据定位点拉十字线钉放四个控制桩,以四个控制桩位基准埋设钢护筒,埋设护筒时底部与土层相接处用粘土夯实,厚度为300~500㎜外面与原土之间也要用粘土填满、夯实。

由人工和机械配合完成,利用钻机挖斗将其静力压入土中,其顶端应高出地面20㎝,并保持水平,埋设深度在3~5m,护筒中心与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

护筒埋设要保持垂直,倾斜度应小于1.5%。

6、钻孔

1、钻机就位

旋挖钻机利用行走系统自行就位,钻机就位后钻机桅杆中心要与桩中心对准,钻机调平,使钻桅垂直,旋挖钻机调平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完成。

2、注入泥浆

泥浆符合要求,钻机就位准确后,用泥浆泵向护筒内注入泥浆,泥浆注到旋挖时不外溢为止。

在旋挖过程中每挖一斗向孔内注一次泥浆,使孔内始终保持一定水头和泥浆质量稳定。

钻孔桩顺序按编号3-6-9-1-4-7-2-5-8依次间隔循环施工。

 

7、旋挖

根据地质情况,采用相应的合适钻头。

护筒内注入泥浆达到要求后开始旋挖。

钻机刚开始起动时旋挖速度要慢,防止扰动护筒。

在孔口段5~8m旋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通过控制盘来监控垂直度和孔径,如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

在全部挖孔过程中做好钻进记录,随时根据不同地质情况调整泥浆指标和旋挖速度。

旋挖过程中孔内要始终保持一定水头,每挖一斗都要及时向孔中补充泥浆。

注入泥浆和旋挖要相配合,以保证成孔质量。

8、运弃碴

每孔挖出的弃碴及时用装载机清理干净。

9、检孔

钻进达到要求孔深停钻后,主要保持孔内泥浆的浆面高程,确保孔壁的稳定。

要尽快将钻机移位,终孔验收工作。

利用检孔器进行检孔。

桩位偏差≤100㎜;桩身垂直度≤1%;

10、清孔

旋挖钻一次清孔用挖斗反复捞取松碴,直到松碴厚度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二次清孔在安装钢筋笼和下导管之后进行,调整泥浆比重,以小比重泥浆注入孔中,置换孔中的沉碴和大比重泥浆,使泥浆比重和沉碴厚度符合规范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灌注水下砼。

泥浆相对密度:

1.02~1.10,粘度:

18~22s,砂率:

≤4%,泥皮厚度:

<2㎜,PH值:

7~11。

11、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采用一节制作及吊装。

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加工主筋、加强筋采用搭接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少于10d(d:

钢筋直径),亦可采用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少于5d;钢筋笼接头的设置与相邻桩基错开大于3m以上。

2、制作成型:

2.1、加劲箍筋与主筋点焊,2m布设一道,螺旋筋环向间距200mm,与主筋点焊,焊接要牢固。

2.2、螺旋筋设计统一间距为200mm。

2.3、钢筋笼制作完毕后,挂上标志牌,详细注明其部位,并报请项目部技术主管检查,并由监理工程师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根据桩底桩顶标高预先计算出吊环长度,并另作吊环,将其设置于钢筋笼顶端,以保证钢筋笼下放到设计位置。

 

 

12、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安装采用16T汽车吊起吊入孔,采用三点起吊的方式下沉到设计高程后马上检查其位置是否安装到设计位置,是否偏心,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笼顶吊环穿入Ф100mm钢管2根予以固定。

1、钢筋笼搬动和起吊时要防止扭转、变形、弯曲,采用加强架立筋作撑以增加钢筋笼的刚度。

2、钢筋笼吊装前先在笼外焊接限位筋,用以保证钢筋笼与孔壁之间的间隔满足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13、导管安装

导管采用φ300的无缝钢管,每节3m,最底节5m,配2节1m,2节2m的短管,用来调节导管高度。

在下导管前,要对导管进行认真检查其是否损坏,密封圈,卡口是否完好,内壁是否圆顺光滑,接头是否紧密。

对导管做水密、承压、接头抗拉试验,以检验导管的密封性能、接头抗拉能力,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下导管。

质量不可靠的导管不准使用。

下导管必须有专人负责,导管必须居孔中心,下导管时防止导管插入钢筋笼和孔底。

导管距离孔底25~40cm。

 

14、混凝土拌合、运输、灌注

1、混凝土由商砼站拌合运输,要求砼坍落度18~20cm,坍落度损耗不大于2cm/h。

配料拌合时由我单位一名质检人员旁站监督,确保混凝土标号符合要求。

2、砼采用罐车运输,运至施工地点后检查坍落度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如果不满足灌注要求,将不合格料退回供应商。

首灌量是水下砼灌注的关键指标,初灌后导管埋深不应少于1.0m,本工程采用6m3砼运输车运送砼,初灌量满足要求。

初灌时使用球胆作为隔水塞。

3、随着混凝土的上升,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控制在2~6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浇筑时要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和混凝土的浇筑

方量。

每一根桩的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4、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的灌入量,应保证设计桩顶标高和混凝土质量,灌至桩顶标高以上50cm。

5、浇筑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桩顶高出0.5m(以后凿除),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

6、灌注过程每罐砼灌注后应及时测量砼面上升高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确定导管拆卸长度。

本工程要求最小埋管深度不小于2.0m,最大埋管深度不大于6.0m。

严格控制初灌速度,防止钢筋笼上浮。

7、由于灌注使用商品砼,砼抗压强度资料及有关原材料由搅拌站提供,作为双控措施,施工现场每桩制作试块1组,以检验砼强度。

8、砼灌注过程中应组织好人力、物力,连续灌注,做好灌注记录。

每根桩必须制作砼试块并及时养护,拆模后送至试验室标准养护,制作数量严格按照试验室通知规定制作。

灌孔桩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的填写《砼灌注记录》,并及时清理场地,处理好泥浆排放。

15、桩的养护和检测

为了保证桩的质量,要注意科学的养护方法。

待桩的混凝土强度到达80%以后,即可进行桩头处理,人工用风镐凿除桩头。

桩的检测分动载和静载检测,动载检测分大应变和小应变,主要是利用击打桩身产生的波形分析检测桩身的完整性。

静载检测是利用压沙袋等方式检测桩的承载能力。

设计要求支护桩低应变检测数量为总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

16、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方法

为了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施工时应对各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控制,重点控制的环节及措施见下表

施工环节

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主要措施

成孔

①桩位偏差

②桩径

③成孔深度

④孔垂直度

⑤孔底沉渣

①技术干部检查

②严格控制钻头直径

③加强泥浆性能的控制

④先行自检,然后由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钢筋笼制作

①钢筋质量

②钢筋焊接质量

③笼长偏差

④笼直径

⑤主筋间距

⑥箍筋间距

①严格控制进场材料,按要求送检

②用钢尺丈量方法检查

③逐级验收制度最终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水下砼灌注

①灌前沉渣厚度

②钢筋笼安放

③导管密封性及埋置深度

④桩顶超灌量

①技术干部检查,每桩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

②严格控制导管埋深,最大不超过6.0米,最小不少于2.0米

③加强导管试压,每10根桩试压一次

④桩顶超灌量不少于50cm

17、钻进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卡埋钻具是旋挖钻进施工中最容易发生的、也是危害较大的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以预防,一旦出现事故,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1、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1、较疏松的砂卵层或流砂层,孔壁易发生大面积塌方而造成埋钻。

在钻遇此地层前,应提前制定对策,如调整泥浆性能、埋设长护筒等。

1.2、粘土层一次进尺太深孔壁易缩径而造成卡钻。

所以,在这类地层钻进要控制一次进尺量。

1.3、钻头边齿、侧齿磨损严重而无法保证成孔直径,钻筒外壁与孔壁间无间隙,如钻进过深,则易造成卡钻。

所以,钻筒直径一般应比成孔直径小6cm以上,边齿、侧齿应加长,以占钻斗筒长的2/3为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钻头边齿、侧齿磨损后要及时修复。

1.4、因机械故障而使钻头在孔底停留时间过长,导致钻头筒壁四周沉渣太多或孔壁缩径而造成卡埋钻。

因此,平时要注意钻机本身的及时保养和维修,同时要调整好泥浆性能,使孔底在一定时间内无沉渣。

2、处理措施:

2.1、直接起吊法,即用吊车或液压顶升机直接向上施力起吊。

2.2、钻头周围疏通法,即用反循环或水下切割等方法,清理钻筒四周沉渣,然后再起吊。

2.3、护壁开挖法,即卡钻位置不深时,用护筒、水泥等物品护壁,人工直接开挖清理沉渣。

2.4、主卷扬钢绳拉断:

钻进过程中如操作不当,易造成主卷扬钢绳拉断。

因此,钻进过程中,要注意提下钻时卷扬机卷绳和出绳不可过猛或过松、不要互相压咬,提钻时要先释放地层对钻头的包裹力或先用液压系统起拔钻具。

如果钢绳出现拉毛现象应及时更换,以免钢绳拉断而造成钻具脱落事故。

2.5、动力头内套磨损、漏油:

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钻机设计上存在欠缺外,主要是超过钻机设计能力钻进所致,所以要注意旋挖钻机的设计施工能力,不要超负荷运行。

2.6、塌孔:

主要是因为钻进过程中不使用泥浆,或使用很少的泥浆,护壁效果差所致。

为防止钻孔坍塌,钻进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位适当高出地下水位,同时注意控制钻斗的升降速度和泥浆比重。

3、水下混凝土灌注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3.1、封底失败由于首批混凝土数量过小、孔底的沉碴厚度大等原因导致首批混凝土灌注入孔后,未实现水下混凝土封底的现象称为封底失败。

封底失败后,应立即暂停灌注,及时对孔内已灌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

3.2、地层稳定性差时应及时拆除导管、拔除钢筋笼,将钻机安装到位,将未灌注混凝土部分钻孔回填,待地层沉积稳定后用冲击钻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达到孔底设计标高后,请示监理单位检查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