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73004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pptx

外国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学院安珍珍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十八章一、生平及教育活动l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l实用主义哲学家创始人之一、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哲学的先驱,美国进步教育的精神领袖。

u1859年出生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一个小商之家;u18751879年佛蒙特大学学习,研究哲学u18821884年进入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与教育,25岁获博士学位;求学生涯u18841894年:

密西根大学教育思想的酝酿期l哲学思想开始成熟;这一时期开始对教育问题感兴趣;1885年发表了第一篇教育论文;一开始杜威就不是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试图将教育、心理和哲学思想综合起来研究。

学术生涯u18941904年:

芝加哥大学教育思想的形成期l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更多注重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l1896年,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l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学术生涯u19041930年: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思想的成熟期l任哲学教授;著书立说;访问他国;传播思想;l我们怎样思维l明日之学校l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术生涯1919年4月1921年7月访问中国u1930年退休;1952年纽约逝世学术生涯杜威教育思想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目的教育本质二、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1.教育即生活u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处于激烈变革的时代,当时美国学校教育沿袭传统教育,脱离儿童的生活,使儿童在学校中颇受压抑,又脱离社会生活,跟不上社会变革的步伐。

学校教育社会生活个人生活u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

学校生活应是儿童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不是一种不顾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成人化的生活;学校生活应是儿童家庭生活经验的延续、增进和重组,而不是隔离和决裂。

u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

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校园不应是世外桃源而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u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生活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u具体要求:

改革学校的课程。

2.教育即生长u背景:

杜威认为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以外在的动机强迫儿童记诵文字符号,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让现时的儿童为遥不可测的未来做准备,全然不顾儿童自身的感受和期待。

u教育即生长:

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u教育就是生长,是儿童各种自然倾向和能力的正常生长。

u要求屏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尊重儿童不等于放任自流,任由儿童率性发展u杜威在批评卢梭的“教育即自然发展”学说时指出,人类原始冲动本身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自然的或天赋的能力,提供一切教育中起发动作用和限制作用的力量,但不能提供教育的目的。

天生的冲动和倾向不可能自生自长,应有一定的外部条件。

u生长:

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杜威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

亚里士多德客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主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心理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生长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u教育是个人经验持续不断改造和重组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经验的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造。

u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取经验。

按照杜威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经验的获得要依靠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由此他又提出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做中学做中学”,并把它作为教学理论的中心原则。

三、论教育目的u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

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u外在的:

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u固定的:

不具有灵活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具体情况u终极的:

理论上的虚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本身并无目的,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四、论课程u对传统课程的变革u活动/经验课程对传统课程的变革课程要适合儿童心理需要、兴趣、能力课程应具有统一整体性课程应具有社会性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活动/经验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的活动的经验为中心;教材编排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五、论教学u教学基本原则做中学u教学五步法做中学u儿童是在自己的活动中去求取经验、获得知识的,获取直接经验就是获得知识,学的过程也就是做的过程,要在做的过程中发展儿童本身的需要,他认为儿童所获得的知识应当总是同他本身的活动相联系的。

思维五步u疑难的情景(暗示)u确定疑难究竟在何处(问题)u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假设)u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推理)u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验证)教学五步u教师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景u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景中产生的问题u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u儿童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u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六、论儿童与教师教师的地位儿童的地位儿童中心说u杜威于1899年在学校与社会中首先提出了“传统教育”的概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并针对时弊,对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将其特点归纳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并以新的“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教师的地位?

杜威VS陶行知杜威VS陶行知陶行知u生活即教育u社会即学校u教学做合一杜威u教育即生活u学校即社会u做中学u对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陶行知是持批评态度的。

他认为,这只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东西搬一点到学校做点缀,就如在鸟笼里放上一二根树枝一样。

这样的学校教育实际上仍是鸟笼式的学校教育。

u“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教育即生活。

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要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u在教学上,陶行知在反思杜威“从做中学”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教学做合一”。

u陶行知认为,“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实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总之,教学做三者结合为统一的整体,紧密相联,并以“做”为核心。

陶行知的“做”,指“在劳力上劳心”。

谢谢聆听!

Thanksforlistening!

授课教师:

安珍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