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6435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docx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委练习题

第一章概述

一、单选题。

1、从移民的绝对数字上看,拥有外籍经济活动人口最多的国家是(C)。

A、日本;B、澳大利亚;C、美国;D、德国。

2、70年代中期,亚洲地区的移民主要流向了(C)。

A、西欧;B、北美;C、中东;D、南美。

3、移民中最为优越的部分是(B)。

A、定居移民;B、自由移民;C、合同移民;D、公务移民。

4、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最大动因是(D)。

A、战争;B、自然灾害;C、气侯变迁;D、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

二、多选题。

1、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哪些因素(ABCD)。

A、战争;B、迫害;C、气候变迁;D、经济因素;E、科技革命。

2、战后,国际移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显示出与过去不同的若于特点,主要表现在(ABC)。

A、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劳动力;

B、由贫困国家向富裕国家输出劳动力;

C、由人口多的国家向人口少的国家输出劳动力;

D、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劳动力;

E、由北半球向南半球输出劳动力。

3、当前世界主要劳务市场包括(ABC)。

A、北美劳务市场;B、西欧劳务市场;C、中东劳务市场;

D、南美劳务市场;E、亚洲劳务市场。

4、西欧接受移民工人的主要国家有(CD)。

A、英国;B、瑞典;C、法国;D、德国;E、荷兰。

5、从60年代中期到1973年,西欧的移民主要来自于(ABCDE)。

A、意大利;B、希腊;C、西班牙;D、葡萄牙;E、土耳其。

6、国际移民的种类和方式非常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ABCDE)。

A、自由移民;B、公务移民;C、定居移民;D、合同移民;E、难民。

7、目前,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其形式有(ABC)。

A、单纯的劳动力输出;B、对外工程承包;C、海外移民;

D、定居移民;E、难民。

8、战后初期,法国接受的移民主要来自于(BC)。

A、德国;B、北非;C、亚洲殖民地;D、中东;E、韩国。

三、填空题。

1、重商主义者主张吸收外国熟练劳动力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自由贸易论者则主张到拥有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去开发经营。

2、西欧对移民政策的根本转变发生在1973年。

3、自由移民是移民中最为优越的部分。

4、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最大动因。

5、劳动力流动的个人投资包括流动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

四、简答题。

1、试比较西欧和中东两个国际劳务市场的不同特点。

P4

答:

西欧和中东两个劳务市场有着不同特点。

①在西欧范围类,欧共体各国居民之间和北欧共同劳务市场四国居民之间,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属于自由移民,但外籍移民工人不在此列。

中东地区的移民不能自由转移,各接受国对移民入境有严格的限制。

②在西欧,移民工人主要是以个人为单位;在中东,对中东的劳务输出主要采用集体合同形式或与项目相联系的形式。

③在西欧,一般采用签定劳动合同方式,工作期限一般较长;在中东,移民工人的工作期限由本国或项目完成期所决定,期满即回国,时间较短。

④在西欧,移民工人由于时间长,一般具有在雇用国定居的倾向;而在中东,移民工人一般无定居倾向。

2、什么是国际劳务输出?

P8

答:

国际劳务输出,是指劳动者从一国向另一国或国境外的某一地区转移,在国外或外地劳动,同时获得劳动收入。

(移民工人,是由一国移居另一国,以谋取个人就业为目的的人员,他们不拥有雇用国的确公民资格。

3、什么是定居移民?

什么是合同移民?

P9

答:

定居移民,是指被移入国长期接受的外籍人,这些移民准备经过一个时期后加入所在国国籍,也有一些定居移民保留了原来国籍。

合同移民,是指根据工人本人或以他的名义与雇用国的雇主或企业签定的劳动合同,得以获准进入雇用国并获得合同规定的就业岗位的人员。

五、论述题。

1、论述国际劳动力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P18

答:

劳务输出国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国际间劳动力资源流动对它们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首先,这种流动有助于缓解其国内失业与就业不足的现象。

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严重过剩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即使大量输出劳动力,从总量上也不会对本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反而会减轻人口及劳动力对社会就业的影响。

当然,在这些国家中,相对短缺的技术工人与熟练工人的外流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从综合效益看,这种“不利影响”可以被种种“有利影响”所抵消。

这些有利影响包括就业压力的缓和以及大量外汇的流入。

同时,它也会鼓励人们更加努力地追求接受教育和培训掌握必要的技术。

(2)其次,对于本国外汇平衡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十分可观、国家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国家还以此弥补了历史上形成的贸易赤字)

(3)海外劳工的劳务汇款对本国国内的个人消费、储蓄和投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调查,这些汇款大部分用于扩大居民个人消费。

尽管这样一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本国的通货膨胀,但另一方面也使其国民经济增长有了更多的机会。

2、试分析劳动力资源国际间流动的经济收益。

P16-24

答:

(1)劳动力资源的一般收益。

①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本身就是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过程。

它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能够更加合理地结合,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避免了浪费。

②劳动力的流动也使劳动者自身得到好处。

(新岗位、新的高的物资和非物质利益、刺激提高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2)劳动力资源流动的宏观效益。

(不分国家,从全球考虑)

⑴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分析劳动力流动投资的效益:

B=(B!

-B0)/C

式中,①B---劳动力流动投资收益;②B!

---劳动力流入地区新增效益;

③B0---劳动力流出地区损失效益;④C---劳动力流动费用。

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应用公式:

B=(B!

+B02)/C

式中,①B---劳动力流动投资收益;②B!

---劳动力流入地区新增效益;

③B02---劳动力流出地区所得的效益;④C---劳动力流动费用。

(3)劳动力资源流动的微观效益。

⑴从家庭或者个人的角度出发,人们的流动必然要求获得效益,而且要求收益要大于流动的成本。

人们总是要求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大于零。

即公式:

M0=R0—C0

式中,①M0---流动的净收益现值;②R0---流动带来收益的贴现值;

③C0---流动引起的成本。

根据这一基本要求,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个人或家庭通过流动获得经济利益的数学表达式:

MB=∑[(BNt-BOt)/(1+r)t-C]

式中,①MB---流动带来的净收益现值;②BNt----第t年新工作产生的效益;③BOt---第t年原工作产生的效益;④n---预计从事新工作的时间长度;

⑤r---贴现率(或利率);

⑥C---流动过程本身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⑵对于劳动力输入国,这种流动解决了本国对各类劳动力的需要。

⑶对于劳动力输出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国际间劳动力流动对它们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具体同上面第4题)

(4)劳动力资源国际流动的效益。

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都是以自己国家利益为转移的。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国际间的移民作出了种种限制。

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主体一般都是成年人,而且一般都掌握了某种技术,甚至带有一笔财富。

对于输入国,外来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它们的发展,不过,即使如此,各国还是根据自己的特点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对于劳动力密集的输出国,国际劳务输出可以解决国内劳动力过剩问题,同时又可以获得外汇,并使自己的人员学得先进知识和技术,真是一举多得。

但同时这些国家又遇到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既要送自己有才华的人员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又可能因为他们学成不归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不能因噎废食,而应有切实可行的机制和政策吸纳高级人才和鼓励他们学成后回国到国内工作,用与这方面的投资,也属于劳动力资源流动投资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第二章亚洲国家劳务输出—案例分析

一、单选题。

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印度输出的劳工主要在(B)。

A、英国;B、中东;C、加拿大;D、澳大利亚。

2、在亚洲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国民储蓄的最重要部分是(C)。

A、公共储蓄;B、企业储蓄;C、家庭储蓄;D、政府收入。

3、泰国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是(C)。

A、美洲;B、大洋洲;C、中东;D、东盟国家。

4、泰国输出的劳工主要来源于(B)。

A、罗勇;B、曼谷;C、春武里;D、达府。

5、泰国劳务外汇数量的最高额来自于(C)。

A、中东;B、北美;C、非中东国家;D、欧洲。

6、韩国向中东输出劳务的最大特点是(C)。

A、短期性;B、自愿性;C、有组织性;D、集中性。

二、多选题。

1、印度输出劳工的主要地区是(AD)。

A、中东;B、北美;C、西欧;D、北非;E、大洋洲。

2、按年份移民量统计,巴基斯坦劳务输出自1981年开始下降,到1985年,已降为不到1981年的一半,其主要原因在于(ABC)。

A、中东主要劳务输入国基本建设已告饱和;

B、不少劳务输入国调整了劳务输入政策;

C、其他劳务输出国的竞争日益激烈;

D、巴基斯坦政府逐渐限制劳务输出;E、巴基斯坦劳工不愿意出国。

3、菲律宾劳工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BCE)。

A、受教育水平较高;B、技能较好;C、机警灵活;

D、以女性为主;E、年富力强。

4、孟加拉国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构成情况有下列特点(ABCDE)。

A、专业和半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少;B、非熟练工占1/2左右;

C、熟练工占1/3左右;D、总体而言,劳工的技术水平不高;

E、半熟练工所占比例也较少。

5、斯里兰卡的移民工人汇款形式有(ABCDE)。

A、现款汇付;B、银行支票;C、电汇;D、旅行支票;E、以贷代款。

6、与其他劳务输出国相比,斯里兰卡有一些优势,主要表现在(ABD)。

A、国内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较高;

B、工资水平比较低;C、宽松的移民政策;

D、对妇女移民几乎没有限制;E、政府的积极支持。

7、韩国海外移民的特点有(ABDE)。

A、在地区、行业、职业上较集中;B、每次输出的时间较短;

C、以女性为主;D、劳工输出建立在自愿的基础;E、具有良好的组织。

8、劳务输出对韩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容低估,其作用包括(ABDE)A、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B、增加投资;C、促进出口;

D、促进人力资源开发;E、促进就业。

9、韩国输出劳工所得外汇大部分汇回国内,其主要原因有(ABCD)。

A、大部分劳工没有随行家属;

B、政府规定至少80%的劳工收入要通过本国银行系统汇回国内;

C、在劳动营地生活费用较低;

D、在国外就业时间不长;

E、韩国劳工的收入较高。

三、填空题。

1、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印度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

2、从7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输出劳工的地点主要在中东。

3、印度输出劳工的主要地区是中东和北非。

4、一般认为,劳务输出会导致生产资本密集化。

5、在巴基斯坦,回返劳工的失业率与受教育水平、从事的技术类型和存款多少呈正比例(正相关)。

6、巴基斯坦向中东输出劳务也促进了对中东的商品出口。

7、国内储蓄由公共储蓄、企业储蓄和家庭储蓄三部分构成。

8、在亚洲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家庭储蓄通常是国民储蓄的最重要部分。

9、巴基斯坦劳务汇款的消费边际倾向为0.85,说明劳务汇款主要用于国内消费。

10、在巴基斯坦,石油进口是影响其他项目进口的主要障碍。

11、为鼓励劳务输出,菲律宾政府专门设立了海外就业开发局,负责管理海外就业工作。

12、影响劳务输出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劳动力市场状况;二是培训劳工的费用。

13、在泰国,近几年劳务输出所得的外汇和旅游业收入差不多。

14、孟加拉国专门为劳务输出人员在银行设立了一种称之为挣工资者计划,通过这种计划可以用高于汇率的比例把外汇转让给进口商。

15、斯里兰卡移民工人一半以上是妇女,并且这些妇女中的大部分为家庭佣人。

16、1962年,首批韩国工人到联邦德国去当矿工,标志着韩国劳务输出的开始。

四、论述题。

1、论述韩国海外移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P141

答:

①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②增加投资;③促进人力资源开发;④扩大商业活动范围;⑤改进技术;⑥促进就业。

第三章亚洲国家劳务输出---综合分析

一、单选题。

1、亚洲劳工主要流向(A)。

A、中东;B、欧洲;C、北美;D、澳大利亚。

2、在亚洲主要劳务输出国中,移民工人的技术素质最高的国家是(B)。

A、韩国;B、菲律宾;C、斯里兰卡;D、印度。

二、多选题。

1、亚洲主要劳务输出国有(ABCDE)。

A、巴基斯坦;B、印度;C、斯里兰卡;D、孟加拉;E、印度尼西亚。

三、论述题。

1、论述亚洲国家劳务输出的经验。

P164-170

答:

答:

(1)建立了政府、民间和个人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机制;

(2)制定了完善的海外就业法规和监督措施;

(3)重视海外劳务市场的开发与研究;

(4)强化了对私营招募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5)实行了严格的招募与安置制度;

(6)采取了保护海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

①制定了最低海外就业标准,其内容包括最低工资标准、福利待遇标准、带薪年休假、合同期满后的遗返费用等标准;②采取现场帮助措施,主要是由于大使馆劳务专员或代表对遇到麻烦或陷入困境的海外就业人员给予现场帮助;③实施福利援助计划;④实行积极的重新安置就业计划。

2、论述亚洲劳务输出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P160-164

答:

(1)亚洲劳务输出国在劳务输出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移民工人招募渠道混乱,商业化现象日趋严重,私人招募机构从中渔利,对出国工人进行严重的剥削;

②移民工人的劳动合同得不到严格执行,在易受损害的行业情况尤为严重;

③由于信息不灵以及有关国家间缺乏统一的职业或行业名称和标准,输出工人的工种或技术与输入国往往不对路,造成执行合同的困难与变更;

④移民工人在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方面常常是遭受歧视的对象,甚至发生移民工人既不能享受就业国、也不能享受原输出国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的现象;

⑤大批移民工人的回国给国内造成压力,移民工人回国后的事业率普遍高。

这既是对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社会部稳定;

⑥相当一部分劳务汇款从私人渠道流失了,这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个损失。

(2)亚洲劳务输出国在改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采取的对策:

①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制;

②各国为扩大劳务出口,放宽了初期对劳务输出的法规限制,简化了出国手续;

③尽力发展海外承包工程,带动劳务出口;

④加强对移民工人出国前的培训,使劳动力的供给与国外市场的需求对口;

⑤加强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海外劳务市场的信息;

⑥关于劳务汇款由私人渠道流失的问题,各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吸引移民通过官方渠道汇款。

⑦各国对归国工人失业率高的现象,虽然也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总的看来重视程度还不够,成效也不显著。

3、论述劳务移民对亚洲劳务输出国的社会经济影响。

P154-160

答:

(1)劳务移民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劳务输出对亚洲劳务输出国国内劳动力供给方面也带来一些小问题。

某些行业如建筑业,由于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出国较多,在某个时期出现了技术短缺现象,技术短缺还引起多数国家国内工资率的上升和实际工资水平的提高。

此外,在一些移民集中的行业如制造业,各国对新招收工人的培训费用也增加了。

为了克服技术短缺和抑制工资增长,一些国家转向采取资本密集型技术。

总起来看,少量技术人才外流虽然带来某些不利因素,但也推动了人才培训、技术更新、扩大就业和工人工资的提高,各国并未因人才外流而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大批移民工人特别是合同移民工人的出国必然带来归国后的就业安置问题。

归国移民失业率高的原因是复杂的,国内就业机会不足固然是重要因素,但也与他们心理状态和业务素质有关。

(2)劳务汇款对国家收支平衡的影响。

由于移民工人将国外收入的大部分汇向国内或归国时带回,对劳务输出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发展具有令人欢迎的积极影响。

特别是在进口石油外汇开始大幅度上升,国际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劳务汇款大大缓解了外汇不足。

(3)对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劳务汇款中相当大的部分贝用于扩大个人和家庭消费,而用于积蓄和投资的部分比较小。

劳务汇款的收入在不同程度上都促进了劳务输出国的国内投资和储蓄。

大量劳务汇款的投入使国民经济增长率提高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第四章欧美等国的劳务输入与移民政策

一、单选题。

1、为了有效地控制原英属殖民地市民的迁入,英国于1968年颁布了(B)。

A、英联邦移民法法案;B、英联邦移民法;C、移民法;D、英国国籍法。

2、根据1981年的《英国国籍法》,下列不属于出入境管理对象的是(B)。

A、英国领土市民;B、英国市民;C、英国国外市民;D、移民。

3、英国劳动许可的有效期为(B)。

A、二年;B、一年;C、三年;D、五年。

4、1986年迁入英国的移民之中,来自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是(A)。

A、印度次大陆;B、南北美洲;C、大洋洲;D、亚洲。

5、自1965年以来美国首次对其移民政策大幅度修订的产物是(C)。

A、1981年移民法修正案;B、1986年移民法;

C、1990年移民法;D、1994年移民法。

6、法国首次提出有关外籍人的管理条例是在(A)。

A、1945年;B、1967年;C、1972年;D、1981年。

二、多选题。

1、战后,劳动力汇集的主要舞台包括(ABD)。

A、欧洲;B、北美;C、中东;D、澳大利亚;E、南美。

2、战后,英国移民的主要构成是(ABCDE)。

A、印度、巴基斯坦等英属殖民地的出身者;

B、意大利、德国等西欧国家出身者;C、南欧国家出身者;

D、东欧的政治流亡者;E、新英联邦国家出身者。

3、1981年颁布的《英国国籍法》将“联合王国及其殖民地的市民”明确地分为(ABC)。

A、英国市民;B、英国领土市民;C、英国国外市民;

D、殖民地市民;E、移民。

4、在英国,不需要劳动许可的外籍人员包括(ABDE)。

A、外交、领事使节团的成员与其家属;B、专职宗教工作者;

C、职业培训;D、英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职员;E、外国航空公司的驾驶员。

5、英国对学生职工的具体要求包括(ACDE)。

A、年龄一般在18-35岁之间;B、未婚;C、受雇期不得超过一年;

D、劳动许可到期,必须立即回国;E、不准要求转为正式职工。

6、居住在美国的外籍人大致可分为(ABCD)。

A、移民;B、难民;C、非移民;D、非法入境居留者;E、合法入境者。

7、当今美国移民法的雏形包括(AE)。

A、1917年移民法;B、1965年移民国籍法修正条例;

C、1981年移民法修正案;D、1990年移民法;E、1924年移民国别分配法。

8、原则上允许到美国从事A类职业的外籍劳动者包括(ADE)。

A、科学、艺术领域内的卓越人才;B、飞机检修工;C、建筑工;

D、从事宗教工作的外籍人;E、跨国企业的管理者。

9、60年代,与德国签署招募劳务的具体协定的国家包括(ABCDE)。

A、西班牙;B、葡萄牙;C、土耳其;D、希腊;E、南斯拉夫。

10、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外籍人在德国的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ABC)。

A、制造业;B、建筑业;C、服务业;D、金融、保险业;E、农业。

11、美国的非法入境者多受雇于下列哪些行业(ABCD)。

A、化工;B、农业;C、建筑;D、食品加工业;E、服务业。

三、填空题。

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按其接纳国的入国管理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临时接纳型,另一类为永久接纳型。

2、为了有效控制原英属殖民地市民的迁入,英国于1968年颁布了相应的英联邦移民法。

3、19世纪初,美国政府正式推出它的移民政策,并分别于1917年和1924年颁布了及移民法及移民国别分配法。

4、《一九九0移民法》是自1965年以来美国首次对其移民政策大幅度修订的产物。

5、美国移民政策的最大特点是把移民按类排序分配名额,实行优先制度。

6、从地区分布上看,法国的外籍人主要集中在巴黎、里昂等大都市周围以及邻近国境的地带。

7、前联邦德国的劳动许可分为一般劳动许可和特别劳动许可两种。

四、简答题。

1、简述两德统一后,德国的劳动力市场有哪些明显特点?

P219

答:

(1)从东部地区迁居西部地区的劳动者甚多。

(2)1990年出台的雇佣促进法规定:

①对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的季节性劳动者发放三个月至一年的劳动许可;②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通勤劳动者发放劳动许可;③对与德国的建筑业缔结了契约的波兰建筑业的合同劳动者发放劳动许可。

(3)在1990年修订劳动许可令之际,曾规定难民到德国后要经过五年的“待机期”,方能申请劳动许可。

但据悉,这一规定现在已经被撤销,申请庇护着可立即申请庇护者可立即申请劳动许可。

(4)分散在欧美各地的德国血统者,只要能证明自己确属德国人,就能获得德国国籍,在德国国内自由就业。

2、简述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

P189

答:

把移民按类排序分配名额,实行优先制度。

在审批时,按申请时间、优先顺序进行,上位未用完的定额可移加给下位。

但因各类移民数额的分配皆是美国政府凭借多年的经验所定,所以上下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3、简述英国劳动许可的发放前提。

P175

答:

①外籍劳动者确实受雇于有空缺岗位的部门,并具备符合该空缺岗位的技术资格;②其雇主已通过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招工努力,但仍未招聘到适合次空缺的英籍劳动者或欧共体成员国的劳动者;③该劳动许可申请是由雇主就特定的工作提出,且外籍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及工作条件均不低于本地区相同工种的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法国民族融合政策的具体措施。

P202

答:

在法国,民族融合政策已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其具体措施有:

①增强外籍人对待职业的适应,组织各种职业培训班;

②增强外籍人对法国社会、文化的适应。

为外籍人免费开设发育讲座,以使他们及早通过语言关,还为设立妇女活动中心,举办各种问题活动,进行普法教育,还积极向法国人宣传、介绍有关外籍人的各种集体活动,也让法国人尽可能理解异国文化;

③增强外籍人对学校教育的适应。

为在法的外籍儿童准备特别的法语教程;

④为外籍人创造民族环境。

开办拥有各国原文书籍的图书馆、举办移民节日,还请有关政府协助在法国开办本国语言、文化讲座,以使外籍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⑤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