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5982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目标·重点

1.熟读成诵,体会词作的声律之美,感受豪放词的特点。

2.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中壮阔的意境。

3.体会两首词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4.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获得人生启示,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的旷达乐观情怀。

1.读准字音

(1)纶巾(  )    

(2)樯橹(  )

(3)酹江月(  )(4)一蓑烟雨(  )

(5)料峭(  )(6)吟啸(  )

(7)萧瑟(  )

2.理解词义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垒西边:

 

②雄姿英发:

 

③樯橹灰飞烟灭:

 

④早生华发:

 

⑤一尊还酹江月:

 

⑥已而遂晴:

 

 

⑦何妨吟啸且徐行:

 

⑧竹杖芒鞋轻胜马:

 

⑨料峭春风吹酒醒:

 

⑩回首向来萧瑟处:

 

(2)一词多义

风流

(3)古今异义

①同行皆狼狈

古义:

 

今义:

 

②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①大江东去:

 

②樯橹灰飞烟灭:

 

(5)语序倒置(古诗词中,常常因为音律的严格要求而使词序倒置)

①故国神游:

 

②多情应笑我:

 

③早生华发:

 

 

一、结构知全局

《念奴娇·赤壁怀古》从章法上说,词的上、下片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结合在一起的?

答:

 

 

 

 

二、细读析文本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被人们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

 

 

 

 

 

2.作者是如何描写赤壁之景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连接上、下片的句子是哪一句?

请赏析。

答:

 

 

 

 

 

4.下片中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答:

 

 

 

 

 

5.词的结尾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

 

 

 

 

 

(二)《定风波》

6.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

答:

 

 

 

7.“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

答:

 

 

 

 

 

 

8.在《定风波》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答:

 

 

 

 

 

 

9.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我的疑难和困惑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背景剖析

(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

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此写下此词。

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2)《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东坡志林》中说: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3.相关知识

宋代词坛两大流派之——豪放派

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

其前驱是范仲淹,北宋时期,以苏轼为首的一批词人打破传统柳词的词风,以“豪放”评词写诗。

到了南宋时期,文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

答:

 

 

 

 

 

 

 

 

2.如果我们把《定风波》全词的思想浓缩到一个字上,你认为是哪个字?

为什么?

答: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你是如何评价这一感慨的?

答:

 

 

 

 

 

 

 

 

 

 

 

 

2.你怎样理解“东坡不躲雨”这一行为?

答:

 

 

 

 

 

3.结合这两首词和以前所学过的《赤壁赋》,谈谈你心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答:

 

 

 

 

 

 

主题:

豁达

一、文本素材

苏轼的豁达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一生屡遭贬黜,且“乌台诗案”使他险遭杀身之祸。

但这一连串的打击、挫折和不幸,没有使他消沉颓丧,他总是以豪爽乐观的性格和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把自己从苦闷和失意中解救出来。

在被贬黄州这段最落魄的日子里,依然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赞歌,“回首向来萧瑟处”在他看来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何等豁达的胸襟啊。

二、名言积累

“豁达”之名言

1.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2.提起千斤重,放下二两轻。

——民谚

3.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英)拜伦

4.在这个世界上想有所成就的话,我们需要的是豁达大度,心胸开阔。

我一向主张做人要宽宏大量,通情达理。

——(美)辛克莱·刘易斯

5.要坚强,要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愁压倒你,保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与平静。

——(意大利)亚米契斯

三、相关链接

丁俊晖的豁达值得称赞

当世界排名第二的丁俊晖在斯诺克世锦赛首轮里9:

10不敌资格赛选手韦斯利,意外出局时,从本赛季五冠王的云端跌落,丁俊晖没有流泪没有懊恼,但是他心中必定在经历着一场风暴。

丁俊晖在赛后一小时曾通过微博坦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赛季五个冠军,正当我信心满满地想冲击第六冠时,就这么轻易地折在了自己没留神的地方。

心情糟糕透了!

当我怀着糟糕的心情开车回家时忽然想到了:

驾车有风险,能活着真好。

推开家门,随手丢掉门口的垃圾后,意识到台球并不是我的全部,开心地生活和获得冠军一样重要。

什么都不是问题,再来!

”丁俊晖的这一席话,引起了球迷们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为他的豁达和自信“点赞”。

喜欢苏东坡

方 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

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

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麟角。

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1)

(1)借助对比,突出苏东坡耀眼的光芒。

在这里,作者喜欢苏东坡到不讲道理。

虽然感情的亲疏会影响我们对东坡的公正的认识,但唯其如此,才更见情感至深,也更吸引读者深读下去。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

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过。

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

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

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

(2)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大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

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2)学问做到这种地步而不脱离生活百态,那当真是百代绝世,令人叹服。

这是由心而出的真诚的喜欢和热情的赞颂。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3)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

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

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

(3)用理性写作,让人感受其理;用感性写作,让人感受其情;用天性写作,才能让人感受其趣。

所谓文如其人,千载之下,读子瞻笔墨,想其惊天动地的一生,愿“做一门下走狗”足矣!

(4)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

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4)苦难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课,唯其旷达的胸怀,才见其伟大的人生!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

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

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

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

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有删改)

我的总结和反思

 

 

 

提醒:

完成作业《自测自评》

答案精析

语言积累

1.

(1)ɡuān 

(2)qiánɡlǔ (3)lèi (4)suō (5)qiào

(6)xiào (7)sè

2.

(1)①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②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③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④花白的头发。

⑤同“樽”,酒杯;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⑥不久,过一会儿。

⑦吟咏长啸。

⑧草鞋。

⑨略带寒意。

⑩风吹雨落的声音。

(2)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 轻浮放荡

(3)①古义:

进退为难。

今义: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②古义:

刚才。

今义:

从来,一向。

(4)①名词作状语,向东。

②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

(5)①神游故国。

②应笑我多情。

③华发早生。

品读感悟

一、

二、

1.①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②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

大江东去,淘空一切,无数杰出人物在词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③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

这三句把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能使人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①开篇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接着通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具体写赤壁之景。

②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耸。

江面波涛,“惊”写出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起千堆雪”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③从声音、色彩、姿态多方位描写赤壁,无不逼真。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

④借助景色的壮丽,作者还暗写了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

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

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

这样,借助这一句使得全词从上片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合理地过渡到下片的“遥想”,抒发了对身世的感叹。

4.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了”,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

5.①“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激情向往。

②“多情应笑我”是用自嘲的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在作者看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唯有心境旷达、洒酒酬月才是人间沧桑之正道。

6.从序言的最后一句“故作此”可知,小序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背景。

作者去沙湖看田是因为想在沙湖终老,由此可以看出,现状已经如此,洗冤复职不是自己想了、争取了就能实现的,自己没有能力再去改变这个现状。

在这种情况下,他“既来之,则安之”,安家置业,筹划生活,这恰恰反映了他积极乐观、旷达洒脱的一面。

7.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

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这里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生活中的风雨、政治上的风雨。

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8.在“徐行”到“回首”之间,作者的情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上片重点抒发了“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感。

路途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

下片抒发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情感。

在乐观、旷达的人生境界里,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9.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持竹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

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

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

作者正是通过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生活态度。

交流释疑

1.①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等景色,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

②词人借助壮丽的山川、古代的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凭吊江月的豪情,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了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

2.“归”。

因为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一心渴望退隐,可谓“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脱俗的味道,这也是在说“归”;“回首”的动作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对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也是“归去”。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

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但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

深度研读

1.

(1)理解,但不赞成。

这一句体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一旦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悲观失意。

而人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

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2)这首词中的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

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感伤。

“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

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

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宽阔的胸襟。

2.①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

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

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

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②作者通过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慌乱、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展现了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的高超人生境界。

3.(示例)①“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林语堂《苏东坡传》)

②“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

”(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③“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生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从而使他与后世的读者,建立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

”(王水照、崔铭《苏轼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