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45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5课苏轼词两首

  

乐观与悲观

1.乐观的人,春天播种的是希望,夏天挥洒的是汗水,秋天收获的是甜蜜,冬天享受的是温暖。

悲观的人,春天播种的是失望,夏天挥洒的是叹息,秋天收获的是泪水,冬天享受的是寒冷。

2.希望是什么?

悲观者说:

“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

“希望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希望就在前头。

”风是什么?

悲观者说:

“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乐观者说:

“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生命是不是花?

悲观者说:

“是又怎么样?

开过了也就没有了。

”乐观者说:

“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

3.悲观者总是看到灰暗的一面,而乐观者总是看到光明的一面。

我们有权选择做一个悲观者还是乐观者。

如果要想使生活充满阳光,要想驾驭好自己的人生,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选择乐观。

一味抱怨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使是在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墙角的垃圾;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飞舞的蝴蝶。

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豪放乐观的词人、政治家——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他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先后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到任湖州不到三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苏轼21岁中进士,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

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于是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他胸怀豁达,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2.《定风波》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一、读准字音

1.浪淘尽(táo)    2.故垒(lěi)

3.公瑾(jǐn)4.酹江月(lèi)

5.吟啸(yínxiào)6.芒鞋(mánɡ)

7.一蓑烟雨(suō)8.萧瑟(xiāosè)

二、词语解释

1.风流  杰出的

2.故垒 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3.樯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4.华发 白发

5.多情 多愁善感

6.何妨 不妨

7.吟啸 吟咏长啸

8.料峭 微微寒冷

9.萧瑟 风吹雨落的声音

三、名句默写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课文主旨]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作者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仰慕之情,表达了因年岁将老而产生的人生苦短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2.《定风波》

《定风波》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人生境界,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旷达之情。

[脉络梳理]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定风波》

《念奴娇·赤壁怀古》

1.筛选相关词句,分析词中周瑜的形象。

提示:

词句

形象

总结

小乔初嫁了

风流潇洒

是个风流人物

雄姿英发

有气魄

羽扇纶巾

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大智大勇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提示:

“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

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的出场造声势。

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3.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提示:

①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

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则又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周瑜,突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

②词中写赤壁的险要形势为实景,想象火烧曹营为虚景,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为映衬手法的运用。

词中写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也是相互映衬。

《定风波》

4.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提示:

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平静、旷达、超脱。

5.“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

6.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

为什么?

提示:

不同。

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7.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

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提示:

不是。

这是包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句中“萧瑟”二字,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

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阕,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大江东去”三句,因景起兴,以磅礴的气势直接切入怀古;“乱石穿空”三句,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具体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祖国江山和古代英雄豪杰的赞叹,又收束了上阕全部内容,引出了下阕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

下阕集中缅怀周瑜,并抒写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首词融写景、咏史、议论、抒情于一体,气势奔放,境界宏大,格调雄浑,情感跌宕,语言高妙,不愧为词中绝品。

2.衬托手法的运用

(1)实景和虚景映衬

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

虚景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

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

(2)相互映衬

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定风波》

1.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

如“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而是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而“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

“风雨”和“晴”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都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

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作者那种无喜无悲、宠辱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2.于日常小事中生发哲理

途中遇雨实属小事,但作者却在常事之中体现出了自己的平生学养、处世精神和开阔胸襟,表示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忧患所忧的心情。

词中流露出的哲理并非消极的解脱之道,而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联系作者后来在海南岛所写的《独觉》诗,也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句子,可见作者这种学养、胸襟和人生态度,确是一以贯之的。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

考点对接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句中“穿”写出了石壁的陡峭,“拍”写出了巨浪的凶猛,这两个字将赤壁宏大的气势展现了出来。

在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中,炼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此类题目主要的命题角度有: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

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

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

 

解析:

本题属于炼字类试题,解答此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解释“软”“涌”二字在句中的含义,着重点明其特殊之处,特别是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色。

第二步,综合指出“软”“涌”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技法汇总

品味语言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它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桥梁,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则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因而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今人读诗也要善于品味字词。

在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以炼字或品味语言命制的试题不少,如何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

1.找好解题的切入点

鉴别用字的妙处,不能脱离诗歌本身的鉴赏。

古人用意境或境界来品鉴诗歌作品,王国维是如此论境界的: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判定字词用得如何,就看它是否能写出景物的“真”,感情的“真”。

一要从诗歌描摹的物象景象中读出人物的思绪情感;二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感受作者所创设的虚境;三要获得言外之意,获得与人生意蕴相关的思考和领悟。

2.关注两类典型的炼字情形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化很多,而在考题中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动词,二是修饰语。

考生对这两类字词要特别关注。

诗歌往往由意象类的名词叠加而成,动词的使用常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