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3805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docx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

 

河北爱德斯蒂尔不锈钢有限公司

富余高炉煤气及烧结余热发电工程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设计

 

河北爱德斯蒂尔不锈钢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

 

1、项目提出的背景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就提出了“注重能源资源节约何合理利用。

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对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

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

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

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四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五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2、企业概况

河北爱德斯蒂尔不锈钢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运行的有二台240m2烧结机,烧结机在生产过程中,一直向大气排放废气和粉尘。

同时烧结矿在进入环冷机时,其温度高达700~800℃,除环冷机高温段烟气一部分引回烧结室用于

热风烧结,其余大部分烟气都通过烟囱排放到空中,严重浪费能源和污染厂区环境。

另外转炉(蓄热器后)产生0.6~0.4Mpa、158~143℃饱和蒸汽50t/h。

除生产工艺及采暖用外,蒸汽基本放散。

同时厂里高炉、转炉煤气也有富余,其高炉煤气容积流量为40000Nm3/h,转炉煤气容积流量为10000Nm3/h。

如果这些余热资源不进行回收利用,既浪费了宝贵的能源,也污染了环境。

因此采取措施,对炼铁、烧结产生的高温废气及转炉蒸汽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对有效降工作能耗,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北爱德斯蒂尔不锈钢有限公司拟对炼铁、烧结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拟建两套15MW余热发电装置。

3、设计依据

1).河北爱德斯蒂尔不锈钢有限公司富余高炉煤气及烧结余热发电工程

设计合同;

2).国家及电力行业最新的设计规程、规范等;

3)河北爱德斯蒂尔不锈钢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工程有关资料、图纸。

4、工程名称、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4.1工程全称:

河北爱德斯蒂尔不锈钢有限公司富余高炉煤气及烧结余热发电工程

4.1.1建设地点:

河北爱德斯蒂尔不锈钢有限公司厂区内

4.1.2工程代号:

KSKN-FA00041S

4.1.3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本工程为河北爱德斯蒂尔不锈钢有限公司富余高炉煤气及烧结余热发电工程系统,配套2x15MW汽轮发电机组,年运转率8000h,年发电量:

22491.2×104kWh。

5、余热发电流程简介

本项目为现有余热利用项目,不产生新的热源,因此不消耗任何燃料,经过余热利用,废气温度降低。

为提高余热利用效率,本设计烧结余热发电系统采用烟气循环系统。

将烧结机、环冷机高温段废气引至余热锅炉上部,依次进入锅炉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低压过热器,低压蒸发器、公用省煤器,锅炉排烟温度约115℃,为增大发电量,将环冷机锅炉排烟循环利用。

锅炉传热工质为水,给水经锅炉低温省煤器加热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窑头锅炉低压汽包、低压蒸发器、低压过热器;一路进入环冷锅炉高温省煤器、高温省煤器出来的水再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环冷锅炉高压汽包、高压蒸发器、高压过热器;另一路经过烧结锅炉蒸发器,过热器,过热蒸汽分别进入各自的出口集箱,至分汽缸汇合,然后通过过热蒸汽母管,进入汽轮机做功发电。

环冷锅炉产生的低压蒸汽接至汽轮机补气口做功发电。

煤气锅炉发电系统采用转炉生产线送来的饱和蒸汽与厂里富余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联合发电。

煤气锅炉燃烧系统采用平衡通风方式,单台锅炉配送风机一台,引风机一台。

燃烧室需要的空气从送吸入后分别送进空气预热器加热,加热后的热风送入炉膛,煤气在燃烧室中与空气混合后燃烧。

本锅炉采用双旋流煤气燃烧器,煤气燃烧器分两层布置在锅炉炉膛下部燃烧室前墙上。

锅炉负荷可在50%~100%范围内进行调节,并保证蒸汽参数。

6、依据规范

6.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公布;

(2)《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国发(1984)97号文;

(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1996)第3号令;

(4)《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7]38号文;

(5)《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2001)。

6.2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与标准

设计执行的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与标准主要有:

1)《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1996)

2)《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技术规程》(DL/T5094-1999)

3)《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2002)

4)《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GJ56-95)

5)《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定》(DL/T5032-94)

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96)

7)《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DL/T5035-95)

8)《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

9)《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

10)《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92)

1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14)《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1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1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18)《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1987)

1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2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2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50140-2005)

22)《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

23)《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6.3自然条件

(1)抗震设防

按《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气象资料

(业主提供)

7、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工程建成后,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有:

中毒、火灾、压力设备和容器爆炸、高温灼伤、机械伤害、触电、高空坠落、噪声等。

1)药物中毒

在分析化验进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多为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使用不当、通风不良、防护手段和设施不全,均可能造成严重的中毒事故。

2)压力容器爆炸

余热锅炉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可能因设备腐蚀、管道破裂或安全附件的缺失、失效而发生物理爆炸。

3)高温灼伤

余热电站生产装置中存在着的高温设备、管道如汽轮机、余热锅炉及汽水管道、烟风管道等有可能对人体造成高温灼伤。

4)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主要表现为旋转类机械设备伤害。

旋转类机械设备伤害: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损坏或检修拆除后未能及时安装、操作失误、警示信号不灵等,使得机械设备旋转运动部件(汽轮机、发电机、水泵等)全部或部分暴露,造成挤压、碾压、绞卷、缠绕等旋转类机械伤害。

5)高空坠落

处在各种高大建构筑物、设备、平台等临空部位进行操作、巡检或维修的人员,存在着由于保护设施不完善而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6)触电

电气设施中的变压器、配电柜、整流器,各种以电为能源的动力、照明、控制设备及电线、电缆等,会因腐蚀、潮湿、超负荷、失修、老化、误操作、雷击等原因,不仅其本身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而且也可能会使人体触电,并带来财产损失。

7)噪声

汽轮发电机工作及余热锅炉排汽时会产生噪声,主要噪声源有:

汽轮发电机、高压油泵、凝结泵、抽气器、风机等设备,以及锅炉启动阶段及锅炉事故工况时的向空排汽。

8、防范措施

8.1防火、防爆

1)建(构)筑物防火设计原则及措施

(1)建(构)筑物安全间距的确定原则

本工程站区内各主要建(构)筑物间距均按《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和《发电厂及变电所防火设计规范》附录1中的要求设置防火间距。

(2)各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和最低耐火等级

各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和最低耐火等级见表8-1。

表8,1工程各建(构)筑物的火灾分类及其耐火等级

序号

建(构)筑物名称

火灾危险性分类

耐火等级

1

发电机主厂房

丁类

二级

2

余热锅炉

戊类

二级

3

循环水泵房

戊类

二级

(3)主厂房防火、防爆、泄压采取的安全措施

工程设计中主厂房外墙为轻质砌块墙体,满足耐火等级要求,局部设防火门。

屋面为钢屋架,压型钢板屋面,厂房两侧墙开足够面积通风采光窗,满足泄压、排热气以及事故通风的要求。

右下角4-5轴检修跨外墙在A轴设4.5m宽车间压型钢板大门,车间内设0.9m宽钢梯上3.4m及8.0m平台。

右上角E轴处设1.5m宽钢板门,便于检修和安全疏散。

左上角1轴在E-D轴间设室外钢梯上8.0m平台及12.m平台。

在3.4m及8.0m平台均有安全走道联系两处钢梯和疏散口。

在设计中,有两个出入口及钢梯满足水平、垂直交通、安全通道和出入口的布置要求。

(4)总平面布置

发电机主厂房与冷却塔间距6米。

 

2)工程消防及报警设施

(1)消防系统设计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及《发电厂与变电所防火设计规范》等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本工程消防设计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工程范围内设置消防系统,优先采用防火材料,并按各车间、场所发生火灾的性质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消防措施,防止火灾危害。

本工程消防由以下部分组成:

a.水道消防

由于本工程建设区域在原厂区内,室外消防由原有室外消防系统负责,室内消防系统从现有加压消防管道供应消火栓用水。

b.移动式灭火器

按GBJ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和DL5027-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工程在各车间均配置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2)消防车道

厂内消防道路主要采用厂里现有的交通系统,在各建筑物环形通道附近,设置一定数量的室外地上式消火栓,以利消防取水。

(3)消防用水

本次工程消防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2-2条和第8-4-1条,室外消防用水25L/S,室内消防用水20L/S,一次消防总水量162m3。

厂区消防水管道与钢厂生产线共用一个管网。

3)电气设施的防火、防爆设计原则及措施

(1)电缆防火设计原则及其采取的防范措施

本工程对于特别重要的回路采用耐高温型电缆,电缆桥架采用玻璃钢阻燃桥架。

在电缆敷设较密集的封闭通道场所(沟、夹层、竖井)严禁有易燃气体和油管。

在通向控制室、电器机柜间电缆夹层的竖井或墙洞及盘柜底部开孔处均采用防火涂料、填料或防火包等阻燃封堵处理,其耐火极限不小于1h。

(2)发电机组防火措施

发电机油箱设有事故放油口、就地指示液位计和远传液位计,可以进行液位巡视和集中监视。

发电机组出现事故时,汽轮机保安装置动作,瞬间切断汽轮机进汽,甩去所带全部负荷。

(3)其它电气设施的防火措施

本工程有厂用电气设备除变压器外均按无油化设计,断路器均采用真空断路器。

同时,所有电气设施均按《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移动式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4)压力容器的防爆

本工程特种设备为锅炉及汽包、除氧器及水箱、连续排污扩容器、压力管道等。

工程余热锅炉采用符合我国行业标准的先进设备,设计制造符合我国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

余热锅炉锅筒设有两个安全阀和一套压力变送器,安全阀一个较低压力起跳,一个较高压力起跳,以方便对锅炉压力超压的监控,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余热锅炉锅筒设有两套水位表(一套石英玻璃管水位表和一套双色水位表),两套水位平衡容器和一套电接点式液位报警器接口,以方便对锅炉水位的观察与监控,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其它压力容器在设计选型中首先要求本身质量符合压力容器的等级标准,另外均设有安全阀、压力表和报警器;设计和选型均符合现行的《钢制压力容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对除氧器、连续排污扩容器安全阀的总排汽能力,均满足最大进汽量的需要。

8.2防尘、防毒、防化学伤害

1)防尘

(1)易产生粉尘的主要场所

本工程存在灰尘的场所有:

a)余热锅炉使用脉冲吹灰器,经星形放灰阀排到小推车上。

b)烟风管道上的除灰选用惯性除尘器,选用星形放灰阀,经星形放灰阀排到小推车上。

-

2)防毒、防化学伤害

(1)存在有毒介质及化学伤害的场所

本工程存在有毒介质及化学伤害的场所主要为加药间。

(2)防毒、防化学伤害措施

加药间易挥发药品用密闭容器贮存,并置阴凉处,所有有可能对人造成伤害的药品和物品,均按有关规定存放,并在醒目处设置安全标志。

设计中将加药设备集中布置,并注意通风。

(3)煤气锅炉布置

煤气锅炉为露天布置,有利于通风

(4)设置放散管,在锅炉首次使用或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用来吹扫积存在燃气管中的空气。

另外,当停炉时,总阀门关闭不严漏出的燃气可利用放散管放出,以免进入炉膛和烟道。

8.3防电伤

1)防雷接地

(1)防雷

余热电站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接地设计。

主厂房屋面敷设避雷带作为接闪器,经引下线与接地网相接。

对于室外钢构架,将钢构物(壁厚合乎规定)作防雷接闪器,各部件之间连成电气通路后,直接将钢构架底部与接地网相接。

(2)接地

沿主厂房四周设置闭合状接地网。

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网,接地电阻≤4Ω。

电气接地系统:

10.5kV高压系统采用IT接地系统;0.4kV低压系统采用TN-C-S接地系统。

2)防电气误操作

(1)采用安全的操作方式

本工程余热电站控制方式主要分系统集中控制和机旁操作两种方式。

个别设备可采用单机起动方式。

正常生产时:

通过DCS系统的操作站(设于电气楼内中控室)进行全厂集中联锁控制和监视。

非正常生产时:

在机旁可进行单机控制,一般用于检修试车。

参加集中联锁的工艺设备均采用以DCS系统为核心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根据工艺的要求联动或单机远动运转。

上述控制均在电气楼内的中央控制室进行,其操作方式的选择开关安装在机旁,在中央控制室可以监视选择开关的位置状态。

操作员通过设置在中央控制室的操作站以键盘或鼠标方式对全厂主工艺系统进行操作及监控。

并通过数据总线与各远程站相连,以数据通讯方式传达信息。

(2)工程选用防止电气误操作的电气设备,如选用“五防“的高压开关柜等。

3)带电设备防电伤措施

(1)所有电气设备采用带防护的设备,如采用封闭式母线,高低压柜采用IP42,现场电气设备防护等级IP54。

(2)对所有电气设备不带电金属外壳可靠接地。

4)紧急事故信号显示及联锁自动装置

根据规程和工艺要求,全厂电动机均设有就地事故按钮,用电机配电装置故障均有声光信号发至控制地点,其它系统也根据工艺要求设置了联锁。

(1)过程自动联锁装置

工程主要自动联锁装置及动作见表8-3-1、8-3-2。

表8-3-1余热锅炉汽、水流程上的自动联锁

余热中压锅炉汽包水位超越高高限(HH)时,紧急放水阀联锁动作

余热低压锅炉汽包水位超越高高限(HH)时,紧急放水阀联锁动作

主蒸汽压力超越高高限(HH)时,紧急放汽阀联锁动作。

余热锅炉中压汽包水位超越低低限(LL)时,环冷机取风阀联锁关闭

余热锅炉低压汽包水位超越低低限(LL)时,环冷机取风阀联锁关闭

表8-3-2汽轮发电机组的自动联锁

润滑油压力低于0.04MPa时,自动联锁启动事故油泵

润滑油压力低于0.03MPa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润滑油压力低于0.015MPa时,不允许盘车

辅助油泵停机时,自动联锁启动事故油泵

系统真空度超越低低限(LL)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汽轮机轴瓦温度超越高高限(HH)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发电机轴瓦温度超越高高限(HH)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汽轮机轴承回油温度超越高高限(HH)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发电机轴承回油温度超越高高限(HH)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汽轮机轴向位移超越高高限(HH)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汽轮机轴振动超越高高限(HH)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汽轮机转速超越高高限(HH)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电液调节装置故障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发电机主保护动作时,自动联锁紧急停机

(2)自动报警

工程主要自动自动报警装置见表14.3.3-3、14.3.3-4。

表8-3-3余热锅炉汽、水流程和烟气流程上的自动报警

中压锅炉汽包液位超越高/低(H/L)限时,自动报警

低压锅炉汽包液位超越高/低(H/L)限时,自动报警

中压锅炉汽包压力超越高(H)限时,自动报警

低压锅炉汽包压力超越高(H)限时,自动报警

主蒸汽压力超越高/低(H/L)限时,自动报警

主蒸汽温度超越高/低(H/L)限时,自动报警

余热锅炉引风压差超越高/低(H/L)限时,自动报警

除氧器水箱液位超越高/低(H/L)限时,自动报警

表8-3-4汽轮发电机组的自动报警

系统真空度超越低(L)限时,自动报警

润滑油压力低于0.055MPa时,自动报警

汽轮机轴瓦温度超越高(H)限时,自动报警

发电机轴瓦温度超越高(H)限时,自动报警

汽轮机轴承回油温度超越高(H)限时,自动报警

发电机轴承回油温度超越高(H)限时,自动报警

油箱油位超越高/低(H/L)限时,自动报警

热井水位超越高/低(H/L)限时,自动报警

汽轮机轴向位移超越高(H)限时,自动报警

汽轮机轴振动超越高(H)限时,自动报警

汽轮机转速超越高(H)限时,自动报警

(3)紧急事故信号

A、煤气锅炉燃烧器分二层布置在炉膛下部前墙上,共4只。

为保证燃烧安全,每只燃烧器上装设有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分别用于检测点火枪和主燃烧器火焰状态,并将火焰状态信号送至程控系统,以完成熄火保护功能。

B.煤气锅炉装有自动点火和熄火保护装置,对锅炉的点火和熄火起到安全监测作用,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

8.4防机械伤害和其它伤害

1)防机械伤害

本工程运行过程中,机械转动设备较多,做好转动机械防护工作,对保证运行人员人身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本工程防止机械伤害采取如下设计措施:

(1)对各种转动机械的联轴器,均装有防护罩;

(2)各种转动机械装设就地事故按钮;

(3)在易发生机伤的场所设置安全标志,以保障生产安全生产和避免机械伤。

2)防坠落伤害

本工程设计中采取如下防坠落伤害措施:

(1)各建(构)筑物所有楼梯、钢梯、平台、走台、坑池和吊装孔洞周围均设置栏杆或盖板,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1.2m,且下部护板高度大于或等于10cm,对重点部位如电缆沟、站区道路等设置重型盖板。

(2)钢梯、钢平台用花纹钢板或格栅板防滑,混凝土楼梯坡度适当,踏步加防滑条。

(3)需登高检查或维修设备处设置钢楼梯,一般不用钢直梯,采用钢直梯的均符合现行的《固定式直梯》的规定。

(4)上人屋面均设置净高大于1.2m的女儿墙或栏杆。

(5)凡离地面或楼高1m以上的高架平台或过道,除紧靠墙壁一侧外,其余均设置栏杆。

8.5防暑、防寒、防潮

1)各主要建筑物的通风设计

各有人值班房间设置一定数量的排风装置,同时兼做通风冷却用,其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

2)防暑降温

邢钢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尤为重要。

设计考虑将余热锅炉露天设置,发电厂房设置天窗和侧窗以利于自然通风散热;同时建筑尽可能减少西向开窗面积,以防西晒。

在有值班人员滞留的岗位,设置柜式冷、暖空调设备;

通过工业电视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生产运行状况,使操作人员远离高温热源;

其余常规防暑降温保健措施由湘钢集团统一考虑。

3)热力设备与管道的保温隔热

纯低温余热电站有大量的室外汽水管道需要很好的保温;另外对室内表面温度高于50℃的管道进行防烫伤保温,凝结水管道进行保温防止凝结水过冷度过低。

根据国家现行的《设备和管道技术通则》以及《设备和管道保温设计导则》的有关规定,本设计的保温材料按下列原则选取:

(1)对表面温度高于350℃的管道,其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0.12W/m.K;

(2)密度不大于250kg/m3;

(3)经对各种保温材料的经济性、使用性、施工周期的考虑,本设计保温材料选用硅酸盐制品。

(4)本设计外保护层选用施工方便、性能良好的镀锌薄钢板,其设计和施工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规定。

8.6防噪声、防振动

(1)防噪声

本工程主要产噪设备有汽轮发电机、高压油泵、凝结泵、抽气器、风机等,声级在85dB(A)以上。

工程主要从噪声声源、噪声传播和受声体3个方面进行噪声治理。

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对新设备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制造厂降低设备产生的原始噪声,提供国家规定噪声标准的设备;

2)在工程设计上不仅对循环风机、烟道进行保温隔音,在有条件的地方对高噪声设备设隔音房;

3)为减轻锅炉启动或事故状态时短时间对空排汽所产生的强噪声对余热锅炉周围的影响,在对空排气管中加设小孔消音器,其消声量达35dB(A);

4)在循环风机补气进口处设置消音器,消音量为25dB(A);

5)在烟道与风机接口处采用软性接头,并在风、烟管道上适当设置加强筋以增强刚度、改变钢板振动频率等措施以减少振动噪声。

6)管道设计中选择合理流速和支吊架,降低汽(气)流振动噪声;

7)锅炉设有紧身封闭可降低锅炉房外噪声;

8)为保护工作人员在个别噪声高的地方进行操作,采取一些个体防护措施(如带耳塞等)。

(2)防振动

本工程主、辅设备的基础及平台的防振设计,均符合《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和《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设备与管道采用柔性连接;设备基础采用减振基础或减振垫。

8.7其它安全措施

(1)照明设计

主厂房设置主照明及局部照明;主厂房关键操作点设置直流事故照明;循环水站、环冷机余热锅炉设置工作照明及道路照明。

在工程出入口、通道等人员疏散口处,设有安全标志灯。

(2)减轻体力劳动的措施

为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本设计考虑有如下措施:

1)为减轻运行、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对重量在250kg以上的设备,设有检修起吊设施或留有临时起吊设施的空间,并根据起吊重量及不同要求,设置不同标准的起吊设施。

2)本工程采用DCS控制系统,在集中控制室内能完成锅炉的启、停、正常运行及事故处理,高水平的集中控制和自动化程度,不仅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也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