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8037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17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

《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docx

小学数学一年下电子教案集

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

教材

内容

解读

知识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力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

扩展

1.从生活中寻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用七巧板拼摆生活中的实物。

重点

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那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等等。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

画一画。

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拼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时

分配

认识图形

(二)----1课时。

图形的拼组----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本单元共3课时。

单元教学计划(第二单元)

教材

内容

解读

知识点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解决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

扩展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难点

用加、减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决应用题。

1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应用‘想加算减法’作准备。

2,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时

分配

例1-----2课时左右

例2-----1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例4-----2课时左右

例5-----1课时左右

例6----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本单元共13课时

单元教学计划(第三单元)

教材

内容

解读

知识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能力点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知识

扩展

使学生能够对简单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分类含义,掌握分类方法。

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

难点

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为了使学生能够切实地掌握分类方法,为了将来学习统计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设计柜台、整理书包等。

提供充分“分”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首先,在引入时,应注意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突出分类的实际需要。

其次,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动。

最后,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和表。

(3)(3)对学生的不同分法,可以肯定但要有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首先,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

其次,在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注意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课时

分配

建议3课时。

 

单元教学计划(第四单元)

教材

内容

解读

知识点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能力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

扩展

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几点。

(1)抓住基本概念,切实掌握数的意义。

100以内数的认识,尽管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贯穿整个数的概念。

数数是本单元的重要活动。

读书和写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用好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

认识数离不开直观的学具。

好的学具有两个特点:

齐性、结构性。

学具的结构是指学具材料经过结构设计,能体现数学知识的某一含义。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5)切实组织好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本单元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6)(6)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时

分配

四、单元课时安排:

 共9课时  

十几减9 2课时  十几减8、7、6 2课时  

十几减5、4、3、2 2课时  用数学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单元教学计划(第五单元)

教材

内容

解读

知识点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点

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

扩展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

知道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

因此,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时不能空空无物,需要依托具体实物来开展。

因此,教师应选用模拟人民币来开展教学。

教材附页中为学生提供了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2)设计好必要的各类学习活动

认识人民币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一年级学生需要在活动体验中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设计必要的学习活动。

例如,例1是让学生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并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并归纳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了解例1中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落到实处,又如,可以通过兑换活动教学例2中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而学习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课时

分配

建议用五课时教学。

 

单元教学计划(第六单元)

教材

内容

解读

知识点

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式题。

能力点

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

扩展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

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

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列表、连加或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1)重视从“单一性概念结构”到“多单位概念结构”的过渡

这两者大致地与“单位数的加、减法”与“多位数的加、减法分别相对应”前者主要通过计数来完成运算,后者则表现为竖式计算,同时用到了多个不同的单位。

(2)运用“齐性”“有结构”的直观学具,帮助学生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算理。

由于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两个不同的计数单位,为了避免“机械化”“程式化”地计算,需要借助“齐性”“有结构”的直观学具,帮助学生建立“单位”“位值”等概念,理解算理,进行有意义的运算,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材料,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个”“十”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有清晰的认识,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并熟练地进行“进位”“退位”。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第一,要讲究练习的形式。

练习以课内为主。

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第二,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习不是越多越好。

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

第三,多进行口头练习。

减轻学生书写的负担,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让一年级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离不开情境的支撑。

让学生结合情境明确解题思路。

(5)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以历将这些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组织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

课时

分配

建议用十七课时。

单元教学计划(第七单元)

教材

内容

解读

知识点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和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能力点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知识

扩展

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规律美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图形和数学的变化规律。

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教学的趣味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在教学时,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上的相关素材外,还应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在美的感受中学习有趣的数学,更

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2、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中研究的“规律”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要避免素材的单一。

除教材上涉及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外,还应涉及图形的方向、声音、节奏等其他属性。

在练习中,也要设计一些像教材第85页“做一做”那样的题目,针对学生富有代表性的生成,针对每组数量的不同或每组顺序的不同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既可以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3、把握教学的重点,控制好教学的“度”。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表述规律的“度”。

如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用语言表述规律外,还应允许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式表述,给予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地逐步发展的空间。

课时

分配

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教学。

单元教学计划(第八单元)

教材

内容

解读

知识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学习过程中最有趣的事情,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

扩展

初步了解数学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初步了解数学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1、制定好复习计划。

复习前,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平时的复习情况,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的复习计划,是复习更有针对性,增强时效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并进行相互补充。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帮助学生经历复习的基本过程,感受复习的基本方法,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

3、在精心构建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复习、整理、训练。

即使是最简单知识的复习,教师也要构建一个活动,使学生产生一个愿望,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是学生爱学,乐学。

 

课时

分配

建议用4课时教学

 

数学教案集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制作人

高洁

课题

认识图形

(二)

审核人

顾静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3.剪刀、易拉动的长方形框架。

一.复习引入,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有四条边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长长的

正方形:

 有四条边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方方正正的

圆   :

  曲线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4.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

这是正方形。

师: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

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

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

三角形。

师:

小朋友们一下就认出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师提问:

这样的图形在哪儿也看到过?

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汇报。

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5.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向大家展示。

师:

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又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

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的模型,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

(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我们学校的伸缩门、农家院的篱笆、楼梯、可拉伸的衣架等。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体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

 

 

 

 

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

哪些涂成蓝色?

哪些涂成紫色?

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摆一摆,摆出你喜欢的图案。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摆的图案最漂亮?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三.知识拓展。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五.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数学教案集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制作人

高洁

课题

图形的拼组

审核人

顾静波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目标

1.会用同样的图形进行拼组。

2.了解有关七巧板的知识,能用七巧板拼指定图形。

过程与

方法目标

1、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特征的认识,体会数学的美。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拼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通过拼组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教学准备

同样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纸若干,七巧板,课件。

一.同样图形的进行拼组。

(一).铺垫孕伏

1.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他们有什么特征?

同桌交流一下。

2.用这些平面图形可以拼组美丽的图案,你们想试一试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观察:

同学们正在用一些基本图形拼组图形,通过拼组你能发现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交流汇报。

 

 

 

 

3.用你手中的学具拼一拼,你会有惊奇的发现,快试一试吧!

二.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1.课件出示用一套七巧板拼组的漂亮图案。

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

2.出示整套七巧板,引导学生观察七巧板,了解它的构成。

3.出示例3,明确要求。

(二)操作讨论,初步操作。

1.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怎么拼?

再按想法动手拼.

学生独立活动,动手操作。

2.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启迪。

3.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学生再次进行拼摆,最后全班交流。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四)课外延伸,课后用七巧板拼组你喜欢的图形,可以是长方形,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

 

数学教案集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制作人

高洁

课题

整理和复习

审核人

顾静波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5—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目标

1、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能用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

2、通过介绍七巧板的由来,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通过拼组体会数学的美。

过程与

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掌握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体会数学美。

重点、难点

1.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2.用七巧板拼组指定图形。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长方形、正方形若干、七巧板、剪刀。

一.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1.师: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都掌握了那些呢?

小组内交流一下。

2.汇报交流。

3.你能把本单元知识以提纲形式整理出来吗?

 

 

 

 

试一试,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4.组织交流。

三.应用知识。

1.我会填。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至少用()根同样的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根同样的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用()根同样的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表面是()形的。

(4)、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形,最少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5)、七巧板是由()种图形组成的,其中有()个□,()个△。

2、动手操作:

(1)用七巧板拼组三角形、长方形、实物。

(2)教材6页4题。

(3)教材7页6题,做完后用立体图形进行检验。

(4)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有几种剪法?

3、动脑筋,想办法。

教材6页5题,7页7题。

4、小法官巧判断。

(1)长方形比正方形大。

()

(2)用七巧板可以拼出很多种不同的图形。

()

(3)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一定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4)魔方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

5、按要求分一分。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1个长方形和

2个三角形。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1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