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211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经济繁荣带来交通事业大发展,而发展伴随着频发的交通事故。

虽然事故发生有很多不同情况和原因,但是我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是由于驾驶员种种不良的驾驶习惯造成的,而不良驾驶习惯的诱因是长期的“思绪漂浮”。

文章最后给出了应对“思绪漂浮”的策略。

关键词:

交通事故不良习惯思绪漂浮应对策略

进入21世纪以后。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并成为全人类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自汽车问世以来,全世界被汽车夺去的生命超过3200万人,伤残者难以数计,道路交通事故也被人们称为“和平时代的战争”。

进入21世纪之后,全世界每年死于汽车交通事故者超过75万,另外还有100-150万人受伤致残。

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180亿美元。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将达到100万人。

对于我国交通安全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

这是因为交通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中央领导同志曾经多次就加强安全问题做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亲自主持召开以“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温家宝总理曾批示:

“近年安全生产事故较多,需要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同志在道路交通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从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虽然国家制定了很多交通安全法规,但是,交通事故还是在一幕幕上演.据公安部网站消息,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死亡人数超过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

为什么会频频发生交通事故?

我们认为,其实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本原因还是出在驾驶员的操作和心理上!

心理学家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所得结论令人震惊,那就是这些司机几乎具有的同一特点:

他们往往都是好斗、易冲动、社会适应性差、有强烈自我中心意识、难以容忍紧张与压力。

心理学家还发现,有些人平时表现得彬彬有礼、富有同情心、体贴别人、有思维、有头脑、办事细心,可他们一钻进驾驶室,就变得寻衅好斗、傲慢无礼、疏忽大意、漫不经心。

究竟是什么使他们产生了如此大的反差呢?

专家们的解释是:

这种变化是由驾驶员的心理变化引起的。

无论是驾车驶过繁华的闹市区,还是穿越一望无际的平原,就驾车本身来说都是一件相当紧张的活动。

在这种压力下,每个人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心理素质好的人可以完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有些人会因无法适应这种压力而变成另外的你。

此时在他们心中,驾车就成了自我满足与自我扩张的一种方式,汽车也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发泄的工具。

这种人往往会因一些小事而无法控制自己,最终导致一场恶性事故的发生。

一.不良驾驶习惯的表现

1.1 疲劳驾驶

长时间驾驶会造成驾驶员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的降低,头脑反应迟钝,产生厌倦心理。

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驾驶员对瞬息变化的道路信息反应滞后,动作不到位、甚至没有反应。

这种情况在高速公路、弯道、下坡时极为危险,车毁人亡的事情时有发生。

1.2 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是“无所谓”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无所谓”心理长期作用的结果,就是形成了驾驶过程中的种种恶习:

(1)拐弯、并道、起步、停车时不打转向灯。

(2)强行插队。

不按规定线路行车,不按规定等待交通信号,突然并线、突然加塞。

(3)夜间不按规定使用灯光。

夜间行驶时,长亮远光灯、不与对方来车会灯,令对方看不清道路情况。

(4)乱停乱放。

只顾上、下乘客方便,不管是否允许停车。

有些驾驶员甚至在行车道上停车上、下乘客。

(5)慢车占用快车道。

长时间占用快车道,严重影响道路流通能力。

上述种种情况还不足以概括所有随心所欲驾驶车辆的情况。

就是这些不经意的毛病,导致刮、擦、追尾事故不断。

1.3 自我控制力差

自我控制力差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3.1侥幸心理

人往往存有侥幸心理,总觉得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驾驶员最典型的侥幸心理表现就是酒后驾驶。

这种人往往认为自己酒量不错,驾驶技术还可以,少喝点不会影响开车水平;再说了,也不会有那么多警察,就是有警察也未必会每车必查。

但一上酒桌,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往往越喝越多,酒后驾驶变成了酒醉驾驶。

而酒醉驾驶经常和重大交通事故联系在一起。

其他的侥幸心理还有:

对路况、车况估计不足,在恶劣天气强行驾驶,或者汽车有故障隐患强行上路等等,这些都是酿成交通事故的隐患。

1.3.2赌气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很容易为了一些让自己烦心的小事情赌气。

比如家庭或单位中的不如意、别的车辆不按规定行驶影响了自己的正常行车等等。

对所有这些情况的不满使驾驶员慢慢滋生了赌气之类的情绪。

于是有意无意地,路上的车辆、行人成了发泄的对象,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3.3英雄主义,过于自信

有的驾驶员自觉技术高明、头脑灵活,开辆好车就感觉“高人一等”,于是就开起了“英雄车”:

越是别人认为危险复杂的路段,越是高速通过;别人不敢走的漫水路、漫水桥,也要“耍一耍”、“露一手”,从而导致了一些无妄之灾。

1.3.4慌乱

出现异常情况时,表现惊慌失措。

比如说,经常有人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把油门当刹车踩了,造成一些本该可以避免的重大损失。

还有,在看到别人出事故时,自己心里也慌乱,导致驾驶过程中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二.不良驾驶习惯的形成原因分析

不良驾驶习惯是潜伏在行车过程中的杀手,是造成国家、个人财产损失的隐患,是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的恶魔。

驾驶员的心理状态、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着他们的驾驶习惯。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由于驾驶员的心理问题而酿成的交通事故高达80%。

不良的心理导致不良的驾驶习惯,长期的不良驾驶习惯,是交通事故的直接隐患。

在这里以专职驾驶员为研究对象,探究一下不良驾驶习惯形成的心理原因。

对于专职驾驶员来讲,驾驶就是他们的职业,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开车,时间久了,会出现“职业心理”现象,是“职业心理”给上述种种不良习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像“职业病”一样影响着大批的专职驾驶员。

我们给这种“职业病”起个名字叫做“思绪漂浮”。

笔者从事驾驶运输行业17年,其间做过8年专职驾驶驾驶员,后又当了9年车队调度,对这种“漂浮”的思绪有很深的感受。

“漂浮”的本义是比喻工作、学习等不踏实、不深入。

“思绪漂浮”用在专职驾驶员身上指的是他们的思绪跟着他们驾驶的车辆“漂浮”在公路上。

因为驾驶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片刻分神,所以驾驶员的思想一直集中在处理眼前的各种情况中,无法深入思考各种问题,比如家庭的、单位的、朋友的等等。

时间久了,他们思维变得僵化,思考问题也变得简单,觉得只要能顺利解决掉眼前的情况就可以了,其他问题无需考虑,也没有心情去考虑。

事实上,许多问题特别是家庭问题不是简单就能解决的。

这种现象导致了专职驾驶员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变得脆弱,情绪变得紧张不容易松弛。

例如:

某驾驶员在外执行长途任务,十来天才回到家里,旅途的劳顿让他以为回到家就可以放松了,不注意和家人沟通,从而造成家庭关系紧张。

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往往问题还没来得及处理完,就又有任务出去了,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无法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甚至常常靠出车来当回避问题的挡箭牌。

久而久之,积累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和家人沟通也成了一种奢侈。

单位的事情与家庭类似。

由于无法沉下心来思考,当面对这种来自家庭的、单位的、路上的各种压力时,无法让自己的身心维持在一种合理的平衡点上,从而导致思绪处在一种“漂浮”状态,不良情绪由此而生,成为种种不良驾驶习惯的诱因。

三.应对策略

如果能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的危害,建议试试以下几种应对“思绪漂浮”的策略。

3.1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这种学习培训工作要常态化,定期组织学习,以提高驾驶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的自觉性。

3.2合理安排安全教育。

定期让大家学习一些典型案例,让大家讨论并分析事故原因,引导大家深入、全面地理解问题,深究各种问题的根源,让漂浮的思绪沉下来,冷静理智地面对各种压力。

3.3把心理疏导引入安全例会,引导大家如何面对种种压力,让大家各自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压力管理模式和应对策略。

3.4做好包括单位、家庭、社会各层面人际关系的交流沟通工作,让自己处在一种和谐、温情的氛围中。

3.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车习惯。

充分休息好,吃饭要定时,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四.焦点关注

司机应做心理测评

司机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交通安全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属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目前,全世界只有英国、芬兰、韩国等少数国家每年都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以确保其行车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现行的交规只要求对司机进行体检,虽然其中也有注意力方面的检查,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让那些心理状态完全不适合驾驶的人拿到驾照,本身就是交通隐患。

更何况,上海现在的交通状况相当拥堵,而行人和非机动车又经常出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些都是对司机心理耐受力的刺激。

这些刺激造成的压力每天都在堆积,一旦疏导不力,超过临界点就会爆发。

”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淮海认为,解决之道是在例行的司机体检之外增加专业的心理评估。

先用题库随机形成的问卷进行普遍范围的评估,发现重点人群由专业的心理评估师进行面谈。

“按照上海目前的心理评估师的数量,完成这个工作绰绰有余。

目前我国实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尚未有针对驾驶者心理健康的相关条文。

同时,记者从交警等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心理专家提及的对司机进行心理评估,在操作性上有相当大的难度。

首先,如何形成权威、可靠的心理评估试题库以及对可参与此项目的心理评估师资质的认定,就绝非一日之功;其次,在未经社会广泛宣传、教育,达成共识前,心理评估规定一旦出台,很容易引发乱收费等现象。

有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在驾校里学习交规的课程中增加宣传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课程,同时可以指导学员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查。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还指出,关注驾驶者的心理健康,无论在学界或法律界都还是个新课题、新领域。

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全社会也应共同关注。

作为驾驶者本身,也要引起足够重视,进行自我防范和心理疏导,这是对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负责。

还记得有句歌词中唱到:

好人一生平安!

我觉得应再加一点,心理素质好的人,才会一生平安。

希望所有的朋友,特别是手握方向盘的你,再扩展一下自己的心理容量,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克服急躁、冲动的行为,以健康的心理去把握自己手中的方向盘,去把握生命中的方向盘……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2]韦德,塔佛瑞斯.心理学的邀请.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03.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