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146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doc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各项建设越来越依靠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来实现,另一方面,随着对经济调控职能认识的深入,政府需要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积极调控经济活动,如何协调税收的财政职能和对经济的调控职能,使其既为城市建设提供较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又能对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进行适度调节,从而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XX市近年来经济与税收运行特点,对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经济本身的影响。

经济总量决定税收总量,税收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地方经济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影响着地方税收增长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

剔除非正常因素,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应呈正相关趋势,这一关系可用公式表述为T=a+bG(T代表税收,G即GDP,a、b均指常量),经济增长越快,税收增长越快。

然而由于现行税制下,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总是包括诸如行政事业单位的无税增加值、不带税收增长的农业增加值以及抑制税收增长的存货和收费等非税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明显大于税基,所以实际经济增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有时也不一定引起税收的大幅波动,体现出税收与经济增减变化的不协调性。

   

    二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经济增长质量的微观表现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变化虽然不一定会引起GDP的大幅波动,但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却是十分直观的。

当经济效益趋好时,税收就会得到充分体现,税收与经济“同波共振”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经济效益下滑时,税收也会随之减少。

   

    三是经济结构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表明,三大产业增加值之和汇成经济总量,但由于三大产业自身的含税量不同,因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经济类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税收规模和结构,进而使税收增减发生相应变化。

    四是经济发展趋势对经济的影响。

投资是推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

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表明,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量及投资结构影响着未来的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同时,现有的经济结构往往制约投资的方向。

投资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影响税收收入的。

    

(二)税收的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

良好的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是税收制度的影响。

税收制度是影响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构成税收制度的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等因素以及税收政策的选择都会影响到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

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调节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采取变动税制要素的方法,是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调节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税收的覆盖面通过税种和税目手段调节。

一方面,根据不同税种的不同调节功能,通过开征、复征、停征税种来调节生产、分配、消费及各种应税行为,调节资源和财产的使用开发和占有。

另一方面,通过对税目的制订,明确征税对象包含的具体内容,划分征税与免税的合理依据,又体现不同税目区别对待的政策精神。

二是税收对经济影响的力度和深度通过税率手段调节。

税率是体现国家奖限政策的中心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各个税种的税率,明确各个税种调节的数量界限,可以对不同纳税人的利益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节供求总量,引导投资方向的目的。

三是税收杠杆的灵活度通过调整税负的手段实现。

减免税是减轻纳税人税负,加成加倍则是增加纳税人税负。

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实施税收减免或加成征收的办法,可以灵活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状况,鼓励需扶植的产业、产品发展,限制需控制的产业、产品发展,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二是税收征管的影响。

税收征管是组织收入的重要手段,税款能否及时、足额入库,要靠税收征管来实现,税收能否增长,也要靠税收征管来保证,因此征管效率越高,就越能做到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就越有利于实现税收与GDP的协调发展;反之就会出现漏征漏管、欠税漏税,致使实现的税收不能及时入库,就不能实现税收与GDP的同步协调增长。

三是税收计划管理的影响。

税收计划管理是影响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税收计划与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税收一致,就有利于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果税收计划偏离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创税能力,就不利于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现行计划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基数法”,在基数、系数的确定和特殊因素的考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据此编制的税收计划必然与实际税源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无法消除,这样不免出现任务畸重畸轻的现象,影响依法治税的实现。

二、XX市“十五”期间经济与税收增长实证分析

(一)从经济总量增长与税收增长趋势来看,未来的税收收入越来越依靠经济增长因素。

“十五”期间,XX市的GDP增长率平均为21.1%;国税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分别以24。

75%和24。

79的速度增长,分别高于GDP增长的3.64和3.69个百分点。

近年来,XX国税局不断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大力清缴欠税,堵塞税收漏洞,收入中一些非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因此,未来税收收入空间将主要依赖经济的增长。

(二)地方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十五”期间,从XX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来看,一产的比重逐渐降低,三产的比重逐年升高,但总体来看,二产的比重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9.3:

54.6:

36.1。

这是近年来XX市着力打造四大工业产业集群的结果。

据统计,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4.5亿元。

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0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7%,比上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

税收方面,第二产业是形成税收收入和地方财力的主要税源,主体地位十分突出。

(三)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对税收的拉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间,XX市累计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119个、过亿元的内资项目92个,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19.8亿元;累计利用内资229亿元;2005年出口创汇15.8亿元,是“九五”末的2.7倍。

至2005年末,XX市共有外资企业920户,尽管近年来实现的税收呈增长趋势,但总体亏损面较大。

从2003-2005年外资情况来看,韩国是我市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家,投资比重占到了1/3以上,登记户数占到一半以上,但2003-2005年入库所得税仅为847万元,占三年外企所得税的4.74%。

从2003-2005年外资企业实现利润和投资情况看,外资企业,尤其是韩资企业,实现盈亏与投资额出现倒挂现象,整体一直呈亏损状态,但投资额却逐年增加。

(四)支柱产业纺织业税收贡献逐年降低。

针纺行业是XX市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实现国税税收13亿元,折合财政收入4.2亿元,占五年以来实现国税总收入的33.9%。

近几年,在劳动力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影响下,针纺行业整体发展缓慢。

尤其纺织服装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熟练工人的缺乏使企业生产设备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据企业发展局测算,目前XX针纺行业用工缺口约为15000人左右。

同时,针纺行业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低,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下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出口退税率和美元汇率影响使出口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增长缓慢,税收贡献逐年减缓,增值税贡献率由2001年的35%下降到2005年的14.3%,税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纺织服装、皮革及其他制造业和纺织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分别由2001年的4.89%和4.64%下降到2005年的3.2%和1.66%。

(五)个体税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呈下降趋势。

个体经济曾经是XX市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XX市个体增值税完成3577.6万元,2005年个体增值税为3058.27万元,十年间XX市个体税收不增反降,减收519.33万元,占增值税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24.4%下降到2005年的6.6%。

从近三年来看,也就是调高增值税起征点的2003年以来,个体税收也由2003年的3162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3058.27万元,下降了103.73万元。

三、建立税收与XX市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对策

    要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建立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促进XX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态势。

   

    一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持点。

XX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技术进步与社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要加紧建立大工业体系,进一步打造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大工业体系要狠抓大项目,要全力以赴,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努力把大项目促上去;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采取不同思路加快推进,裂变出新的大产业;要走多渠道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对外经贸、个体私营经济、乡镇经济、城区经济和中小企业等。

   

    二是规范并加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

首先,应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入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税权和责权,依法规范政府部门的收支行为,建立依法规范的收支机制和体制。

其次,应继续依法整顿流通秩序,打击制假、贩假和地下经济活动,整顿商业流通企业返利销售等偷漏税行为和建立有效的价格监督机制。

   

    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减压器、稳定器和推进器。

扩大消费,尤其是扩大中低收入层的消费,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因此,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应出台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政策。

如,扩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面,加强社会保障金(税)的征管等。

  

(二)培植税源,优化结构,为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在投资启动经济运行之前,必须认真分析推动GDP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的状况,以确定投资运行的基本导向。

    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改善税收结构。

要充分认识我税收结构方面的不利因素,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换代等工作中,着眼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大力发展高增值、高科技项目,为地方税收持续稳定的增长奠定基础。

第一,充分利用针织服装产业的基础优势,鼓励企业升级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目前“量大价低”、劳动密集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第二,交通运输设备(造船)业规模大,产业链长,应尽快争取尽快上马,从根本上壮大财源。

第三,充分利用好现有高新技术项目的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加税源。

第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对提高经济活力、完善产业链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应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发展。

  

    三是启动更多的民间投资,扩大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比例。

财政投资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应转向社会(企业和私人)投资。

政府要通过体制改革和一些短期政策来鼓励民间消费和投资。

刺激民间投资包括减免企业的税收和进一步放开对私有企业的贷款限制。

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农业劳动者的就业,决定了他们的收入在社会需求中占有的份额,并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重点解决好小企业融资、技术服务等问题。

  

    四是注重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推动力,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提档升级。

鼓励骨干企业向集群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集群配套发展,通过嫁接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革新加快成长,为民营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三)坚持科学化、精细化原则,强化税收征管,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源监控体系。

    一是完善税源分类管理,促进税源监控对象精细化。

按纳税信用等级分类.纳税人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