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6110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

《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docx

历史中考总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题纲+课后练习

第6单元:

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成就

①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②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③《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⑤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⑥《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⑦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

考什么?

---考点表述

考点全解

考点一:

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

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雄伟端庄,充分体现了青铜冶铸技术水平,是商朝青铜器典型代表。

考点二:

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名医

时期

成就

华佗

东汉

最早制成了“麻沸散”。

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

东汉

写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被称为“医圣”。

李时珍

明朝

著述《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

刊行后广为流传,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考点三:

《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作者

朝代

著作

评价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应星

明朝

《天工开物》

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考点四: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发明

应用、贡献

指南针

战国时期:

发明“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

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

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造纸术

发明于:

西汉时期。

改进:

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

后人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末:

开始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

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早了约400年。

考点五: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类别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唐诗

唐朝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杜甫

《春望》、“三吏”“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宋词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两宋之交

李清照

《点绛唇》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

南宋

辛弃疾

《破阵子》

把豪放的风格发扬光大,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

元朝

关汉卿

《窦娥冤》

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明清

小说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故事情节生的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施耐庵

《水浒传》

塑造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歌颂了农民斗争精神。

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长篇神话小说,歌颂了人民勇于反抗的精神。

清朝

曹雪芹

《红楼梦》

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趋势。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六:

《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作者

朝代

记述范围

体例特点

影响和评价

司马迁

西汉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编年体的通史

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考点七: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

建筑工程

建筑时间

主持者

功能、作用

评价

都江堰

战国

李冰

防水患、灌溉农田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长城

秦朝

秦始皇

防御北方匈奴进扰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大运河

隋朝

隋炀帝

交通运输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北京故宫

明朝

明成祖

皇宫

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问题导学

1.夏周商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很多,但是作为生产工具的却很少,为什么?

1.夏商时期,开始使用铜器、青铜器,但这些器具价格昂贵,大部分作为礼器,尚未更多地用于生产,因此,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仍以木石为主和金石并用。

2.《史记》和《资治通鉴》有什么不同?

2.①成书时间不同:

《史记》为西汉,作者司马迁,《资治通鉴》为北宋,作者司马光;

②体例不同: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则是编年体史书;

③记载时间不同:

《史记》包含了黄帝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资治通鉴》则记述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④表述语言不同:

《史记》富有文学色彩,《资治通鉴》则表述严谨。

3.纪传体和编年体通史有什么区别?

3.纪传体是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写史方法;编年体以年份为准,依时间先后顺序写史方法。

4.为什么说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4.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唐朝是我国诗歌艺术的巅峰。

5.宋元时期的文化有什么特点?

5.①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完成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②文学繁荣:

宋词、元曲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6.如何正确评价隋朝大运河?

6.积极方面:

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消极方面:

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施行暴政,而不是大运河的开通。

7.古老的大运河在今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现实作用是什么?

7.大运河不仅是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也是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易错警示

1.注意易错字“司母戊鼎”的“鼎”;贾思勰的“勰”;隋炀帝的“炀”、邗沟的“邗”、涿郡的“涿”;毕昇的“昇”;文学作品人物:

黛玉的“黛”、窦娥的“窦”。

2.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的史事范围是: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以后的史事,不可能在《史记》中记载。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容易混淆,目的是指做一件事想要达到的明确的、具体的、直接的效果。

作用是指目的达成之后对事物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4.指南针在不同时期称呼不一样,使用范围也有差异。

5.隋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和北宋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区别。

怎样考?

---中考热身

【例1】(贵州省中考题)目前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

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蔡伦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尊称为“医圣”。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华佗是东汉医学家,制成“麻沸散”;蔡伦改进造纸术。

【答案】C

【例2】(湖南省中考题)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A.贾思勰B.郦道元C.宋应星D.徐光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郦道元著《水经注》,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答案】C

【例3】(厦门市中考题)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论语》B.《离骚》C.《史记》D.《资治通鉴》

【解题思路】《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史家之绝唱”是肯定它的史学价值。

《史记》同时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无韵之离骚”是肯定它的文学价值。

【答案】C

【例4】(扬州市中考题)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A.《史记》B.《唐律疏议》C.《金刚经》D.《资治通鉴》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一知识点。

其他: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唐律疏议》是唐太宗颁布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完备法典;《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佛教经典印刷品。

故本题选择D。

【答案】D

【例5】(江苏连云港市中考题)“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题思路】改进造纸术的是东汉的蔡伦;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见七下第74页)。

活字印刷术为北宋毕昇发明;在“司南”的基础上,北宋制成指南针,并普遍始用于航海事业。

【答案】B

【例6】(深圳市中考题)据史书记载,大运河开通后,洛阳城店铺云集,商业繁荣。

右图哪一序号表示洛阳城的位置()

A.①B.②C.③D.④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隋朝大运河三点四段的识记。

大运河分为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试题要求找出中心点洛阳城的位置。

图中①④为南北两端,可先排除。

③在图中明确标注为长安,也排除。

正确选项。

【答案】B

【例7】(深圳市中考题)

材料: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问题: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发明为该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持?

【解题思路】这是中外历史综合题。

只有读懂材料,才能对应问题的“该事件”是什么?

从材料提供的时间“1500年至1763年”和“全球开始统一”来判断,“该事件”应该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的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

【答案】指南针(罗盘针)

如何备考?

--应考训练

一.考点过关:

自我评价

共56空

填写正确空

正确率%

1.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逐渐增多时期是夏朝,灿烂时期是商周。

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

他的纪传体史书《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这部书不但是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3.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阐述了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称为“医圣”。

同时期的医学家华佗擅长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有医学体操叫“五禽戏”。

4.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

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开通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