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防护.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910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与防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防护.doc

《职业卫生与防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与防护.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卫生与防护.doc

职业卫生与防护

(一)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1、生产性有害因素与工业毒物

1)生产性有害因素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因素,被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它包括三大类:

一是化学性有害因素,如各种有机、无机毒物;二是物理性有害因素,如噪声、射线、高温、微波等;三是生物性有害因素,如布氏杆菌、霉菌等。

在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和废物等,很多是有毒物质。

此外,在作业环境中也存在着粉尘、噪声、射线等有害因素。

2)毒物及工业毒物

毒物是指小剂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组织成分发生生化或生物物理性的变化,引起机体暂时或持久地生理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损害。

工业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

2、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

1)工业毒物的形态

①粉尘:

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μm。

粉尘大都在机械粉碎、碾磨固体颗粒时产生。

②烟尘:

又称烟雾或烟气,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1μm。

如锅炉烟气,熔铅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等。

③雾:

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多数情况下是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

如喷漆时产生的油漆雾等。

④蒸汽:

是指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体。

如水蒸气、罐区油蒸汽、碘蒸气等。

⑤气体:

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逸散于生产场所的空气中。

如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工业毒物的分类

是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类。

一般分为:

①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最多一类。

②卤素族及其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

③强酸和强碱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等。

④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气等。

⑤窒息性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氦气等。

⑥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分为脂肪族烃类、芳香族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类、醇类、醛类、酚类、醚类、酮类、酰类、酸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⑦农药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硫等。

⑧染料及其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3)工业毒物的其他分类法

①按毒物的作用性质分为:

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

②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为:

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性毒性等。

③有的毒物只具有一种毒性作用,有的具有多种作用或全身性作用。

3、毒物的毒性、分级与最高允许浓度

1)毒性及其评价指标

毒性是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用来表示毒物剂量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毒性大小所用的单位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要的剂量表示。

气态毒物,以空气中该物质的浓度表示。

所需的计量(浓度)越小,表示毒性越大。

最通用的毒性反应是以实验动物的死亡数。

①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即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②半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即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这是将动物实验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

③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即染毒动物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④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即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实验动物染毒剂量采用mg/kg、mg/m3表示。

2)毒物的毒性分级

毒物的急性毒性通常按LD50(吸入2小时的结果)进行分级,可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等五级。

化学物质毒性分级

毒性

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

6只大鼠吸入4h死2~4只的浓度,mL/m3

兔涂皮时LD50,mg/kg

对人可能致死量

g/kg

总量/g

60kg体重

剧毒

<1

<10

<5

<0.05

0.1

高毒

1~

10~

5~

0.05~

3

中等毒

50~

100~

44~

0.5~

30

低毒

500~

1000~

350~

5~

250

微毒

>5000

>10000

>2180

>15

>1000

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国标GB5044-85依据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将职业性接触毒物分为极度危害(Ⅰ级)、高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和轻度危害(Ⅳ级)等四个级别。

4)毒物的最高允许浓度

毒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是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上,认为对人体不会发生危害作用的限量浓度。

它是通过卫生学调查、临床医学检查、化验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等系统研究而制定的。

毒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是以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数来表示,单位是mg/m3。

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中对330种毒物、47种粉尘和一种生物因素的MAC、PC-TWA和PC-STEL三种浓度限值做了规定,其含义为:

MAC为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

PC-TWA为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时间加权(8小时)平均容许浓度,mg/m3。

PC-STEL为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短时间(每次不超过15分钟)接触容许浓度,mg/m3。

4、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1)呼吸道

化工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是从呼吸道进入人体。

整个呼吸道的粘膜和肺泡都能不同程度地吸收有毒气体、蒸气及烟尘,但主要的部位是支气管和肺泡,特别是肺泡。

进入呼吸道的毒物,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分布到全身。

这一途径是不经过肝脏解毒的,因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2)皮肤

脂溶性毒物,如苯胺、丙烯晴等,可以通过人体完整的皮肤,经过毛囊空间到达皮脂腺及腺体细胞而被吸收;另一小部分则通过汗腺进入人体。

毒物进入人体的这一途径也不经过肝脏转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分布到全身,危险性也较大。

3)消化道

毒物由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机会很少,多是误食或由呼吸道侵入人体,一部分粘附在鼻咽部混于其分泌物中被吞入。

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大都随粪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肠内被吸收,经过肝脏解毒转化后被排出,只有少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5、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神经系统

读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表现为神经衰弱、全身无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和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等。

汽油、四乙基铅、二硫化碳等中毒还表现为兴奋、狂躁、癔病。

2)呼吸系统

氨、氯气、氮氧化物、氟、三氧化二砷、二硫化碳等刺激性毒物还可引起声门水肿及痉挛、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

有些高浓度毒物(如硫化氢、氯气、氨等)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

3)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砷化氢、苯肼等中毒,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血。

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血液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

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4)消化系统

肝脏是解毒器官,人体吸收的大多数毒物积蓄在肝脏内,并由它进行分解、转化,起到自救作用。

但某些是“亲肝性毒物”,如四氯化碳、磷、三硝基甲苯、锑、铅等主要伤害肝脏,往往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炎。

汞、砷、铅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炎症。

5)泌尿系统

某些毒物损害肾脏,尤其以升汞、四氯化碳等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最为严重。

此外,乙二醇、汞、镉、铅等也可以引起中毒性肾病。

6)皮肤损伤

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灼伤和溃烂。

液氯、丙烯晴、氯乙烯等可引起皮炎、红斑和湿疹等。

苯、汽油能使皮肤因脱脂而干燥、皲裂。

7)眼睛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碎屑、液体、粉尘飞溅到眼睛内,可发生角膜或结膜的刺激炎症、腐蚀灼伤或过敏反应。

尤其是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石灰或氨水等,可使眼睛结膜坏死糜烂或角膜混浊。

甲醇影响视神经,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8)致癌性

某些化学物质(如3,4-苯并芘、石棉粉尘等)有致癌作用,可是人体产生肿瘤。

6、生产性粉尘及其性质

1)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的较长时间悬浮于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生产作业环境,影响作业人员健康的有害因素之一。

根据生产特点,会产生各种生产性粉尘,如固体燃料的煤尘、炭黑粉尘、石棉粉尘、尿素粉尘以及各种触媒和助剂粉尘、塑料粉尘、纤维粉尘等等。

他们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类,见下表。

属性

来源

举例

无机性

矿物性

石英、石棉、煤、无机盐类等粉尘

金属性

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各种催化剂粉尘

人工性

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化肥粉尘

有机性

植物性

棉花、花粉、亚麻皮屑等

动物性

角质、毛发、羽绒、骨粉等

人工性

塑料、染料、合成纤维、助剂等粉尘

混合性

各种分成的混合存在

②按粒径分类,见下表。

名称

粒径,μm

特性

粗尘

>10

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加速下降,不易扩散。

飘尘

10~0.1

在静止空气中等速下降,不易扩散。

烟尘

<0.1

在超显微镜下可见,大小接近空气分子;在空气中呈布朗运动,扩散能力强;在静止空气中不沉降,或缓慢曲折沉降。

3)生产性粉尘的性质

①分散度:

作业场所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比例叫分散度。

它表示物质的粉碎程度,尘粒越小其分散度越高。

分散度Md的计算方法如下:

Md=Gd/Go×100%

式中:

Gd—样品中直径为d的粉尘重量,g

Go—样品的总重量,g

由于粉尘是有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所以分散度也不同。

例如,化肥厂造粒塔塔顶粒径<10μm粉尘分散情况为,<5μm的飘尘约占89%,其中2~5μm粒径的粉尘占的比例约为72.5%。

②密度:

颗粒的密度大小关系到它的沉降速度,密度大的颗粒容易沉降。

③荷电性:

粉尘因运动摩擦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同性电荷相斥,使得粉尘不易沉降;异性电荷相吸,易于尘粒凝聚、沉降。

带电荷尘粒更易被吸附于人体内,增大了危害。

④吸水性与溶解性:

尘粒能够被湿润的称为亲水性粉尘,尘粒吸湿后可迅速凝聚,利于微细粉尘的沉降。

不易湿润的称为疏水性粉尘。

各种粉尘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有毒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随着溶解度增大而增大。

单纯的机械刺激性粉尘,其溶解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小。

⑤爆炸性:

具有可燃性的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能发生爆炸。

⑥化学成分:

它直接影响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特别是粉尘中游离的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引起肺部病变的程度就越严重,病变的进展速度也越快。

7、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人体对粉尘虽有良好的阻滞防御能力,但如果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尤其是粒径小于2μm的飘尘或烟尘,仍能给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①呼吸道:

长期接触二氧化硅粉尘、石棉粉尘、煤粉尘以及助剂粉尘,可以造成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呼吸道肿瘤。

②尘肺:

尘肺包括矽肺、石棉肺、铁肺、煤尘肺、水泥肺、有机物(纤维、塑料)尘肺以及电焊烟尘引起的电焊尘肺等。

尤其是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造成肺组织纤维化而引起的矽肺最为严重,它可以导致肺功能减退,最后因缺氧而死亡。

③全身性中毒:

由于吸入铅、砷、锰、氰化物、农药、塑料、助剂、化肥、沥青等有毒粉尘,在呼吸道被溶解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中毒。

④皮肤病变:

沥青、烟草、助剂等粉尘可以引起过敏性皮炎、光感性皮炎或结膜炎等。

⑤致癌性:

放射性矿物粉尘、3,4-苯并芘、石棉粉尘等引起癌变。

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是从卫生学角度考虑确定的。

粉尘中游离的二氧化硅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最大,因此,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大部分以二氧化硅的含量多少而定。

我国《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