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656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doc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研究

刘永祥,王清生,林德明

摘 要:

阐述对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概念的认识,分析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提出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的思路:

要积极开展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活动;要积极促进南少林武术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堂;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要积极融入南少林武术运动;要积极推进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社会化进程等。

关键词:

南少林;武术;体育文化;策略;福建

ExploitationanddevelopmentofFujianSouthShaoLinmartialartscultureresources

LIUYong-xiang,WANGQing-sheng,LINDe-ming

(PhysicalEducationDepartment,PutianUniversity,Putian351100,Fujian,China)

Abstract:

SouthShaoLinmartialartscultureisprofoundandwellestablished.Thispaperexplaineditsconceptanddevelopment,meanwhileputforwardanactivewayonculturalcommunicationaboutMintaiSouthShaoLinmartialarts.Inschools’physicaleducation,itshouldpopularizeSouthShaoLinmartialartsactivelyandquickensocializationprocessofFujianSouthShaoLinmartialartsculture.ItaimsatcarryingforwardSouthShaoLinmartialartsculture.

Keywords:

SouthShaoLin;martialarts;sportsculture;countermeasures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曾因“南拳北腿”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宝贵的佛教禅宗文化遗产。

当前,福建省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目标,这不仅是福建全面发展之大策,也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在“海西”建设大背景下,研究发展好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既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这个21世纪的朝阳产业来推进“海西”经济建设进程,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发展经济上获得双

赢。

“海西”建设为南少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南少林武术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莆田、泉州、福清三地南少林。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收集体育期刊、武术专著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调查法:

对福建三地(莆田、泉州、福清)南少林武术推广

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

1.2.3 访谈法:

对福建三地(莆田、泉州、福清)武术专家和武术爱好者进行访谈,了解南少林武术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2 分析与讨论

2.1 福建南少林寺与南少林武术文化概念

“南少林武术文化”是少林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分支,它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南少林寺”这个基础和载体。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历史和考古专家发掘研究,确认福建共有三座南少林寺,它们分别为:

莆田、泉州、福清南少林寺院。

其中,创寺最早的是莆田南少林寺。

据《兴化府志》记载:

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县早11年,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

其次为泉州少林寺。

据《晋江县志》与《泉州府记》记载:

泉州少林寺建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中年,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今名“东禅寺”。

至于福清南少林寺,在一些史书如《八闽通志》、《三山志》以及清乾隆皇帝钦定的《四库全书》中虽有记载”福清少林”字样,却无详细的文字记载其创建时间。

根据在福清南少林寺遗址所挖掘的文物来评估,福清南少林约创建于宋代,至今最少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虽然近二十年来,遇到起源不明、寺址争议、拳种争议、内涵模糊等困难,但仍在八闽大地上顽强地扎根下来。

福建南少林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包含寺庙、武功、佛教、人物故事等四个方面内容的文化体系,其中南少林武术文化是当之无愧的核心,是福建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高度的社会历史研究价值。

所谓的南少林武术文化,事实上是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长期滋养的一个文化概念,而这个语境中的南少林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地址的实际概念,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的阶级环境下,由于天地会的集会,习武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

它不是具体的、有形的一座寺庙。

据此说法:

“福建南少林”之说由“天地会”演化而来。

不论此种说法最终能否成立,但却能为“南少林文化”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2]。

北方有许多名符其实的少林寺,如:

河南嵩山少林寺、西安少林寺、和仁少林寺等,其中仅有河南嵩山少林寺被人们称为“北少林”,而其他数座少林寺则无此美誉。

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河南嵩山少林寺具有深厚的武文化。

“天下武术出少林”,其中少林就是指南嵩山少林寺,它以雄峻千古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与其相比,北方其他少林寺则暗淡无光。

河南嵩山少林寺不但名气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魅力丰厚,而且规模大、人才辈出。

所以才成为北方诸座少林寺的代表者,享誉“北少林”之美称。

同理,“南少林”的概念应是南方少林寺的唯一代表者,同样具有“北少林”深厚的非同凡响的武文化,才能称为“南少林”。

“南少林”一词的概念内涵,准确应解释成“南方少林寺代表者”,而非“南方少林寺”。

其具体内涵本是指堪与“北少林”媲美的武文化[3]。

2.2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优势

2.2.1 文化底蕴深厚

少林武术驰名天下,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它依托佛教圣地,吸收古代武术百家之长,因而具有了独特的技击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是少林武术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在福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高度的社会历史研究价值。

2.2.2 载体多样

寺庙:

目前,福建已修建南少林寺的城市有泉州、莆田和福清。

1992年,泉州投资1000多万在东门外原镇国东禅寺的基础上扩建了少林寺。

1998年,莆田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11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并在林泉院遗址上重建了一座南少林寺。

1996年,福清在东张镇少林村的少林院遗址边上修建了南少林寺,原遗址仍保留,现已修缮五次,颇具规模。

武术学校:

较大规模的武术学校有,泉州南少林文武学校、泉州剑影文武学校、泉州自然门文武学校、莆田南少林文武学校、福清石竹山文武学校、福清西山文武学校、福清龙翔文武学校和福建五虎山文武学校。

民间武馆:

民间武馆主要集中在闽南一带,以泉州、晋江、石狮、漳州为主,如泉州有5个区(市)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武术之乡”,武术馆校遍布全市。

近年在泉州市武术协会的引导下,每年举行常规性的武术交流会,极大地促进了闽南武术的交流和传承。

文化载体:

学术机构有莆田南少林武术研究会、福清南少林研究会、泉州南少林武术研究会、泉州俞大猷研究会和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等。

学术专著有《少林五祖拳术》、《俞大猷研究》、《福建少林拳》、《福清少林院》、《南少林研究》、《福建文博—莆田南少林》、《南少林在泉州》和《泉南文化·南少林研究专辑》等。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有电视剧《南少林三十六房》、《南少林》,电影《南少林》和《南少林和北少林》。

2.2.3 群众基础广泛

南少林武术文化源于少林武术文化,在明清两代特定的闽自然经济环境、多元文化、民族斗争和封建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以宗教为本质、以武术为特质的区域性文化[1]。

在多灾多难的环境下,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伦理文化的感召下,一批批仁人志士习练武术,为救亡图存前仆后继,也使得南少林武术具有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建国后,在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大力宣传推广下,南少林武术日渐家喻户晓。

2.2.4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06年泉州市将“南少林”和“海上丝绸之路”同列为城市的名片,由此泉州的南少林文化发展被纳入城市发展大格局。

泉州市先后成立了五祖拳研究会、南少林武术研究会、洪承畴研究会、俞大猷研究会等。

莆田市在1994年和2001年举办的南少林文化节,使政府“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第5套《武林大会》上推出了五祖拳擂台赛,对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的推广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2.5 福建海峡西岸建设的良好契机

当前,福建省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目标,这不仅是福建全面发展之大策,也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福建武术文化应该承担起丰富福建文化体系、提升福建文化层次、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历史使命。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作为福建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发展完善,加强对地域武术与文化的研究,系统梳理武术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为建设海峡西岸和谐文化作出贡献。

2.3 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2.3.1 积极开展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

台湾武术源自福建,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把福建的南拳传到台湾,南拳是台湾颇为盛行的武术流派,南少林又是南拳之祖,两岸南少林武文化同根同源。

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少林武术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两地渊源关系深厚,在全国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区位独特,优势明显,地位突出,在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南少林文化交流能够在联系两岸亲情、密切两岸交流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近年来,福建多次举办以南少林武术文化为主旨的大型交流活动,莆田、泉州南少林武僧、武术表演团先后赴台湾表演,以精湛的武功在岛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在岛内掀起了南少林武术文化热,对台湾出生的中青年阶层的文化观产生了良好影响,极大地增进了台湾民众的武术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然而,目前的闽台南少林文化交流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完善南少林文化体系、丰富南少林文化内涵、扩大南少林文化交流形式等方面存在种种不足。

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闽台两岸南少林文化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我们认为:

一是站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角度,整合福建南少林文化,在与台湾进行南少林文化交流过程中,以“中国福建南少林”的面貌出现,增强与台湾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二是要梳理闽台交流过程中的南少林文化脉络,积极地进行开发整理,不断充实、完善南少林文化体系,建立类似“福建南少林文化推广中心”的专门机构,负责收集福建南少林文化资料档案,包括福建、台湾南少林文化发展史、人物志、拳种特点、古籍、古兵器和各年代的研究文章、图片、录像等,增加南少林文化核心凝聚力。

三是作好闽台南少林文化交流宣传、培训、推广工作,更多地组织福建南少林武术专业人士、相关研究人士赴台表演、交流,并邀请台湾武术界人士来福建表演、交流,建立“闽台南少林文化交流论坛”,定期进行双向交流、研讨。

四是充分利用福州、泉州对台直航,莆田湄洲对台码头在联系台湾民众方面的交通便利条件,发挥莆田妈祖文化在台湾人民中的巨大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及泉州、福清的侨缘、亲情纽带作用,赋予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新内涵。

2.3.2 积极促进南少林武术运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