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1635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

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视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  )

A.视网膜B.视神经C.大脑皮层D.瞳孔

2.某同学坐客车时,晕车,呕吐不止,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B.前庭和半规管C.听小骨D.鼓膜

3.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  )

A.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B.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D.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

4.“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对听觉产生和爱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B.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

C.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D.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主要对外耳道和听小骨造成损伤

5.如果鼻、咽、喉等受到感染,其中的病菌可能通过什么结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  )

A.外耳道B.鼓膜C.咽鼓管D.听小骨

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上的“

”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象是(  )

A.

B.

C.

D.

7.

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注视书本会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大而形成近视眼,该结构是(  )

A.1角膜B.2晶状体

C.3视网膜D.4玻璃体

8.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娇正办法分别是(  )

A.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9.从暗室走到阳光灿烂的地方,瞳孔的变化是(  )

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

C.大小不会发生变化D.无法确定

10.当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使下列何种结构两侧的大气压保持平衡(  )

A.耳廓B.咽鼓管C.鼓膜D.半规管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

(1)反射能进行要依靠反射弧。

其5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按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先后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

  ①角膜  ②晶状体  ③视网膜  ④瞳孔  ⑤玻璃体7

(3)能将物像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是________。

(要求填名称)

(4)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有_______神经中枢(写出一项即可)参与了该反射。

三、识图作答题

12.下面是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及其调节的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视觉感受器位于[ ]________。

产生神经冲动后,被传递到[ ]_________形成视觉。

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 ]___________过度变曲,形成近视。

(2)图中A、B所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集中的地方;人脑与躯体、内脏联系的通道是脊髓中的________。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 ]________流入膀胱。

尿液贮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4)一位盲人“阅读”盲文小说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完成“阅读”和“理解”这两项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分别是位于A上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3.从2016年起,足球成为北京市体育中考测试项目。

考生听到发令后,需要向前带球,依次绕杆,通过最后一个标志杆后,至少触球一次并继续带球通过终点线。

每人可测试两次,记录最好成绩。

请回答问题:

(1)听到发令后,考生立刻向前带球。

这种机体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被称为______。

(2)以下流程图解释了这种现象,请将下列结构名称的代号填入该流程图中。

①支配肌肉的神经       ②耳蜗        ③听觉神经

发令声波→鼓膜→听小骨→______→______→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脊髓→______→相关肌肉收缩与舒张

(3)在带球过程中,帮助考生对触球角度和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位于图的[  ]______中。

图中的[  ]______主要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

在带球绕杆过程中,考生的呼吸会加快,调节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图的[  ]______中。

(4)当第二次测试成绩更好时,考生会十分激动,欢呼雀跃,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_____调节和____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

故选:

C.

2.【答案】B

【解析】

解: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故选:

B。

3.【答案】B

【解析】

解: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造成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解除不适.因此,“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故选:

B.

4.【答案】D

【解析】

解:

A、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B正确;

C、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C正确;

D、鼓膜内外的气压要保持平衡,若一方压力过大,鼓膜就会被震破,听力受损。

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使鼓膜受损。

D错误;

故选:

D。

5.【答案】C

【解析】

解:

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因此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

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

因此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会发生中耳炎。

故选:

C。

6.【答案】D

【解析】

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为: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因此D正确。

故选:

D。

7.【答案】B

【解析】

解:

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2晶状体曲度过大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时戴凹透镜。

因此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注视书本会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大而形成近视眼,该结构是2晶状体。

故选:

B。

8.【答案】D

【解析】

解:

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因此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方法是视网膜后,凸透镜.

故选:

D

9.【答案】A

【解析】

解:

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由暗室到阳光下,瞳孔缩小,这是因为虹膜内有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平滑肌。

故选:

A。

10.【答案】C

【解析】

解: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选:

C。

11.【答案】

(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

(3)视网膜

(4)视觉中枢或运动中枢

【解析】

【分析】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反射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解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的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2)(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刺激,将物象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所以“红灯”的光线进入小明眼球形成物像时,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

①角膜→④瞳孔→②晶状体→玻璃体→③视网膜。

 (4)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是对“红灯”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因此属于复杂反射。

 

12.【答案】

(1)③  视网膜  A  大脑皮层   ①  晶状体  

(2)神经元细胞体  灰质

(3)④  输尿管  ⑤→⑦→B→⑧→⑥

(4)躯体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相关的基础内容。

【解答】

图中结构名称为:

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胱、⑥尿道、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⑨上行的神经纤维、⑩下行的神经纤维、A大脑皮层、B脊髓的灰质(神经中枢)。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可见,视觉感受器位于③视网膜,产生神经冲动后,被传递到A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①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①晶状体过度变曲,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A脑和B脊髓里;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内的白质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因此, 图中A、B所指的结构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人脑与躯体、内脏联系的通道是脊髓中灰质。

 

(3)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

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

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⑤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故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

⑤→⑦→B→⑧→⑥,属于非条件反射。

(4)触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盲文是针对盲人设计的一种文字,盲人理解盲文需要语言中枢的参与;盲人阅读盲文,是通过盲文刺激指尖上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触觉,再在语言中枢的参与下来理解盲文。

可见,盲人阅读和理解这两项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是位于A上的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

13.【答案】

(1)反射          

(2)② ③ ①

(3)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脑干   

(4)神经 激素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视觉的形成、反射、脑的功能、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等有关知识。

熟练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识图作答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1)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听到发令后,考生立刻向前带球,这一动作的完成,属于条件反射,主要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这种在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机体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被称为反射。

(2)这一反射的过程是先形成听觉,然后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再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下行传导束向下传导,最后再由传出神经传至相关肌肉(效应器)产生收缩与舒张,完成反射即整个动作。

即将流程图补充完整是:

发令声波→鼓膜→听小骨→②耳蜗→③听觉神经→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脊髓→①支配肌肉的神经→相关肌肉收缩与舒张。

(3)神经系统中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中有调节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脑干中有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

图中A是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

因此,在带球过程中,帮助考生对触球角度和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位于右图的【A】大脑中;图中的【B】小脑主要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调节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图的【C】脑干中。

(4)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如当第二次测试成绩更好时,考生会十分激动,欢呼雀跃,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