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0097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二中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验收语文附答案

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阶段验收高二(15届)语文试题

说明:

1.测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议中国“鼎”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

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

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问鼎等等。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

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鼎腹内有“后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

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

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

有金文:

“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

”鼎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型,美观庄重。

  2006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600年的农业税。

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

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

1.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最初是古代炖煮和盛放食物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上的铭文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鼎”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C.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的陶鼎,大约在4000多年前发展为青铜器铸造的铜鼎。

 D.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A.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B.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

C.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D.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鼎”作为象形字,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又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诸多意义,因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三足两耳是鼎的一种形态,方鼎的数量相对较少,但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却是“后母戊”大方鼎。

  D.“世纪宝鼎”以其特有的姿形、纹饰、金文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礼器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珙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

“再缴则累张公。

”珙曰:

“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

珙奏曰:

“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

“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

”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

“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

”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

“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

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言者逐之                    风:

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                   寝:

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

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                革:

痊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

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

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

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

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5分)

(2)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8.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9.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解读毕加索

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

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

②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以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生命。

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抹而不知疲倦。

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地创造历史:

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

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裸脚女孩》、《老渔民》等杰出的作品——仅此一条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③纵观他一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

它们本身即组成一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比皆是。

我们可以一口气列举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时难以穷尽。

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心底从来都是充斥了不安:

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作剧,装傻与佯疯,傲世与自卑,欺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

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力去鉴别——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

④有人不止一次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

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能。

但当我们面对一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难道不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吗?

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

追问的结果是:

大概谁都没错,是时代错了。

在一个人类正被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

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

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

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⑤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

看来一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乐——他与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

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凉无告。

这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境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来说,毕加索是消极的。

⑦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

他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屈服。

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

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

注:

毕加索(1881~1973年)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三段说“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力鉴别,只有叹息。

B.第三段中“其中繁星闪烁……更有惊涛骇浪”一句以多种自然现象作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毕加索作品多样化的风格和种种复杂的情绪。

C.人类被物化异化,正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时代,而个人的呼号又无回音,这使毕加索心中有着“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D.“自觉与清醒”是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他的“自觉与清醒”表现为借助作品长歌当哭。

E.本文开篇以“惊叹”和“惋惜”总领下文,然后先对应“惊叹”突出毕加索的“伟大”,再对应“惋惜”表现其“屈服”,最后以“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作结。

(2)文章开头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6分) 

(3)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为什么称毕加索是“屈服的毕加索”?

(6分)

(4)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内心往往充满了痛苦甚至绝望,你怎么看待这种痛苦和绝望?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鉴赏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B.尽管当前平板电脑销售火爆,但专家预计,另外一个新兴的概念产品“超极本”,在今年下半年将翻云覆雨,成为市场的新宠。

C.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D.一批逼真的文物仿制品出口到海外,被一些中国藏家以天价购买后又回流到中国,这真令人啼笑皆非。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虽然海水淡水化具有洁净、环保、供给稳定等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但是还没有被广大沿海地区所利用。

B.目前,我国饮用水的标准不统一,生产企业不仅无所适从,公众也容易引起质疑,影响行业正常发展。

C.成龙欲将早年购入的四间中国古建筑捐给新加坡,此事引起了众人热议,大家对这几间古建筑的命运十分关注。

D.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让还未成年的孩子离开自己,否则,过早地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14.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消费时代的市场影响力,不等同于文学成就。

 ②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上的。

 ③但不可否认,“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元素。

 ④享有不俗的市场影响力,使“80后作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⑤“80后作家”的创作却并未走出“成长”和“青春”的文学书写谱系。

 ⑥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A.②⑤④⑥③① B.④⑥①②⑤③ C.②③⑤①④⑥ D.④⑥①③②⑤

15.请根据以下语段的内容,在结尾处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文字,使句意完整。

不超过40个字。

(5分)

一、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的,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而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

比如有人说“果然还是宅在家里一辈子舒服啊”,某网友就会吐槽,“会那样想的只有你吧”。

这类吐槽体现了普遍的价值观。

二、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的回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

三、吐槽的语言不能艰深晦涩,应该浅显易懂,否则别人就会接着吐槽,“你这谁能听得懂啊?

”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

四、吐槽的目的,是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谱之处加以揶揄或感慨,任何包含指责与愤怒的攻击性言论都不算是吐槽,吐槽不存在恶意。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吐槽应是

16.仿照下面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

雨滴到底有多轻,落到桃花上,轻轻地为桃树抹上了一点口红。

春风到底有多柔,吹到柳树上,慢慢地为柳树拂开了一双睡眼。

,,。

,,。

六、作文(60分)

17.“我”,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

对自我的淡化或强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

  请以“‘无我’还是‘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B(原文“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说明并非只有鼎才有铭文,也不能说鼎因有铭文而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2.C(本项说明鼎是传国重器,而不是重要的礼器。

3.A(“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

4.D(革:

读jí,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

6.D(应为:

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

(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道”“怎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与”(“共同”“一同”“一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

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

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

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

金人侵犯边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

随从皇上到建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

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

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

“再进言就会连累张公。

”刘珙说:

“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

”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几十个州动荡不安。

刘珙上奏说:

“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

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湖北有茶盗几千人入境,守卫的官吏把这事报告朝廷,刘珙说:

“这些人不是拼命的贼寇,对他们宽松他们就会分散各自求生存,对他们逼得紧他们就会聚集反抗至死。

”贴出榜文晓谕他们悔过自新,宣称军队就要来了,命令所属州县准备几千人吃的食物,盗贼果然散去,那些留下来的没有多少人。

刘珙于是发兵,告诫部下说:

“盗贼来了不要急于作战,盗贼退走时不要穷追不舍,那些不肯退走的才予以打击罢了。

”盗贼的士气更加松弛,于是仅一次战斗就击败了他们,全部生擒而归,杀掉为首作恶的几十人,其余的都列入军籍。

    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

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税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富豪大户囤积税米不出售,购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从各衙门借钱共三万,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

开始于当年九月,结束于第二年四月,全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

    进为观文殿学士,生了病,请求退休。

病重时,起草遗奏说:

“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

”然后又写信与张栻和朱熹诀别,所说的话都是以未能为国家报仇雪耻而遗憾。

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

    刘珙在家事亲孝顺,继母卓氏去世的时候,他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

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他喜欢接受直率的意见,做事稍有过错,下属官吏指出来就立即改正。

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8.不同点:

一、二两句分别站在访客的角度写,三、四两句从主人的角度写。

(2分)

作用:

想象访客旅途艰辛,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

(3分)

9.诗人想要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者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诗人的好客之情。

(4分)“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因为有客来访而感到惊喜。

(2分)

10、默写(略)

11.

(1)E给3分,A给2分。

(E.不是先表现“伟大”再表现“屈服”,两方面内容是结合在一起阐述的。

 

  A.“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的原因是其风格多种多样,而不是“我们没有能力鉴别”。

 (2)①毕加索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或“有着漫长的创造的历史”)

②其作品内容和风格多种多样,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

③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

 (3)①心底充满了不安怀疑和绝望痛苦。

(依据第三段内容,从主观方面阐述)

    ②在现代荒漠的时代,作为生命个体,他只能尽情地嘲讽一番而无从摆脱痛苦和绝望,只能以歌当哭。

(依据四五两段内容,从时代环境方面阐述)

    ③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而言,毕加索是消极的。

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

(依据第第六、七两段内容)

 (4)示例:

往往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造就艺术的奇迹。

  正是因为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才让毕加索把内心的痛苦折射在作品中,从而创造出让人领略不完、诠释不尽的“美”;正是因为无从摆脱的痛苦与绝望才能使毕加索深刻地体会生命的本真,从而引发了无穷的追问,对人生、时代进行深刻的思考。

  

  毕加索是这样,中外的许多大艺术也是这样。

李白,被赐金放还,寄情山水,成为诗仙;杜甫,贫病交加,命途多舛,却被称诗圣;贝多芬失聪、失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巴尔扎克一生债务缠身,他用冷遇和绝望著就了《人间喜剧》。

  所以说,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往往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造就艺术的奇迹。

12.D(啼笑皆非: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

A休戚相关:

彼此间

福祸相互关联。

B翻云覆雨:

比喻左右逢源,或惯于玩弄手段。

C大音希声:

最大最美的声

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

13.C(A“被……所……”杂糅,B“生产企业不仅无所适从”应为“不仅生产企业无所适从”D“否则”“过早地离开”二者删掉一个)

14.B.

15.客观公正地用通俗简短的方式回应被吐槽人离谱的言行,以达到揶揄或感慨目的的言论。

16、南风到底有多暖,来到麦田上,悄悄地为麦子披上了一件金装。

  秋风到底有多爽,走到果园里,悠悠地为苹果涂上了一脸醉意。

  北风到底有多寒,吹到云层上,渐渐地让雪花跳起了一阵舞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