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4966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docx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文件

法律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规

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6年《艾滋病防治条例》

规章

2002年《消毒管理办法》

2003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4年《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

2005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规范及标准

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

2003年《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2003年《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5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5年《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2009年《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6个技术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10年《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2010年《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指南

2009年《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23号

2010年《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010年办医政发〔2010〕187号。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11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

 

一、医院感染管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清洁的手(cleanhands)、清洁的设备(cleanquipment)、清洁的操作(cleanpractices)、清洁的环境(cleanenvironment)、和清洁的产品(cleanproducts)。

3、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人以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4、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

(1)消毒、无菌原则。

(2)合理使用抗生素。

(3)重点部门感染管理。

(4)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的管理。

(5)消毒药械的管理。

(6)污水、污物的处理。

(7)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的管理。

5、医院管理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答: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科和专职人员。

(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

答:

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相关科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供应室、手术室、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业务副院长担任。

7、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答:

医务人员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指征、消毒药械正确使用、手卫生、标准预防和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知识。

8、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有关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

答:

  

(1)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医院感染率﹤10%(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率﹤8%)。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9、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哪些资质?

答:

应具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10、灭菌后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答:

(1)手感潮湿;

(2)落地后;(3)与潮湿物接触;(4)存放的灭菌物品包装松散或筛孔未闭;(5)超过有效期。

11、开包后的无菌物品、已启封的溶媒应在多少时间内使用?

答:

均为24小时内使用。

12、医院高压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是多少?

答:

冬季(25℃,湿度﹤60﹪)棉质包装或硬质容器包装有效期为10-14天;其他环境存放有效期为7天;医用无纺布包装有效期1个月;医用皱纸包装有效期3个月;医用纸塑包装有效期6个月。

1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多少时间不得使用?

答:

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

14、配制抗菌药物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

现配现用的原则,配置后的抗菌药物应在1小时内输入使用。

15、碘酒、酒精及其容器瓶多长时间更换及灭菌?

答:

每周更换1-2次,其容器每周灭菌1-2次。

16、使用中的戊二醛多长时间更换,其容器多长时间灭菌?

答:

使用中的戊二醛每周更换1次,使用频率不高者可每两周更换1次,其浓度应每周至少监测1次,浓度不达标者及时更换。

其容器每周灭菌1次。

17、开包的灭菌棉签应多少时间内使用?

答:

应24小时内使用。

18、为什么临床使用后的器械须立即冲洗?

答:

因为使用后的器械上黏附的有机物85%是水溶性蛋白,如直接与消毒液或热水接触,可使水溶性蛋白聚合在器械表面,妨碍消毒液与微生物接触而影响消毒效果。

另外,黏附在器械表面的聚合物若不及时冲洗,以后也不易消除。

所以,使用后的器械应先用冷水充分冲洗,然后消毒或用热水清洗。

19、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分枝杆菌、HIV等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和一般诊疗用品应如何处理?

答:

用专用密封容器运送至供应室选用洗净灭菌装置灭菌后再进行常规清洗,或用2000㎎/L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30-45分钟后再进行常规清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20、为减少空气污染,手术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为使手术空气保洁,除采取空气净化措施外,还应注意下面问题:

(1)手术中,应控制人员流动。

(2)手术间要加强门户管理,通朝走廊的门保持封闭,严防污染空气进入。

(3)禁止患病医务人员参与手术,尤其是患呼吸道感染、疖肿、或手部有破溃者。

(4)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戴好口罩、帽子、头发要全部塞入灭菌帽内,手术衣要遮盖全身皮肤。

(5)做好经常性的清洁消毒工作。

21、特殊感染病人手术有哪些消毒隔离要求?

答:

(1)特殊感染性疾病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等病人手术,在开具手术通知时应注明“感染”字样。

手术室应将其安排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

(2)术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地面、手术床等用1000㎎/L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抹拭消毒,手术器械应先消毒灭菌后再常规清洗。

22、如何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答:

(1)选择手术者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选择手术者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

(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3)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避免皮肤破损。

 (4)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

 (5)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

 (6)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口的观察。

23、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

答:

(1)避免不必要的备皮(剃毛),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

(2)备皮方式:

采用电动剃毛或剪毛。

(3)备皮时间:

手术当日,最好术前即刻备皮。

24、如何预防新生儿肠道感染?

答:

接触新生儿前后、哺乳前严格洗手;患感染性疾病(包括家属)严格与新生儿接触;设置专用乳库。

25、NICU室如何预防医院感染?

答:

(1)工作人员如室换特定工作服。

(2)执行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

(3)接触病人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4)进行呼吸道处理,换药、置管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一人一换,脱手套后洗手。

(5)接触耐药菌感染病人后应洗手消毒。

(6)输氧系统、呼吸机管道每周消毒更换1-2次,一人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瓶内灭菌水每天更换一次。

(7)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有隔离标志。

(8)做好器械物品的消毒工作,发现或疑似感染时立即采集相应标本送检。

(9)根据药敏用药,做到合理使用抗菌素。

26、检验科工作人员医院感染工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

上班时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接触血液、体液标本时戴手套,所戴手套限于本室使用,离开实验室脱手套并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每天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工作台面、地面用500-1000㎎/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场所消毒,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传染性血液、体液标本废弃前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再按医疗废物处置;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对每位病人采血前手消毒或洗手

27、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

答: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

(2)导尿时无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

(3)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

(4)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脊髓疾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泌尿道感染。

(5)做好会阴部护理。

28、如何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答:

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在重症监护病房争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对卧床、昏迷病人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对于呼吸机、超声雾化器,以及氧气装置等与呼吸系统吸入性治疗有关的一切器具都要采取严格消毒措施。

医护人员给病人检查、治疗、操作前应认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时,采取隔离措施。

29、需要监测的四种耐药菌是什么?

答: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菌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二、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含义?

答: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医疗废物的分为哪几类?

答:

医疗废物的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等五种。

3、医疗机构对暂时储存的医疗废物储存时间不得超过几天?

答:

2天

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多少时应进行封口?

答: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5、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该如何处理呢?

答:

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6、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报告时限是多少?

答:

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7、使用后的输液瓶是否属于医疗废物?

答:

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

8、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是否属于医疗废物?

答: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规定,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9、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什么?

答:

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顶、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10、一次性医疗器械是指什么?

答:

是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11、“感染性废物”,其废物的名称包括哪些?

答: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多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各种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12、“病理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13、“损伤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

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药瓿等。

14、“药物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呤、苯丁酸氨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15、“化学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答:

1)医学影象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乙醛等化学清洁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16、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什么?

答:

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1、何谓职业暴露?

答: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2、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

答:

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体液接触≧5分钟)。

其中针刺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方式。

3、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

答:

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HDV、梅毒等。

4、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

答: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经血传播性肝炎(HBV、HCV、HDV)的隔离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

(1)普通病房的住院病人中若有乙肝、丙肝、丁肝病人,应实施床边隔离,床头设有隔离标志,护理、检查、治疗病人后,用皂液流水洗手或手消毒。

病人用过的物品(如病床、床上用品、床头柜、餐具、便器)均应彻底消毒。

(2)手术室应设隔离手术间或手术台,产房应设隔离产房和待产室。

(3)操作前后均应用皂液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操作时戴口罩、手套、护目镜。

(4)各项医疗操作时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尽量采用一次性。

可重复使用的要严格消毒灭菌。

(5)对血液污染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6)医护人员严防利器损伤。

6、什么是注射安全?

答:

指注射不伤及接受者和提供者,并且保障所产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确保提供安全注射所需要的条件,并坚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7、安全注射的措施有哪些?

答:

(1)改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为,降低过度注射,保障注射安全。

(2)提供安全注射装置和容器。

(3)锐器废物管理。

8、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几级?

答:

分为三级,分别为:

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

9、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

答:

(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登记。

(4)根据暴露级别(共分三级)决定是否进行预防用药。

10、医务人员被乙肝病人血液污染的利器刺伤后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答:

应立即局部流水清洗后用0.5%碘伏消毒伤口,并检测HBSAg、抗-HBS,若均为阴性,应立即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于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于1月和6月后分别接种第2第3针各20ug,第3针疫苗接种后1个月复查。

11、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答: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

(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12、何谓标准预防?

答:

标准预防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

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四、手卫生

1、何谓手卫生?

答: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什么是洗手?

答:

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什么是卫生手消毒?

答:

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4、什么是外科手消毒?

答:

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5、什么是常居菌?

答: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什么是暂居菌?

答: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什么是手消毒剂?

答: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8、什么是速干手消毒剂?

答: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9、什么是免冲洗手消毒剂?

答: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10、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

答: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

(4)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前。

(5)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后。

(6)接触污物后。

(7)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8)脱手套后。

(9)进食或下班前。

11、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进行手消毒?

答:

(1)诊治、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前。

(2)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后。

(3)接触传染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后。

(4)双手需要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12、洗手六步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替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5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搓揉,交替进行。

1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答: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14、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

答:

(1)接触传染病人或感染性疾病病人时。

(2)接触病人的黏膜、血液、体液时。

(3)接触病人手有可能被污染时。

15、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

答:

(1)进行手术操作时。

(2)进行各种穿刺、介入性操作时。

(3)护理免疫低下病人时。

16、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护目镜?

答: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有可能发生喷溅而污染医务人员头面部皮肤粘膜时应戴护目镜。

 

五、医院感染诊断

1、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答:

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病人。

2、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

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医院感染分几类?

答:

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4、何谓外源性感染?

答:

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5、何谓内源性感染?

答:

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6、医院外源性感染一般由哪些因素所致?

答:

医院外源性感染一般由手、空气、器械、口鼻分泌物、伤口细菌、污染伤口敷料以及换药的污染所致。

7、病人在何种情况下易发生自身感染?

答:

当病人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时,原有生态平衡失调,宿主即会因自身正常菌群的感受性增加而发生感染。

8、何谓医院源性感染?

答:

指治疗、手术、护理等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或无菌技术操作不当引起的感染。

9、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

(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和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

婴儿、老人、大手术后病人、危重病人、慢性基础性病病人、原发性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放射或化疗者。

10、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

(1)对于有明确潜伏的病人,自入院第一天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称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败血症除外)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均属医院感染。

(5)新生儿经过肠道时发生的感染亦称医院感染。

11、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

(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性反应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指征。

(4)患者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12、医院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

发热(≧38.0°C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但必须除外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

13、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