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2019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docx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

专业代码530203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学制与学历

学制:

全日制三年。

学历:

专科。

就业面向

初始岗位:

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的工艺运行与控制、设备维护、产品质量分析、高分子材料加工等岗位,参与高分子产品工艺改进及新产品的研制及推广工作。

发展岗位:

经过3~5年的努力,可以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基层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高分子材料领域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爱岗敬业、安全意识、责任关怀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分析及设备维护等岗位群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有正确的认识理念与认知方法、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情趣高雅、较高的文化修养。

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忠于职守。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敬业爱岗,诚实守信。

5.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爱好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修身养性,谈吐高雅。

6.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娱活动,磨炼意志,体魄健壮,达到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标准。

(二)知识要求

1.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化工生产操作知识。

2.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

3.掌握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及基本实验操作知识。

4.掌握高分子材料制品加工的理论和操作知识。

5.掌握化工设备的机械基础知识。

6.掌握电工、仪表、过程控制的基础知识。

7.掌握化工工艺制图及CAD制图的基本知识。

8.掌握高分子材料所需的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

9.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操作。

10.了解企业管理、化工环保、化工防腐、市场营销等基本常识。

11.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能力要求

1.能设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路线。

2.能按产品的用途合理地选择高聚物的工业实施方法。

3.能进行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运行控制及设备操作与维护。

4.能分析判断与处理异常状况。

5.能进行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工艺运行控制及设备操作与维护。

6.能分析检测常用高分子原材料及产品的质量性能。

7.能根据要求,借助资料及手册,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8.能阅读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能力。

9.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四)职业态度要求

1.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按章操作,确保安全。

认真负责,诚实守信。

团结协作,相互尊重。

节约成本,降耗增效。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遵守规章,重视安全。

吃苦耐劳、激情创业。

节约成本,降耗增效。

保护环境,文明生产。

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技术方法解决日常事务、社会交流、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3.具有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和教条,乐于通过亲历实践,检验、判断各种专业理论和技术问题以及社会现实问题。

4.在专业工作中,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5.能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6.在专业学科工作中,既要有市场经济观念,也要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职业证书

聚合工(中级)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构建说明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对生产高分子材料的企业实地调研、对人才需求分析、结合行业企业要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核心能力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图1课程体系架构图

二、主要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建议

表1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议开设主要课程及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体系

建议学时

建议开设学期

备注

1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120

1、2

2

★化工单元操作(含实验实训)

120

3、4

核心课程

3

化工设备识图与制图

60

2

4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48

4

5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64

3

核心课程

6

聚合反应过程与设备

64

3

7

★高聚物合成技术

96

4

核心课程

8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

96

5

核心课程

9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

64

4

核心课程

10

石油化工生产概论

64

5

11

化工安全技术

32

5

12

机泵拆装实训

1周

2

13

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

2周

5

14

顶岗实习

(含毕业设计、论文)

半年

6

说明:

1.公共基础课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规定开设相应学时。

2.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期安排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3.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各校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及服务面向在上述课程基础上自主设置。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一)化工单元操作

1.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能进行流体输送、传热、、过滤、传质分离(精馏、吸收)、干燥等化工单元设备的开、停车操作;能进行化工单元设备工艺参数的调节及维护保养;能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处理;能进行工艺过程参数优化控制与操作因素分析。

2.教学内容:

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流体流动、流体输送、传热、非均相分离、精馏、吸收、干燥、萃取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应用;单元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典型化工单元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二)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1.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高聚物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分析工艺条件与控制措施;能理解聚合物聚集态结构及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能理解聚合物的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应用;能理解高聚物的粘弹性及其应用。

2.教学内容:

高聚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高聚物的分类及命名;连锁聚合反应机理、分类及特征;逐步聚合反应机理、分类及特征;高聚物的化学反应特点与基本规律;高分子的链结构与聚集态结构特点;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聚物的物理状态、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光学性能和老化性能。

(三)高聚物合成技术

1.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选择碳链高聚物、杂链高聚物、特殊用途高聚物的单体来源;能设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路线;能按产品的用途合理地选择高聚物的工业实施方法;能熟练地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技术;能合理地分析产品的性能与用途。

2.教学内容:

聚合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及聚合工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顺丁橡胶等碳链高聚物的合成技术、产品性能及用途;酚醛树脂、聚酯、聚氨酯等杂链高聚物的合成技术、产品性能及用途;特殊用途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技术及用途。

(四)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

1.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进行塑料制品的配方设计;能进行塑料制品的原材料预处理;能根据产品有关特性进行相应成型设备选型;会安全操作主要的成型加工设备;能根据产品工艺卡要求进行参数调整及设定;能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故障进行排除;能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处理;能对主要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2.教学内容:

高分子材料原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各种原料的加工性能;原料的流变性能、热行为;主要成型设备的结构与原理;主要成型加工基本原理及工艺;塑料成型加工的主要方法与技术;生产设备的工艺参数控制;产品质量常见缺陷的解决方法;工艺中的故障的处理。

生产设备的维修与日常保养。

(五)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

1.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常用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标准;掌握常用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试样制备方法;掌握高分子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使用测试实验设备,并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能够对高分子材料测试过程产生的不正常原因进行初步判断和分析;能够了解高分子性能测试新趋势及新技术。

2.教学内容:

分析天平的使用;数据的处理;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红外光谱的分析使用;气相色谱的分析使用;高分子材料的鉴别和分析;高分子材料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老化性能以及其他性能的测试。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要求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议

具有数量足够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至少有专业带头人1名,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人数总数不少于3~5人,初次设置专业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3人,有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人数在3人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2人。

兼职教师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数量。

具有足够的基础课程教师(英语、数学、两课、计算机、体育等)。

(二)专业带头人标准建议

应具有高级职称,有高分子材料生产和加工技术领域内专业实践能力和经历。

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出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具有主持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能力,能够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

(三)专业骨干教师标准建议

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高分子材料生产和加工技术领域内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

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思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优秀。

能够承担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开发工作,主讲主要课程或核心课程,具有本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能力。

(四)专业专任教师标准建议

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最好有两年以上企业经历,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培训能力;业务能力强,取得高分子材料生产和加工技术领域相应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参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工作。

(五)专业兼职教师标准建议

原则上应具有5年以上高分子材料生产和加工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善于沟通和表达,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教学任务。

具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的能力。

二、教学设施建议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建有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实训室、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室等实训基地,一般应满足一个教学班进行实训的需要,如表2所示。

表2实训室基本条件要求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实训室配置

实训项目

1

化学基础

实训室

各种玻璃仪器、器皿、烘箱、搅拌器、真空泵、分析天平等

化学实验仪器的认领与洗涤

溶液的配置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无水乙醇的制备

乙酸异戊酯的制备

2

化工单元

操作实训室

由泵、贮槽、管路、阀门、压力表、真空表、流量计等组成的流体输送实训成套设备

流体输送实训

(流体阻力、泵性能测试)

由热源、泵、换热器、温度测量仪表、压力测量仪表、管路、阀门、液位计、安全阀等组成的传热实训成套设备

传热操作实训

由过滤机、贮槽、沉降槽、泵、阀门、液位计、计量桶、压力表等组成的过滤、沉降成套设备

沉降、过滤操作实训

由精馏塔、泵、原料缸、回流缸、流量计、冷凝器、压力表、温度表、管路等组成的精馏操作实训成套设备

精馏操作实训

由吸收塔、解吸塔、钢瓶、流量计、风机、稳压缸、气相色谱、采样器、管路等组成的吸收、解吸操作实训成套设备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

具有一种典型类型的成套干燥实训装置(如气流干燥、喷雾干燥装置等

干燥操作实训

3

仿真实训室

计算机(主控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及单元、装置仿真操作系统软件等

离心泵操作仿真实训

液位控制操作仿真实训

列管换热器操作仿真实训

精馏塔操作仿真实训

吸收解吸塔操作仿真实训

釜式反应器操作仿真实训

固定床反应操作仿真实训

流化床反应操作仿真实训

压缩机操作仿真实训

聚丙烯装置仿真实训

4

高分子合成

实训室

水浴槽、四口瓶、球形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天平、烘箱等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苯乙烯悬浮聚合

聚乙烯醇缩甲醛合成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

酚醛树脂的合成

5

高分子材料

加工实训室

高速混合机、开炼机、挤出机、注塑机、平板硫化机等

软质聚氯乙烯共混料生产

挤出生产PPR塑料管材

注塑吹塑生产PE普通药瓶

模压成型生产氨基塑料餐具制品

6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检测实训室

酒精灯、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熔融指数仪、冲击试验机等

四种塑料的鉴别实验

聚合物结构分析实验

聚合物热性能测试

聚合物力学性能测试

注:

表中实训项目可根据各校服务地方的实际情况调整。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建议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数量足够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任务,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同时,为学校提供企业兼职教师,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下厂实践、适当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开发。

要建立院校、企业、系部三方合作的学生顶岗实习监督、考评机制。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专业教材选用近5年的高职高专优质教材,馆藏专业图书不低于生均30册。

并建有可接入CERNET和CHINANET互联网、方便迅捷的校园网络,教室安装网络接口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应有充足的带宽,建议链接国家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等网络优质资源,满足学生自主进行网络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一)教学方法

灵活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示范教学、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激励与鼓励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做中学、学中做。

教师精心准备项目内容,除了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外,其他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逐步减少讲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

1.仿真教学软件和真实生产设备:

用多媒体、仿真软件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真实的生产设备实施课堂教学,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

2.多媒体综合设备:

包括大屏幕投影、幻灯机、扩音机以及多媒体软件等。

通过多媒体综合设备提供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多感官视觉效果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

图片展示、音视频播放等。

3.局域网平台:

依托学校优良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电子邮件、QQ、师生论坛等网络工具,建立课程学习网站,将专题学习、课题研究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从而使教学资源丰富,既有课程学习资源又有拓展学习资源。

提供信息交换、数据交换的基础平台,便于开展设计工作。

提倡师生在平台上共同营造开放、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将课堂变成一个超越单向信息传递的场所,形成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分享快乐的平台。

(三)教学组织形式

可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如:

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及校外紧密合作企业,结合自身条件,实施分组教学。

以企业真实的化纤产品为载体,专业老师可带领学生在现场做项目,边学边做。

开放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使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锻炼,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传统的考试方法只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忽略了对学生操作动手(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全面判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建议开展教师、企业、学生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面试、笔试、答辩、报告或论文、实际操作等),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

应突出对设备安装调试能力、工艺过程的分析能力、生产过程调节参数能力、事故分析和处理能力、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等进行考核。

具体的考试方法可选择口试、论文、答辩、技能操作、课题作业等形式。

考试地点可选择教室、实训室及生产现场进行。

同时,探索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能够实现的典型装置尝试采用现场考核等形式完成。

六、教学管理建议

(一)教学运行组织管理

学校教学实行院(校)系两级管理。

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教务处负责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教学评估和检查,保证教学运行。

系部负责日常教学实施和管理,组织专业和教研室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建设。

成立以系主任为负责人,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领导及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专业的建设、教学制度的制定和审核,并监控教学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管理和监控,合作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的管理和监控。

(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形成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社会评人”的五评制度。

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和各教学环节工作规范性文件,使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建立企业参与的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根据顶岗实习情况,与企业领导和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和执行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校企双方质量保障制度。

(三)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制度,形成校企共管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的管理办法。

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管理过程中,针对校企联合育人出现的问题,根据企业、学生的要求,人才培养实施柔性管理。

1.企业的订单培养:

根据就业单位的要求,对订单班,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灵活调整教学计划,设置适合企业所需人才规格要求的课程,并改革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

2.实行弹性学制:

允许学生由于服兵役、进入社会实践等原因暂时中断学习,学分制的建立体现修业年限的弹性,课程的自选性,学生学分的修业年限最长可延长至5年。

3.对于顶岗实习的柔性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按照学院(校)、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执行。

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按照毕业实践课程标准,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指导、考核取得相应学分。

顶岗实习单位可灵活选择,在毕业实践环节,学生既可前往就业单位实习,也可去专业安排的校外基地进行实习。

也可自行联系实习企业,只要企业符合专业规定的实习教学条件要求,就可以前去实习。

因就业单位的实际需求,针对部分学生在第五学期就前往就业单位实习或从事非本专业实习内容的,实行“学分替换”制度,学生在企业参加与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经系主任批准,可用企业考核成绩替换相应专业课程学分。

4.针对生源不同的管理:

对高中后、三校生、退役士兵等分别制定教学进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现“分级教育”管理。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学生继续专业学习深造的途径有:

其一是参加化工及相关专业的高等自学考试(以下简称高自考)的学习。

一般情况下,高自考在两年之内可以修完所有课程,利用半年时间做毕业论文,通过后就可以获得相应本科毕业证。

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各科平均分在70分以上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高自考的学习主要采取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于在校期间完成。

其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升至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或参加函授、远程教育本科学习。

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专业可继续深造的本科专业包括高分子材料、材料工程专业等。

通过全日制或业余学习方式完成学业,达到毕业要求,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同时对毕业后符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报条件的学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以取得学士学位。

其三可在毕业两年后,参加研究生考试,攻读研究生学位。

其四可考取专业相关高级工、技师技能证书。

其五可通过选有资质的中外办学合作项目或者个人通过考试申请出国深造或出国进修和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