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docx
《二年级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
我们不怕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了解痛是神经细胞在起作用。
2、使学生初步了解痛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疼痛感受学习本课。
2、以活动形式开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疼痛事件。
难点难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科学认识痛感的原因与作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疼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请学生谈自己疼痛的感受。
认识痛是经常发生的,并引出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有痛感?
二、活动:
议一议
1、同学们有疼痛的经历吗?
看图描述图中的场景;再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疼痛。
2、引出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有痛感呢?
痛感有什么作用呢?
3.、了解疼痛是神经细胞在起作用;了解痛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
活动一:
认识神经细胞的作用。
请学生分别扮演“神经细胞”和“我”,“神经细胞”和“我”的对话说明痛感的原因:
人体内有专管疼痛的神经细胞,当它们的神经末梢遇到危险刺激后会迅速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会马上产生疼痛感。
活动二:
了解人体没有疼痛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没有疼痛的时候(剪头发、剪指甲),讨论得出科学认识:
人的头发和指甲上没有分布神经末梢,因此不会感觉到痛。
第二课时
一、进一步了解疼痛的作用。
1、师:
人的头发和指甲上没有神经细胞,所以不会产生痛感,如果人的身体内任何地方都没有神经细胞该多好啊,那就不会有痛感了,我们也就不会害怕了。
这样可以吗?
人要是没有痛感了会怎么样呢?
2、学生讨论。
二、麻醉术的秘密
1、请打过麻药的小朋友说说打麻药时的感觉。
2、引导讨论揭示:
麻醉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避痛技术,是用麻醉药注射于组织内产生暂时性痛觉消失的方法。
三、生命的坚强
1、阅读小故事“敬礼娃娃不怕痛”、“关羽刮骨疗伤”,谈感受。
2、引导学生感悟:
生命有坚强的一面。
3、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讲述生活中勇敢克服疼痛的故事。
四、考考你
1、学生做“疼痛,我们怎么面对”的选择题。
2、让学生从小树立当疼痛出现时,首先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救治,其次才是学会克服和忍受。
教后反思:
六、七岁的孩子在生活中都曾经有过因擦伤、划伤、摔跤、开水烫、打针等引起的痛感。
许多学生面对疼痛会忍不住大哭,这是正常现象。
在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疼痛的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疼痛的原因,让学生明白,疼痛感是我们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机能,消除他们的恐惧的心理。
让学生知道,“痛”经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感觉;痛的秘密是神经细胞的作用;痛感是保护我们生命的信号;痛有医术可以避免。
信息反馈:
种子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打开眼界,了解植物、动物生命的惊人力量。
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智慧是一种惊人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亲手种一粒种子,观察种子的变化。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认识幼小的自己也拥有强大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生命的惊人力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智慧力量是最惊人的;帮助学生认识幼小的自己也拥有强大的智慧潜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植物生长全过程的课件资料。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人类创造发明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课件(密封的铁罐子被种子生长的力量冲破的实验),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观看一株植物生长的课件资料,了解植物是怎样开花结果的。
讨论:
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引导学生想到生命的力量。
二、观看课件:
松树在岩石缝里扎根生长;蚂蚁扛起比自己重几百倍的东西;白蚁修筑巢穴。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动物的生命有着惊人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课件展示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学生讲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思考、感受人类智慧的力量。
二、人类智慧力量大
(一)比比谁的记性好
1、识字。
出示认字表,在规定时间里识字量大的学生为胜。
2、背诵古诗。
出示古诗,在规定时间里背诵数量多的学生为胜。
老师给获胜者发小红花
(二)比比谁的手巧
1、学生进行手工小制作
2、交流、评比
3、奖励
(三)游戏
1、收拾书包
2、传作业本
(四)说说你还会做哪些事?
说说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
教学反思:
我们常以为强大的生命总是有着强大的力量,其实弱小的你生命也有强大的力量。
本课以植物种子的力量为例说明生命力量的强大,并以此让学生初步感悟到虽然自己比较幼小,但生命里蕴藏着智慧的力量,那是一种惊人的力量。
信息反馈:
我的鸡蛋宝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只正在孵化的鸡蛋就是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很脆弱,需要呵护。
2、在护蛋行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呵护生命需要付出爱和责任。
过程与方法
1、在家亲手感受、了解一下鸡蛋的特点。
2、观看课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护蛋行动,使学生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感悟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体会呵护生命需要付出爱和责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个生鸡蛋。
学生准备:
一个学习小组一个生鸡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脆弱
1、猜谜引入:
有个东西圆溜溜,轻轻一磕它就破,摆上餐桌人喜欢,营养价值没得说。
2、引导想象:
鸡蛋妈妈正在孵化的鸡蛋会出现什么奇迹?
3、引导认识:
能孵出小鸡的鸡蛋就是一个生命。
4、教师引导:
鸡蛋妈妈能孵出小鸡,人能想办法孵出小鸡来吗?
下面请听一个故事——爱迪生孵蛋。
5、引导学生认识鸡蛋孵化需要的条件。
二、生命小秘密
1、师:
在严寒的北极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动物——企鹅,在企鹅家族,小企鹅是爸爸孵化出来的。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企鹅爸爸是怎样孵蛋的。
2、学生读故事,谈体会。
引导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企鹅爸爸孵蛋的艰辛。
3、幸福的“我”
(1)学生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讲述,引导阅读教材上相关图片的文字。
(2)引导学生认识到:
小生命的成长需要安全、营养、健康、关爱和呵护等。
4、体验:
学孵蛋学生下蹲3分钟做孵蛋动作,感受呵护生命的艰辛。
第二课时
一、体验活动:
护蛋行动
第一:
活动规则:
保护鸡蛋的安全,不被打破,保持鸡蛋的干净。
第二:
讨论保护鸡蛋的好办法。
第三:
开始进行护蛋行动。
四人小组一个生鸡蛋,进行护蛋一节课的体验,要完成跑步、扫地、做操等动作,感受护蛋的艰辛。
二、活动结束后,以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活动的过程和感受。
三、分享评比:
我的护蛋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呵护生命需要关爱和责任,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感悟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学会感恩。
教学反思:
生命有脆弱的一面,因此生命需要呵护,而呵护生命需要爱和责任。
本课以“我的鸡蛋宝宝”为切入点,学生在与鸡蛋宝宝的亲密接触中初步感受生命的脆弱,初步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认识到呵护生命需要爱和责任,懂得感恩父母。
信息反馈:
独自在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独自在家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2、使学生学会冷静、机智、合理地应对入室盗抢等不法犯罪行为。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保护自我人生安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冷静、机智、合理地应对入室盗抢等不发犯罪行为。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
二、议一议:
1、室内小男孩为什么会发出哈哈声?
2、室外来了什么人,他准备干什么,小男孩知道吗?
引导学生意识到独自在家的时候可能会存在入室盗抢的危险。
三、说一说:
1、独自在家的时候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2、全班汇报
四、独自在家时,为了防止危险,该怎样做呢?
1、看课文插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谁做的对?
2、同桌议一议:
独自在家时首先应做好那些事情?
不能做哪些事情?
3、看插图说说:
有电话打来或有人敲门时应该怎么办?
除了书上的办法?
还有其他办法吗?
4、当坏人已经入室或准备强行闯入时该怎么办?
看图说说,再结合自己说说其他办法。
5、老师给与适当的评价。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组表演独自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门来访的情形,该怎样做才正确,教师及时给与肯定。
二、现场表演“打110报警电话”,比比谁最会打110报警电话。
三、课外调查活动:
问问哪些邻居经常在家,特别要记住他们家的电话号码。
提醒学生要保护隐私,不能在全班或公众场合随便透露邻居的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人忙于上班、外出,孩子独自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这时有的不法分子便乘虚而入,利用各种欺骗手段实施犯罪。
强化儿童独自在家时可能会遇到危险的意识,教育了儿童学会巧妙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信息反馈:
家中如何避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能充分意识到在家中可能遇到发生地震的危险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家中合理逼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保护自我人身安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冷静、合理地躲避发生在家中的地震灾难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图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材插图中小床的剧烈摇晃以及床下小孩“啊,地震了!
”的呼喊,展示了人在家中突然发生地震时的场景,随即卡通小熊猫提出: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好在家,该怎么办?
”学生虽然经历了“5.12”汶川地震,但由于当时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没有独自在家避险的经验,所以可以直接用小熊猫提出的问题引入本课教学。
考虑城乡各自的实际情况,教材将学生的家庭住所分为楼房与平房两大类,分别讲述家中避震的常识。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建议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
地震发生时,对于家住楼房的学生,“小博士”提出“就近找安全地方躲起来”的逼震方法,以“家住楼房的同学,注意护住头部,最好找下面这些地方躲起来”概括出家中躲避地震的要领:
护住头部和找安全的地方。
教材以四福插图展现了小朋友护头躲在家中可以避震的地方的场景:
房间内承重墙墙角、狭小的卫生间、结实的写字台下面、低矮的家具旁。
意在告诉学生,当地震发生时,躲避到这些地方的做法是正确的。
教学时,教师除讲述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说一说,家中有没有结实的写字台和低矮的家具可以躲避地震。
找一找,教室内哪里是承重墙的墙角。
自己的家里哪里是承重墙,应该躲避在哪个位置。
演一演,怎样护头躲在墙角或低矮的家具旁(可以讲台或课桌为例)
对于学生的回答、表演,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肯定其合理之处,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第二课时
地震发生时,对于家住平房的学生,教材展示了一幅小孩在大人的带领下,护住头从室内往室外开阔处跑的场景图,并配以“家住平房的同学,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应尽快跑到室外避震”的文字描述。
意在告诉学生,室外场地开阔,是跑出室内避震的前提条件;如果室外并不开阔,还是按照以上方法在室内躲避为好。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自己家的室外是什么样的,开不开阔;如果要从室内跑出去,应当注意什么(护住头)
教师还应当补充讲解:
跑到室外,不要靠近楼房、围墙、树木、电线杆、悬挂的广告牌和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第一次震动后,随时有可能再次震动,因此,在正式解除警报之前,应留在原地。
接下来的内容,教材用四幅插图,借“银杏娃娃”之口,从反面告诉学生“可不能像下面那样做!
”即躲在室内窗户旁、跑进厨房、阳台等地、呆在床上、盲目跳楼。
教学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让学生采用同桌互议、全班讨论等方式,逐图说一说为什么不能靠在窗户旁边、不能跑进厨房等地、不能待在床上、不能盲目跳楼。
以案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以上做法的危险之处。
一旦感觉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忌盲目跑向阳台准备跳楼,因为阳台是悬空建筑,最不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不明智的,这样容易摔成骨折甚至死亡;同时,要注意远离门窗,因为这些部位往往由于墙体有缺口,承压能力相对减小,坍塌的可能性较大。
厨房最好不要去,因为厨房有煤气管道等,容易发生意外!
待在床上时,周围没有支撑物,不能帮助承重,容易被天花板、吊灯等垮塌物砸伤甚至死亡。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点评,肯定其合理之处,并要再次强调:
躲在房间内承重墙墙角、狭小的卫生间、结实在写字台下、低矮的家具旁等地方才是家中避震的正确做法。
安全小行动
找一找地震时家中不能躲避和能躲避的地方
教学中讨论到家中能避震的地方时,要向学生明确指出:
除房间内承重墙角、狭小的卫生间,结实的写字台下面、低矮的家具旁外,其余的地方都不适于家中避震,可以将此项调查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鉴于学生年纪小,可以采用画画的方式,让学生将家中能躲避和不能躲避地震的地方用简图画出来。
关于“家庭防震包”。
教师可以现场调查家中已经准备了防震包的同学,让其说一说里面准备了哪些物品,各自的用处是什么;及时肯定、表扬这部分同学,并号召其他同学向这部分同学学习,以激发学生回家与家长商议并动手准备“家庭防震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力量,强化学生与家长家中避震的意识。
教后反思:
地震发生时,时间短暂,逃生刻不容缓。
要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来顾及别人,或是让别人来照顾你,这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小学生应当尽量学会自护。
“5.12”汶川地震,使身处学校尤其是教室内的学生对于地震发生、如何避震有了切身的经历;一年多来,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加强“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震”的应急演练,师生的避震意识得以加强,避震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期望强化学生与家长在家中的避震意识,掌握科学合理的家中避震常识,提高家中避震的能力。
小心“电老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懂得电有危险,不正确用电会造成人员伤害和死亡。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知道安全用电应注意的事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辨别日常生活中潜在的用电危险。
教学重、难点
全用电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教学准备:
接线板、带插头的电线、塑料袋、清水。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妈妈为什么说小朋友不可以玩插座?
在倾听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电虽然用处很大,但如果不正确使用,它有时也会像凶猛的老虎一样伤害我们。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忆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情形,想象电也在静静地流着,进而解释水流有大小之分,电流也有强弱之分,如果有强的电流直接流过人体,就会使人受伤甚至死亡。
本课时以“小心‘电老虎’”为主题,用六幅插图并配以文字解说的方式呈现出来。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幅插图,弄清图意,辨别图中小朋友做法的正误。
观察图一
说一说:
图中小男孩在干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
问一问:
哪些学生横曾经想过这样做?
讲一讲:
教师可以讲述教学活动资料提供的2号案例,让学生明确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引导学生观察电线插头上、接线板里的金属片,指出这些金属片可以让电流通过,如果直接用手去接触带电的金属片,电流就会流过人体,使人受伤甚至死亡。
所以,生活中我们才用塑料、橡胶等物体将金属片裹(或隐蔽)起来,不让人体直接接触它们,以免触电。
说一说:
你想对图中的小朋友说什么?
观察图二
说一说:
图中的小女孩在路上遇到什么?
她是怎么做的?
讲一讲:
教师可以讲述教学活动资料中提供的1、4、5号案例或其他类似故事,让学生明确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议一议:
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
观察图三
说一说:
图中小男孩在干什么,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问一问:
你看到过家里有人这样做过吗?
说一说:
回家给大人说一说,更换灯泡时,先要关掉电源,防止触电。
观察图四(这是学生家庭中可能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
说一说:
图中小男孩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对吗?
问一问:
你看到过家里或者其他地方有人这样做过吗?
试一试:
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于用电负荷难于理解,教师可以演示用塑料袋装水直至涨破的实验,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负荷用电的危害。
讲一讲:
插座的负载能力是有规定的,几件电器共用一个插座时,加起来的功率不得超过插座的负载能力。
否则,不但烧坏插座和插头,还可能酿成火灾。
说一说:
观察家里有没有几件电器共用一个插座的情况,与大人说一说这样做会有什么危险?
观察图五
说一说,图中小女孩在干什么?
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问一问:
你看到过家里或其他地方有人这样做过吗?
讲一讲:
告诉学生水也可以直接让电流通过,所以用湿手(或手握湿的物体)去接触电器,也容易发生危险。
说一说:
你想对曾经这样做过的人说什么?
观察图六
说一说:
图中小男孩在干什么?
他做得对不对?
问一问:
哪些同学家里使用了电热毯?
回忆一下,家里电热毯没有使用时,插头从插座上取下来了吗?
议一议:
同桌交流一下,如果家里的电热毯没有使用时,插头没有从插座上取下来,你准备怎么给家里的大人讲?
第二课时
在图中找一找,“电老虎”藏在哪里?
把它画出来。
不少家庭出于各种原因,将洗衣机放置在卫生间里,毋庸置疑,卫生间的环境经常是十分潮湿的,更何况洗衣机本身是在潮湿条件下工作的,一旦洗衣机内部电器件或接线受损或被水侵湿,洗衣机的绝缘材料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导致漏电,使人体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触电事故。
因此,洗衣机不宜放置在卫生间等潮湿的环境中。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的实际,只要让学生知道卫生间里水多,把洗衣机放在里面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就可以了。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在图中把洗衣机标出来即可。
教师在此基础上可补充讲解教学活动资料中提供的案例,让学生明确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指导学生阅读“安全用电儿歌”。
对于学生来说,儿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朗读几遍,如有学生能记住并背诵,应该给予鼓励、表扬。
画一幅“防触电安全图”。
教材中呈现的变压器、电闸盒、高压线、配电房等都是极具危险的供电设备,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在路途中玩耍时,可能就会遇上以上危险的设备。
教材通过“星级危险指数”,意在再次强化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这些供电设备,遇到它们时应该怎么办?
然后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分室内、室外让学生画一画家或学校附近不同用电的地方的危险指数。
对于学生画的是否规范、完整,教师不必作过多要求,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用电时潜藏着危险,知道要注意安全用电,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就行了。
教后反思:
低年级学生年龄虽小,对于电却不陌生,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但对于用电过程中存在哪些危险,如何安全地使用电,他们还比较模糊。
学生由于好奇心驱使,往往想知道电线插板的神秘之处,想尝试用手指或其他金属物品去捅物品的插孔;在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因断落的电线,高压线而触电神王的事故时有发生。
加强安全用电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本科借用儿童熟知的凶猛动物——老虎,来形象比喻电的危险,旨在提高学生对用电过程中潜在危险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人身安全的能力。
室内卫生有讲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室内可能隐藏着危害我们健康的“杀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保持室内卫生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室内卫生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室内可能隐藏着危害我们健康的“杀手”,并能在行动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室内可能隐藏着危害我们健康的“杀手”,并能在行动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
房间布置图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
左侧图中一个小朋友在看电视,电视节目中讲到“要讲究室内卫生”,由此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什么需要讲究的呢?
”右侧是一幅“妈妈正在拖地”的图,说明家里很干净。
这就引起了对室内卫生的进一步关注。
教材的核心指向是:
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什么需要讲究的呢?
教学中可以以某个学生或者教师自己看电视看到电视节目中说要“讲究室内卫生”为例,从而引起讨论:
怎样才算是讲究卫生?
也可以进一步讨论或追问:
妈妈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就是讲究室内卫生了吗?
还有没有需要讲究的呢?
健康小博士
“健康小博士”以房间结构图的形式介绍藏在室内的隐形杀手。
对房间中不同部位做了不同的介绍:
“角落里堆积灰尘,细菌容易繁殖”、“室内空气里,有各种看不见的病菌”、“蚊蝇喜欢厕所等潮湿的地方”等。
并在图后以文字的形式说明这些对我们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材的核心指向是室内常见的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同时,也为怎样讲究室内卫生做了一个铺垫。
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最好了解一下,学生是否有过在家里出现过敏或者其他由于室内卫生原因造成身体不适的现象。
教学中也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在家里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身体痒、过敏等现象?
教师也可以介绍自己的一些经历。
随后,介绍课文最后呈现的文字内容,明确什么是“室内杀手”。
然后,让学生观察房间结构图,并采用讨论的形式找出藏在我们室内的健康杀手——“哪些地方细菌容易繁殖”、“哪些地方蚊蝇等昆虫喜欢”。
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可以以事例的形式介绍家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的化学物质。
第二课时
根据第二部分中室内卫生需要讲究的方面,教材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学生能做到的讲究室内卫生的方法。
针对“蚊蝇喜欢厕所等潮湿的地方”,教材介绍了保持室内清洁的方法,并以儿歌的形式加以强化,以促使学生愿意做到清洁并愿意保持清洁;针对“角落里堆积灰尘,细菌容易繁殖”,教材介绍了收拾房间的方法;针对“室内空气里,有各种看不见的病菌”,教材介绍了两种清洁方法:
开窗通风和栽种绿色植物。
这些方法经过一定的强化是可以养成习惯的。
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开展讨论。
每一种方法都要与家里、学校的要求相结合。
可以让学生谈谈为什么有这些要求,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字是怎样做的,以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并愿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健康小贴士
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对第三部分“在室内放一些可以杀菌、吸收有毒物质的植物”的补充和拓展。
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适宜在室内栽种的植物。
这些植物具备一定的净化空气的作用。
教材介绍的植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净化空气的植物,如芦荟、龟背竹、吊兰;另一类是能杀菌的植物,如紫薇、茉莉、玫瑰。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这些植物,并知道这些植物可以种植在室内。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植物并不适宜种植在室内,因为这些植物为分泌某种有害物质,会影响人的健康。
这部分的教学以教师介绍为主,在介绍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一些相关知识。
教后反思:
二年级学生正处在卫生习惯的逐渐养成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会受益一生。
室内卫生属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卫生,对环境卫生,人们常常以为自己的视觉感官来区分是否达到了卫生要求,容易忽视看不见的卫生危害。
本课介绍了“隐藏在室内的健康杀手”和保持、讲究室内卫生的一些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室内卫生是有讲究的,并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和爸爸妈妈有约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与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是正常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苦心,感受换位思考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