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阅读短文,按要求做答。
青城山下的男孩
我从青城山下来,急急地往停车场走去。
爬了半天的山,有点儿累了,我想快点坐到车上歇歇。
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我身后跟了个男孩子,脏兮兮的脸上抹得一道一道的。
我问他:
“你跟着我干吗?
”他怯生生地把攥着的小手张开了,手心里是一条项链:
“你买了吧。
”那是种最廉价的项链。
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
“我不买,我不戴这玩意儿。
”可他仍旧一步不落地跟着我。
我心里有数,心想,这种孩子我见过,“小”奸巨猾的,离他远点儿。
到了车跟前,我回过身,冲着他随便往远处一指说:
“你去那边看看吧,也许有人会买。
”说完,我踏进了车门。
那孩子一下子就哭了,是那种又委屈又绝望的哭,仿佛那道车门关闭了他全部的希望。
他一边哭一边说:
“你买了吧,我上学还没有学费呢!
”“上学?
”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于是我又走下车,从他手里拿过那串项链:
“几块钱?
”我问他。
“3块。
”不就是3块钱吗?
给他吧。
我一边掏钱一边对他说:
“你真会做买卖。
谁教你的?
”那孩子没说话,只是用手不停地抹眼泪。
旁边一位老婆婆说:
“他爹妈都不在了,他跟着奶奶过。
”原来是这样,我心里有点不平静。
我打开钱包,没零钱,只有一张10元,一张50元的,犹豫了一下,然后抽出那张50元的递给他。
他睁大了眼睛有点儿不知所措地望着我。
我拉过他的手,轻轻地对他说:
“拿着吧,好好学习。
”那个老婆婆催促他说:
“快谢谢阿姨!
告诉阿姨,再来青城山,到你家去玩。
”他接过钱,只是低着头,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
突然,他转身跑了,越跑越远。
我忽然觉得我是不是太轻率了,这么简单就把钱掏给人家了。
上了车,我一直望着他跑过的那条小路,突然发现,那条小路的尽头又出现了他的身影,越来越近,他是跑着向这儿奔来的,这次他手里拎着个塑料袋,圆鼓鼓的。
我心想,糟了,不知他又要向我推销什么。
不过他没上车,而是径直地跑到我座椅的窗下,仰起小脸,气喘吁吁地把那个塑料袋举给我,隔着薄膜我看清了,是栗子,这种栗子是青城山特有的品种,个儿不大,尖尖的,5块钱一斤。
我以为他又向我兜售,就忙摆手对他说不要,但那孩子说是送给我的,说着,他还用他那小黑手抓出一把给我看。
我心头一热,一种复杂的感情在我心底升腾起来,我又走下车,来到他面前。
只见他那小花脸抹得更脏了,头发里湿漉漉的都是汗。
我蹲下来,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阿姨不要,阿姨回北京太远,拿不动。
”他像是没听见我的话一样,只是一个劲儿地说:
“拿着嘛,拿着嘛。
”我只好捧了一把。
见我装到兜里,他高兴地冲着我做了一个鬼脸,然后咧着嘴笑了。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笑,天真、顽皮,但愿他能永远笑下去。
(曹桂玫)
(1)写出第2,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读了短文,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它写下来。
(3)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
【答案】
(1)第2自然段段意:
男孩子哭着让“我”买他的项链,说是为了上学。
“我”给了他50块钱。
当他突然转身跑了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轻率了。
第3自然段段意:
车快开的时候,男孩子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要把一袋栗子送给“我”。
(2)略
(3)事情发展
【解析】【分析】
(1)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看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第2自然段段意:
男孩子哭着让“我”买他的项链,说是为了上学。
“我”给了他50块钱。
当他突然转身跑了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轻率了。
第3自然段段意:
车快开的时候,男孩子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要把一袋栗子送给“我”。
(2)谈自己的感受,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3)考查写作顺序,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会发现,这篇短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点评】
(1)考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课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水日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这是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对世纪行动议程》中所提出的建议而确定的,旨在使全世界都关心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的问题。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百分之七十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百分之二左右。
而在所有淡水中,百分之八十七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
因此,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过度开采、严重浪费和工业污染等,使得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由于缺水,一些国家江河干涸,农作物枯萎,牲畜断水,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水战”。
“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我国已被列入贫水国家名单。
尽管我们在水的兴利除弊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不相称。
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1)这篇短文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2)你了解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分别介绍给大家。
【答案】
(1)①列数字: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百分之十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百分之二左右。
而在所有淡水中,百分之八十七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
②打比方:
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
(2)略
【解析】【分析】
(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
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百分之十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百分之二左右。
而在所有淡水中,百分之八十七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
②打比方:
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
(2)谈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
(1)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蜗牛
事情发生在春天。
蜗牛妈妈对孩子说:
“你到小树林里去玩玩吧,树叶儿发芽了。
”
小蜗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
他说:
“妈妈,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
蜗牛妈妈说:
“哦,已经是夏天了!
快去采几只草莓回来。
”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
“妈妈,小树林里的草莓没有了,地上却长出了蘑菇,树叶儿全变黄了。
”
蜗牛妈妈说:
“哦,已经是秋天了!
快去采几只蘑菇回来。
”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
“妈妈,小树林里的蘑菇已经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儿也全掉光了。
”
蜗牛妈妈说:
“哦,已经是冬天了!
唉,你就躲在家里过冬吧。
”
(1)蜗牛妈妈第一次叫小蜗牛到树林里( )
A. 看树叶发芽
B. 采草莓
C. 采蘑菇
(2)第三次妈妈叫小蜗牛去采蘑菇,小蜗牛看到( )
A. 很多蘑菇
B. 树叶发芽
C. 树叶掉了,地上有很多雪
(3)你能告诉蜗牛妈妈,小蜗牛为什么没有完成她交给的任务吗?
【答案】
(1)A
(2)C
(3)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第2自然段找到答案,故选A。
(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故选C。
(3)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蜗牛因为爬的慢,每次爬到妈妈制定的地点时已经过了季节,要想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就要冬天出发。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4.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
秦王拒绝。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划线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________
②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改成间接叙述:
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拒绝 回绝
(2)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
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3)蔺相如看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4)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推辞:
拒绝;辞谢。
拒绝:
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2)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A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
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如:
①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②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
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由“渑池之会”这个小故事说明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掌握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的方法。
平时多练习。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
________
极端:
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是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3)“精彩极了”指________
“糟糕透了”指________
“交织在我的耳际”实际上是“精彩极了”指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
【答案】
(1)鼓舞:
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和勇气;事物顺着某个方向发展达到顶点
(2)“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这回的鼓励与批评;两股风
(3)母亲的赞扬和鼓励;父亲的批评与教育;鼓励与批评的话
(4)这是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爱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批评与鼓励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断进步。
(5)我认真对待父母的批评与鼓励,既不为赞扬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批评而丧气失去信心。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鼓舞:
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和勇气。
极端:
事物顺着某个方向发展达到顶点。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如: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这个比喻句是将(这回的鼓励与批评)比作(两股风)(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精彩极了”指母亲的赞扬和鼓励。
“糟糕透了”指父亲的批评与教育。
“交织在我的耳际”实际上是“精彩极了”指鼓励与批评的话。
(4)考查读课文的理解能力。
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知,这是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爱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批评与鼓励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断进步。
(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我认真对待父母的批评与鼓励,既不为赞扬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批评而丧气失去信心。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此题考查读课文的理解能力。
(5)主要考查你对 理解句子 等考点的理解。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玲(lóng)________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________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màn)________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lián)________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jìng)________界里。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óng
màn
lián
jìng
玲________
________步
流________
________界
(2)把这两个自然段补充完整。
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玲(lóng)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________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màn)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lián)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jìng)界里。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划线的词语,仿写句子。
①有……也有……有……也有……
②不但……还……
(4)说说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________。
(5)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哪些感受?
【答案】
(1)珑;漫;连;境
(2)金碧辉煌;田园风光;依照;杭州;置身;唐;宋;元;明;清;博物馆;艺术馆
(3)①在动物园中,有可爱憨厚的熊猫宝宝.也有脖子常常的长颈鹿妈妈,有树木密茂的树林,也有鸟语花香的花棚.
②长城不但是中国的骄傲,还是世界的奇迹.
(4)承上启上
(5)这可恶的侵略者,竟能将我国的瑰宝抢夺走,残忍的杀了多少人啊!
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振兴中华!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珑、漫、境”容易写错。
(2)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特别注意“碧、辉、园、博”。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
①“有……也有……有……也有……”是并列关系;②“不但……还……”是递进关系。
(4)考查过渡句及其作用。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总结上段,概括下段,承上启上。
(5)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
(4)此题考查对过渡句及其作用的把握。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7.课外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
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
”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俩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4)在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努力的?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呢?
【答案】
(1)莱特兄弟;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2)‘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
(3)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4)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5)我们只要有梦想和目标,想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实现梦想。
【解析】【分析】
(1)—(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想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莱特兄弟;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2)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
(3)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4)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5)我们只要有梦想和目标,想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实现梦想。
【点评】
(1)—(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课外阅读我能行。
梁山伯与祝英台
古时候,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祝员外有个女儿叫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
“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二人一见如故,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达意,暗示爱情。
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做媒。
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
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泡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临别时,立下誓言:
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崩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1)祝英台为什么去杭州访师求学?
她是怎么说服其父同意的?
(2)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如何一步步加深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
(3)文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4)文中的祝英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案】
(1)因为祝英台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所以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她伪装成卖卜者,说服了父亲。
(2)①一见如故,义结金兰。
②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③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④临别时,立下誓言:
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⑤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⑥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3)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崩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4)祝英台敢于挑战世俗,活泼开朗,很有才学,她对爱情坚贞,勇于为爱情献身。
【解析】【分析】
(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因为祝英台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所以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她伪装成卖卜者,说服了父亲。
(2)①一见如故,义结金兰。
②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③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④临别时,立下誓言:
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⑤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⑥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3)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崩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