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1019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

《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精品.docx

最新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精品

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四大基地建设——区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根据区政府《关于开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结构调整调研活动方案》的文件精神,区农业局成立专题调研组,于20年7月3日至15日对我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蔬菜、红枣、畜牧、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情况区地处盆地东北部,地域面积1327平方公里,由东向西依次为基岩山区32、黄土丘陵区36、冲积平原32三个地貌单元。

  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型县区。

  耕地面积6561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49亩。

  其中水浇地3871万亩,占总耕地59。

  有6个山区丘陵乡镇,4个平川乡镇,289个村民委员会,410个自然村,总人口5373万人,农业人口2662万人,农户816万户。

  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28元。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区农业遵循区委提升竞争力,再创新优势,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主抓蔬菜、红枣、奶牛等特色产业,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基地已初具规模蔬菜产业占据半壁江山。

  我区蔬菜产业全年播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6万亩新建1万亩,年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产值达6亿元以上。

  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

  蔬菜生产连续12年夺得全省之冠,魏榆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风骚,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

  榆次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是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

  红枣产业蓄势待发。

  全区红枣面积由20年的8万亩,猛增到20年的30万亩,面积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形成南起乌金山镇、北到北田镇的百村百公里红枣经济林带,建成乌金山镇罕山等5个双万亩红枣生态园,红枣开发大户达到150多户,产量达到1000多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进入丰产期,仅红枣一项收入可达到35亿元以上,年为农民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奶牛养殖异军突起。

  以奶牛为代表的畜牧养殖得到了快速的推进。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总产值35亿元。

  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

  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今年目标实现8000头。

  特别是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从国外引进的羊驼养殖落户榆次后,成为我国特种养殖的一个亮点,填补了我国养殖羊驼的空白。

  优势农产品发展框架初步搭建。

  在全区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4大主导产业、12种优势农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区域布局和规划,包括种植产品4个蔬菜、专用玉米、谷子和专用高粱,畜禽产品4个奶牛、商品瘦肉型猪、肉羊、禽蛋,林产品4个红枣、苹果、梨、核桃。

  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

  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6879头。

  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播种面积309万亩,增幅翻一番以上。

  苹果面积达到107万亩,梨达到16万亩。

  二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福大绿色食品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

  红枣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带动产业档次逐步升级,由单一种植向保鲜、加工、营销综合发展,全区各类枣业公司、企业、大户达到100多户,年加工、保鲜红枣100多万公斤,销售200多万公斤,出现了丰元、绿源、贵仁等红枣加工品牌。

  加工企业生产能力逐年增强,如丰元公司从当初的年加工能力2万公斤发展到现在的50万公斤,产品行销北京、上海、香港等15个省市,是山西省级信用企业,产品正在申报山西省驰名商标。

  绿源公司加工能力从3万公斤提高到20万公斤,在榆次及周边县市开了数家连锁店,在北京、天津等地也开了专营店。

  贵仁红枣基地利用烤窑加工生产的大红枣,个头、口感堪称全省之最,过年可卖到40—50元斤,比一般公司的红枣加工效益还高。

  博瑞乳品公司是我区乳业生产的老字号,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生产,但企业规模一直很小,20年以来,借我区万头奶牛工程的东风,博瑞乳品公司迅速壮大,年加工鲜奶达到1800余吨,通过了90012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认证。

  为应对乳品加工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今年我区又新上了晋宏、晋佳等加工项目。

  山西榆次晋宏乳品厂,投资135万元引进温州全套生产线,设计产量1吨小时,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

  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预算总投资1020万元,建筑生产、消毒车间3300平方米,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目前工程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蔬菜产业培育了华玉荣香椿特色蔬菜加工、福大冷冻蔬菜等项目。

  华玉荣香椿、福大蔬菜2个建设工程均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投资达2868万元。

  华玉荣香椿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香椿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无土栽培香椿种植基地也将在今年秋季建成,产品远销京、津、沪等大江南北,年产值达到300万元。

  今年计划投资84万元,新建保鲜库,续建加工车间,继续扩大规模,研制新产品。

  福大冷冻蔬菜公司由于资金问题,进展较缓。

  今年我区还引进了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

  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生产、加工、销售干果、食用菌、速冻蔬菜等食品。

  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

  工程达效后,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三科技园区建设迈开大步我区重点扶持建设金贝植物园、中华羊驼养殖、金威航天育种项目和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发展高效农业。

  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最大的苗木生产企业,金贝植物园为公司的苗木组培生产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500余亩。

  该园区以植物克隆技术为专利产品,主要从事高档观赏型林木及普及型蔬菜、花卉、饲草和经济型绿化树苗的培育、推广,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苗木示范、经销为一体的公园式科技型现代化农业园区,被晋中市列为双百项目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强之一。

  中华羊驼养殖是国家农业部948科研引进项目,由山西阿帕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主要从事羊驼的引进、试验、推广、普及工作。

  羊驼养殖开发填补了我国空白,促进榆次养殖业向生态型、特色型发展,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航天育种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

  金威航天育种基地,占地1000亩,由山西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460余万元建成,是以专业开发、试验示范、培育精品为特点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该基地主要是利用太空环境诱变技术、地面遗传育种技术,培育各种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瓜果种子。

  符合农业技术转变的发展方向,对改进我区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将为我区新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

  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

  在北田镇张胡村建成150亩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

  红枣建成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300亩、北田镇杜堡中昌农业示范园区500亩、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100亩、长凝仙枣果品公司基地20亩。

  养殖建成陈侃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扩建二期工程,新建10户;北胡乔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是完善园区内的公共设施;演武蛋鸡养殖园区,今年重点是鸡舍的续建以及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演武瘦肉型猪养殖园区,今年主要推广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长凝众旺肉羊养殖园区,今年推广的技术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乌金山西沛霖肉羊养殖园区,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建设人工授精站。

  粮食,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榆次在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工作中,以工带农、以工兴农,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起了全省最好、全国较好的精品工业园区。

  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了以河南白象、江苏恒顺老陈醋、紫晨醋爽、成信油脂、古船面粉、绿叶食品、陈世家酿、强大饲料等8家企业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总投资37亿元,全部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6亿元,年利税突破16亿元。

  如白象方便面12万吨项目投产后,年消耗面粉达8万吨;古船面粉有国际一流的意大利生产设备,日处理小麦500吨,可生产不同等级20个品种规格的小麦粉,是山西境内最大的小麦粉加工企业,古船牌面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陈世家酿拥有先进的防沉淀过滤设备,年产5000吨醋,大大提升了我区酿醋生产水平;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项目,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发展;江苏恒顺醋业和山西成信油脂,通过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民信屠宰有限公司是省政府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生猪15万头以上,收入达到1个亿,利润800万元,是晋中市双百项目之一,对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我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作用。

  今年又投资200万元,新建冷库和熟肉制品加工线,开设了三个冷鲜肉经销点,日销量在36吨以上,泽榆冷鲜肉已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打破了双汇对冷鲜肉市场的独家垄断局面。

  杂粮加工实现零的突破——德御公司小米产品已占领太原29家超市,今年又打入了天津23家超市。

  今年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投资6万元,无偿为农户提供晋谷29、晋谷21种子,发展谷子订单6000亩。

  上半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今年力争实现500万元。

  山西海玉食品有限公司拥有3条自动化饼干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万余吨,公司在意大利卡夫拉缇配方的基础上研发的开心食点系列产品140多个品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在去年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上,签订订单3000余万元。

  今年上半年产量达到35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0,计划占地80亩,总投资4000万元,新上6条流水生产线,投产后加工能力达到36万吨,可转化粮食25万吨,带动7万亩的粮食基地生产。

  怀仁醋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去年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联合6家酿醋企业,组建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研发出最先进的灭菌新工艺,建设大型晒醋场,初步与北京的实力投资商杨军达成引资协议,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

  五农业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我区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从标准化、市场、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五个方面构建农业服务网络1、标准化体系建设。

  截至20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20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

  今年我区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

  在原有基础上,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18。

  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目前已有华玉荣香椿、中晶梨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

  我区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的标准化生产规程。

  《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2、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各类农产品市场建设。

  我区目前已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北田果蔬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郭家堡粮油批发市场等。

  投资80万元,占地7500平方米的什贴葵花市场已基本完工,并组建了葵花服务中心。

  东阳蔬菜批发市场通过改制吸纳11名销售大户,投资90万元建设500平米冷库5座,启动了无公害检测设备,进一步使蔬菜市场成为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规模较大的蔬菜销售市场,上半年批销量达到4000万公斤左右。

  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目前进展顺利,已经由省计委立项。

  市场选址在原榆次区苗圃,一期工程占地43亩。

  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

  庄子乡计划筹建庄子牛羊交易市场和紫坑瓜果交易市场。

  东阳镇新上农机销售市场项目、晋中市农化种籽综合批发市场项目。

  二是指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推进中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

  据农经部门统计,围绕蔬菜、红枣、奶牛养殖、醋业等主导产业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已达39个,会员3209名。

  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也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

  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通过生产资料公司晋中分公司招聘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96名,规范了农资经纪人队伍。

  三是完善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

  去年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完成了25个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

  今年我区投资570万元,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

  目前已有6个连锁超市、15个乡村农资便民服务站投入运营。

  3、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从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出发,我们积极推广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建设,实施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

  截止6月底,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20名农村信息员向农业部进行了资格申报认证。

  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

  4、畜牧防疫体系建设。

  我区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1506平方米。

  目前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站已竣工。

  修文兽医站524平方米,在全省都是一流。

  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

  5、农业执法体系建设。

  由于我区尚未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目前农业执法一般为多部门联合行动,集中整顿农资市场。

  如3月10日至4月10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月活动。

  区农业局与质监局稽查队深入城区农资销售市场、网点进行检查,与物价局联合对农资价格进行专项检查。

  区工商局也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

  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正在加紧筹建,尽快建成完善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

  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做大农业,做少农民,将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我区乡村劳动力总数129431人,其中18—45岁农村劳动力人数102282人。

  全区从事农牧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人数为6008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55664人。

  农村劳动力已转移43761人,还有富余劳动力11903人需要转移。

  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按区域分布划分,区内转移的劳动力35999人,占转移总数的82;转移到省内区外的6070人,占转移总数的14;转移到省外的1692人,占转移总数的4。

  从近年我区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

  以20年为例,全区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为人均1064元,比上年增加11552元,增长296,贡献率为266。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榆次农业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面临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山西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建设、晋中最具活力经济带和城市群规划及榆次现代晋商中心区奋斗目标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稳定总量、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

  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我区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效益有所忽视;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华玉荣香椿特色蔬菜、仙枣1、2、3号特优红枣、软黄金羊驼等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优势农产品品种多达12个,点多面广,形不成优势拳头产品;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

  我区自从20年以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土地综合开发等农田基本建设,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以上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山区丘陵旱垣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

  另外,我区虽已形成以农业中心等5个中心牵头,乡镇农技站等服务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信息网络普及率低下,70以上的村庄还看不上有线电视节目,电脑、机顶盒等普及率更低,户占有率不到6。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

  我区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多数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缺乏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

  据调查,我区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地头销售、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

  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据调查,全区农民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划分,大专以上的占08;高中中专占17;初中占642;小学文盲占18。

  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822,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技部门行政人员多,农技人员,尤其农技专家少,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16,同时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中,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技服务机构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特别是乡镇农科部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更为简陋和落后,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品牌尚未确立。

  20年以来,我区着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消费水平低度徘徊,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我区的魏榆、串串红等品牌一真没有做起来,可以说还是默默无闻的状态。

  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

  我区在酿造、饲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点,也有如白象方便面、恒顺醋等全国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都与我区的蔬菜、红枣、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带动示范能力不强。

  我区虽扶持建设了一批如丰元、博瑞、福大、华玉荣、绿野、德御等与蔬菜、红枣、畜牧养殖特色产业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多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

  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加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区20年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429以上,绝对额增长90万元,但即使这样,总额也仅有300万元,农民人均投入不足11元。

  北田镇张胡村是我区温室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今年通过农机补贴计划发展自动卷帘机,农户一下就报了50多户,但只能补助13户。

  北田、庄子等乡镇群众发展沼气的热情非常高,只要政府扶一把,至少能新上20多个沼气村,但资金就是解决不了。

  榆社县今年拿出400万元用于两贴一补,其中100万元贴息用于扶持肉牛养殖,1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200万元补贴特色种植、养殖业。

  左权、灵石、榆社、太谷、平遥都制定了对优势农产品开发的补贴办法。

  左权县对饲养规模在80头以上的养牛户,每头补助购牛款800元,对新建一个日光温室补助3000元。

  太谷县出台了每建一座日光温室尤其是1028型大拱棚,县政府帮助解决5000元小额贷款并补贴200元,另外乡政府、村委对温室、拱棚建设每亩补贴1000─3000元。

  与兄弟县市相比,我区农业还停留在口头农业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这与我区是经济大区、经济强区的地位很不相称。

  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

  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已达4万多人,但多属于季节性务工,农民工在城镇务工留不住,技术少、工种差、工资低,就业、医疗、养老、劳保、子女入学等配套机制尚未健全,城乡差别仍然很大。

  我区耕地相对分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转移,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今后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和措施一进一步认识农业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我们认为,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第一,提出我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非常及时和必要。

  为了实现提升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