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0424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docx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

一、单选题

1.(2分)向两烧杯水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物质形成溶液,经测定,甲能使溶液温度升高,而加入乙的溶液温度不发生改变,那么甲、乙分别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  )

A. 氢氧化钠;硝酸铵           

B. 硝酸铵;氯化钠           

C. 氢氧化钠;浓硫酸           

D. 生石灰;氯化钠

2.(2分)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变化最小的是(   )

A. 食盐                               B. 浓H2SO4                               C. NH4NO3                               D. NaOH

3.(2分)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固体                           

C. 硝酸铵固体                           

D. 食盐

4.(2分)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 浓硫酸                             B. 生石灰                             C. 硝酸铵                             D. 氢氧化钠固体

5.(2分)分散在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物质是(  )

A. 粉笔灰                                  

B. 植物油                                  

C. 食盐                                  

D. 蔗糖

6.(2分)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左端升高,该物质是()

A. 浓硫酸                          

B. 硝酸铵固体                          

C. 蔗糖固体                          

D. 氧化钙固体

7.(2分)下列洗涤过程不是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肥皂液洗衣     

C. 用洗沽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 用沐浴露洗澡

8.(2分)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 硝酸铵与水                       B. 生石灰与水                       C. 熟石灰与水                       D. 氯化钠与水

9.(2分)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酒精清洗衣服上的碘          

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 用汽油清洗油污

二、填空题

10.(3分)在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若用硝酸铵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11.(5分)按图7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右侧U形管中滴有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请根据U型管中液面会发生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合,在下表的A、B、C、D空白处填空(从给出的①~⑤中选择相应序号填到表格里)。

①锌粒+稀硫酸  ②氢氧化钠+水 ③硝酸铵+水 ④氯化钠+水 ⑤生石灰+水

12.(2分)汽油对油脂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洗洁精对油脂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

13.(3分)实验、观察、分析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圆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

”为课题进行探究.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实验操作:

她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30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12℃.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三药匙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下列数据是实验记录的三种溶液的温度,则氢氧化钠溶液温度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2℃B.12℃C.46℃

(2)溶解硝酸铵固体时,小圆发现在烧杯________ (选填“内壁”或“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

由此探究实验可知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14.(2分)下列物质溶于水放热的是________ .

A.Ca(OH)2    B.CaO    C.NaOH    D.________ 

15.(3分)给下列混合物归类:

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溶于汽油,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

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 ,属于乳浊液的是 _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 .

16.(3分)现有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往甲装置中的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过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2)按图乙进行实验时,发现小球胀鼓起来,如果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液体X和固体Y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 

(3)在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将液体A滴入盛有气体B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倒吸入试管①中,则液体A和气体B的可能是 ________ .

17.(2分)不小心将植物油洒到衣服上,除可以用洗洁精清洗外,还有另外一种清洗方法,用________ 清洗衣服上的油滴.两者原理上的不同之处为________ .

三、解答题

18.(5分)厨房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和蔗糖,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区分.

19.(5分)为什么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洗洁精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渍?

20.(5分)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如不同,请说明二者的去污原理.

四、实验探究题

21.(7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①溶液的导电性是指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

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②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试验溶液的导电性,灯泡越亮,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③溶液的导电性也可以用电导率仪(如图B)测定出的电导率数值大小进行衡量。

电导率数值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提出问题1)溶液是否都能导电?

(进行实验1)25℃时,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编号

液体

 现象

               实验结论与解释

  1-1

100mL水

灯泡不亮

水不导电

  1-2

100mL10%的硝酸钾溶液

灯泡亮

硝酸钾溶液能导电

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钾能够解离出自由移动的k+和NO3-

  1-3

100mL10%的蔗糖溶液

灯泡不亮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解在水中的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仍以蔗糖分子形式存在

(提出问题2)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进行实验2-1)30℃时,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将数据记录下表。

氯化钠溶液浓度(%)

1.4

2.8

4.2

5.6

7.0

电导率值(S/m)

2.000

3.219

4.533

5.800

7.133

(进行实验2-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的目的是________。

(2)通过实验1-2和实验1-3的对比,说明________对溶液的导电性有影响。

(3)实验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根据实验2-2,不能够得出“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温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原因是________。

(5)【反思与交流】

完成实验1-3后,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做实验1-1,理由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22.(4分)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

23.(2分)小城同学通过化学的学习知道很多除污的方法,如

①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②试管上的碘渍用酒精去除

③洗发液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④汽油除油污

请从除油污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分类标准:

________,

(2)包括事例:

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形成溶液时温度升高,硝酸铵形成溶液时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形成溶液时温度降低,氯化钠形成溶液时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浓硫酸形成溶液时温度都升高,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形成溶液时温度升高,氯化钠形成溶液时温度不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形成溶液时温度升高,硝酸铵形成溶液时温度降低分析。

2.【答案】A

【解析】【解答】A、食盐溶于水中,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B、硝酸铵溶于水中,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C、浓硫酸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

A。

【分析】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升高还是降低,主要看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的大小关系。

食盐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升高。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C、硝酸铵溶于水中,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D、氯化钠溶于水中,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故选:

D.

【分析】物质溶于水时,有的因溶解放出大量热而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则溶解吸收大量的热而使溶液温度降低,也有的无明显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也无明显改变

4.【答案】C

【解析】【解答】A、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B、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C、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所以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答】A.粉笔灰不溶于水,粉笔灰小颗粒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不溶于水,植物油小液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B符合题意;

C.食盐能溶于水,故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属于溶液,C不符合题意;

D.蔗糖能溶于水,故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属于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乳浊液是指以液体小颗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6.【答案】B

【解析】【解答】A、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会使瓶内的压强增大,故A错误;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使瓶内的压强降低,故B正确;

C、蔗糖固体溶于水无能量变化,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故C错误;

D、氧化钙固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瓶内的压强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小试管中加入物质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端升高,说明瓶内的压强减小,则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使温度降低.本题考查了物质与水混合时能量的变化以及与压强结合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物质与水混合时能量的变化,以便灵活应用.

7.【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考虑:

洗洁精或洗衣粉等物质使使拥有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属于乳化作用.

【解答】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A不是利用乳化作用;

B、肥皂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B是乳化作用;

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C是乳化作用;

D、沐浴露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D是乳化作用;

故选A

【点评】洗涤油污的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油污时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不能用于食品加热;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于食品加热;

C、熟石灰与水混合没有热量放出,不能用于食品加热;

D、氯化钠和水混合没有热量放出,不能用于食品加热;

故选B.

【分析】即食即热型快餐,说明物质混合后要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是用于食品加热,混合后不能对食物有危害,据此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用自来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泥土等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B、用酒精清洗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D、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

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二、填空题

10.【答案】下降;向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左侧液面将升高

【解析】【解答】解:

解: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向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若用硝酸铵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会出现相反的现象;故答案为:

下降;向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左侧液面将升高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结合热涨冷缩现象、导致的压强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A①;B④;C③;D②⑤

【解析】【解答】该装置可以检测瓶内气压的改变,若气压增大,液体被挤出,那么a低于b,若气压减小液体被吸入,那么a高于b。

①有气体产生使气压增大;②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气压增大,后温度恢复气压也恢复;③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气压减小,后温度恢复,气压也恢复;④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⑤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后温度恢复气压也恢复。

综上A气压只时增大为①;B气压无明显变化为④;C气压先减小后恢复为③;D气压先增大后减小为②⑤。

故答案为:

A①;B④;C③;D②⑤。

【分析】本题主要是判断瓶内气压变大或者变小。

当有气体产生或者温度升高时气压变大,温度降低时气压变小。

12.【答案】油污可以溶解在汽油里;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解:

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易溶于汽油,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能够随水流走.

故答案为:

油污可以溶解在汽油里;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分析】根据常见的溶解现象和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13.【答案】C;外壁;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解析】【解答】解:

(1)水的初温为12℃,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故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12℃的是氢氧化钠;

(2)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是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

故答案为:

(1)C;

(2)外壁;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2)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14.【答案】C;浓硫酸

【解析】【解答】解:

解: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

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

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CaO固体与水反应放热;常见吸热的有:

硝酸铵.

故选C,可添加D为浓硫酸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15.【答案】①③;②⑤⑦;④⑥

【解析】【解答】①食盐水是溶液,②牛奶是乳浊液,③色拉油溶于汽油是溶液,④血液是悬浊液,⑤肥皂水是乳浊液,⑥泥水是悬浊液,⑦色拉油溶于水是乳浊液,

故答案为:

①③;②⑤⑦;④⑥.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a端液面升高,b端液面下降;稀盐酸和碳酸钠,稀盐酸和碳酸钙;水和氧化钙(或水和氢氧化钠);A液是氢氧化钠溶液;B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解:

(1)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故a端液面升高,b端液面下降;

(2)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气体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②氧化钙和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③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气体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3)将液体A滴入盛有气体B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倒吸入试管①中,说明①试管中液体A滴入与气体B接触时发生了化学反应,气体减少.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消耗了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是:

(1)a端液面升高,b端液面下降;

(2)稀盐酸和碳酸钠,稀盐酸和碳酸钙;水和氧化钙(或水和氢氧化钠);(3)A液是氢氧化钠溶液;B气体是二氧化碳.

【分析】

(1)根据图甲瓶中的压强的变化来分析a、b液面的变化;

(2)要使图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就要使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瓶内压强增大可通过升温或放出气体实现.即要使小气球鼓起来,所加入的液体与瓶中固体要么放出大量的热要么生成气体;

(3)可以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汽油;用洗洁精是利用了乳化作用,用汽油是利用了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不小心将植物油洒到衣服上,除可以用洗洁精清洗外,还有另外一种清洗方法,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滴,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

汽油;用洗洁精是利用了乳化作用,用汽油是利用了溶解原理.

【分析】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三、解答题

18.【答案】方法一:

各取少量固体品尝,甜的为蔗糖,咸的为食盐;方法二:

各取少量固体分别溶于水,测其导电性,导电的为食盐,不导电的为蔗糖.

【解析】【解答】方法一:

各取少量固体品尝,甜的为蔗糖,咸的为食盐;方法二:

各取少量固体分别溶于水,测其导电性,导电的为食盐,不导电的为蔗糖.

【分析】可从食盐与糖形成的溶液后的性质解决,糖水甜,盐水咸,溶液的导电性也不同.

19.【答案】油污可以溶解在汽油里;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解:

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易溶于汽油,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能够随水流走.

故答案为:

油污可以溶解在汽油里;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20.【答案】两者的原理不同,汽油能溶解衣服上的油污,而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衣服上的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从而具有去油污的作用.

【解析】【解答】汽油能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而洗涤剂能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使大的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两者的去污原理是不同的,所以本题答案为:

两者的原理不同,汽油能溶解衣服上的油污,而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题考查了溶解的原理和乳化作用,题目较为简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四、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探究水是否导电

(2)溶质

(3)Na+;Cl-;温度一定时,氯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4)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改变)对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影响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溶液导电性越强

(5)由蔗糖溶液不导电,可推知水不导电

【解析】【解答】【进行实验1】水不导电的原因是:

水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测定了水的导电性,由灯泡不亮,说明了水不导电,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是否导电;

(2)通过实验1-2和实验1-3的对比,不同溶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同,说明溶质对溶液的导电性有影响;(3)实验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是Na+和Cl-和温度一定时,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氯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4)根据实验2-2,不能够得出“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温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原因是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改变)对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影响;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溶液导电性越强(或:

当溶液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温度越高,导电性越强);【反思与交流】(5)完成实验1-3后,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做实验1-1,理由是由蔗糖溶液不导电,可推知水不导电。

【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