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3650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含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掌握学习是由()提出的。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4、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5、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

其中,正确的是()。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

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

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8、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及()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

A.互惠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9、“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体现了()。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内发论

10、丽丽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一小时且效率高,而燕燕只能专心学习半小时,这说明丽丽注意的()比燕燕强。

A.广度

B.转移能力

C.分配能力

D.稳定性

11、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

这表明了教育具有()。

A.依附性

B.永恒性

C.继承性

D.时代性

12、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

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

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3、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则变,其色亦变”。

墨子这种观点属于()。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主导论

D.主体能动论

14、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递文化知识

B、发展生产力

C、发展教育制度

D、培养人

15、一般来说,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16、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7、中学生小孙近期心里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

D.建立统一性

18、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

A.卢梭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19、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

D.程序性

20、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21、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4、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2、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4、简述经验课程的的优点。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

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

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

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问题:

(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

(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

 

2、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

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

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燥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

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伦次而且声音发颤。

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经常因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

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

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问题:

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适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D

2、C

3、答案:

A性格特征

4、【答案】B。

解析:

活动课程论主张编制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序相一致,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以活动为中心,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5、A

6、D

7、答案:

A

8、A

9、B

10、D

11、【答案】C

12、C

13、B

14、答案:

D

15、答案:

A

16、C

17、D

18、【答案】C

19、答案:

D程序性知识

20、C

21、答案:

A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参考答案】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

2、错误。

理由:

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

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

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3、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

①总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

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佳,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

②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

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第一,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第二,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第三,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4、此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其作用表现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2、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3、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4、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

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

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趣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这体现了对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想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这属于趋避冲突。

(2)第一、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

对晓雯的教育,可以从确立远大的目标着手,合理处理好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动机冲突。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

对于晓雯这样优柔寡断的学生,要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

第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激励晓雯用格言、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

2、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材料中女同学整天忧心忡忡,心跳加速,思维不受控制,上课害怕老师提问,这是典型的焦虑症的表现。

产生的原因:

(1)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

(2)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3)个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

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

这些人格倾向可称做焦虑品质。

调适的方法: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