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3253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湖南5年真题面对面(2013~2017)

1. (2017常德12)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2. (2016长沙18)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中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增长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土地私有制的实行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 (2016永州13)“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

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

”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4. (2015永州14)在我市某农村曾先后流传“说可怜,道可怜,最苦要数六零年,萝卜叶子做饭吃,芥菜叶子当油盐”和“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娶了媳妇又盖楼”的歌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变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5. (2017常德11)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6. (2016张家界13,节选)

【现代复兴篇】

材料五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5)材料五中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的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2分)

 

(6)历史感悟: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做?

(1分)

 

备考实战演练

1. (2017呼和浩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2. (2017河南)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

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 (2018原创)曾任四川广汉县委书记的常光南回忆道:

“在人民公社20年时间里,向阳公社人均分配从68元到74元,只增加了6元钱。

”1980年,该地区撤销人民公社,成立“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1997年,向阳农民人均收入2677元,比1978年净增2000多元。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国有企业改革

C.实行对外开放

D.市场经济的推行

4. (2017长沙麓山国际一模)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5. (2018原创)1979年10月,国务院在有关规定中明文指出:

除国家有明确规定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企业摊派各种费用;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向企业抽调人员、设备、材料和资金,否则企业有权拒绝;经过批准的借调人员,由使用单位负担工资等费用。

这说明()

A. 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奔溃

B.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 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

D. 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

6. (2017长沙二模)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中说明:

“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我国在此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7. (2017长沙麓山国际一模)“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B.珠海市C.汕头市D. 厦门市

8. (2017泰州)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

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9.(2017淄博)根据下面“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C.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10. (2017陕西)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对外贸易

(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1. (2017达州)邓小平说: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12. (2017日照)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和“计划经济祟拜”和“公有制崇拜”。

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3. (2017长沙四模)(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同时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涌现出了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

对外开放以来,特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

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请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2分)试举一例在建国后党的历史上最能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会议。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文革”结束初期是如何“打破思想僵化”的?

(2分)“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国党和政府在农村是如何“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的?

(2分)随后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又做出了什么调整?

(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分)五个经济特区中,哪一个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代表?

(1分)

 

(4)你能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得出哪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分)

 

14. (2017常德澧县模拟)(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

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

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

(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分)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2分)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3分)

答案: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湖南5年真题面对面(2013~2017)

1.B2. D3. D4. B5. D

6.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分)

(6)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备考实战演练

1. A2. D3. A4. C5. C6.D7. D8.D9. C

10. B11. D12. D

13. 

(1)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分)

(2)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2分)

(3)可以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等。

(任答一点,2分)深圳。

(1分)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任答一点,2分)

14. 

(1)地方: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或者小岗村)(1分);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

(2分)

(2)由改革在前、开放在后到交互进行、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2分)

(3)2013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开放。

(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

(4)认识:

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和开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等。

(意思相近即可得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