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6545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docx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的反射

一.光的传播

一选择题

1(19新疆)2.2018年1月31日晚,中国多地观察到了月全食现象,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光的()

A.直线传播B.反射C.折射D.色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月食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详解】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月全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月食的成因,是一道基础题;生活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或光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很多,如:

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影子、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时的三点一线等,平时要注意观察与思考,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19怀化)5.下列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铅笔在水中“折断”

C.雨后彩虹D.投到车身上的手影

【解答】解:

A.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项A不合题意;B.铅笔在水中“折断”,是铅笔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铅笔是虚像,比实际位置浅,看起来向上折断“,此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项C不合题意。

D.投到车身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3(19聊城)2.(3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灯下手影B.

水中倒影

C.

海市蜃楼D.

雨后彩虹

【解答】解:

A、灯下手影,是利用光沿直线播形成的现象,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利用了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D、天空的彩虹,是利用了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19湘潭)6.(2分)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墙上的“手影”B.

露珠下的“叶脉”

C.

水中的“倒影”D.

“折断”的铅笔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手影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

故A符合题意;

B、露珠相当于放大镜,通过露珠观察叶脉,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5(19孝感)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

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海市蜃楼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本质上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

C.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本质上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6(19扬州)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玻璃杯看物体为光的折射;倒影为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放大镜看指纹为光的折射;日食月食以及手影等为光的直线传播

7(19娄底)3.清代诗人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

【详解】“白日不到处”,就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8(19铜仁)3.下列现象中,与月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手影B.平面镜中的像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D.雨后彩虹

【分析】首先分析月食形成原因,然后判断选项中形成的原因进行对照。

【解答】解:

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转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遮挡了太阳光射向月球的光线,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球时,太阳光被地球遮挡,看到月食,所以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

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19吉林)1.如图所示,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 海市蜃楼

B.手影的形成

C.放大镜成像

D.镜中的苹果

【答案】B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放大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镜中的苹果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

影、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应用有:

排队、瞄准、激光准直、皮影戏等,据此选择。

10(19呼和浩特)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例如光现象,《墨经》中就曾经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反射等光学问题。

下面四图中,光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鹦鹉照镜

B.

日食

C.

鱼在哪里---

D.

海市蜃楼

【答案】B

【解析】

【详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A、鹦鹉照镜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由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是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高一些,则渔民叉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1(19巴彦淖尔)1.(3分)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解答】解:

“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溪底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出后,发生了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小溪的底部是变浅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

故C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2(19包头)1.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

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C解析:

本题考查光学知识。

立竿见影是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题中各选项,A项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B项是光的折射,C项是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D项是光的色散,原理是光的折射,因此本题选C。

 

13(19长沙)2.(3分)“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

B.焰火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

A、焰火自身能发光,所以焰火是光源,是人造光源,故A错误;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快,故C错误;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是人挡住了焰火,故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

D。

14(19内江)4.(4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

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会形成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D错误。

故选:

C。

15(19盐城)7.下列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拱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玻璃射向空气中时,在水和玻璃界面、玻璃和空气界面发生折射。

故A错误。

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故B正确。

C.放大镜把字放大,是由于光在通过凸透镜时,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故C错误。

D.倒影的形成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

故D错误。

二.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9徐州14.(3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纸板要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图中反射角度数为_______;能不能因此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解: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要水平放置,白纸板要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45°;只有入射角为45°时,反射角为45°,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垂直,只凭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不能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

故答案为:

竖直;45°;不能。

 

三实验题

1(19怀化)31.(4分)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1)实验时,将光屏____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人射光线与法线在。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___________两侧。

(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时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结论即可)。

【解答】解:

(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

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后在法线的两侧;

(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

(1)垂直;同一平面内;

(2)法线;(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19长春)2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解:

(1)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来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且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3)如图:

答案为:

(1)大小;

(2)c;不变.

(3)

3(19潍坊)19.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用直尺和笔描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1)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

(2)为了探究完整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______。

【分析】

(1)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路,并通过向后折另一半,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根据题意可知,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能够间接的在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即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的目的有:

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共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实验中采用可折转的纸板,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共面,可以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位于法线两侧;要想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则需要使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所以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量角器。

故答案为:

(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量角器。

4(19吉林)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而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F射出。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3)如果让光沿F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

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答案】

(1)漫

(2)等于(3)可逆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如果让光沿F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

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

(1)漫;

(2)等于;(3)可逆

【分析】

(1)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在一定范围内,而漫反射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我们之所以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发生漫反射;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19常德)25.(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线,测得AO、OB与法线的夹角均为40°,于是小波得出结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线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答案】

(1)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在不能

【解析】

(1)据题意可知,此实验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由于实验次数少,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合理;

(2)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虽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

 

6(19广东)1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________(选填“30°”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_______。

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答案】30°增大不能

【解析】本题属于光的反射题。

由入射角的定义知,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所以由图甲知,入射角等于30°;又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反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所以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增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所以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则由于右侧纸板不再与左侧纸板共面,故在右侧纸板上便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点评】此题考查了入射角的概念以及光的反射定律。

要求考生注意弄清入射角、反射角是哪两条线之间的夹角,并且学会反过来用光的反射定律解析“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涉及的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

三.光的反射

一选择题

1(19桂林)3.小敏同学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她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D

2(19山西)6.(3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一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D.形影不离

【解答】解:

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形影不离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

C。

3(19金华)2.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

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解:

AB、太阳发出的光从空气照射到定日镜面上时会发生反射,但没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不会发生折射,故A正确,B错误;

C、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经过定日镜后光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

D、一般情况下,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所以光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故D正确。

故选:

B。

(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4)一般情况下,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

此题通过塔式光热电站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几种光现象,并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19无锡)6.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射中目标,故C符合题意;

D、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不能射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5(19黄冈)1.下列现象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是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平面镜成像

D.凸透镜成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是由光

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6(19海南)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答案】B

【解析】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C.“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观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7(19武汉)1.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将在东湖绿道上进行。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美丽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B

【解析】

【详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东湖绿道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只有B正确。

 

8(19湘西)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射角是60°B.入射角是3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D.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0°,则可得入射角为60°,由反射定律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入射角与反射角始终相等,则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

9(19襄阳)2.在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阳光照射下高楼大厦产生的影子B.襄阳护城河河面上倒映着古城墙的影像

C.池里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侧面看,筷子变弯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阳光照射下高楼大厦产生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襄阳护城河河面上倒映着古城墙的影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池底反射的光线射向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由于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