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3896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钱丽芸

指导教师尹燕、X峰

摘要:

宜兴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具有十分良好的旅游资源。

其中溶洞旅游的开发对于宜兴旅游溶洞建设和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宜兴溶洞开发于上个世纪80年代,集中分布在宜兴西南部山区的善卷镇、湖滏镇。

本文在对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指出溶洞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形象遮蔽、负近邻效应等方面问题。

本文在管理体制改革、开发模式创新、可持续开发、创新特色经营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宜兴溶洞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溶洞旅游;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

StatusandCountermeasureStudyontheExploitationofCaveTouristResources,YiXing

StudentmajoringinTourismManagementQianLiyun

TutorYinYanCuiFeng

Abstract:

YiXinghasaglorioushistory,superiornaturalcondition,richproductresources,anduniquehumanitieslandscape.Itisofverygoodtourismresources.Thedevelopmentofcavetouristhasthevitalsignificance.IthelpstoconstructthelocaltourismeconomydevelopmentinYiXing.YiXingcavesaredevelopedinthe1980s,situatemainlyinthesouth-westernmountainsinZhangZhuandHuFutown.Thisarticlecarriesontheon-the-spotinvestigationtotheYiXingcavetouristresources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andpointsoutproblemsintheexploitationsuchasvisualizeshieldandsoon.ThisarticlePutsforwardtheadviceinmanagementorganizationalreform,developmentpatterninnovationandcavestouriststrategyaspect.IthasreferencevaluetoYiXingcaveresourcesforthefurtherdevelopmentprogramming.

Keywords:

CaveTourist;CaveinYiXing;TouristResourcesDevelopment

宜兴全市共有大小溶洞85个,其中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溶洞5个,分布在宜兴西南部湖滏镇、善卷镇的丘陵山区。

省内闻名的AAAA级宜兴善卷洞风景区、X公洞风景区,后起之秀陶祖胜境风景区(慕蠡洞)、西施洞风景区、优美灵谷风景区(灵谷洞)等。

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宜兴善卷洞、X公洞、灵谷洞、慕蠡洞、西施洞等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谈谈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宜兴溶洞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溶洞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发了数以百计的喀斯特溶洞资源发展旅游业。

对溶洞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学者对于溶洞旅游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对溶洞旅游定义、特征、生命周期的研究探讨。

X任、朱学稳[1]指出了中国游览洞穴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当前世界上高水平开发的游览洞穴的主要特点。

保继刚[2]、李睿、章珠娥[3]阐述了喀斯特洞穴资源特点和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杨明德[4]则提出了溶洞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可持续利用性。

李睿[5]、保继刚、丁健[6]对XX建水燕子洞、XX瑶琳洞进行了个案研究。

(一)溶洞旅游资源的概念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X》的旅游资源分类,溶洞旅游资源属于地文类景观的洞穴类,是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喀斯特溶岩地貌。

溶洞旅游资源按规模分,是中尺度的造型地貌;按造型实体出现数量分,是复合造型地貌。

其又称变幻造型地貌造型,是意境最丰富的一种地貌形态,变换位置、时间或角度,都可以出现不同的造型景观[7]。

我国溶洞资源分布由于气候原因,自南向北发育程度减弱。

华南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溶洞,尤以XX山水载誉天下;长江中下游次之较弱,以岩溶丘陵、洼地、中小型溶洞为主;华北溶洞发育很弱,落水洞不多见,以岩溶泉为主要特征。

(二)溶洞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类型

溶洞旅游资源是一种遍在性旅游资源,其共性大、独特性小、游客重游率低,空间竞争替代性强、总体评价是一种区域性旅游资源[2]。

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比较独特,往往没有探查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

孤立的洞穴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都很短,很快就进入衰落阶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在某一个旅游规模上持续发展[3]。

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类型分为四种,孤立的溶洞开发、组合的溶洞开发、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溶洞开发和利用介入机会的溶洞开发[2]。

开发溶洞旅游,除了溶洞景观质量高以外,或借助风景区的组合开发或镶嵌开发,或处在旅游热线上利用介入机会,都需要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根据溶洞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对溶洞旅游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经营。

二、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宜兴溶洞旅游具有资源、区位、交通、生态等优越条件,发展溶洞旅游的潜力很大;同时也存在着景区知名度低、景点同质化等不利于溶洞旅游发展的问题。

(一)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1.溶洞资源条件优越

宜兴溶洞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岩溶丘陵、溶洞,形成于中更新世的间冰期(距今30多万年),发育在约300米左右的三叠纪青龙石灰岩中,外围是较老的泥盆纪的五通砂岩。

溶岩地貌类型齐全,景观复杂多样,溶洞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融山、水、泉、洞、瀑等雄、奇、险、秀的自然美景和古老的陶都、洞天竹海、梁祝故事为一体。

宜兴溶洞分布集中,除开发最早资源条件最优的善卷洞在宜兴西南部山区的善卷镇以外,其余四个溶洞都分布在宜兴南部湖滏镇山区,资源分布集中。

图1宜兴市溶洞旅游景点分布图

溶洞旅游资源独特,艺术观赏性强,科学价值大。

例如,X公洞作为多部影视电影的拍摄基地,洞里栖息的蝙蝠与岩石地表蝙蝠型的泉水池构成特殊景观;慕蠡洞由于X蠡和西施归隐太湖,后人爱慕这对神仙眷侣“只羡鸳鸯不羡仙”而得名;西施洞旁的深山古刹崇恩寺和磬山塔林,相传乾隆曾三次来此寻父,并亲题“天下第一祖庭”;善卷洞溶洞本身则具有独到的结构特征,整个溶洞如一座喀斯特溶岩雕成的三层大厦,与“比利时汉人洞”、“法兰西里昂洞”并称世界三大奇洞。

宜兴是中国古典爱情人物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里,是梁祝故事的源发地、祝英台的诞生地、活动地和逝世地。

06年善卷洞被XX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山伯祝英台之乡”[8]。

宜兴梁祝文化的集中地在善卷,善卷洞风景区有碧鲜庵、英台楼阁、琴剑冢、草桥等文物,还有晋义妇祝英台之冢——祝英台陵墓。

每年的农历3月28日为“梁祝”化蝶之日,是宜兴当地的“观蝶节”[9]。

2.区位条件优越

宜兴市在地域上属于长江三角洲水乡园林旅游资源分区,在文化上属于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包括长江下游、淮河下游和钱塘江流域)。

阳羡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的宜兴南部湖沼山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4左右,包括X渚、湖滏两大向斜盆地以及附近山丘和东、西、团氿湖群。

阳羡风景区旅游的地脉与文脉基层厚实,为宜游、宜居、宜人的风水宝地[10]。

风景区群山起伏、水秀洞奇,有“东南山水甲天下,荆溪山水甲东南”之誉,故又名“荆溪风景区”。

它是以溶洞、竹海、陶都、茶洲为特色的山林风景区。

3.交通可进入性良好

宜兴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腹地,是苏浙皖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区位条件优越。

距XX186km、XX170km、XX150km,离XXXX100km,XX市区78km,104国道贯穿市区,是宁杭高速的重要联结点。

与周边XX、XX、XX、XX等城市群的交通便捷。

于05年建成的XX——宜兴高速公路使其与XX太湖风景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图2宜兴市溶洞旅游交通区位图

此外,宜兴市区域内交通便利。

市内五个溶洞都由两条旅游专线可以直达:

旅游一线直达X公洞、慕蠡洞、西施洞、灵谷洞和竹海风景区,班车每半小时一班;旅游二线则到达知名度相对较大的善卷风景区。

善卷景区配备旅游专车,游客也可以乘到善卷镇的公交车到达景点,车程40分钟。

4.生态环境优越

宜兴溶洞不但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独特,而且,阳羡风景区内空气清新、气候舒适。

溶洞分布的山区拥有两个“绿肺”:

龙柏山森林公园、竹海风景区。

全市竹林面积18万亩,拥有XX最大的毛竹基地,称为“竹的海洋”。

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XX龙井茶,XX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

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

宜兴阳羡茶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发芽”的美誉。

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

5.开发初具规模

宜兴全市共有大小溶洞85个,其中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溶洞5个,分布在宜兴西南部湖滏镇、善卷镇的丘陵山区。

宜兴溶洞景点最早开发于1934年,由储南强先生开发并开放善卷洞。

80年代以前开发的溶洞有善卷洞、X公洞和灵谷洞三个。

1986年开放慕蠡洞,1989年开发西施洞。

20世纪90年代初,宜兴五个旅游溶洞开发已经初具规模。

表1宜兴五个主要旅游溶洞开发规模

溶洞名

性质

善卷洞

X公洞

灵谷洞

慕蠡洞

西施洞

位置

善卷螺岩山

湖滏孟峰山

湖滏岗下村

湖滏金塘山

湖滏青芝岭

规模

溶洞面积

4696.4m2

3299.0m2

8160.0m2

8300.0m2

2596.5m2

游程长度

800米

1000米

1173米

500米

300米

水洞长度

120米

100米

洞穴形态

厅堂式、

厅堂式、

厅堂式、

沿断层、

沿层面、

穿洞式

水洞口

廊道式

节理发育

裂隙发育

洞穴沉积

石钟乳、石笋丰富,边石池,溶洞瀑布

石钟乳、石笋等,粘土堆积砂砾深厚

化学沉积物丰富,有粘土砂砾

石钟乳、石笋丰富,大量粘土,砂堆积

少量石钟乳、边石坝,有砾石,泥沙堆积

(资料来源:

吴耀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2004)

在客源方面,宜兴溶洞旅游人气指数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着XX、XX、XX以及XX、XX的旅游客源,溶洞旅游游客量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以宜兴著名溶洞善卷洞为例,2000年~2005年,善卷洞累计接待游客232.35万人次,尤其在2002年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游客量从30万人次成倍增长到2005年的61.46万人次。

从近六年善卷洞景区游客接待量可以有代表性的看出,溶洞旅游已经初具规模。

表2近六年善卷洞景区接待量一览表(单位:

万人次)

(资料来源:

吴耀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2004)

(二)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

1.景区知名度低,形象遮蔽问题

宜兴阳羡风景区位于我国著名XX太湖风景区、XX西山风景区之间,无论是景区知名度、基础设施,还是区位条件、交通便利上,目前都处于十分明显的竞争劣势位置。

宜兴周边著名景区对其旅游地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11]。

宜兴、江阴等地的游客不少是游览XX太湖、XX园林之后,顺道而来的。

区内景区只能以XX、XX、XX为一级国内客源目标市场。

如果各自为战,不能形成整体实力,导致游客分流,宜兴的溶洞旅游就无法上档次,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

2.景点同质化,负近邻效应

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共性可能引起“近邻效应”的正效应和负效应[12]。

宜兴溶洞地区景观的构景因子相似、景点分布密集,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负近邻效应”。

较密集的溶洞开发必导致分流客源,投资收益降低。

湖滏镇已开发的四个溶洞之间距离不超过5公里,游客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只希望游览l~2个即可,从而导致了旅游屏蔽现象和抢争客源问题。

尤其是坐落在青芝岭的西施洞,与慕蠡洞相距仅1公里。

因为溶洞面积小,景观质量相对不高等原因,西施洞目前游客量已极少,只作为慕蠡洞的附属景点处于半倒闭状态。

3.整体乏宣传,促销力度弱

由于缺乏溶洞旅游的整体规划,在宣传促销上,各自为战,没有整体的旅游形象策划及相应当宣传,促销手段形不成合力。

善卷洞的景点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经济实力强,其宣传力度就大;湖滏镇的四个溶洞则宣传力度小,对客源市场没有及时有效的争取,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13]。

4.优势欠发挥,创新不明显

当前我国溶洞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溶洞的旅游开发主要以观光旅游和科学考察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客源市场的发展[13]。

一般的溶洞都不具备开发参与性项目(如探险、康疗等)的条件,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仅以观赏性为主的溶洞型旅游地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14]。

宜兴旅游资源优势转化率低,旅游产品低水平重复开发,这些不仅使旅游市场恶性竞争加剧,资源浪费、资源与环境破坏现象并存,而且旅游业及旅游项目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和联动效应也不明显,并已严重影响了溶洞旅游的发展。

宜兴溶洞资源与其竹海生态、陶瓷文化、梁祝文化结合紧密,旅游开发时如果能创造性地找到切入点,结合各种优势文化和可利用资源,可以开发出创新旅游产品。

5.生态保护弱,缺乏可持续

溶洞景观的形成是在特定环境下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喀斯特作用的结果,它一旦被破坏是很难恢复的。

溶洞的旅游开发必须要做好生态环境和景观保护的研究工作。

在开发利用中要做好溶洞资源的保护工作,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开发利用。

如法国牛斯洞是重要的史前期壁画洞,它规定每天参观的人数、批数及每批间隔时间,洞内参观采用蓄电池矿灯,目的是保护壁画。

宜兴在溶洞旅游的开发中存在破坏丘陵地区植被、溶洞内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溶洞本身的结构和发育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三、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更好发展宜兴溶洞旅游,目前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革溶洞风景区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善卷洞、慕蠡洞、灵谷洞等溶洞景区的经营权纷纷改制。

景区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投入巨资改造老景点,开发参与性强、生态含量高的新景观。

现已形成“洞前是公园,洞中是游园,洞后是乐园”的一个功能齐全、具有多种景观的景区。

以宜兴溶洞中知名度最高的善卷洞为例,2002年善卷洞五年的经营权被成功拍租,原善卷洞景区管理处主任惠志刚以最高积分竞得了经营管理拍租权。

根据承包协议,在未来的五年中,前三年他将每年上交景区资源管理费200万元,后两年每年递增10%,即分别为220万元和242万元。

在租赁承包期内,善卷洞景区单位的经营管理方式改变、内部分配形式改变,而景区管理处及其原有人员性质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图3善卷洞景区现有管理模式图

改制前善卷洞景区的游客量稳定在30万人次左右,除去2003年非典的影响,改制以后善卷洞景区的游客量逐年递增,2005年已经达到60万人次左右,今天的善卷洞景区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从近几年善卷洞景区游客量的递增趋势可见: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助于景区实现由低层次分散经营向高层次整体化、专门化经营的转变,有助于把旅游资源优势较快的转化为经济优势。

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改制也存在不少问题:

从体制上看,这种改制有着较强的行政色彩,原景区管委会主任以个人身份参与竞拍,承包期间主要管理和工作人员的构成、性质均不变。

这种形式上的政企分开没有改变原有景区管委会的行政管理职能。

另外,从承包时间上看,只有短短的5年,在承包费的压力下,难以完全规避景区开发中出现的短视行为,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对宜兴溶洞风景区的管理体制创新应该立足以下几点:

1.资金与人才同时引进

许多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都是位置偏远、交通不畅、经济贫困的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缺乏必要的开发资金,更加缺乏懂经营和管理的人才。

因此,在投资主体实行股份制改造后,既可以让一些股东带资入股,又可以鼓励专门人才以智力入股,从运营资金和经营理念两方面获得收益。

2.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引进开发建设资金的同时,也引进大量环境保护资金,从而扭转过去那种低投入、低开发、低保护的局面,转向高投入、高开发、高保护的良性发展轨道。

3.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

景区主管部门负责人兼任股份制经营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做法,应当尽量避免。

真正的政企分开能同时调动政府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景区管理部门把微观经济行为放手给股份制企业,集中精力对景区开发利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优化溶洞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宜兴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地理条件优越,应该把由“人文情结”支配下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这两方面内容和溶洞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走“溶洞一生态一文化”模式,以满足旅游者深层次的需要。

笔者认为,宜兴溶洞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应该在“区域资源联动”和“区域资源整合”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1.区域资源联动

区域旅游资源的联动,是通过“市场共享”和“资源共享”,以同一种旅游形象参与竞争,进而增强区域旅游整体的吸引力,实现各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15]。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具有经济基础雄厚、客源市场强大、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无行政障碍旅游区[16]、安排大型旅游活动,都将促进区域客源的增长,提高景区知名度[17]。

根据《XX省宜兴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宜兴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18]:

借助长三角旅游网络起始建设之机,加快把宜兴培育成太湖旅游新明珠、长三角旅游网络西拓前沿的新枢纽。

宜兴溶洞旅游已制定了长三角旅游区区域联动目标,即依靠宜兴独有的资源优势,加强长三角都市群的区域合作,使宜兴在长三角旅游区地位不断提高[18]。

宜兴旅游应该树立“大旅游”观念,与长三角XX、XX、XX、XX、XX联动。

利用太湖资源,开发深度旅游,在带动宜兴旅游区繁荣的同时,带动溶洞旅游的新旅游增长点。

把溶洞旅游和“梁祝故里文化”、“竹海生态风情”、“陶祖文化”、“陶都文化”等特色旅游结合起来,通过举行交易会、推介会、旅游风情展、签订合作协议等多种方式,使一个全新的宜兴旅游形象深入人心。

宜兴旅游部门针对宜兴的两个主要客源市场——XX和XX做了一系列促销活动。

2006年2月“长江三角洲(XX)旅游交易会”期间,宜兴市旅游局在XX举办了“宜兴旅游新景XX恳谈会”,会上集中打出“陶都宜兴——生态园林游”的主题[19]。

2006年4月在XX黄浦江畔,宜兴市旅游管理部门开展宜兴旅游“大篷车”的宣传,全力把宜兴旅游打造成XX市民的“后花园”[20]。

2.区域资源整合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21]。

“整合营销传播”是市场学概念,其核心是以统一的目标传播形象,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建立品牌效应进行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22]。

溶洞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必须使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使溶洞景观与其他特色旅游资源整合。

尤其在溶洞资源景点多而散的情况下,必须有一定的线索将重点景区相连接,才能够实现区域资源整合。

宜兴溶洞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要做到溶洞、梁祝、竹茶、陶都文化四个整合:

西施洞与慕蠡洞“关联整合”,以经营现状较好的慕蠡洞客源来带动西施洞的发展。

慕蠡洞以“陶祖文化”为载体,在古溶洞的外围建娱乐、休闲、教育、参与性附属景点。

X公洞可以发挥其影视知名度高、道教文化余脉的优势,在洞外构建电影拍摄场景,建明清古街、道教主题园。

善卷洞景区与梁祝文化整合:

溶洞地貌、地下河漂流、溶洞瀑布景观,与溶洞外梁祝文化博物馆、梁祝化蝶园等人文景观紧密结合,配合以“寻梁祝故里”的主题活动。

宜兴溶洞旅游的品牌可以延伸为“梁祝故里、溶洞新景”。

溶洞旅游与竹、茶文化资源整合,可以与竹海风景区联合推出创新旅游产品。

05年8月善卷洞风景区推出了“游善卷,赠送太华大竹海”的活动,已经获得游客好评。

竹海风景区发展竹器工艺品生产和加工,开拓旅游纪念品市场可以拉动旅游的供需求。

宜兴阳羡茶场位于湖滏镇,茶文化可以就近与湖滏镇的4个溶洞景区整合开发,提供“西湖龙井模式”的游客品茶环节,让游客参与采茶、制茶等工艺的亲手制作。

溶洞旅游资源与陶都文化整合:

以“古老的陶都、新兴的溶洞”为口号,结合“溶洞风景游”与“陶都文化游”。

线路景点设计:

善卷洞或慕蠡洞风景区(陶吧制陶)、丁蜀陶瓷博物馆、宜兴唐代古龙窑、宜兴第一紫砂厂、阳羡茗陶苑、紫砂购物。

(三)合理适度开发,促进持续发展

1.合理适度开发,实施科学管理

溶洞旅游应根据环境质量容量合理适度开发,使旅游发展与环境质量容量相适应。

学者曾对宜兴善卷洞CO2含量及旅游人数监测,得出为确保溶洞中CO2含量对人体无害,善卷洞的日接待游客容量应控制在10000人次以内[23]。

那么,善卷洞浏览区的游览班车、船只的开通,道路的修建标准,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就应以此为标准进行投资建设,以实现对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与匹配。

2.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持续发展

旅游既有可能通过创造收入来保护环境、文化、历史和自然的吸引力,但是,没有计划的旅游开发可能会破坏生态,制造拥挤,甚至危害到旅游主体的结构和功能[24]。

为使溶洞旅游资源持续利用,应该摸清全市溶洞旅游资源的分布X围、价值品位、开发时序和开发层次,从而全面规划,分期分批地、分地区分层次地开发利用。

应加强对溶洞所在地区的环境演变的认识,健全调研评价、规划的审批体系,逐步建立资源信息库。

组织多学科、多行业的专家来进行研究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溶洞旅游资源的调研评价工作和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

(四)创新特色经营,注重营销宣传

1.推出创新产品,注重旅游特色

旅游地新景点、线路可以使旅游地的饱和容量数增大,新产品的推出可以增加游客的人均消费值。

宜兴有着独特的陶瓷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和梁祝文化,围绕着“中国陶都,江南水城”的形象定位[25],溶洞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应借助于宜兴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通过节庆活动和新旅游产品的介入,体现溶洞新景、旅游整体新形象。

利用“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开展宜兴溶洞旅游活动;推出“梁祝文化节”,以梁祝故事为主线,游览善卷风景区、梁祝化蝶园,观看梁祝化蝶表演。

善卷洞景区地下河漂流吸引了世界各国舢板运动爱好者的参与。

借鉴JIANGZhong-chen对丰鱼岩的岩溶景观和旅游开发研究,洞穴温泉和瀑布、地下暗河乘船漂流等能够形成洞穴奇景,为溶洞的多层次旅游开发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26]。

2.宣传溶洞旅游,吸引旅游客源

围绕宜兴旅游“秀山”、“XX”、“名都”、“浓情”做文章,积极做好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

景区方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对溶洞旅游进行宣传和推广,还可以借助一些展览和博览会对相关的信息展现给大众,例如“长三角旅游交易会”。

从不同的侧面对宜兴溶洞旅游进行有效的宣传,在以后还需要不断加强。

宜兴的政府已经针对XX和XX客源市场分别作过宜兴旅游形象宣传。

各大旅行社在市旅游局带动下,对区域外旅游的宣传和业务开展刚刚有了一点起色。

但在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