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560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docx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后

杨井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试行稿)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的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严重脱节,教案备的是一套,上课过程是另一套。

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以,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科学素养,我校提出了教师从备教案向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并进行初步探索。

一、指导思想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长:

辛海

副组长:

贺学斌徐建军

成员:

各年级学科教师

职责:

组长负责宏观指导、监督小组工作进程,提出整体规划框架,对改革成果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组长决策,检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各成员具体负责整个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实施阶段时间和主要活动

1、思想动员阶段:

2013年2月下旬,宣传动员,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学案导学的优势。

2、理论学习阶段:

2013年3月上旬,分发学习材料及上网搜索相关资源自主学习。

同时各备课组上网搜索相关学案导学授课视频观看,然后集中研讨学习交流。

3、试行反思阶段:

2013年3月中下旬至本学期末,七年级各科任老师进入试行学案导学授课教学活动,并进行反思改进。

4、实施开展阶段:

2013年8月至10月(前半学期),要求七、八年级每节课都真正实施学案导学授课。

5、评估比赛阶段:

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后半学期),根椐期中考试成绩进行评估学案导学教学效果,同时举行学案导学授课比赛活动。

6、推广交流阶段:

2014年3月,试行年级总结经验,撰写学案导学报告,用汇报、案例分析、授课等形式进行全校推广交流。

(注:

各阶段活动要有记录和原始材料的保存,以便将来撰写结题报告、推广交流时使用。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学案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一点对于“学案”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

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引导性原则: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

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创造浓厚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探索性原则:

“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

学案设计时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启发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热情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科学地设计问题引起探索,适时引线搭桥帮助探索是“学案制”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4、系统性原则:

中学各学科知识体系有其完整性、逻辑性。

但许多学生却感到知识零碎、难以把握。

教师在学案书写中就应重新整理、归纳,理出思路、找出知识突破口,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更易于学生掌握。

5、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

通过学案制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6、知识迁移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该注重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迁移,不应是书本内容的翻版。

(二)学案编写过程要求

1、“学案”的编写体现“提前备写、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思想。

2、同备课组相关教师应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完成“学案”初稿。

再由教研组长对“学案”初稿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学校领导进行最后审核签字定稿,打印下发,投入使用。

未经相关领导审核的视为无效学案。

其中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学科由辛校长审核;英语、思品、历史、地理由教务处徐主任审核。

3、上课前任课教师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导学案,即进行课前备课,使导学案具有个性特色。

4、教学时师生共用导学案,教师课后在导学案的反思栏空白处填写教后记(必须填写),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案编写和操作的基本环节

1、新授课学案的基本环节

【学习目标】

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重点点评,展示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同时回忆预备知识。

具体要求如下:

①作业点评要有普遍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②预习内容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检测展示要及时有效。

(2)导学释疑

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识的填空。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如下:

①通过学案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②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老师提出。

③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

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④自主、合作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⑤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

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

⑥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

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3)巩固提升

①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②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

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③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检测反馈

教师设计适量的检测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和层次性、针对性。

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变式训练。

对个别不达标的学生,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跟踪指导,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公布下节课学习内容。

对课程中的知识点和主要问题生发出的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挑选作业习题,达到拓宽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作业布置要按照我校的“作业套餐”的要求进行。

(6)课(学)后反思

教师应填写课后反思,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

学生可根据情况填写学后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

2、复习课学案的基本环节

【知识检索】

(1)按照新课程标准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知识检索

(2)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知识检索。

【课堂导学】

(1)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练习题的内容。

对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难点疑点,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争辩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2)对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

(3)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和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突出问题、重点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4)教师结合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

【课堂检测】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2)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

典型的问题要在错题本上做好整理记录。

【课后作业】:

对知识点和主要问题生发出的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挑选教辅上的习题,达到拓宽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课后反思】:

教师应填写课后反思,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

学生可根据情况填写学后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

五、实施注意事项

1、教案和学案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

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学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侧重学生间交流和评价。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专门给学生看和用的学案。

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

2、学案格式必须按附一的要求进行,可根据学科实际增加一些内容。

3、课堂教学过程应体现预习、展示、反馈三模块。

4、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落实好“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

“三讲”:

即讲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讲规律、思路、技巧;讲方法和策略。

“三不讲”:

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不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不讲。

同时还要强化反馈矫正措施,做到“三清”,即堂堂清、单元清、阶段清,努力争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5、作业布置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则:

“三布置”:

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训练(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训练(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训练(作业)。

“三不布置”:

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负荷(过难过多)的作业。

要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做到分层布置作业,基本题目、提高题目、研究性题目各有侧重。

避免从报纸、杂志或刊物上整版分发给学生或复印给学生当作作业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6、建立学习小组。

各小组优差搭配,让学生在小组内“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7、建立学习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价机制,经常性评比各组,做到奖优罚差。

杨井中学

2013年2月25日

附一:

新授课学案格式(通用)

附二:

杨井中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用表)

附三: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供参考)

附四:

杨井中学学习小组评价汇总表

附五:

杨井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附六:

杨井中学十条学习保证

 

序号:

附一:

新授课学案格式(通用)

杨井中学**年级**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签名)课型:

时间:

集体备课

反思栏

一、课题:

二、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问题1(活动1)、……

问题2(活动2)、……

……

【导学释疑】

问题1(活动1)、……

问题2(活动2)、……

……

【巩固提升】

问题1(活动1)、……

问题2(活动2)、……

……

【检测反馈】

问题1(活动1)、……

问题2(活动2)、……

……

【拓展延伸】(可选)

……

【学后反思】

 

 

附二:

杨井中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用表)

日期:

班级:

学科:

授课人:

授课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分值

得分

预习

指导

有效预习

有预习方法的指导,有交流和探讨完成预习内容。

10

处理及时

教师和小组组长对学生预习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检测。

学案

设计

目标明确

符合相应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目标确定准确。

15

环节齐全

能按照学案格式要求编写,内容安排合理。

难易有度

明确知识点或能力点,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适度。

适合学情

符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

利于生成

要设置层次性目标;留有空白,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

气氛

营造

民主宽松

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充分的话语权。

10

和谐融洽

围绕学习内容,交流的气氛融洽,思考专注,讨论活跃。

资源

利用

资源开发

善于开发来自教材、学生、生活环境等各种有效资源。

10

资源整合

有效整合不同媒介、不同学科和古今中外等资源。

教师

引导

多方关注

关注个体和全体、过程和结果、个体学习和合作交流。

15

适时点拨

适当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及时调控

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当调整。

张弛有度

内容安排上,疏密相间,详略得当;在节奏把握上,舒缓有致。

学生

活动

参与态度

参与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积极,学生之间互助。

15

参与广度

合理安排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任务。

参与深度

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

多元

评价

主体多元

有学生个体评价,有学习小组评价,有教师的评价。

10

关注三维

有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方式多样

能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课堂

效益

基础等级

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完成相应层次的目标。

15

发展等级

有相当的学生能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

评语:

 

总分

附三: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试行稿)

一、小组建设

(一)组织建设

将全班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兼顾其他方面的差异平均分组并编号。

6人或5人一大组,2人一对组(对面而坐),每个大组设组长一人。

1、两个人的小组是最基本的形式。

一般1号和6号为一对组,2号和5号为一对组,3号和4号为一对组。

如果一大组有5人,则1号、3号和5号为一对组,2号和4号为一对组。

对组成员之间实行“捆绑式、导师制”,即1号为6号(3号和5号)的导师,2号为5号(4号)的导师,3号和4号互为导师。

对组成员之间要精诚合作,团结一致,80%的问题甚至更多的问题可以在“一对一”的小组中解决,互批互改,你读我听,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互相检查背诵、默写、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一对一的方式将问题落实。

2、重点抓组内落实,谁帮谁落到人头上。

给组长(每组1号)绝对的权利,组长的具体职责如下:

(1)组长要全面负责本组内成员的预习、练习、作业等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协调组内合作情况。

关注组内每个成员,不让一个成员掉队。

(2)组长负责将各学科的课堂评价记录任务分配给组内同学,如:

2号负责语文、3号负责思品。

分配时尽量征求同学意见。

(3)负责推举发言代表。

3、淡化个人,突出小组。

小组学习氛围浓厚与否直接关系质量。

小组长不可能永远正确,不能盲目求同,鼓励学生敢于挑战。

不管发言还是做题,代表小组,不代表个人,永远是绑在一起的,要有高度的集体主义思想和集体荣誉感。

4、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理念或特色,这是小组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

5、小组不能靠墙,留出空间便于老师走动,便于巡视。

(二)小组布置

第三组

第二组

第一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大组位置分布

对小组每个成员进行编号,6个成员分别依据学习成绩和其它方面编为1-6号,所有小组及相同编号的学生都坐在每一组的同一个位置。

具体见下图:

 

6号

1号

5号

1号

5号

2号

3号

4号

3号

4号

2号

组内成员分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1、课前合作;提前分发预习提纲,分工查找有关资料,解决有关问题。

2、课堂合作:

课堂上的提问、讨论、交流,同学之间的提问、质疑,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检查作业等都是课堂合作。

3、课后合作:

学生课后相互交流、电话咨询等讨论问题的方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

(一)小组活动学生规则。

1、学生必须遵守班级规则和组内规则,如果不遵守课堂规则,破坏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视行为轻重给予2至5分的处罚。

2、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

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

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3、学生要学会倾听。

倾听中学会尊重他人,避免三心二意,东张西望,随意谈话等不良行为。

4、职责轮换。

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每周或更长时间)轮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及时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5、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尖子生参与,要对发言特别踊跃的学生进行次数限制,如每节课发言不超过两次,使学生慎重选择发言时机,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二)教师活动规则

1、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做学生最亲近的朋友。

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少用空话、废话,尽量避免假问题,要有激情,语言抑扬顿挫,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教师善于捕捉组织小组活动的契机,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提出挑战性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在学生交流学习感受的过程中,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即使学生的观点错了,也要运用语言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4、教师巡视。

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关注学生参与讨论的广度与深度,并给以具体的指导,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5、教师注意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公正性。

提问时注意调控各个小组参与的机会,如可以让统一编号的学生回答统一问题。

多提问学习困难的学生。

四、小组评价

一、完善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评价是小组建设的核心,是小组成员团结上进的动力源泉,没有评价的小组建设只是凭学生的一时热情,不具持续性、发展性,小组建设要想长期有效,就必须有一套持续的、连贯的、操作性强的科学评价机制。

现将我校的“星级学生考评进级制度”作具体说明。

(一)《杨井中学初级班高效课堂及常规考核小组得分记录表》。

此表是小组评价机制的核心,是班主任必须掌握的,由行政班长使用,是记载每个小组在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的。

也是“星级学生”晋级考评的依据。

使用说明:

预习栏:

是指每次预习后,由科任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整体的预习认真度、预习检测完成情况评出优秀小组,被评为优秀小组的视其情况加1—5分。

完成不好的,特别差的扣减小组1—3分。

(科任教师决定,行政班长记录。

课堂综合表现栏:

即每节课中,根据每个小组在独学、对学、群学(讨论、展示)、质疑、纠错、堂清等环节的得分,评出小组名次,取前5名,分别加5—1分。

纪律栏:

即每天小组成员在迟到、早退、课堂违纪、课余追逐、集会等方面的加减分。

根据违纪程度分别扣减小组得分5—1分。

(班主任确定好标准)

礼仪栏:

即小组成员在文明礼仪方面,包括衣着发型、行为礼貌、桌凳的规范摆放等方面的加减分。

根据检查的情况,加减5—1分。

(班主任确定加减分标准)

卫生栏:

一方面是本小组卫生值日时,行政班长检查卫生打扫情况,视其打扫的干净程度加减3—1分。

另一方面是每天的卫生区域的保洁检查,视其情况,加减1—3分。

(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标准,班主任监督)

此表一天一小结,一周一统计,将统计结果和值周总结填写在《杨井中学初级()班小组评价周统计表》。

行政班长每周日晚上统计好每个小组上周的得分,并排出名次,然后呈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审核后到班上公布。

(二)《星级学生晋级统计表》。

1、使用说明:

每周结束后,由行政班长将各小组一周的得分相加,得出每个小组一周的综合表现的总得分,然后排出小组名次。

第1—3名的小组,第一名的小组全部成员得到红旗,第二名有一名成员得不到红旗,第三名有两名成员得不到红旗,其余4—6名的小组各有2名成员可以获得一面小红旗。

究竟是该那几个成员获得小红旗,小组长就根据《杨井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评分记录表》的记载,从最高分依次选取。

班主任做好记录。

2、晋级规则。

当一名学生的小红旗达到三面时,就可以用三面红旗换一颗星星,他也就晋升为一星级学生;晋升二星级需在一星级的基础上另加4面红旗,依次类推,晋升三星级需5面小红旗,晋升四五星级需6面小红旗,达到“五星级学生”称号的,将自动成为本班的形象大使。

晋升为五星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3、本评价可持续进行,不以学期为单位,本学期的红旗和星级可以在下学期累计使用。

直到初三毕业。

4、晋升为一星级的学生,由班主任在全班班会上授予其一星级荣誉称号,晋升为二星级的学生,由年级组长在全年级表彰大会上授予其二星期荣誉称号,晋升为三、四星级的学生,由学校在升旗仪式上授予其相应的荣誉称号,晋升为五星级的学生,在开学典礼或全校师生大会上授予其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

作为学校评选各类优秀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之,在开始的小组建设中,任何的优秀个人都必须依靠小组这个平台得以表现,班级不会单独评选任何名义的优秀个人,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班主任要在小组建设中的平衡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小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要妄想一次就可以完全搞定。

班主任在小组的运行中,要多观察,多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小组人心涣散了,再多的、再好的办法都于事无补了。

班主任的平衡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磨合期的调配作用。

小组在刚开始运行时,由于成员间的性格差异,会产生很多的矛盾,这些矛盾很多都是行政组长无法解决的,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出面调和,多做正面的思想引导,如果实在不行,还得及时调换小组。

2、班主任要及时“点火”,激起学生的热情。

班主任要经常关注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多在班上了解每个小组的表现,及时有效的表扬和批评,班主任的重视可以强化小组得分在每个学生心中的印象,如果学生觉得班主任不重视,他参与小组活动的热情就会慢慢熄灭。

3、班主任是行政组长的依靠。

小组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元素,小组长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小组长就是主要的班委干部,班主任应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去开展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