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1519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docx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

第一章绪论

1、选择题:

A型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1、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e)

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机制

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

D、基本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A、肺炎B、休克C、缺氧D、水肿E、DIC

三、填空题:

1、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2、病理生理学研究对象是—患病机体————。

3、疾病概论主要包括————病因学——和——发病学—————。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2、基本病理过程:

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套的、共同的的病理变化。

如休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肿、发热等。

一、选择题

1.现代死亡的标志是(d)

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瞳孔散大D.脑死亡E.脑电波消失

4.脑死亡是指

A.大脑皮层死亡B.不可逆昏迷C.大脑死亡D.全脑机能不可逆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5.下列致病因素中最常见的是(c)

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免疫性因素

二、填空题:

1.因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刺激产生异常强烈反应可引起两类疾病即(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疾病的康复分(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两种情况。

3.疾病发生机制包括:

神经-(体液)机制、(细胞组织)机制和(分子)机制。

四、问答题:

1.何谓脑死亡?

判断脑死亡有什么意义?

脑死亡是指全脑(指枕骨大孔以上包括脑干至大脑皮层)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

判断脑死亡的意义在于:

?

判断死亡时间的合法依据;?

确定是否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

为器官移植提供良好供体的时间和合法依据。

3.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生物性因素、物理和化学性性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及先天性因素。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自测题

一、选择题: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3.下列哪项因素可引起ADH释放增加(d)

A.血钠?

B.血钾?

C.血管紧张素II释放?

D.血浆渗透压?

E.有效循环血量?

4.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的低钠血症称为(d)

A.高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水肿D.低渗性脱水E.水中毒

5.低渗性脱水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有(d)

A.口渴、少尿、尿比重低B.口渴、少尿、尿比重高C.无口渴、少尿、尿比重正常

D.无口渴、尿量接近正常、尿比重低E.无口渴、多尿、尿比重低

6.高渗性脱水体液丢失的主要部位是(b)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组织液D.血浆E.血液

7.在水中毒的机体变化中,下列哪项错误(c)

A.细胞外液量增多B.细胞内液增多C.细胞外液高渗D.细胞内液低渗E.尿钠可增多或降低

8.促使细胞外液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的原因是(b)

A.酸中毒B.碱中毒C.缺氧D.高碳酸血症E.剧烈运动

9.下列哪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发生原因(c)

A.不能进食B.严重腹泻C.代谢性酸中毒D.长期使用利尿剂E.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填空题:

1.低钾血症可引起血浆PH值(升高)、尿PH值(降低)。

2.2.血浆中主要阴离子是(CL-)、(HCO3-)。

3.与水中毒密切相关的激素是(ADH)。

4.因钠水潴留所致的水肿,其基本发生因素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5.引起高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是(摄入或输入)增多、(肾排出)减少()和钾从细胞(内向外)转移等。

功能代谢发生改变的病理过程.

答:

引起组织液增多

(1)毛细血管内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微血管壁通透性?

(4)淋巴回流受阻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自测题

一、选择题: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指标中唯一反映呼吸性因素的最佳指标是(e)

E.PaCO2

2.下列指标中反映血液碱储备状况的是(A)

A.BE碱剩余B.SB标准碳酸氢盐C.AB实际碳酸氢盐D.BB缓冲碱

3.正常体内H+的最主要来源是(E)

A.食物摄入B.磷酸C.乳酸D.酮体E.碳酸

4.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B)

A.休克B.呕吐C.缺氧D.饥饿E.急性肾小管坏死

5.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D)

A.细胞外液缓冲B.细胞内液缓冲C.呼吸代偿D.肾脏代偿E.骨骼缓冲

10.急性代谢性碱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C)

A.细胞外液缓冲B.细胞内液缓冲(急性呼吸性代偿)C.呼吸代偿D.肾脏代偿E.骨骼缓冲

二、填空题:

1.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HCO3-代偿性(升高),H2CO3原发性(升高).

2.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浆PH值(升高),多数经肾代偿调节,尿PH值(升高),如果是因低血钾引起的,则尿PH值(降低),因而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3.休克、心力衰竭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经血液缓冲,血浆HCO3-浓度(降低),经肺代偿引起呼吸(加快),肾代偿使其排酸保碱功能(增强),尿PH值(降低)。

名解:

反常性碱性尿

 

 

 

第5章缺氧

一、1.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b)

A.CO2浓度降低B.体温升高C.H浓度降低D.2,3-DPG减少

2.动-静脉氧含量差大于正常的缺氧是(b)

A慢性阻塞性肺病B.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循环性缺氧)C.氰化物中毒D.亚硝酸盐中毒E.一氧化碳中毒

3.主要引起氧利用障碍的因素是(e)

A.煤气中毒B.过氯酸盐中毒C.贫血D.CO2增多E.氰化物中毒(组织性缺氧)

4.明显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缺氧类型是(a)

A.低张性缺氧B.循环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D.亚硝酸盐中毒E.氰化物中毒

5.进入高原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d)

A.肺通气障碍B.肺换气障碍C.血液运输氧障碍D.吸入气氧分压较低E.组织细胞供血减少

6.对缺氧最敏感的细胞是(e)

A.心肌细胞B.肺泡上皮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肝细胞E.脑细胞

7.休克引起的缺氧主要是(a)

A.循环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组织性缺氧D.乏氧性缺氧E.呼吸性缺氧

8.发生肠源性紫绀的主要原因是(c)

A.肠系膜血管栓塞B.肠套叠C.亚硝酸盐中毒D.贫血E.砷化物中毒

9.低氧血症是指(b)

A.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B.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C.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低于正常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

10.CO中毒引起缺氧的原因是(e)

A.氧与血红蛋白结合速度减慢B.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的速度减慢

C.红细胞内2,3-DPG明显减少D.氧离曲线明显右移E.以上都不是

使血红蛋白与CO结合失去携氧能力,同时红细胞内2,3-DPG生成减少

二、填空题:

4.急性轻度缺氧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同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致心输出量增加,因血液重新分布,可致肺血管(收缩)。

三、名词解释:

1.缺氧:

组织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病理过程。

3.发绀:

指毛细血管中的脱氧Hb浓度增高超过5g/dl时,可使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

2.肠源性青紫:

因进食引起Hb氧化造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患者皮肤粘膜呈咖啡色或类似发绀,称为肠源性青紫

第6章、DIC自测题

一、A型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以下情况中最易发生DIC的是:

(b)

A.产科意外B.感染性疾患C.外伤D.恶性肿瘤E.休克

2.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

(d)

A.因子VIIIB.因子IVC.因子VII.D.因子XIIE.因子X

3.下列凝血因子中,血浆中不存在的是:

(c)

A.因子VIIIB.因子VC.因子IIID.因子XIIE.因子X

4.DIC患者发生明显出血,提示:

(e)

A.凝血系统激活B.纤溶系统激活C.凝血与纤溶系统同时激活D.血管容易破裂E.纤溶活性超过凝血活性

5.DIC的血液凝固障碍表现在:

(e)

A.血液凝固性明显增强B.血液凝固性明显降低C.出现溶血性贫血

D.高凝与低凝同时发生E.先高凝为主后转为低凝状态

7.下列哪项不是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a)

A.水肿B.贫血C.出血最早D.呼吸困难E.肾功能衰竭少尿等

9.下列哪项不是DIC的出血机理:

(c)

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血小板大量消耗C.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D.继发纤溶系统活性增强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10.能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具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查是:

(c)

A.红细胞记数B.HB浓度C.血涂片找破裂细胞D.骨髓片找异常细胞E.网织红细胞记数

11.3P实验是检测:

(d)

A.纤溶酶原含量B.凝血酶原含量C.纤维蛋白原含量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E.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

12.组织严重受损启动DIC的是:

(c)

A.因子XII被激活B.释放膜磷脂C.因子III入血D.释放ADPE.激活血小板、

二、填空:

1.典型DIC据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纤溶功能)亢进期三期。

2.DIC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大量(组织)因子入血、血(细胞)大量破坏、及其他(促凝物质)物质入血等因素有关。

3.DIC发生的常见原因有(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产科意外)、及大面积组织损伤和外科手术等。

4.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三、问答题:

1.DIC引起出血机制可能是

?

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生成不足,血液凝固性降低;

?

继发纤溶系统功能亢进,不仅溶解纤维蛋白血栓还可水解凝血因子使凝血因子进一步减少,同时形成的FDP

?

FDP的形成具有有强大的抗凝血酶作用和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的作用。

?

缺氧、酸中毒、生物活性物质及补体的释放、内毒素等也可致微血管通透性增高促进出血。

2.答:

DIC时引起休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广泛出血使血容量减少,又因微血栓阻塞致回心血量严重不足;

?

心肌微血栓形成致心肌缺血损伤,收缩力减弱,加上回心血量严重不足致心输出量减少;

?

补体、激肽系统的激活及组胺的释放、FDP的形成使微血管扩张,外周阻力?

;同时又致微血管通透性更高,血浆外渗,回心血量进一步?

,导致血压?

第七章、休克自测题

一、A型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休克的本质是:

.组织因微循环障碍而缺氧

3.正常情况下微循环毛细血管交替开放量大约是:

(b)

A.15%B.20%C.30%D.35%E.50%

5.下列哪项不符合休克早期的表现:

(e)

A.面色苍白B.呼吸加快C.四肢湿冷D.尿量减少E.脉压增大

6.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特点是:

(d)

A.多灌少流,灌少于流B.多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E.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7.休克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易导致:

(c)

A.肺淤血B.肺水肿C.肺不张D.肺动脉高压E.肺出血

8.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体液因素主要是:

(e)

A.酸性代谢产物B.组胺C.激肽D.TNFE.儿茶酚胺

9.休克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c)

A.少尿B.多尿C.氮质血症D.肾性高血压E.代谢性酸中毒

10.监测休克患者补液量的最佳指标是:

(d)

A.中心静脉压B.动脉血压C.脉压D.肺动脉楔压E.尿量

二、填空:

1.在休克期,微循环的特征是(淤血),因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微静脉(扩张不明显或继续收缩),致微循环血液灌入(多)流出少,同时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粘滞性(升高),血流缓慢,故又称(淤血)性缺氧期。

2.引起休克的原因较多,按发病始动环节不同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即(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明显减少)、(血管源性休克血管容量扩大)和(心源性休克急性心泵功能障碍)。

三、问答题:

1.休克早期又称代偿期,其代偿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休克为何引起DIC?

答:

早期微循环代偿作用,

(1)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

?

回心血量增加。

?

心输出量变化不大?

外周阻力?

?

利于心、脑的血液供应

 

第八章心功能不全

二、选择题:

A型题

1、反映左心室前负荷的指标是:

()

A、主动脉压B、肺动脉压C、中心静脉压D、左心室收缩期压力E、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2、反映右心室前负荷的指标是()

A、主动脉压B、中心静脉压C、肺动脉压D、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E、右心室收缩期压力

3、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见于:

()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心肌梗死C、肺动脉高压D、心肌炎E、肥厚性心肌病

4、心肌缺血引起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ATP生成减少B、心肌肥大C、酸中毒D、心肌细胞凋亡E、肌浆网钙摄取能力降低

5、维生素B1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

A、兴奋-收缩耦联障碍B、心肌能量储存障碍C、心肌能量生成障碍D、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E、心肌收缩蛋白大量破坏

6、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

A、心肌结构破坏B、心肌细胞不平衡生长C、心肌能量储存障碍D、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E、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7、心脏向心性肥大的本质是:

()

A、肌节的并联性增生B、心肌细胞体积增大C、肌节的串联性增生D、心肌纤维长度加大

E、心肌细胞数量增多

8、心肌离心性肥大的本质是:

()

A、肌节的并联性增生B、心肌细胞体积增大C、肌节的串联性增生D、心肌纤维长度加大

E、心肌细胞数量增多

9、心肌向心性肥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心肌收缩力增强B、冠脉血流量增加C、心率加快D、心输出量增加E、长期压力负荷增大

10、心肌离心性肥大形成的主要原因:

()

A、心肌能量代谢障碍B、心肌前负荷长期加重C心肌结构破坏D、心输出量增加E、长期压力负荷增大

11、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代偿反应是()

A、心肌收缩力增强B、心肌肥大C、心率加快D、血液重新分布E、心腔肌源性扩张

12、下列哪项不是左心衰竭的征象?

()

A、呼吸困难B、咳嗽、咳痰C、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D、心源性哮喘E、肺水肿

13、左心功能不全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

()

A、心肌缺血缺氧B、低血压C、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D、肺淤血、水肿

E、神经反射的敏感性降低

14、下列哪项不是心力衰竭的诱因?

()

A、情绪激动B、呼吸道感染C、心律失常D、分娩E、严重心肌炎

15、心功能不全时下列哪项变化已失去代偿意义?

()

A、心率加快B、心肌肥大C、红细胞增多D、血流重新分布E、肌源性扩张

16、心力衰竭病人使用静脉扩张剂可以

A、增加心肌收缩力B、改善心肌舒张功能C、降低心脏后负荷D、降低心脏前负荷E、控制水肿

17、心衰时主要由肾脏引起的代偿反应是

A、红细胞增多B、血流重分布C、肌红蛋白增加D、紧张源性扩张E、肌源性扩张

18、下列哪项属于心力衰竭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

A、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B、心肌肥大C、下肢水肿D、颈静脉怒张E、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19、下列哪项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关

A、肌浆网钙释放减少B、心室舒张势能减弱C、心室僵硬度增大D、心肌顺应性降低E、甲状腺机能亢进

20、心力衰竭最具特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

A、心输出量降低B、肺循环充血C、动脉血压降低D、体循环淤血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21、右心衰竭不可能出现下面哪项变化

A、下肢水肿B、少尿C、肝肿大D、食欲不振、恶心、呕吐E、心性哮喘

22、贫血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A、心肌能量利用障碍B、心肌能量生成障碍C、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D、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E、心肌收缩蛋白破坏

23、心肌肌节长度超过下列哪一数值,心肌收缩力反而降低

A、1.6µmB、1.8µmC、2.0µmD、2.2µmE、2.4µm

24、伴有右心后负荷明显加重的疾病是

A、高血压病B、心肌梗死C、严重贫血D、肺梗死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5、心脏哪一种变化不具有代偿意义

A、心率加快小于130次/分B、正性肌力作用C、心肌肥大D、心肌紧张源性扩张E、心交感神经活动抑制

三、填空题

1、心肌收缩性降低的基本机制是:

———————、———————、———————、———————。

2、酸中毒可抑制心肌收缩性的主要机制:

———————、———————、和———————。

3、心力衰竭时机体动员心脏自身的代偿反应包括:

———————、———————、———————。

4.心力衰竭时心外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和———————。

5、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是———————、———————、———————。

6、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心肌细胞死亡包括———————和———————。

7、肌浆网通过———————、———————和———————三个方式,影响心肌的收缩性。

8、心率〉180次/分失代偿意义是由于:

———————、———————、———————。

9、左心衰竭病人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有:

———————、———————、———————。

10.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引起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

11、左心衰竭常引起——————充血,右心衰竭常引起———————淤血。

四.问答题:

1、严重维生素B1缺乏为什么可以导致心力衰竭?

2、急性左心衰竭发生肺水肿的机制是什么?

3、酸中毒引起引起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的机制是什么?

4、心力衰竭时动脉血压和静脉压有何变化?

为什么?

5、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机制?

6、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方式及机制?

7、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机制?

8、兴奋-收缩偶联障碍是如何导致心力衰竭的?

9、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是怎样导致心力衰竭的?

10.右心衰竭引起体循环淤血的主要表现?

11.心肌肥大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端坐呼吸:

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水肿,患者在安静情况下也感到呼吸困难,平卧位尤其明显,故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

2、心力衰竭:

是由于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3、心肌肥大:

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长度增加、直径增加,导致整个心脏重量增加。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左心衰竭患者,由于肺淤血水肿,常在入睡后感到气闷而惊醒,并立即坐起喘气和咳嗽。

5、心源性哮喘:

左心衰竭患者夜间入睡后突然感到气闷而惊醒,被迫坐起喘气并伴有哮鸣音,称心源性哮喘。

6、心脏前负荷:

心脏舒张时所承受的负荷,指心脏舒张末期的血容量。

7、心脏后负荷:

心脏收缩时承受的负荷称为后负荷。

8.离心性肥大:

是指前负荷增加时,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腔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引起的心肌肥大。

9、向心性肥大:

是指后负荷长期加重时,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腔无明显扩张,室腔直径和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引起的心肌肥大。

10、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腔扩张,是前负荷加重时心脏的代偿方式之一。

二、选择题:

A型题

1、E2、D3、A4、B5、C6、A7、A8、C9、E10、B11、B12、C13、D14、E15、E16、D17、A18、E19、A20、A21、E22、B23、D24、D25E

X型题

1、ABCDE2、ABC3、ABCDE4、ABCDE5、ABD6、ABC7、ABCDE8、ABC

9、ABCD10、ABCDE11、ABCDE12、ABE13、ABCDE14、CD15、CE

三、填空题:

1、心肌结构破坏、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

2、氢离子抑制钙内流和肌浆网释放钙、氢离子抑制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氢离子和钙离子竞争结合肌钙蛋白3.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紧张源性扩张、心肌肥大

4、血容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5、心肌收缩性减弱、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6、坏死和凋亡7.摄取、储存和释放钙

8、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冠脉灌流、心输出量减少9、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10、皮肤苍白、发绀;疲乏无力、失眠嗜睡;尿量减少;心源性休克11、肺循环、体循环

四、问答题:

1、题解:

维生素B1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酶系的辅酶之一,催化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

维生素B1严重缺乏,丙酮酸氧化脱羧障碍,不能变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使能量生成障碍,不能满足心肌收缩的需要,导致心肌收缩性降低,进而发生心力衰竭。

2、题解:

左心衰竭引起肺循环淤血,肺血管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肺抗水肿的代偿能力不足,加之不适当的输液,引起肺水肿。

淤血引起缺氧,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加重肺水肿。

水肿液进入肺泡可稀释破坏表面活性物质,使表面张力加大,肺泡毛细血管内液体容易进入肺泡,加重肺水肿。

3、题解:

酸中毒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酸中毒降低心肌β-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并引起高血钾,影响钙的内流;氢离子与钙离子竞争肌钙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影响心肌的收缩;酸中毒使肌浆网对钙的亲和性加大,心肌除极化时肌浆网释放钙减少。

另外,心肌缺氧,ATP生成减少使肌浆网钙泵摄取钙障碍,最终导致肌浆网释放钙障碍。

4、题解:

心力衰竭时动脉血压的变化可因急慢性心力衰竭有所不同:

急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

慢性心力衰竭时,机体可通过外周小动脉收缩和心率增快、血容量增多等代偿活动使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