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7113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教学设计

第1-4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和人,初步学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3、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4、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

5、使学生在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性。

6、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左右、前后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根据场景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2、物体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3、按统一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

4、辨认左右方位。

教学难点:

1、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

2、在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简单推理和灵活比较的策略。

3、把一些物体按不同的标准依次分类。

4、辨认左右方位。

课时安排:

共4课时

数一数1课时

比一比1课时

分一分1课时

认位置1课时

 

 

1、数一数

教学内容

1、教科书P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

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教学难点

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与思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

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

(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

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

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看!

他们笑得多开心呀!

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

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

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

(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

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

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

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

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

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

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

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

(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

为什么?

(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

(出示点子图)

探索:

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

8个点子呢?

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

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

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

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

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

一课一得

 

2、比一比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第4、5页的例题,第5、6页“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小公园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轻重是比较的结果。

3、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4、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轻重是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与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

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我们去小公园看一看,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

)揭示课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小公园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两个小朋友的高矮,比较两个水果的轻重。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朋友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长短:

把一端对齐,这样很容易看出长短

高矮:

站在同一块地面上比较,容易看出比较的结果。

轻重:

观察简易天平,判断轻重,或者生活化的掂一掂等

(5)、以跳绳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2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至少几支铅笔才能进行比较?

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第一题,观察图,比长短。

(1)问:

谁的铅笔长?

哪支铅笔最长?

学生先看图说说结果,(尽可能引导说成:

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哪支铅笔最长、哪支铅笔最短,)

集体交流时着重说说是如何进行比较的。

(2)和同学比一比铅笔的长短

2、找近路,比路线的长短

(1)让学生说说比较的思考过程

(2)集体交流后小结成:

一条路是直的,另一条路是弯的,直的路近,弯的路远。

3、比长短

(1)、学生先看图判断,追问:

你是怎样判断的?

(2)、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边的个数”比较长短。

第一条:

9条,第二条:

8条,第三条:

10条

4、比高矮

(1)学生先看图,再尝试自己比较高矮。

(2)讨论比较方法,着重讨论两个小朋友的高矮比较方法,启发学生说清楚比较过程中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

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板书设计

 

比一比

长短、高矮、轻重

 

一课一得

 

3、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想想做做5-7,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比较多少、轻重、高矮,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与思考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比较了一下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今天我们再接着比一比。

二、实践练习

1、第5题

(1)先让学生说说图中3个杯子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认识到3个杯子都一样高,但粗细不一样。

(2)比较杯子里的水的多少。

学生推理判断,集体交流时着重明确:

3个杯子里的水一样高,中间的杯子最粗,所以里面的水最多;右边的杯子最细,所以里面的水最少。

2.第6题

(1)教师自制简易天平,让学生观察简易天平,联系生活实际判断物体的轻重。

(2)观察简易天平,先判断水果的轻重,再实际操作验证判断的结果。

(3)着重讨论:

红萝卜和胡萝卜的轻重。

引导学生说清楚推理的过程:

因为1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所以1个红萝卜一定比1个胡萝卜中。

3、第7题,学生按高矮排队

先让选出的5个同学自己按高矮排成一排,再让其他同学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在调整中确定高矮的顺序。

三、思考题

1、引导学生依次观察两幅图,说说左边这幅图是哪两种水果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怎样。

右边的这幅图又是哪两种水果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又是怎样。

2、让学生综合两幅图表达的信息,判断哪种水果最重、那种水果最轻。

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推理的过程,因为1个菠萝比1个梨重,1个梨又比1个桃重,所以菠萝最重,桃子最轻。

四、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最轻、最重

一课一得

 

4、分一分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

2、使学生在把一些物体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性。

3、初步养成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

教学难点

初步养成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与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看看超市的两个货架,出示主题图。

问:

这两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逐步明确:

左边的货架上是玩具,从上往下第一层是汽车,第二层是球,第三层是积木,第四层是小动物;右边的货架是书,从上往下第一层是《童话大王》,第二层是《森林王国》,第三层是《数学故事》。

第四层是《科学天地》。

2、问:

为什么这样摆放呢?

师生共同体会摆放的好处。

二、试一试

1、明确题意:

把树叶分在3个筐里,用线连一连。

(1)先示范把一片树叶和一个筐相连。

学生再独立尝试。

(2)集体交流:

着重讨论按什么标准分,结果怎样。

(3)小结:

这里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也可以树叶的颜色分,标准不同,分得结果也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说说各是什么交通工具?

(2)学生再按要求分别图一图。

(3)集体交流:

涂了什么颜色,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分类,集体交流着重说如何分类的。

预设:

按颜色分为黄蓝两类,按形状分为有把和无把两类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说说自己的做法是什么。

四、作业

补充习题练习

板书设计

分一分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一课一得

 

5、认位置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几种常见的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

2、初步了解现实空间的多样性和有序性,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几种常见的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现实空间的多样性和有序性,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与思考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

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置疑:

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3、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

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4、讨论交流。

(1)老师说发言的举右手,我们发言的时候呢?

认识“右”字。

我们平时吃饭的时候用哪只手拿筷子呢?

平时还拿右手干什么呢?

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桌上有什么呢?

本子在书的什么位置呢?

书又在本子的什么位置呢?

组内讨论,小组汇报:

本子在书的左边,书在本子的右边。

(3)、操作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做游戏

5、你还能看图说说图中其他物体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观察后口头表述,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汉字

主要引导学生说说上下,前后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3题。

 

鼓励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所有的情况都说完整

3、“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涂色后展示交流。

4、“想想做做”第5题。

操作练习,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数学书和文具盒,直尺和文具盒,或根据身边的物体适时调整。

5、思考题:

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下楼梯的小朋友会靠哪边走。

板书设计

认位置

左右上下前后

一课一得

 

 

第五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教学10以内数学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是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初步养成书写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数的含义、写数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几还是第几。

课时安排:

共10课时

认识1-5、几和第几3课时

认识0、大小比较2课时

练习一1课时

认识6-92课时

认识10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1、认数1-5

教学内容

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有用数进行交流的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特别是3和5

教学难点

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与思考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画:

问:

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

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

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

(学生随意回答)

 师:

凡是象这样:

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

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

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

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5

 板书:

1、2、3、4、5

(全班齐读:

正、反读)

2、问:

3的前面是几?

后面呢?

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

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认数

1、2、3、4、5、

一课一得

 

2、认数1-5

教学内容

教材P14页“想想做做”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与思考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2、完成第6题。

①    教师读明题意。

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②    师问:

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

可是这里只有几朵?

还缺几朵?

缺几朵就应该画上几朵?

③学生独立操作,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3、完成第7题。

让学生明白题意,再各自分一分。

集体交流时追问学生分类时的思考过程。

预设:

按颜色和形状两种分法。

4、完成第8题

(1)选择6个同学站成一队,让每一个人说说自己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注意前面没有同学时不强求用0来表示,只要说没有人就可以了。

(2)学生分小组练习说。

5、完成第9题

学生练习写数,教师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

 

6、依时间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认数

1、2、3、4、5、

 

一课一得

 

3、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内容

教材P15页例题,P15-16“想想做做”第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与思考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

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

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学生看图回答

(2)提问:

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谈话:

反过来说:

排在第2的是谁,指几个人?

排在第5的是谁,指几个人?

学生讨论交流

(4)提问|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预设:

排第3的是谁,排在前3个是哪几个人,体会第3和3个的不同含义。

2、“想想做做”第1题。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

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

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

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书上练习。

过渡:

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学生独立练习后,展台展示学生的练习状况(○○○●○)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几和第几。

(板书:

几和第几)

二、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1)问:

小朋友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

指出:

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

如果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

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

你家住几楼?

学生练习实际回答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右图)

问:

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

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

从上往下数,第2只;从下往上数,第4只。

问:

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

为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想想做做”第3题。

有几只动物正在爬山我们去看一看。

引导学生先观察哪条路是上山的动物,哪条路是下山的呢?

问:

上山的动物有几只?

谁第一?

谁第二?

问:

上山的动物有几只?

谁第一?

谁第二?

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

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

是哪些车?

问: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

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

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

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学深观察后回答问题,弄清前后顺序。

5、这个暑假,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30届奥运会,你们看了吗?

介绍你知道吗,知识介绍,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板书设计

几和第几

5人排队,带帽子的排在第2个

 

一课一得

 

4、认识0

教学内容

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