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模铸造工艺的原理及特点.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873070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熔模铸造工艺的原理及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熔模铸造工艺的原理及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熔模铸造工艺的原理及特点.docx

《熔模铸造工艺的原理及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熔模铸造工艺的原理及特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熔模铸造工艺的原理及特点.docx

一.熔模铸造的原理及特点

熔模铸造,又称精密铸造或失蜡铸造,它是用易熔材料(蜡料及塑料等)制成精确的可熔性模型,在模型上涂以若干层耐火涂料,经过干燥、硬化成整体型壳,然后加热型壳熔失模型,再经高温焙烧而成为耐火型壳,将液体金属浇入型壳中,待冷却后即成铸件。

其工艺流程是:

模料—压蜡模—组模—修模—涂挂—撒砂—脱模—焙烧—浇注—冷却—落砂—清理。

与其它铸造方法相比,熔模铸造的主要优点如下:

(1)铸件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较低,可以浇注形状复杂的铸件,一般精度可达5-7级,粗糙度达Ra25-6.3μm;

(2)可以铸造薄壁铸件,以及重量很小的铸件,熔模铸件的最小壁厚可达0.5mm,重量可以小到几克;

(3)可以铸造花纹精细的图案、文字、带有细槽和弯曲细孔的铸件;

(4)熔模铸件的外形和内腔形状几乎不受限制,可以制造出用砂型铸造、锻压、切削加工等方法难以制造的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可以使有些组合件、焊接件在稍进行结构改进后直接铸造成整体零件,从而减轻零件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5)铸造合金的类型几乎没有限制,常用来铸造合金钢件、碳钢件和耐热合金铸件;

(6)生产批量没有限制,可以从单件到成批大量生产。

这种铸造方法的缺点就是:

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不适用于生产轮廓尺寸很大的铸件。

二.模料种类及性能要求

(1)模料的分类

随着熔模铸造工艺的发展,模料的种类日益繁多,组成各不相同。

通常,按模料熔点的高低,将其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模料。

◆高温模料的熔点高于120°C,组成为松香50%、地蜡20%、聚苯乙烯30%的模料即为较典型的高温模料;

◆低温模料的熔点低于60°C,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石蜡-硬脂酸各50%的模料属于这一类;

◆中温模料的熔点介于上述两类模料之间,现用的中温模料基本上可分为松香基和蜡基模料两种。

(2)模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热物理性能:

合适的熔化温度和凝固区间、较小的热膨胀和收缩、较高的耐热性(软化点);模料在液态时应无析出物,固态时无相变;

◆力学性能:

主要有强度、硬度、塑性、柔韧性等;

◆工艺性能:

主要有粘度(或流动性)、灰分、涂挂性等。

三.制模工艺

按照模料的规定成分和配比,将各种原料熔融成液态,混合并搅拌均匀,滤去杂质,浇制成糊状模料,即可以压制熔模。

压制熔模普遍采用压制成型的办法。

该方法允许使用液态、半液态以及固态、半固态模料。

液态和半液态模料在低的压力下压制成型,称为压注成型;半固态或固态模料在高的压力下压制成型,称为挤压成型。

无论是压注成型还是挤压成型,都必须考虑充填和凝固时的优缺点。

(1)压注成型

压注成型的注蜡温度多在熔点以下,此时模料是液、固两相共存的浆状或糊状。

呈浆状的模料中,液相量显著超过固相量,所以仍保留着液体的流动性。

在这种状态下压注,熔模表面具有较低的粗糙度,而且不易出现由于紊流、飞溅带来的表面缺陷。

糊状模料的温度比浆状模料更低,已失去流动性,虽少有表面缺陷,但却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

模料压注成型时,在保证良好充填情况下,应尽量采用最低的模料温度和压型工作温度。

压力的选择并不是越大越好,虽然压力大熔模收缩率小,但压力和压注速度过大,会使熔模表面不光滑,产生“鼓泡”(熔模表皮下气泡膨胀),同时,使模料飞溅出现冷隔缺陷。

在制模过程中,为了避免模料粘附压型,提高熔模表面光洁度,应使用分型剂,特别是对于松香基模料。

(2)挤压成型

挤压成型把在低温塑性状态下的模料挤压入型腔,在高压下成型,以减少和防止熔模收缩。

挤压成型时的模料处于半固态或固态,该模料在正常条件下比较硬,但在高压下能够流动,其特点是粘度大。

因此,挤压时,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模料的粘度及在注料孔和型腔中的流动阻力。

模料的粘度愈大,注料孔径愈小,型腔尺寸愈大,而横截面积愈小,以及模料行程愈长,则模料流动时的阻力愈大,因此,需要愈高的挤压压力。

采用半固态模料挤压成型,熔模的凝固时间缩短,因而生产率增高,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厚大截面的铸件。

四.制壳工艺

制壳包括涂挂和撒砂两道工序。

涂挂涂料之前,熔模需经脱油脂处理。

涂挂时要采用浸涂法。

涂挂操作时,应保持熔模表面均匀地涂挂上涂料,避免空白和局布堆积;焊合处、圆角、棱角和凹槽等应用毛笔或特制工具涂刷均匀,避免气泡;涂挂每层加固层涂料前,应清理前一层上的浮砂;涂挂过程中,要定时搅拌涂料,掌握和调整涂料的粘度。

涂挂后进行撒砂。

最常用的撒砂方法是流态化撒砂和雨淋式撒砂。

通常,熔模自涂料槽中取出后,待其上剩余的涂料流动均匀而不再连续下滴时,表示涂料流动终止,凝冻开始,即可撒砂。

过早撒砂易造成涂料堆积;过迟撒砂造成砂粒粘附不上或粘附不牢。

撒砂时熔模要不断回转和上下倒置。

撒砂的目的是用砂粒固定涂料层;增加型壳厚度,获得必要的强度;提高型壳的透气性和退让性;防止型壳硬化时产生裂纹。

撒砂的粒度按涂料层次选择,并与涂料的粘度相适应。

面层涂料的粘度小,砂粒度要细,才能获得表面光洁的型腔,一般面层撒砂粒度可选择组别为30或21的砂;加固层撒砂采用较粗的砂粒,最好逐层加粗。

制壳时,每涂挂和撒砂一层后,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和硬化。

五.缺陷及防止方法

熔模铸件的缺陷分为表面和内部缺陷,以及尺寸和粗糙度超差。

(1)表面和内部缺陷

指欠铸、冷隔、缩松、气孔、夹渣、热裂、冷裂等。

产生表面和内部缺陷主要与合金液的浇注温度、型壳的焙烧温度与制备工艺、浇注系统与铸件结构的设计等因素有关。

(2)尺寸和粗糙度超差

主要包括铸件的拉长和变形。

铸件尺寸和粗糙度超差的主要原因是:

压型的设计与使用磨损,铸件结构、型壳的焙烧及其强度,铸件的清理等因素有关。

例如,熔模铸件出现欠铸时,其原因可能是浇注温度和型壳温度低,使金属液降低了流动性,铸件壁太薄、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型壳焙烧不充分或透气性差、浇注速度过慢、浇注时不足。

这时应根据铸件的具体结构和涉及到的相关工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消除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