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7135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

《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docx

第二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

赤峰二中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

“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本章的“内容标准”: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分解依据〗

根据地理学科课程标准、教材、考纲、教学要求及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进行分解和解读。

大气圈作为地理圈层之一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主要围绕大气运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

大气运动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太阳能的全球运输与转换,从而带动了洋流与河流水文循环,进而影响了地表物质的地质循环,最终使不同地域的以植被、土壤类型为标志的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也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大气运动”几乎成为了《地理1》的知识核心,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本章教材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基础,大气运动的结果──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大气运动的体现──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总结。

教材集中了较多的地理原理,涉及的时空范围广大,如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运动等,课文中很少直接给出分析过程与结论,学生学习起来确有困难。

因此,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达到培养对地理原理的探究和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标准分解〗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大气的水平运动

4.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变化

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锋与天气

7.气旋、反气旋

8.全球气候变化

〖分解后的课时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异同。

2.运用教材28页2.1图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简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能够绘简图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原理。

4.能够举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人类对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

第二课时———热力环流

1.能够边绘图边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归纳气压、气温、气流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不同地点气压的高低。

3.学会绘简图表示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路风、城市风、山谷风等)。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1.说出风的形成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2.能够绘图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出近地面与高空风与等压线的关系。

3.学会读等压线图,并能够判读某地的风力与风向。

第四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能够边画图边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

2.能够画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

第六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大气运动情况,说出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2.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并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3.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提高利用原理解释现象的能力。

第七课时———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与判读

1.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特征。

2.探讨掌握气候类型的最佳方法。

3.师生共同归纳世界气候类型判读的方法。

第八课时———锋与天气

(一)

1.能够从特征和成因等方面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2.能够画简图说明锋的类型及对天气的影响。

3.用所学知识解释近两天来赤峰地区的天气变化。

第九课时———锋与天气

(二)

1.整理归纳冷锋与暖锋异同。

2.能够在锋面气旋图中判读风向、锋面性质、不同部位天气特征。

第十课时———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1.结合教材43页图,学习判读“等压线图”。

2.能够画图说出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及与天气关系。

3.能举例说明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关系。

第十一课时———全球气候变化

1.运用教材46-47页三幅图表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针对气候变化的原因找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4.在减缓全球变暖的行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一节冷热不均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异同。

2.运用教材28页2.1图表,认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

3.能够绘简图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原理。

〖重点〗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对流层大气的热源为什么是地面

青藏高原离太阳近为什么冷?

活动一

问题设计:

(1)读教材28页课文,知道什么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概念。

教师通过投影播放太阳辐射彩色光谱图(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图),帮助学生认识太阳辐射的特点。

(2)通过物理知识铺垫,知道什么是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材料和教师准备的关于太阳辐射光谱图投影进行思考,并回答。

教学反馈:

完成下面问题:

2012年10月12日早,天津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回答1题。

 

1.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削弱了太阳辐射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及习题认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即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

学生阅读教材图2.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图2.2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的比较,同时教师边绘图边讲解,解释这种辐射之间的能量转化过程。

学生活动:

(1)思考:

什么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有哪几种方式。

(2)思考:

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以及新疆等西北内陆太阳辐射比海南岛太阳辐射强的实例,让学生总结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3)思考: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何进行的。

(人造烟雾为什么能防止霜冻)

教学反馈:

图1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图1

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设计意图:

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

投影温室效应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活动:

完成下列问题:

3.(2012重庆文综)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设计意图:

温室效应的产生的原因(针对目标三)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能够边绘图边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归纳气压、气温、气流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不同地点气压的高低。

3.学会绘简图表示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路风、城市风、山谷风等)。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等压面弯曲的原因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

孔明灯无动力装置为什么还能上升呢?

活动一

问题设计:

(1)展示“大漠孤烟直图”,提问炊烟为什么上升,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热上升冷下沉的例子吗?

(2)观看热力环流实验,绘出热力环流的烟雾轨迹。

学生活动:

学生绘画,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

把抽象的热力环流形象化,让学生明白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即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

垂直运动后,同一水平面的气压怎么变化?

学生活动:

(1)思考:

让学生读图2.3热力环流的形成,总结规律

(2)思考:

热力环流的规律都有哪些?

设计意图:

针对目标三

活动三

问题设计:

读图2.4海陆热力环流,课件展示山谷风,城市风的图片,让学生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绘出热力环流图。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绘制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图。

教学反馈:

4.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右侧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

 

5.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点气压:

C>B>A>D

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

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

D.A、B、C、D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6.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说出风的形成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2.能够绘图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出近地面与高空风与等压线的关系。

3.学会读等压线图,并能够判读某地的风力与风向。

〖重点〗几种力的作用

〖难点〗近地面风向的偏转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热力环流的B点的气流能流到C点吗?

活动一

问题设计:

读图2.5和2.6.2.7认识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性质

学生活动:

说出几种力的大小和方向。

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几种力对风向的影响。

(即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

高空风受几个力,近地面风受几个力?

学生活动:

(1)思考:

高空风在2个力的作用下,初始方向和最终方向如何?

(2)思考:

说出近地面在3个力的作用下初始方向和最终方向如何?

设计意图:

(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

读图2.4海陆热力环流,课件展示山谷风,城市风的图片,让学生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绘出热力环流图。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绘制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图。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几种力对风向的影响。

(即针对目标三)

课堂反馈: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问题设计:

阅读教材第一段,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及其特点,并知道大气环流的成因。

学生活动:

(1)完成教材33页活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绘制单圈环流图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绘制三圈环流图

教学反馈:

学会在习题本和黑板上绘制三圈环流模式图

设计意图:

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培养绘图能力。

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

请考虑在纬度0度、北纬30度、北纬60度、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

各个气压带之间气流怎样运动形成何种类型的风带?

学生活动:

(1)将高低压各称、风带名称(提醒注意是近地面)标在示意图上,并找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2)学生讨论把它们标在图中。

如果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反馈:

学生掌握各个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如何变化,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

(1)完成P36活动题,分组讨论北半球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中心怎么变化,对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2)完成P38活动题,分组讨论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方向以及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教学反馈:

总结出北半球冬夏季形成的高低压活动中心切断了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并伴随着产生了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季风

设计意图:

掌握北半球冬夏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分布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针对目标三)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4.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大气运动情况,说出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5.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并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6.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特征。

〖重点〗总结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特征。

〖难点〗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3.能够边画图边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4.能够画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

5.说出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如何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

能够画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

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活动一

问题设计:

放映投影“气压带、风带中气流的干湿性质”,进而分析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作用。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干湿性质,自主分析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反馈:

学生自己总结出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多

信风带—高纬流向低纬—干燥,西风带—低纬流向高纬—降水多

设计意图: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大气运动情况,说出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

前面我们学习了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形成影响很大,那么世界上典型的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哪些,它们又都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案例一,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分组讨论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并将总结的规律填入下列表格之中。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分布举例

热带雨林气  候

南 北 纬 10°之 间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亚马孙平原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地中海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多雨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欧洲大西洋沿岸

教学反馈:

学生能够说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初步学会分析典型气候的形成原因。

(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

请大家阅读教材P39活动,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

读图2.16和2.17,完成教材P39活动,完成以下各题:

(1)归纳热带、温带、寒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反馈:

学生能够自主归纳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并学会分析对气候特征的判读。

设计意图:

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提高利用原理解释现象的能力。

(针对目标三)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能够从特征和成因等方面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2.能够画简图说明锋的类型及对天气的影响。

3.能够在锋面气旋图中判读风向、锋面性质、不同部位天气特征。

〖重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

天气预报导入,播放近期的天气预报,提醒学生关注其中一些关键词:

冷空气道别、升温降温、大风、雨雪。

新闻导入,2008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

说明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活动一

问题设计:

天气常常为阴晴雨雪的变化。

气候常为温暖湿润、寒冷干燥、终年高温等等。

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

阅读课件中给出的天气和气候的有关成因、特征等的资料,比较天气和气候。

教学反馈:

学生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学习和比较,区分天气和气候。

(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

什么是气团?

锋面系统又是如何形成的?

画出锋面示意图,分组讨论锋面的分类,列表对比。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完成思考题。

分组讨论,列表比较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教学反馈:

阅读P42活动,完成活动要求。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做例题等方式使得学生理解锋面系统。

(即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

学习知识是为了学以致用,我们来观察近两天来赤峰地区的天气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学生活动:

观看投影给出的天气预报图,分析风向、锋面性质、不同部位天气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锋面系统对生活的影响。

(针对目标三)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43页图,学习判读“等压线图”。

2.能够画图说出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及与天气关系。

3.能举例说明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关系。

〖重点〗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形成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台风,了解台风。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今天来关注另一种系统。

活动一

问题设计:

阅读P43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分析高压和低压、高压脊和低压槽。

介绍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

学生活动:

阅读P43图2.21,根据所学知识判读高低压和气旋、反气旋。

教学反馈:

给出7月份的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学生判读气旋、反气旋和高低压情况。

(详见投影)

设计意图:

通过气压图的分析,学会判读等压线图。

(即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

Flash动画演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形成、发展运动及变化。

列表对比学习。

学生活动:

观看动画,结合教材,分析气旋反气旋,低压高压和天气变化。

教学反馈:

画图强化,让学生画出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完成P44活动题。

设计意图:

通过动画演绎和自主分析、画图、练习理解气旋和反气旋。

(即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

举一反三,了解生活中气旋、反气旋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指导阅读P44案例。

学生活动:

阅读P44案例两则,了解台风、寒潮形成的原因、影响地区、发生时间、带来的影响和防灾、减灾措施。

设计意图:

了解现实生活中气旋、反气旋的影响,并复习其余天气变化的关系。

(针对目标三)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运用教材46-47页三幅图表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针对气候变化的原因找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4.在减缓全球变暖的行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气候的变化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和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理解气候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问题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P46、P47,分析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和原因。

(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

观看课件投影,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教学反馈: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零度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

B全球将普遍变的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10~95cm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举例总结全球变暖的影响。

(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

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50页背景材料和图2.32,找出应对措施。

教学反馈:

情景提问:

在拯救我们地球的行动中,你该怎么做呢?

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讨论找出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针对目标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