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5127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docx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第三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教学目标:

一、交际能力目标

1、运用边读、边思考、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围绕话题“”,。

二、汉语知识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识读33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

忍不住、常年、摄影、渴望、感动、贫困、召唤、投入。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

(1)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

(2)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3)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

3、通过词语和课文学习,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第1课时阅读理解课文一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词语的学习,并且掌握书写方法、词的含义,正确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词语发音、词语书写顺序、词语含义解释和正确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问答法

五、教具:

课件、课本。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课件上读词语。

(二)导入

  1、(出示玩具汽车)

引导学生谈一谈平常自己都喜欢一些什么样的玩具,又是是怎么得到它们的。

2、过渡: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认识一个小男孩,看看他和玩具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导入课题《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三)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适当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

(四)阅读理解课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老师先提出阅读要求和阅读线索,然后引导学生分段理解,整体思考。

阅读时,提倡在小组中合作互助的方式,先自己阅读,然后和同学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分段学习时,老师根据每段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意思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第一自然段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特别想买小汽车。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

2.同学们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小男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我来读这段话,看谁把小男孩的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了?

第二至第十一自然段

但他不让妈妈买小汽车。

 感悟句子:

   句子一: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男孩抢着说。

   思考:

   1、抢在谁的前面说?

为什么要抢着说?

用什么的语气、语速读男孩的话?

   2、多懂事啊,此时妈妈的心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

句子二:

    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他爸爸常年生病着,家里生活并不富裕。

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A、理解“富裕”,说反义词。

B、“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里的“什么”还指哪些东西?

C、小男孩为什么这么做?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小男孩的懂事——理解妈妈,心疼妈妈)

第十二至第十三自然段

售货员阿姨送她小汽车,但他不接受。

1、说说小男孩为什么不接受售货员阿姨的礼物?

2、分角色读2~13自然段。

第十四至第十五自然段

售货员阿姨盼望着再见到那个男孩。

(1)售货员阿姨回家后又是怎么做的?

总结:

让生讨论话题,得出结论。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

熟读课文一。

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

九、教学反思

 

第2课时深入学习课文一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一,归纳段意和中心意思。

2、小组讨论问题,用搭配法学习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归纳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

用搭配法学习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

五、教具:

字典、课本、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问题

启发学生谈话交流,挖掘学生的认知体验,实现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进而升华并丰富对文章的主题感,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语文与做人的任务达到和谐统一,促使生的综合素养的了发展。

1、小男孩这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

2、课文中的小男孩有什么样的品质?

3、售货员阿姨和他的女儿是什么样的人?

(二)归纳段意和中心意思

段意: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特别想买小汽车,但他不让妈妈买小汽车,售货员阿姨送她小汽车,也不接受,售货员阿姨盼望着再见到那个男孩。

中心意思:

本文讲述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特想买小汽车,但由于家庭不富裕,他总是什么都不让妈妈买。

本文有玩具引出任务和故事,生动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

(三)用搭配法学习词语

用搭配法学习词语和句子,就是在课文中提出要学习的词语,通过词语例解,分析词义和句意,从意义出发,找到能够和词语句子搭配的词,然后运用它们来表达真情实意。

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分析词义,寻找意义上能够搭配的词;第三步,运用词语表情达意。

例如:

目不转睛

孩子怎样盯着小汽车?

他就目不转睛地盯着小汽车。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张纸

小明钓鱼时目不转睛的盯着鱼漂。

例如:

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

只要你努力,就会得到好成绩。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

熟读课文。

书面作业:

完成小练习册1-4题。

九、教学反思:

 

第3课时练习训练

一、教学目标:

1、完成教科书上的“听力训练”。

2、复述课文一,完成课后练习题。

二、教学重点:

完成听力练习

三、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完成课后练心题。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

五、教具:

课本、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上的“听力练习”。

2、把课文改编成听力材料,学生听后做练习。

3、老师再讲一个有关爱的故事,让学生听后做练习。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一。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讲出本文的教育意义。

2、讲故事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讲其类似的故事。

(2)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表演,然后由同学们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自己另找故事的可以加分。

(三)练习训练。

1、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小明()他喜欢的动画片。

(目不转睛)

(2)(),只有春节才回家看望父母。

(常年)

(3)只要(),就能把作业做好。

(专心)

(4)听了这个笑话,同学们()。

(忍不住)

(5)(),从不让奶奶干重活。

(心疼)

(6)改革开放以后,()。

(富裕)

2、模仿造句。

(1)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

(2)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3)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

预习课文二。

书面作业:

完成书中剩下的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4课时学习课文二

一、教学目标:

1、阅读理解课文二,初步认识课文。

2、学习词语,掌握书写方法和词语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词语发音、书写顺序、词语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本、字典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汶川地震的场景,让同学们有一个感性认识。

下面我们通过阅读,感受在地震发生时,一个教师用生命救助学生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适当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

朗读课文,可采取领读和抽读相结合、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等方式进行,争取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阅读理解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

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地震发生时,袁老师和她的学生正在干什么?

(2)袁老师是怎样救同学们的?

(3)为什么有些同学不往外跑?

(4)袁老师为什么没有听大家的劝阻?

(5)袁老师是怎样用生命救孩子的?

(6)从那些地方看出袁老师的高尚品质?

(7)从袁老师身上,你感受到什么?

(四)词语学习

青(qīng)

春(chūn)

歌(gē)

曲(qǔ)

天(tiān)

使(shǐ)

搜(sōu)

救(jiù)

降(jiàng)

临(lín)

剩(shèng)

下(xià)

揪(jiū)

全(quán)

然(rán)

掀(xiān)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

熟读课文二。

书面作业:

写词语。

九、教学反思:

第5课时课文二深入学习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和中心意思。

2、完成听了训练和说话训练。

二、教学重点:

完整的复述课文。

三、教学难点:

归纳段意和中心意思。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

五、教具:

课本、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归纳段意和中心意思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段,四至十四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十五自然段为第三段。

段意:

发生地震了——袁老师全力营救自己的学生——袁老师为了救学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中心意思:

课文描写了袁老师在地震面前,不顾自己安全舍身救学生,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的事迹,热情讴歌了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

(二)听力练习

把课文改变成一篇听力短文,介绍袁老师救学生的经过。

学生听后做练习,判断正误,回答问题,找到老师改编后与课文不一样的地方。

(三)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一。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讲出本文的教育意义。

2、朗诵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在熟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2)每个小组派代表或者全体成员朗诵,然后由同学们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

熟练复述课文二

书面作业:

完成小练习册。

九、教学反思:

 

第6课时口语交际活动

一、教学目标:

1、完成教科书上的口语交际活动。

2、完成课文二课后练习题。

二、教学重点:

完成口语交际活动

三、教学难点:

设计情景,让学生进行交流。

四、教学方法:

引导法

五、教学工具:

课本、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

(一)真实交际

交际是汉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学生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话题,联系真实情景进行表达。

这一节课教师应该完全脱离课本进行教学,学生应结合自己的生活,谢谢实际进行讨论、交流、表演等。

老师给出情景,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表达。

不知道的词语可以问周围的人或老师,也可以绕开不说,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

(二)口语交际

1、完成教科书上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进行交流。

情景1:

结合解放军战士在抗洪、抗震、执勤时的行为,想一想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情景2:

假如我们这里发生了洪水、地震等灾害,我们应该怎样自救和救人,怎样互相帮助?

情景3:

谈谈你对爱的认识,爱是什么?

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培养爱心?

(三)课后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地震发生时袁文婷正在给学生上课。

()

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都乱了。

()

袁文婷一边喊着,一边抓住学生往外跑。

()

袁文婷想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学生。

()

2、回答问题。

当地震发生时,孩子们在干什么?

袁老师是怎样做的?

说一说灾难来临时校园里的景象。

袁老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以“我爱我的xxx”为题,列出写作提纲。

九、教学反思:

第7课时写作训练

一、教学目标:

讨论话题,写作文练习。

二、教学重点:

话题的讨论,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怎样去写作

4、教学方法:

讲解法

5、教具:

黑板、粉笔

6、教学过程:

(一)讨论话题

1、按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结合自己所列的提纲,在小组中讨论作文应该写的内容。

2、根据写作的内容,讨论如何选择例子,如何布局。

(二)写作文

以“我要做懂事的孩子”为题,写一写你怎样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100字左右,要求层次清楚,语言通顺。

(3)学生、教师评价作文

1、老师在小组中挑选典型作文,请学生自己宣读,之后谈作文构思或写作体会。

2、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评议典型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3、其他同学谈自己的看法,谈如何弥补不足。

(四)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学生是否完成了交际任务?

有何不足?

(5)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按照课本中的提示部分,自己学习词语。

阅读第思课课文一,读懂意思,把不懂的词语、句子挑出来,向他人请教老师。

我要做懂事的孩子

 今天,我放学回家,妈妈上午买了一些苹果。

我一到家,妈妈就把苹果洗干净了,妈妈说:

“宝宝吃一个苹果吧!

我对妈妈说:

“今天的作业很多,还是您吃吧!

”妈妈又说:

“那你作业做完了再吃吧!

”说完他们就干自己的事,我做作业,妈妈织毛衣,我做完了作业就吃苹果我吃小的,拿一个大苹果,说:

“您上班很辛苦,所以我吃小的您吃大的》”妈妈听了高兴的摸着我的头说:

“你长大了,会关心大人了。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

抄写课文。

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