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8982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

 

编制时间:

二○一一年三月

目录

第1章项目总论6

1.1项目名称6

1.2建设性质6

1.3主管单位6

1.4建设单位6

1.5建设地点6

1.6建设年限6

1.7建设规模6

1.8建设内容6

1.9投资估算7

1.10资金筹措8

1.11项目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8

1.12可行性研究依据9

1.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

2.1项目背景12

2.2建设的必要性14

2.3可行性分析16

第3章市场与需求预测19

3.1项目市场的现状19

3.2市场预测24

第4章项目承担单位情况27

4.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27

4.2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28

4.3协作或技术依托单位29

第5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0

5.1项目选址原则与要求30

5.2项目用地规模及地点31

5.3建设条件分析31

第6章工艺(或农艺)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35

6.1工艺技术方案35

6.2主要品种技术参数36

6.3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技术38

6.4设备选型41

第7章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3

7.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43

7.2建设规模43

7.3产品方案44

第8章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45

8.1指导思想和原则45

8.2建设目标46

8.3建设思路及规划布局46

8.4建设内容47

第9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52

9.1投资估算52

9.2投资构成分析54

9.3资金来源55

第10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56

第11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57

11.1环境保护57

11.2安全生产58

第12章招标方案59

12.1招投标组织59

12.2招投标依据59

12.3招投标范围59

12.4招标方式60

12.5招标程序60

12.6评标程序60

第13章组织管理与运行61

13.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61

13.2项目运行组织管理63

13.3人员培训64

第14章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65

14.1经济效益65

14.2社会效益65

14.3生态效益66

14.4风险分析67

第15章结论与建议68

15.1综合评价68

15.2问题与建议68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吉日嘎朗图嘎查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

新建

三、项目主管单位:

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

四、项目建设地点:

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吉日嘎朗图嘎查

五、项目立项依据:

实施该项目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地区发展规划,有利于改善当地牧民的生活生存环境,促进农牧民转产转移,带动农牧民稳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把民俗产业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民俗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逐步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

六、项目基本情况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成“胡杨人家”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在纳林高勒新区打造出一个具有丰厚民俗特色的民俗产业服务实体。

项目实施后,覆盖嘎查贫困户和低收入农牧民76户221人,人均增收2200余元,当年全嘎查人均纯收入将提高15.8%。

该项目使吉嘎查的整体产业结构实现合理优化,提高整个嘎查的发展潜力,大力促进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的发展,推进民俗旅游产业收入占农牧人均纯收入50%以上,农牧民群众生活明显提高,在全旗农牧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特点

达来呼布镇“胡杨人家”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依托本地胡杨林、沙漠、戈壁景观等自然资源,深刻的挖掘本地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资源,尤其是土尔扈特300多年的民族部落文化和民俗内容,使旅游、生态、人文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着力开发打造生态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娱乐玩具文化、蒙古包文化:

1、生态文化:

反映了土尔扈特部落以原始自然崇拜、喇嘛教祭祀、祭敖包、苏力德等为主体的对大自然敬畏、崇拜、热爱,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内容的纯朴民俗民风。

2、饮食文化:

反映了土尔扈特部落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习俗。

土尔扈特部落的饮食主要以奶食品(即奶茶、羊奶、奶酪、奶皮等为主)以及肉食品(即手抓肉、血肠等为主)附之以炒米等谷物,构成了土尔扈特部落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风格。

3、服饰文化:

反映了土尔扈特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独具神韵的服饰装束风格。

土尔扈特服饰以头冠(头饰),长袍、夹祅、靴子、腰带、荷包组成,表现出了土尔扈特300多年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

4、宗教文化:

土尔扈特部落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文化的表现形式贯穿于进寺院礼佛、拜佛,倾听喇嘛咏颂佛经,以及占人祭祀敖包等神圣庄重的仪式当中,反映了土尔扈特部落,深厚的宗教文化、人文心理背景。

5、蒙古包文化:

当世界各民族建筑、居住形式,特别是游牧民族建筑,居住形式相同的是:

土尔扈特部落的居所也是蒙古包,不同的是:

土尔扈特部落毡包的内部装饰以及家具陈设是相当考究且颇具特色的,其显著的特点在于蒙古包正厅前中央点着酥油灯、香火、供奉着成吉思汗、班禅、达赖等祖先以及宗教领袖,在箱柜等家具上描绘着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反映了土尔扈特部族深厚的人文情怀。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从2000年开始,额济纳旗以富民强旗为出发点,制定了旅游富旗的战略,提出用特色和精品构筑旅游产业框架,用联合和互补扩大游旅市场份额,用开发和开放增强发展后劲,同时制定出台了《额济纳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胡杨林景观区详细规划》。

近年来,额济纳旗先后举办了十届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骆驼节和摄影艺术节等活动。

因此,今后支持发展独具特色的“胡杨人家”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的建设,不仅能够转移牧区的富余劳动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旅游旺季的接待压力。

该项目的提出,迎合了额旗发展的需要和农牧民的呼声,也为贫困农牧民解决今后的生活出路提供了一条捷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几年,额济纳旗不断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连续十届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使额济纳旗知名度日益提升。

国家级沙漠地质公园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专家、学者来我旗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体验民俗风情。

旗外游客占绝大多数,游客比例趋于合理,基本实现了旅游接待市场化,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和特色模式。

2010年金秋胡杨节期间,额济纳旗接待国内外游客近40万人,因临策铁路的顺利通车,预计今年的游客数量将再创新高将达到60万人以上。

项目建成后,“胡杨人家”餐饮住宿项目将在胡杨节期间实现效益。

随着旅游富旗战略不断深入,受旅游业发展的辐射效应影响,牧家游的发展为达镇经济转型,提高农牧民收入找到了一条捷径。

同时,随着额济纳旗胡杨林旅游的不断升级和旅游业整体氛围的不断规范,建设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的规模化、产业化的家庭旅馆及牧家游已迫在眉睫。

建设“胡杨人家”民俗旅游产业项目,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额济纳旗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资源,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以改变农牧区现状面貌,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益;二是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能够来到额济纳旗,走到胡杨林及林中溪畔之中,去呼吸生态气息,体验大漠之旅,品味农牧佳肴,通过休闲度假、观光,使游客体验到土尔扈特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三是通过家庭旅馆和牧家游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纳林高勒新区700余户转移搬迁的农牧民发展第三产业,为当地生态经济建设带来活力,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开辟更大的空间;四是通过家庭旅馆和牧家游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变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农牧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五是使少数民族文化及传统习俗等优秀历史文化得到延续和传承,继续提升额济纳旗旅游的品牌效益;六是项目辐射全嘎查57%的人口,可直接帮扶嘎查贫困户50户137人发展民俗旅游产业,76户221人因项目直接受益。

(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2011年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提出的“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为主线,以改善退牧还草还林区农牧民生产条件和提高其收入水平为基本目标,围绕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政府引导、政策协调、综合开发、讲求实效”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恶化区贫困牧民转移到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开发条件好的城镇从事二、三产业,逐步增加贫困农牧民的收入,实现脱贫目标,推动农牧区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三)项目建设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中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见效快原则。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旅游、生态、人文等各方面资源丰富,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区域、资源条件优势很大。

资金规划合理,农牧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高,自筹部分资金能够实现。

经分析和论证认为,项目建设条件成熟,符合项目建设要求,完全具备了实现项目的可行性。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一、资源条件

达来呼布镇在黑河流域下游,分布有全国最美、最集中的天然胡杨林,该项目区位于达来呼布镇西北处的纳林高勒移民搬迁新区范围。

项目区临近额济纳河及胡杨林区,区域内环境无任何污染、土质良好,景色优美,是近年来外来游客、摄影爱好者的必游之处。

本地原始的胡杨林、沙漠、戈壁景观等自然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资源,尤其是土尔扈特300多年的民族部落文化和民俗内容,使得项目区在旅游、生态、人文等各方面价值都非常高。

二、社会经济条件

达来呼布镇是额济纳旗府所在地,是一个集城镇、牧区、农区为一体的综合型小城镇,全镇行政区划面积20427.54平方公里,其中农牧区面积20418.74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

下辖三个嘎查、六个社区居委会、一个农业队;总人口13599人,其中,城镇10393人,农牧区3206人。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7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31元。

项目区位于达策公路以西150米处,北与苏泊淖尔苏木接壤。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好,通讯设施齐全,农牧民居住集中,便于管理和形成集群效益,自然条件优越。

三、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达来呼布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功能。

辖区内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沙漠腹地的肉苁蓉、锁阳、甘草、沙葱、沙芥等名贵中药材和沙生植物,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尤其是纯朴的民风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等人文资源与其它资源一道为今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可充分发挥嘎查旅游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民俗旅游品牌,创出一条具有民俗风情的家庭旅馆和牧家游特色发展路。

纳林高勒新区建成的移民搬迁房,有足够大的院落进行项目建设,而且有舍饲棚圈进行牧家游餐厅所需乳肉牲畜的饲养。

四、项目技术情况

(一)项目实施组织方式

项目建设由达来呼布镇政府具体实施,项目建成后,将打破家庭经营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了农牧家庭旅游业横向联合,纵向发展的联营新体制,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长足发展。

(二)项目所需的主要技术措施

1、制定和完善技术操作规程。

2、与旅游管理部门和各家旅行社加强联系,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合作,互通有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使“胡杨人家”家庭旅馆和牧家游餐厅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

3、利用网络媒介,在额济纳旗旅游网上对项目进行宣传,扩大该扶贫项目的影响力,以特色和品质吸引中外游客,应用网上预约机制,保障服务市场。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嘎查基本情况

吉日格郎图嘎查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方向约12公里,区域总面积2242平方公里,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mm,多集中在8、9月份,年蒸发量达3700mm。

日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月平均气温为27.9摄氏度。

月平均风速为4.2m/s,平均日照百分数为78%,平均日照时数为14.8小时。

嘎查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6258亩,林地240万亩,草场190万亩,沙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主导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二、社会经济状况

种植业以哈密瓜、棉花为主,养殖业以绵羊为主,2010年全嘎查骆驼2000余峰,羊7261只,嘎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125元。

三、人口素质和教育情况

总人口133户467人,其中:

农民37户95人、牧民96户372人。

其中大专文化程度56人,占全嘎查总人口的11.9%;高中文化程度134人,占全嘎查总人口的28.6%;初中文化程度203人,占全嘎查总人口的43.5%。

四、交通、水利、卫生、电力情况

近年来,全旗交通事业不断发展,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建成,极大方便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特别是额济纳河东河流域临近昂赐河的5000余亩耕地,依靠黑河工程的实施,使低产田渠系不断加强完善,草场农田得到有效灌溉。

嘎查卫生室及配套设施已初步建成,网电基本覆盖嘎查70%农牧民,其它农牧民也基本安装了家庭小型风力发电设施。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一、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1、建设模式

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基本建设和日常经营。

2、规划原则

(1)在保证农牧民正常收入的同时,利用农牧休闲时间经营,拓宽致富渠道。

(2)在利用移民搬迁房现有的住房、舍饲棚圈、青储窖及水电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建设。

(3)坚持统一的特色和风格进行建设,以便达到规模化的要求。

3、建设标准

(1)项目新建的蒙古包地基为毛石基础、水泥砌筑,浇注混凝土,上部为钢架结构,钢木门窗。

餐厅配备购置民族特色的餐桌及餐具等,家庭旅馆购置安装床铺、电视、空调等住宿设施,内部装修风格要体现蒙古族民俗特色。

(2)每处家庭旅馆新建水冲式卫生间1座。

(3)对3处牧民家现有厨房进行装修以达到牧家游餐厅使用标准。

(4)在每户约1000平方米的院内,硬化面积达100平方米,绿化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绿化以花草树为主。

(5)沿街面房及院墙进行美化装修,外观保持颜色基调一致,大门统一风格特色装修、美化,安装统一招牌,门前两侧绿化以乔灌木为主。

4、经营内容

日常接待用餐顾客每日达300人以上,并提供近500人的住宿。

5、管理技术经济指标

(1)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和资源的集约利用,强化产业经营机制。

(2)农牧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实施计划

达来呼布镇吉日嘎郎图嘎查开发“胡杨人家”民俗旅游产业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期限为10个月,即2011年1月—2011年10月。

建设实施进度如下:

1、2011年1月—3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编制、报批和设计;

2、2011年4月—7月,完成家庭旅馆和餐厅的房屋、蒙古包和活动板房的建设和装修,院内外的美化、绿化;

3、2011年8月—9月,完成家具及所需各种器材和设备的购置装配。

4、2011年10月,项目接受上级部门验收并开始投入经营。

三、建设内容

达镇吉嘎查“胡杨人家”民俗旅游产业整村推进扶贫建设项目在保证转移搬迁的农牧民正常收入的同时,利用农牧休闲时间经营,拓宽致富渠道。

在纳林高勒新区利用农牧民搬迁房现有的住房、舍饲棚圈、青储窖及水电设施的基础上,坚持统一的特色和风格进行设计和建设,建成18处“胡杨人家”家庭旅馆、3家牧家游餐厅及洗车房、球类棋牌娱乐室、民族旅游产品超市、特色农家土鸡养殖场、日光温室等,充分发挥嘎查旅游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民俗旅游品牌,发展具有民俗风情的家庭旅馆和特色牧家游发展产业。

1、新建家庭旅馆房屋500平米,购建蒙古包60座,活动板房400平米,新建高标准卫生间18座;

2、新建40平米的民俗旅游产品超市1座,60平米的球类棋牌娱乐室1座,30平米的洗车房1座及100平米的农家土鸡场1座,且购置相应设备;

3、装修农牧民原有及新建房屋共1500平米,对3户经营牧家游餐厅的人家厨房进行装修,整改满足餐厅需求;

4、新购18套家庭旅馆内的床铺及配套电器设备,新购3套牧家游餐厅所需的餐桌椅及配套设备;

5、统一外部围墙美化、大门装修、招牌制作、院内硬化、装饰、院内外绿化;

6、项目建设区域内近800米柏油路两侧的绿化、亮化建设;

7、设置特色造型果皮箱40个,垃圾转运站1处。

8、新建两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

四、实施管理

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协调相关部门及额镇落实好各项政策,并对整个项目实施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达来呼布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对整个项目实行全程监管,确保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参照国家行业预算定额和费用构成;

2、参照2010年阿拉善盟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及有关标准。

二、编制方法

1、工程费用根据相同结构的类似工程决算,并参考现行市场材料价格,以单价形式计入。

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按有关规定计取。

三、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77万元。

(一)基础设施投资(共计投资297万元,其中:

项目资金162万元,村级互助合作资金30万元,农牧民自筹105万元)

1、新建家庭旅馆房屋500平米,每平米需投资1000元,共需投资50万元;(农牧民自筹30万元)

2、购建蒙古包60座,每座投资2.4万元,需投资144万元;(农牧民自筹30万元)

3、新建400平米的活动板房,每平米600元,需投资24万元;(农牧民自筹10万元)

4、新建高标准卫生间18座,需投资27万元;(农牧民自筹13万元)

5、新建40平米的民俗旅游产品超市1座,需投资5万元;(农牧民自筹5万元)

6、新建60平米的棋牌台球娱乐室1座,需投资5万元;(农牧民自筹5万元)

7、新建30平米的洗车房1座及购置洗车设备,需投资5万元;(农牧民自筹5万元)

8、新建100平米的农家特色养殖场1座,需投资7万元;(农牧民自筹7万元)

9、互助资金投资30万元,用于新建两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

(二)装饰工程及其它投资(共计投资280万元,其中:

项目投资238万元,农牧民自筹42万元)

1、装修农牧民原有及新建房屋共1500平米,每平米需投资300元,对3户经营牧家游餐厅的厨房进行装修,整改满足餐厅需求,每户投资3万元,共需投资54万元;(农牧民自筹18万元)

2、新购家庭旅馆内的床铺及配套电器设备18套,每套投资6万元,新购牧家游餐厅所需的餐桌椅及配套设备3套,每套投资5万元,共需投资123万元;(其中农牧民自筹20万元)

3、统一18处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外部围墙统一美化(2000元∕处)、门庭装修(3000元∕处)、招牌制作(2000元∕处)、院内硬化(9000元∕处)、装饰亮化(6000元∕处)、院内外绿化(3000元∕处),共需投资45万元;(其中农牧民自筹4万元)

4、项目建设区域内近500米柏油路两侧的绿化、亮化建设,需投资56万元;

5、设置特色造型果皮箱40个(每个300元),垃圾转运站1处(8000元),共需投资2万元;

(三)国家和自治区级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途

国家和自治区级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建设蒙古包,旅馆卫生间建设、装修及统一的外部装饰美化和绿化建设,以及项目区域内主干道的绿化、亮化及环卫设施建设;村级互助资金投资用于新建两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

四、资金来源及筹措

项目总投资577万元,其中争取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产业化扶贫资金100万元,村级互助合作资金30万元,盟、旗两级财政配套资金及农牧、旅游、城建部门的涉农资金共200万元,其余部分为扶贫贴息贷款及农牧民自筹资金共147万元。

第七章财务效益评价

一、财务评价依据

1、内蒙古自治区颁布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2、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

3、国家现行的财税和价格体系

(一)取费标准

参照国家行业预算定额和费用构成,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和近年来国内及本地区目前平均价格进行预测。

(二)财务制度规定

工程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严格履行七项管理制度,严把项目预算审批关。

第八章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建设“胡杨人家”民俗旅游项目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额济纳旗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资源,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以改变农牧区现状面貌,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益;二是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能够来到额济纳旗,走到胡杨林及林中溪畔之中,去呼吸生态气息,体验大漠之旅,品味农牧佳肴,通过休闲度假、观光,使游客体验到土尔扈特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三是通过家庭旅馆和牧家游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纳林高勒新区700余户转移搬迁的农牧民发展第三产业,为当地生态经济建设带来活力,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开辟更大的空间;四是通过家庭旅馆和牧家游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变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农牧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五是使少数民族文化及传统习俗等优秀历史文化得到延续和传承,继续提升额济纳旗旅游的品牌效益。

二、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胡杨人家”餐饮住宿项目将在胡杨节期间实现效益,初步预算每年经营收入达130万元以上,纯利润达60万元,项目辐射全嘎查57%的人口,可直接帮扶嘎查贫困户50户137人发展餐饮住宿产业,76户221人因项目直接受益,人均纯收入将提高2200余元。

三、生态效益

该项目使牧民积极从事第三产业,发展了地方经济,加强了生态的恢复和好转,促进环境良性循环。

在积极贯彻落实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的生态移民政策后,更有效实现农牧民转移不减产,搬迁更富裕的目标。

总之,项目建设符合全旗“旅游富旗”战略的发展方向,符合农牧区经济转型的实际需求,是对旅游设施建设的补充,有力地推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牧家游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良性示范效益,是一项“利旗、利业、利民”的民生工程。

第九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项目运作过程中,建设单位将以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营销网络,确保顺利建设和高效运行,进而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

本项目主管单位为达来呼布镇,建设期将成立吉嘎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旗政府分管副旗长任组长、旗扶贫办、镇政府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旗扶贫办和旅游局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小组下设综合办,具体负责协调落实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等事宜。

旗城建局及质量监督站作为项目技术协作单位,协助项目建设和管理。

项目实施单位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吉日嘎郎图嘎查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标、施工、资金物资及今后运行的管理等。

二、经营管理模式

本项目依托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

在整个项目运行中,镇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嘎查委员会负责项目实施和运作。

项目各环节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

项目建成后,各环节之间进行单独核算,相互之间通过合同契约,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利益杠杆,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实践证明,这一运作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