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2120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念书》、《那片绿绿的登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

《为中华之崛起而念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期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以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念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那片绿油油的登山虎》是作家肖振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

《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 熟悉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 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份。

3、 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式,培育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知道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 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6、 明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7、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 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踊跃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 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2、 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式。

3、 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论述自己的独特观点。

4、 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5、 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6、 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四、教学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念书》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2课时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5课时

26.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式,培育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份。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简介课文肖振兴 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域优秀文学奖。

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今世中学生的对话》《和今世中学生通信录》等。

近著有《肖振兴自选集》3卷,《肖振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登山虎──怀念

schemas-microsoft-com:

office:

smarttags"/>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是作家肖振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2、设疑:

回忆了什么事情?

二、预习探讨

1.学习词语:

一篇翻到推荐、眼帘、几页删掉、动词燥热、握手融洽、黄昏、客厅模模糊糊

用生字组词练习,开火车。

读读词语:

规范、莫名其妙可谓表率余晖窗棂沉郁摇曳

提出不睬解的词语,暂时不解决,等到读课文时再理解。

2.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收获颇丰的成长经历。

板书:

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3.谈谈其他收获。

4.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理解部份词语。

5.练习朗诵:

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或自己以为最难读的段落。

然后展示朗诵。

三、品读体验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幻灯迅速而过,问,叶老修改的如何?

2.学习第三节,肖振兴是如何把你们讲的句子写下来的?

指名读,说说,从哪个词体会到修改的认真,修改的多?

3.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那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

为何愣住了?

请用“竟然”来讲一句话。

(我都取得北京市大奖了,竟然还能改出这么多的毛病;一个大作家修改中学生的文章竟然这么认真,真是从未见过。

4.朗诵指导:

吃惊、佩服。

学习第四节——修改方式

5.究竟是如何修改的?

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修改方式?

有几条,请标在书上。

默读第四节,批注阅读。

6.谈谈修改方式,并从课文中找到例句。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

(2)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咱们的新班主任”,改成“咱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3)删去重复啰唆的文句。

如包字。

再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谈谈还有什么修改方式值得咱们学习。

(4)增添一些文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5)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

‘冲啊,向几何进军!

’”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高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作声的,叶老改成“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6)更正错别字和利用不妥的标点符号。

7.总结:

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何等仔细、认真。

8.当我读完叶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和温暖,如春风拂面。

理解:

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令人感到超级愉快、愉快。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朗诵句子。

四、巩固延伸

写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五、其他作业:

1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

荐、翻、昏。

2作业本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

一、温习导入

1.主要内容

2.修改方式六条。

二、合作交流

运用修改方式自行修改肖振兴作文中的一段话。

画完后,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断地给他讲着。

谁知看得正带劲,突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画给拿走了。

我生怕让老师瞧见,就急忙说:

“别闹,别闹,转头再让你开眼……”我刚一转头,哎呀,糟糕!

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

我立刻紧张起来,新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

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

我的心在打鼓,想:

“大祸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

”突然他又把画放下,望了望了我,只轻轻地笑了一声,象开玩笑似的说:

“?

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

“说完走会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

交流修改地方。

出示原文修改,再次领略到叶老的一丝不苟。

三、品读体验

1.默读思考,为何能树立我写作的信心?

2.回答,我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什么?

3.引言,肖振兴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如何的人?

认真、平和

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快速默读6-10节。

4.交流句子。

5.课文到此为止,与课文题目恍如一点关系都没有,题目应当取做什么比较好。

6.课文中几回写到那片绿绿的登山虎,都划出来。

7.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何而写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述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登山虎:

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登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登山虎,作者通过写登山虎表达了自己那时的心情。

句1: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登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恍如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登山虎,绿得沉郁,犹如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断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

“在我的眼前,那片登山虎老是那么绿着。

”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鼓励着他前进。

8.这样的写法有什么益处,借景抒情。

9.还在“借物喻人”:

在我的眼前,那片登山虎老是那么绿着。

(要点归纳:

见到登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诲,应该如何做人,如何作文。

叶老的风度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诲一直鼓励着他前进。

10、感悟“非凡”影响

(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

若是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以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转变?

(学生回答,要点归纳:

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振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

让咱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振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肖振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

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

曾经取得过全国和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觅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讲义。

你们知道吗?

他仍是咱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

(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跋文》部份)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振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窗们必然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登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

“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可谓表率”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路了!

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登山虎包含了更深的含义。

当肖振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当肖振兴的第一部作品取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咱们。

1992年,时年45岁的肖振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旧事记忆犹新,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老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

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四、巩固延伸:

1、背诵并默写片段。

2、推荐阅读:

《我教儿子学作文》(肖振兴著)。

附: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可谓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