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8893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8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

《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5瓦斯抽采规程.docx

315瓦斯抽采规程

第一章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面位置

33415工作面位于岭上村以南、冯新村以北,地表标高696—954米,地形复杂,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沟谷纵横,其中多为坡地。

有一条低压线,两条高压线,一条后坪-小河沟河,属季节性河流,两条山间公路及多条山间水泥路横穿整个工作面,在设计切割巷地表有少量零星房屋。

第二节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33415工作面位于三采区前进方向的南翼,东邻33413、西邻33417两工作面尚未采掘,南部为聚财塔大断层。

第三节煤层情况

33415工作面所掘3、4#煤层为山西组下段顶部煤层,该煤层区内稳定,结构中等至复杂,含二—四层厚约0.1—0.2米的深灰—黑色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层。

区内煤层倾角0—10°,平均5°。

底板标高358—430m。

33415工作面顶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参考S10、S8、MS3钻孔)。

煤层结构:

1.0(0.2)0.5(0.1)2.1。

容重1.39t/m3,水份0.63%,灰份23.51%,挥发份27.64%,发热量25.958MJ/Kg,粘结指数89%,变异系数为0.03,可采指数1.0。

第4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老顶:

细砂岩,厚度4.0m,深灰色细粒砂岩,石英为主矿物,坚硬,裂隙发育。

直接顶:

砂质泥岩,厚度2.97m,灰黑色砂质泥岩,性脆,中厚层状,半坚硬,含植物根茎叶化石及菱铁矿结核。

直接底:

泥岩,厚度6.26m,灰黑色泥岩,块状,裂隙发育,可见菱铁质结核,含植物化石。

老底:

细砂岩,厚度6.8m,灰黑色砂质泥岩,含云母碎片,半坚硬,含植物根茎化石。

第五节地质情况

33415工作面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地层东高西低,地层倾向南西,局部发育有短轴褶曲,倾角是0—10°。

根据33411工作面收集的地质资料分析,在33415工作面的掘进中可能揭露F28正断层(H=1.8m∠68°)和受到F1聚财塔大断层的影响。

F28正断层已经横穿了33401、33403、33405、33407和33411工作面,延伸距离长,影响范围大,从发育趋势上推断,33415瓦斯抽采巷可能在X=4153346一线揭露F28断层。

施工单位在掘进时,应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不得盲目揭露构造,如有异常及时汇报调度室,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向前掘进。

由于我矿井田南部为聚财塔大断层,33415工作面在掘进至距该断层1000米范围可能会出现煤(岩)裂隙发育,顶板压力增大现象。

第六节水文情况

本次所掘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下段顶部的3、4#合并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灰岩承压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承压含水层,其次为构造水、钻孔水。

3、4#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包括顶板S砂岩及底板K3砂岩,富水性较弱,主要以淋水方式进入工作面,涌水量较小,一般不会给回采造成影响。

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均位于3、4#煤底板之下,煤层底板标高358—430米,太原组灰岩含水层静止水位标高约490米(参考G1钻孔),其水位标高高出煤层底板约60—132米,隔水层厚度为27.4米,突水系数为0.032—0.058MPa/m;奥灰水静止水位标高约795米,其水位标高高出煤层底板约365—437米,隔水层厚度为140米,突水系数为0.036—0.041MPa/m。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该区域太灰水和奥灰水的突水系数T值小于《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临界值0.06MPa/m,因此在正常块段掘进时没有太灰水和奥灰水突出的威胁,但在断层、陷落柱等地层薄弱地带,也可能会造成突水事故的发生。

因此施工队组在掘进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允许/停止掘进通知单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如遇突水征兆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掘进,并汇报矿调度,待隐患消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构造导水:

A、F28正断层延伸距离长,影响范围大,在断层带附近地层比较薄弱、破碎,极易成为沟通地下水的通道。

B、在距33415切割巷南约500米左右处发育有聚财塔大断层,该断层落差在100—132米,根据相邻工作面在掘进和回采时收集的地质资料分析,在靠近该断层约1000米的范围内,构造应力比较集中,顶、底板破碎,煤(岩)层裂隙节理发育,可能伴生、派生次一级小构造,可能成为导通太灰水与奥灰水的通道。

钻孔水:

在33415运巷X=4153240.07一线的东侧48.72m处,33415切割巷X=4153217.514一线的北侧22.6m处有一地质钻孔S10:

X=4153240.07,Y=19482295.975(该坐标经孔斜换算所得),该孔终孔层位为石炭系太原组底部(C3t),终孔深度为628.18米,底板标高367米,该钻孔留设的防水煤柱为77.5米(按奥灰水位标高取795,煤厚取3.87米,水压取4.28Mpa),即S10钻孔的防水煤柱留设是以该孔为圆心,以R=77.5米为半径的圆,施工队组在掘进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掘必探”的防治水原则,在掘进接近这个钻孔100米时必须通过钻探和物探手段查明钻孔导水情况,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向前掘进。

综上所述,因此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物探先行,钻探跟进,化探验证”的防治水原则,不得盲目揭露构造,在掘进接近钻孔及瓦斯抽采井时必须通过钻探或物探手段查明其导水情况,不得盲目揭露构造,如有异常及时向矿调度汇报。

最大涌水量:

50m3/h正常涌水量:

10m3/h

第七节小窑采掘及积水情况

区内无小(老)窑。

第八节其它

1、瓦斯绝对涌出量:

5.95m3/min。

2、煤尘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30.8%-40.9%

3、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三类,不易自燃。

4、地温14—16℃,梯度2℃/100m。

第九节问题及建议

1、33415运巷可能在X=4153352一线,抽采巷可能在X=4153346一线,材巷可能在X=4153390一线揭露该断层。

在掘到上述位置前必须通过钻探或物探手段查明构造情况,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向前掘进。

2、33415工作面掘至离切割巷500米范围时,为保证掘进的安全,必须通过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构造情况(聚财塔大断层)及富水性,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向前掘进。

3、由于S10钻孔到33415运巷、切割巷的距离小于其保安煤柱范围,因此33415切割巷在掘进到S10钻孔前100米范围时,必须通过钻探、物探等综合手段查明S10钻孔的导水性,同时派专人密切注意工作面顶底板的水情,确认安全方可继续向前掘进,如有异常及时向矿调度汇报。

4、在掘进时,严格执行“有掘必钻,先探后掘”的防治水方针,密切注意工作面顶底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调度室,采取相应措施。

5、安排布置排水能力不小于50m3/h的排水设施,以满足工作面的正常使用。

图1:

33415瓦斯抽采巷工作面预想煤岩柱状图

图2:

33415瓦斯抽采巷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图3:

33415瓦斯抽采巷工作面预想剖面图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巷道用途简述

33415瓦斯抽采巷工作面设计为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的材料巷,与运输巷、切割巷、上库巷及相关联络巷、硐室构成完整的生产系统。

33415瓦斯抽采巷主要用于:

①33415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抽采;②33415工作面回采完毕后,该巷作为33417工作面的材料巷。

33415瓦斯抽采巷位于33415运巷西部,与其相距(中—中)34m,(实体29.2m),为满足回采材料及设备运输,其轴线坐标设计为Y=2210.751。

附图4:

33415瓦斯抽采巷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巷道工程量

巷道工程量表

表2一1

巷道名称

岩性

设计长度(m)

掘进系数

工程量(m)

33415瓦斯抽采巷

1880

1.1

2068

第三节工程施工安排

33415瓦斯抽采巷在33414抽采巷风桥迎头开口,以开口中心坐标X=5093.271,Y=2210.751,方位角α=180°,沿3#煤顶板、4#煤底板向前掘进,巷道局部高度不够3.5m时需破底向前掘进,遇巷道底板倾斜段,煤层厚度不超过3.8米时破底施工,煤层厚度超过3.8米时留底煤施工,保证巷道底板平整。

33415运巷、瓦斯抽采巷在掘进前400米时,同步施工,掘进400米往南采取迈步式掘进。

第四节附属工程

1、水仓硐室:

根据33415瓦斯抽采巷施工期间在巷道低洼处施工,巷道施工到位后在迎头向前掘进3米,作为迎头水仓,水仓与巷道同步施工,水仓硐室规格:

长×宽×高=4×3×3.5m(其中平掘3.0m,在底部挖4×3×1.5m3的蓄水坑)。

2、材料硐室:

开口30m及1000m处,共布置2个。

材料硐室规格为:

长×宽×高=4×4×3.5m。

3、油脂硐室:

开口100m处,共布置1个。

油脂硐室规格为:

长×宽×高=4×4×3.5m。

4、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硐室:

开口及每隔500m施工一个,共布置4个。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硐室规格为:

长×宽×高=3×3×3.5m。

5、单轨吊充电硐室:

布置在33414运联巷内。

6、移变硐室:

巷道每隔500m左右施工一个移变硐室,共需布置3个。

移变硐室规格为:

长×宽×高=8×2×3.5m。

7、风机开关硐室:

巷道每隔500m左右施工一个风机开关硐室,共需布置3个。

风机开关硐室规格为:

长×宽×高=4×2×3.5m。

8、超前钻场:

依据掘进期间瓦斯涌出情况每隔80米在巷道西侧帮施工钻孔,确定施工位置。

钻场规格为:

长×宽×高=4×4.5×3.5m。

9、千米钻机硐室:

依据掘进瓦斯涌出情况,确定施工位置。

千米钻机硐室规格:

长×宽×高=9×4.5×3.5m。

10、横贯:

预计施工10个横贯,其中800m、1500m的横贯施工风门,工程量为34m(中—中),实体煤柱29.2m。

横贯规格为:

毛宽×毛高=3000×3000mm。

11、掘进期间头部胶带输送机机头扩帮并在掘进期间每500m扩帮一次,

扩帮规格为:

长×宽×高=30×1×3.5m。

12、在硐室掘进过程中具体位置由组队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另制定专项措施。

第三章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由于33415瓦斯抽采巷为二次复用巷道,1000m后受采动动压影响较大,故将巷道断面进行变更,0-1480m巷宽4600mm,1480-1880m巷宽为4000mm,巷道轴线坐标不变,两侧断面同时收缩300mm。

33415瓦斯抽采巷巷高为3800mm(沿3#煤顶板、4#煤底板向前掘进,巷道局部高度不够3.5m时需破底向前掘进,遇巷道底板倾斜段,煤层厚度小于3.8米时破底施工,煤层厚度超过3.8米时留底煤施工,保证巷道底板平整。

第一节巷道断面特征的确定

1、33415瓦斯抽采巷0-1480米巷道宽度的确定

〈1〉由于瓦斯抽采巷在回采期间只承担进料、通风抽放任务,考虑掘进期间铺设SSJ800/90型皮带(1100mm宽)和DX-100单轨吊运输(单轨吊机身宽1000mm,运输物料最大宽度为1300mm),故宽度确定如下:

已知:

SSJ800/90胶带输送机宽B1=1100mm;单轨吊运输物料最大宽度B2=1300mm,即三吨平板车宽1300mm;φ300mm瓦斯管贴帮吊挂,法兰外径宽B3=460mm;单轨吊一侧人行道,宽取b1=800mm;皮带帮一侧安全距离宽b2=500mm,单轨吊运输物料与胶带输送机安全间隙b3=240mm,其中单轨道左右摆幅最大为150mm。

故巷道基本净宽:

B*=B1+B2+B3+b1+b2+b3=1100+1300+460+800+500+240=4400mm

两帮锚杆支护外露和巷道预留可缩尺寸A=200mm

则巷道设计掘宽B=B*+A=4400+200=4600mm

〈2〉瓦斯抽采巷巷道高度的确定:

瓦斯抽采巷(下个工作面的材料巷)辅助运输设备为单轨吊,运输期间载物最大高度为1.8米(KBSGZY-1600/6移变),其巷道最小高度:

h=h1+h2+h3+h4+h5=500+600+1800+500+300=3700mm

式中,h1—I140E单轨吊轨道下表面距顶板距离为500mm,其中I140E单轨吊轨道轨道高155mm;

h2—运输移变时,25T二次起吊梁高度为600mm;

h3—载物最大高度为1.8米(KBSGZY-1600/6移变);

h4—运输移变时,移变底面距巷道底板安全高度,取500mm;

h5—标志层厚度,取300mm;

顶板锚杆支护外露及顶板下沉量预留尺寸h6=100mm

设计掘进高度H=h+h6=3700+100=3800mm

〈3〉风速验算

按将来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所需风量核算瓦斯抽采巷断面

Q=125×Q瓦×K瓦×K备

式中:

Q瓦—回采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风排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95m3/min;

K瓦—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为1.3—1.6,取1.6;

K备—工作面风量备用系数为1.15—1.25,取1.25;

则Q=125×Q瓦×K瓦×K备

=125×5.95×1.6×1.25m3/min

=1487.5m3/min

现工作面瓦斯抽采巷净断面为16.28m2,S=Q/60υmax=1487.5/(60×4)m2=6.2m2<16.28m2,符合规程断面设计。

根据巷道用途、围岩性质及服务年限,综合考虑满足运输、通风、行人、巷道围岩变形预留量、大型设备运输及安装要求,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瓦斯抽采巷设计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净宽4400mm,毛宽为4600mm。

2、33415瓦斯抽采巷1480-1880米巷道宽度的确定

〈1〉由于瓦斯抽采巷在回采期间只承担进料、通风抽放任务,考虑掘进期间铺设SSJ800/90型皮带(1100mm宽)和DX-100单轨吊运输(单轨吊机身宽1000mm,运输物料最大宽度为1300mm),故宽度确定如下:

已知:

SSJ800/90胶带输送机宽B1=1100mm;单轨吊运输物料最大宽度B2=1300mm,即三吨平板车宽1300mm;φ300mm瓦斯管贴帮吊挂,法兰外径宽B3=460mm;单轨吊一侧人行道,宽取b1=500mm(单轨吊运输实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皮带帮一侧安全距离宽b2=200mm,单轨吊运输物料与胶带输送机安全间隙b3=240mm,其中单轨道左右摆幅最大为150mm。

故巷道基本净宽:

B*=B1+B2+B3+b1+b2+b3=1100+1300+460+500+200+240=3800mm

两帮锚杆支护外露和巷道预留可缩尺寸A=200mm

则巷道设计掘宽B=B*+A=3800+200=4000mm

〈2〉瓦斯抽采巷巷道高度的确定:

瓦斯抽采巷(下个工作面的材料巷)辅助运输设备为单轨吊,运输期间载物最大高度为1.8米(KBSGZY-1600/6移变),其巷道最小高度:

h=h1+h2+h3+h4+h5=500+600+1800+500+300=3400mm

式中,h1—I140E单轨吊轨道下表面距顶板距离为500mm,其中I140E单轨吊轨道轨道高155mm;

h2—运输移变时,25T二次起吊梁高度为600mm;

h3—载物最大高度为1.8米(KBSGZY-1600/6移变);

h4—运输移变时,移变底面距巷道底板安全高度,取500mm;

h5—标志层厚度,取300mm;

顶板锚杆支护外露及顶板下沉量预留尺寸h6=100mm

设计掘进高度H=h+h6=3700+100=3800mm

〈3〉风速验算

按将来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所需风量核算瓦斯抽采巷断面

Q=125×Q瓦×K瓦×K备

式中:

Q瓦—回采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风排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95m3/min;

K瓦—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为1.3—1.6,取1.6;

K备—工作面风量备用系数为1.15—1.25,取1.25;

则Q=125×Q瓦×K瓦×K备

=125×5.95×1.6×1.25m3/min

=1487.5m3/min

现工作面瓦斯抽采巷净断面为14.06m2,S=Q/60υmax=1487.5/(60×4)m2=6.2m2<14.06m2,符合规程断面设计。

根据巷道用途、围岩性质及服务年限,综合考虑满足运输、通风、行人、巷道围岩变形预留量、大型设备运输及安装要求,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瓦斯抽采巷设计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净宽3800mm,毛宽为4000mm。

3、风筒、各类管线布置

〈1〉吊挂说明

风筒、电缆线(高、低压)布置于顺槽东侧帮,风筒沿巷道顶板吊挂,吊挂高度离底板不小于1.8m,做到逢环必挂。

其中风筒位于动力电缆上部,间距不小于0.1m,吊挂高度不小于1.8m;高压在上,低压在下,高、低压电缆间距不小于0.1m,信号线、监控线、电话线、人员定位传输线、瓦斯抽放管布置于顺槽西侧,信号线、监控线、电话线、人员定位传输线采用分节式反光电缆吊挂钩吊挂到风水管路下、瓦斯管路上方,间距不小于0.3m,距底板高度为2.0m;瓦斯抽放管吊挂高度为1.0m,高压在上低压在下,间距不小于0.1m。

其余管路(静压水管、压风管、排水管、乳化液管)均布置于巷道顶部,使用槽钢管路托架吊挂装置固定在右侧第一根和第二根顶锚杆上进行吊挂(专用工具采用长0.9米槽钢及300mm扁铁加工制做),四条管路摆放在装置里,间距各为225mm,从右至左依次为乳化液管、排水管、压风管、静压水管。

乳化液管为紫色,压风管为红色,排水管为黑色,静压水管为绿色。

管路外露阀门需朝向煤壁侧。

本煤层钻孔布置在西帮高度为1.4m。

〈2〉吊挂方式

吊挂电缆采用分节式反光电缆钩吊挂,电缆钩间距1000mm,固定瓦斯管采用伸缩钩固定吊挂在西侧帮第二排帮锚杆上,每根管吊挂两道。

4、沿线急停保护

〈1〉安装要求:

安设的带式输送机在行人侧每间隔100米设置一个双向急停开关;在掘进工作面运输巷安设的带式输送机,在皮带机机头、机尾、行人过桥及变坡点处设置急停按钮。

〈2〉保护特性:

双向急停开关在任何一边的拉线上施加40~200N的力时,双向急停开关能中止带式输送机的运行,并能自锁和复位;急停按钮按下时能中止带式输送机的运行,并能自锁和复位。

5、运输设施及人行道布置

〈1〉胶带输送机布置于顺槽内前进方向左侧,皮带机头需施工专用硐室,单轨吊布置在巷道前进右侧。

皮中线、单轨吊中线分别位于巷中心线两侧,距巷中心线分别为:

皮中:

1150mm单轨吊中:

290mm

〈2〉人行道宽度为800mm,小于800mm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巷内人员就近进入硐室躲避。

6、巷道断面特征

巷道断面特征表(0-1480米)表3—1

项目

单位

断面积

m2

17.48

16.28

mm

4600

4400

mm

3800

3700

净周长

m

16.2

支护形式

锚网、锚索

巷道断面特征表(1480-1880米)表3—2

项目

单位

断面积

m2

15.2

14.06

mm

4000

3800

mm

3800

3700

净周长

m

15

支护形式

锚网、锚索

第二节巷道永久支护形式

一、0-1480米巷道永久支护

1、顶部采用锚杆—网—W钢带联合支护,锚索补强加固,帮部采用锚杆—网—W型护板竖放支护。

〈1〉顶部采用Φ20×L2400mm螺纹钢锚杆配合两块W钢带叠加联合支护,锚固方式为树脂加长锚固,每根配套使用K2355和Z2355型锚固剂各一支(快速在上,中速在下),每排布置5根锚杆,除两根边角锚杆大于80°向帮内倾斜外,其余均垂直于顶板布置,锚杆间排距为1000mm×1000mm。

托盘均采用Φ23的冷冲钢托盘,W钢带规格为:

BHW—280—3—2200—1000—3。

〈2〉帮部每排布置2×4根Φ20×L2000mm螺纹钢锚杆,配合规格为:

400×280×3mm型W护板竖放支护,树脂端头锚固,每根配套使用K2355型锚固剂一支。

锚杆垂直于两帮,间排距为900×1000mm,呈矩形布置。

顶、帮锚杆外露露出螺母丝扣10-40mm,预紧力均为200N.m,顶、帮锚杆均用风动扳手紧固。

支护时最上一排锚杆距顶均为300mm,最大不超过500mm,每循环支护帮锚杆滞后顶锚杆500mm,最下一排帮锚杆距迎头顶锚杆不超过2排。

帮部松软时必须紧跟迎头,如煤层变厚,巷道超高时,最下排帮锚杆距底板大于900mm时调整帮锚杆间距,使4根帮锚杆均匀布置,最上排帮锚杆距顶不超过500mm。

〈3〉锚索采用Φ17.8mm×L6400mm的钢绞线,配合300×300×16mm锚索托板支护,每根锚索配套使用K2355型锚固剂1支、Z2355型锚固剂2支,(快速在上,中速在下),锚索顺巷道轴向布置,采用“五花”型布置,距巷中线为900mm,排距为1000mm(详见最大、最小控顶距图)。

锚索应保证设计长度,不得剪切,外露长度露出索具150-250mm。

锚索滞后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超过5m,顶板压力大,矿压现象明显时紧跟工作面迎头。

〈4〉网片采用规格为长×宽=11.6×1.1m的金属网,铺网时,网片要密贴顶帮铺设平整,联网时网片对接,采用16#铅丝剪切成400长,双股对折,联接在网片固定接点上,扭结圈数不小于三圈,联紧联牢,联网间距不大于200mm,两帮网片铺设超过最下排W护板边缘100mm。

2、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表(0-1480m)

表3—2-1

名称

单位

参数

顶锚杆间排距

mm

1000×1000

帮锚杆间排距

mm

900×1000

锚索间排距

mm

1800×1000

顶帮锚杆预紧力

N.M

≮200

锚索预紧力

T

14

锚索锚固力

T

20-23

二、1480-1880米巷道永久支护

1、顶部采用锚杆—网—W钢带联合支护,锚索补强加固,帮部采用锚杆—网—W型护板竖放支护。

〈1〉顶部采用Φ20×L2400mm螺纹钢锚杆配合一块W钢带联合支护,锚固方式为树脂加长锚固,每根配套使用K2355和Z2355型锚固剂各一支(快速在上,中速在下),每排布置5根锚杆,除两根边角锚杆大于80°向帮内倾斜外,其余均垂直于顶板布置,锚杆间排距为850mm×1000mm。

托盘均采用Φ23的冷冲钢托盘,W钢带规格为:

BHW—280—3—3600—850—5。

〈2〉帮部每排布置2×4根Φ20×L2000mm螺纹钢锚杆,帮部上部3根锚杆配合BHW—280—3—2000—900—3W钢带支护,最下部一根锚杆配合1块400×280×3mm型W护板竖放联合支护,锚固方式为树脂端头锚固,每根配套使用K2355型锚固剂一支。

锚杆垂直于两帮,间排距为900×1000mm,呈矩形布置。

顶、帮锚杆外露露出螺母丝扣10-40mm,预紧力均为200N.m,顶、帮锚杆均用风动扳手紧固。

支护时最上一排锚杆距顶均为300mm,最大不超过500mm,每循环支护帮锚杆滞后顶锚杆500mm,最下一排帮锚杆距迎头顶锚杆不超过2排。

帮部松软时必须紧跟迎头,如煤层变厚,巷道超高大于设计高度时,调整帮锚杆间距,使4根帮锚杆均匀布置,最下排帮锚杆距底板大于900mm时,最下排需补打1根锚杆。

〈3〉锚索采用Φ17.8mm×L6400mm的钢绞线,配合300×300×16mm锚索托板支护,每根锚索配套使用K2355型锚固剂1支、Z2355型锚固剂2支,(快速在上,中速在下),锚索顺巷道轴向布置,采用“五花”型布置,距巷中线为800mm,排距为1000mm(详见最大、最小控顶距图)。

锚索应保证设计长度,不得剪切,外露长度露出索具150-250mm。

锚索滞后工作面迎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