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036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

《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doc

广西油茶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

发布人:

自治区经管总站发布时间:

2012-04-10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广西是全国油茶重点产区之一。

发展油茶产业对生态保护、农民增收,乃至保障粮油安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均具有重大作用。

为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制定本规划大纲。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广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

经过多年发展,全区油茶种植面积、平均单产、总产量、科技研发成果等重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1.分布范围广,种植面积大。

广西油茶分布在60多个县(市、区),现有油茶林约550万亩,居全国第三。

2.油茶产量居全国前列。

广西油茶林年平均亩产茶油7.5公斤,居全国第一;全区常年年产茶籽油约3.5万吨,居全国第三。

3.科研水平高。

广西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产品加工等科研成果居全国第二。

其中,广西林科院先后选育出20个经国家和自治区审(认)定的高产油茶良种,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4.加工企业多,加工能力强。

全区现有油茶油脂加工企业70多家,年设计生产能力超过6万吨油,精炼油生产能力超过2万吨。

年加工能力超过5000吨的有金茶王油脂有限公司、建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巴马山茶油厂、莫老爷食品有限公司,油茶产品系列包括毛油、粗级油、精炼油、化妆品基础油及茶麸综合利用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品种低劣,老化严重。

广西现有大部分油茶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种植时没有进行良种选育。

现有名特优新品种少,油茶林普遍存在性状表现差异大、树龄老化、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的现象。

2.种植分散,经营管理粗放。

广西油茶以传统零星种植为主,山区群众普遍缺乏基本的科技管理意识和必要的抚育管理措施,大部分油茶林处于“人种天养”的半野生状态。

3.比较效益低,资金投入少。

目前,广西油茶每亩产值仅300多元,经济效益低。

油茶产业发展资金一直由茶农自筹,财政扶持资金少,社会资本投入不足。

4.示范带动滞后,龙头企业缺乏。

全区油茶良种推广力度不够,高产示范林面积少、分布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

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加工企业不多,“企业+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没有广泛推广。

5.种苗基地建设滞后,优质种苗供应不足。

全区现有种苗基地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

现代化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所需优质油茶种苗供应不足。

6.对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资助力度不够,新品种选育工作缺乏后劲。

二、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从国际看,粮油危机还在持续。

从国内来看,由于全国油料种植面积持续下滑,产量徘徊不前,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不断扩大,大量的食用植物油只能依靠进口。

2008年我国进口食用油达817万吨,自给率仅为40%左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油作为天然、绿色、优质、安全的木本食用油,已得到国内外市场的重新认识和喜爱。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

我国年产茶油约26.25万吨,茶油人均占有量仅0.21公斤/年,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橄榄油8公斤的水平。

要达到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年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缺口达250多万吨/年,茶油需求空间很大。

(二)有利因素

1.自然条件良好。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满足油茶生长要求。

全区大部分县(市、区)属于油茶适生区域。

2.良种资源丰富,高产品种多。

广西已选育出岑软2号、3号以及桂无系列等20多个亩产茶油50公斤以上的优良无性系,产油量超出普通油茶品种5倍以上。

3.精深产品加工能力强,工艺先进。

“十五”期间,广西10家具有一定规模、较为先进的油茶加工企业先后投产。

全区现有70多家茶油加工企业,设备生产能力超过6万吨/年,年精炼油生产能力超过2万吨,加工工艺先进。

油茶加工企业设备生产能力超过现有油茶资源的原料提供能力,加工能力的迅速扩张将推动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4.科技力量雄厚。

广西开展油茶研究已有40多年,全区通过国家或自治区林木良种审(认)定的油茶良种22个,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8项,制、修订地方标准各2项。

全区油茶良种苗木保障体系逐步加强,茶油精炼加工工艺不断创新。

5.优异种质资源丰富。

目前已初步查明,大果红山茶是广西特有的高产优质、类型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广西油茶产业上新台阶的又一重要基础。

(三)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

国家已陆续出台了油茶良种补贴、示范基地建设补助等扶持政策。

在油茶基地建设初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的实际情况下,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必然影响公司、大户、农户等多方投资发展油茶的热情。

2.市场风险。

我国60%的食用油依赖进口,食用油的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食用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茶油的销售。

茶油的市场定位、市场营销必须突出绿色、健康保健、高品质的特色,规避市场风险。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种苗先行,示范引导;基地带动,新造与低改并举;着力研发油茶加工新工艺、新产品,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逐步将油茶产业打造成资源充足、利用水平高、综合效益显著的可持续发展的广西特色林业优势产业。

(二)目标任务

1.总目标

到2015年油茶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比2010年75亿元,增加125亿元,增长167%。

2.产业目标任务

(1)第一产业目标任务

①产值

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比2010年的15亿元,增加35亿元,增长233%。

②规模

2015年油茶面积达到900万亩,比2010年的550万亩,增加350万亩,增长63.7%。

③产量

2015年,油茶籽产量45万吨,比2010年的15万吨,增加30万吨,增长200%。

(2)第二产业目标任务

①产值

2015年实现产值达到150亿元,比2010年的60亿元,增加90亿元,增长50%。

②产量

完全达产后,茶油年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比2010年的3.5万吨,增加26.5万吨,增长757%。

(3)第三产业目标任务

促进茶油包装、销售、运输等第三产业发展。

四、区域布局、产业链及其关键环节

(一)区域布局

1.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

一是规划建设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面积6400亩。

良种采穗圃10个,面积1600亩,布局在广西林科院、岑溪市、三江县、巴马县、田阳县、桂林市林科所、八步区、国营三门江林场、凌云县、广西林木种苗示范基地。

良种油茶繁殖苗圃30个,面积4800亩,布局在龙胜、平乐、灌阳县,桂林市林科所,三江、鹿寨、融安县,巴马、凤山、环江、天峨县,河池市苗圃,田阳、田林、凌云、那坡县,百色市右江区,岑溪市、藤县、蒙山县,昭平县、八步区,贺州市林科所,象州县,贵港市苗圃,玉林市林科所,广西林科院,广西林木良种示范基地,三门江林场、维都林场。

二是规划建设优良油茶种质资源库720亩。

新建、改建300亩种子园,布局在广西林科院、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三门江林场和桂林市林科所、藤县大果红山茶种质园。

三是规划营建优良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420亩。

布局在广西林科院、玉林市林科所、三门江林场、桂林市林科所、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藤县大果红山茶种质园。

2.油茶林基地。

新造优良高产油茶林350万亩,以良种更新改造为主、结合换冠及抚育施肥等改造现有低产油茶林300万亩。

重点发展区域为柳州、桂林、贺州、百色、河池、梧州和来宾等7个市53个县(市、区)。

3.加工企业。

茶油年精加工能力万吨以上企业达到10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创立全国茶油知名品牌3-5个。

布局在南宁、河池、百色、柳州、桂林、贺州、梧州、防城港等8个市。

(二)产业链

(三)关键环节

1.林地落实。

广西林地竞争激烈,必须加快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农户自觉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2.种苗生产与监管。

为确保油茶产业建设进度与成效,加快油茶高产良种无性系苗木的繁育和推广,加强种苗生产监管是关键。

3.资金和政策保障。

油茶林基地建设投入高,争取国家相关补助、加大自治区扶持力度是推进基地建设的关键。

4.市场营销。

油茶产品要赢得市场,必须注重创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

五、重大项目

(一)油茶良种苗木繁殖基地建设。

在全区建设油茶优良品系采穗圃10个、繁殖苗圃30个,占地6400亩;建设油茶种质资源库,占地720亩。

2012年之前完成建设。

(二)高产示范油茶林基地建设。

在柳州市、河池市、百色市、桂林市、贺州市建设100万亩高产油茶林基地,2015年前完成。

(三)龙头企业建设。

重点支持3-5家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3-5个,年生产精炼茶油20万吨以上、化妆品基础油1万吨以上、茶皂素2万吨以上,2015年之前完成。

六、关键措施与政策

(一)关键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自治区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担任组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林业厅。

各市、油茶产区县(市、区)也成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制定、协调产业发展政策,统筹、平衡产业发展用地,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2.加快良种培育。

加强种苗基地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种苗执法力度,杜绝非良种苗木造林。

3.开展低产林改造。

根据造成低产林的不同情况,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改造。

4.建设油茶研发推广平台。

整合全区科技资源,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开展油茶产业系统化科研和成果推广。

建设“自治区级油茶研究开发中心”。

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

5.培植规模经营主体。

鼓励企业按“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培育知名品牌,培植油茶产业龙头企业。

大力引导林农建立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

积极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兴办油茶林基地。

6.建立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设置完善的油茶产业发展统计系统,定期统计上报。

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油茶资源培育建设和产业加工发展县(市、区)及龙头企业实施考核制度。

(二)政策

1.建立优良种苗标准化管理制度。

严格油茶种苗生产经营准入制度,全区油茶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持有自治区林业厅核发的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方可生产和经营。

规范采穗圃建设和管理,采取“集中建圃、定点育苗”的严管措施,全区所有采穗圃必须经自治区林业厅验收并授牌。

2.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

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用于支持油茶良种繁育及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深加工技术与综合利用产品开发,新造林丰产栽培及低产林改造补助和产业发展奖励,国家重点油茶建设项目资金配套。

油茶产业重点市、县也要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投入。

3.加大补贴力度。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林木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安排要向支持油茶发展倾斜。

4.建立项目扶持机制。

统筹涉农的退耕还林及后续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农业及山区综合开发、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移民专项、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油茶原料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建设。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油茶专项信贷工作,组织开发油茶小额信贷。

七、组织实施责任单位

本规划由自治区林业厅牵头,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厅、农业厅、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广西投资促进局等有关部门配合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