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5964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义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浙江省义乌市【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实验室药品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

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A.

碳酸钙固体B.

氢氧化钠溶液

C.

收集满的氢气D.

酚酞试液

2.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

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A.蔗糖、无水硫酸铜B.食盐、生石灰

C.铁粉、生石灰D.烧碱、生石灰

3.下列每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分类三者都正确的物质是

A.氯化钠、食盐、盐

B.氢氧化钠、烧碱、盐

C.碳酸钠、纯碱、碱

D.氢氧化钙、生石灰、碱

4.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有机物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C.由五种元素组成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5.用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A.固体:

硝酸铵;液体:

水B.固体:

生石灰;液体:

C.固体:

碳酸钠;液体:

稀盐酸D.固体:

氯化钠;液体:

6.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2CO3、KC1、KNO3B.K2SO4、BaC12、HC1

C.FeSO4、HC1、KC1D.HNO3、KOH、NaCl

7.金属Ti(钛)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

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金属

Ti

Mg

Cu

金属表面现象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放出气泡速度快

无变化

A.Mg、Ti、CuB.Ti、Mg、Cu

C.Ti、Cu、MgD.Mg、Cu、Ti

8.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总质量比反应前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A.H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

B.盐酸溶液和CaCO3固体

C.H2SO4溶液和BaCl2溶液

D.盐酸溶液和NaOH溶液

9.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如表),请选用正确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CaCO3

KCl

①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②加过量稀H2SO4,微热,过滤;

③溶解后加适量KOH溶液,过滤;

④溶解后加过量Na2CO3,过滤,蒸发;

⑤加热(或高温灼烧)

NaCl

CaCl2

Na2SO4

CuSO4

Cu

CuO

A.甲—⑤B.乙—④C.丙—③D.丁—②

10.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11.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A.甲、乙、丙B.丙、乙、甲

C.丙、甲、乙、丙D.丙、甲、丙、乙

12.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点燃

B.KCl固体(MnO2)加水、过滤、蒸发

C.CO2气体(HCl)通入NaOH溶液中D.KCl溶液(K2CO3)加稀H2SO4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金属镁和铝

1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

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

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A.HCl和CO

B.HCl、H2和CO2

C.CH4和H2

D.CO和CO2

15.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则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滤液中一定有Al2(SO4)3,可能有CuSO4

D.滤液中只有CuSO4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中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

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17.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向同学们做“自我介绍”,请把内容补充完整。

(1)浓硫酸:

因为我有________性,看,我滴在纸上把纸弄“黑”了。

(2)烧碱固体:

暴露在空气中,我容易________,变湿了。

(3)浓盐酸:

因为我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我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

18.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于今年5月成功试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________接触。

(2)若要验证飞机材料中的Fe、Cu和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____(填序号)。

A. 硫酸铝溶液                             

B. 硫酸亚铁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19.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

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方法制造。

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CH4)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C2H5OH)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2)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的产物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0.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

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其中甲同学推测不足的理由是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21.我国北方会出现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2)一定不含有的物质________。

22.金属材料是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离不开的材料之一,人类每年要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金属材料资源.根据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回答:

(1)铝制品在空气中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2)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铁锈,请写出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在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哪些物质?

________

23.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

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

(2)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可依次加入过量的X和碳酸钠两种溶液。

下列物质中,可作为X的物质有_______。

A. KOH                         

B. Ba(OH)2                              

C. Ca(OH)2                            

D. NaOH

24.某兴趣小组想从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氯化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Ⅱ中加入过来的试剂B的目的是________。

(3)写出加入过量试剂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5.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小欢探究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步骤:

步骤一:

用图甲所示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外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步骤二:

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步骤三:

在图甲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图乙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发现集气瓶中气体呈无色,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阅资料:

①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

请回答:

(1)根据已学知识,猜测黑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步骤三的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

(2)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及相关信息可得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依据实验步骤一的现象以及信息②,可以推出NO2可能具有________的性质;

26.在一次实验中,小张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小张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

请你和小张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空。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________;

(2)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

在实验③中加入________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该离子起到了催化作用。

SO42-或硫酸根离子

(3)小聪认为还不能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

首先是实验②和③存在设计上的错误是________。

27.现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9.3克,与5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2.2克,

求:

(1)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

三、简答题

28.现有A、B、C、D、E五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先将A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E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

②将B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呈浑浊,B和C混合无现象。

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是________;

(2)利用现有试剂如何鉴别B和D________。

29.合金通常比纯金属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如硬度大、强度高等,为测定由锌、铜熔合而成的合金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先将样品粉碎,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所加稀硫酸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黄铜属于________(填:

“纯净物”或“混合物”);

(2)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

30.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

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②根据图中数据,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1.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

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毎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计算: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

m=________、n=________。

(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

32.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缓慢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

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AB、BC、CD各段变化的理由。

________

四、探究题

3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

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

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①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与结论)

小明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剂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确的。

你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②________。

小刚同学认为要证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可向废液中加入某种试剂,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判断。

则小刚同学所选的下列试剂合理的是③________。

A.NaOH溶液B.紫色石蕊试液C.Na2CO3溶液D.铁粉

34.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I.小吕方案:

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1)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2)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II.小周方案:

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

NaHCO3+NaOH=Na2CO3+H2O)

(3)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I之前,需判断所加BaC1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包括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固体药品用广口瓶盛放,液体药品用细口瓶盛放,气体用集气瓶盛放,而酸碱指示剂用滴瓶盛放。

【详解】

A、碳酸钙为固体,用广口瓶盛放,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为液体,用细口瓶盛放,故B不正确;

C、气体用集气瓶收集,且密度小于空气,瓶口倒放,故C不正确;

D、酚酞试液用滴瓶盛放,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

B.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食盐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B错误;

C.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生石灰则能吸收水分,故C正确;

D.烧碱与生石灰都能吸收水分,但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3.A

【分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属于盐,其名称、俗名、分类对应一致,故A正确;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属于碱而不是盐,故B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属于盐而不是碱,故C错误;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而不是生石灰,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A、谷氨酸钠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B、根据的化学式分析,谷氨酸钠不含有S元素,因此不会产生含硫物质,故B错误;C、根据的化学式分析,谷氨酸钠含有C、H、O、N、Na五种元素,故C正确;D、根据的化学式分析,谷氨酸钠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故D正确。

故选B

5.B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不能鼓起来,故选项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随着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过一段时间小气球会恢复到原状,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气体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D、氯化纳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小气球不能鼓起来,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明确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应具备的条件(反应或溶解放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A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知道,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

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

A、物质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符合题意;

B、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硫酸亚铁是浅绿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D、硝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水,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分析】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

【详解】

金属Ti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速度缓慢,而金属Mg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快,说明Mg的活泼性比Ti强;金属Ti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金属Cu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Ti的活动性比Cu强。

那么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Mg>Ti>Cu。

故选A。

8.B

【详解】

A.H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溶液总质量减小,故A不合题意;

B.盐酸溶液和CaCO3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溶液总质量增大,故B符合题意; 

C.H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溶液总质量减小,故C不合题意;

D.盐酸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现象,因此溶液总质量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D

【分析】

除杂的基本原则:

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②不与除杂试剂反应。

【详解】

A、碳酸钙高温灼烧会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氯化钠几乎没有变化;被提纯物质减少,故A不正确;

B、氯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而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虽然能够除去氯化钙,但是会引入新的杂质碳酸钠,故B不正确;

C、杂质硫酸铜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在除去硫酸铜的同时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钾,故C不正确;

D、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因此通过过滤就可以得到金属铜,故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示看:

原来的反应物中二者恰好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所以开始加入盐酸后没有立即产生气体,而是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当Q点后碳酸钡和氢氧化钡都恰好反应完,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和NaCl;所以此时的PH值为7,但是N点是盐酸过量,所以此时的PH值是小于7。

故选C.

考点: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及其变化

11.D

【详解】

由于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氢气还原氧化铜也会生成水,为了排除这些干扰因素,首先应将气体通过丙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然后将气体通过甲,再检验气体还原氧化铜后的气体产物,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可用丙来检验,为了排除干扰,先通过丙,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再通过乙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故选D。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除杂质的原则:

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CO2气体中CO,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点燃的方法不行,错误,B、除去MnO2固体中KCl,根据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故可通过加水过滤除去,正确,C、除去CO2气体中的HCl,通入NaOH溶液中,不行,因为两者都会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D、除去KCl溶液中K2CO3,加稀H2SO4,发生反应:

K2CO3+H2SO4==K2SO4+H2O+CO2↑,引入了新的杂质K2SO4,错误,故选B

考点:

物质的除杂

13.AD

【解析】

【详解】

A、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再加入硝酸钾固体还能继续溶解,等到饱和后硝酸钾不再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故A正确;

B、加入的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所以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直至把稀盐酸消耗完全后才会产生沉淀,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7,故C错误;

D、将镁片和铝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混合,则酸全部参加反应,酸相同,最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的Al和Mg,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多,因此Al所对应的曲线在Mg的前方,故D正确。

故选:

AD。

【点睛】

图像题,就是将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的形式表示的习题,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溶解度、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化学反应过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