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5289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

《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外科复习题.docx

口腔外科复习题

一.名解

1.轴型皮瓣(axialflap):

动脉性皮瓣(arterialflap),皮瓣内含有知名动脉及伴行的静脉系统,并以此血管作为皮瓣的轴心,使之与皮瓣的长轴平行。

2.干槽症(drysocket):

干槽症是由于拔牙后的创口血块没有形成,或者由于病人不重视对拔牙后创口的保护,把创口内已经形成的血块破坏,使口腔内的细菌进入牙槽窝,引起感染;或者是创口内尚有发炎的残余肉芽组织没有清除干净;或者是创口内有过高的骨尖突出;少数情况也可能是拔牙时消毒不严,使拔牙创口发生细菌感染。

这些情况都可使拔牙创口长久不能愈合。

干槽症最明显的症状是创口发生剧烈的疼痛,口腔内有腐败的恶臭。

3.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躲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

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

4.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系指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

下颌骨为好发部位,其中又以下颌支及下颌角部居多。

5.爆裂性骨折(blowoutfracture):

某些来自正前方的打击力可造成眶内压力急剧增加,

致使眶腔下壁向下塌陷到上颌窦,发生特征性的单纯眶底骨折。

6.全面部骨折(panfacialfractures):

主要指面中1/3与面下1/3骨骼同时发生的骨折。

多由于严重的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和严重的暴力损伤造成。

由于面骨维持着面部轮廓,一旦发生多骨骨折,面形则遭到严重破坏,且经常累及颅底和颅脑、胸腹脏器和四肢。

7.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

8.贝尔麻痹(Bellpalsy):

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

一般认为是经过面神经管的面神经部分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9.贝尔征(Bellsign):

由于眼轮匝肌瘫痪后,失去了与受动眼神经支配的上睑提肌保持平衡协调的随意动作致睑裂扩大、闭合不全、露出结膜;用力紧闭时,则眼球转向外上方,此时成贝尔征(由于不能闭眼,故易患结膜炎)。

10.唇腭裂序列治疗(sequentialtreatment)就是在病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有计划地分期治疗其相应的形态、功能和心理缺陷;以期在最佳的时期,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最终得到最好的结果。

11.牵张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

是指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在截开骨皮质的骨断面之间会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或称张力)会促使骨组织和骨组织周围软组织的再生,从而在牵开的骨断面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新骨并导致骨周围软组织的同步生长。

12.引导骨再生膜技术(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

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生物屏障,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渐完成,最后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二.填空

1.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环境、不良习惯

2.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

下颌骨:

正中联合部、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

上颌骨:

当遭受较大外力时,与其他骨骼的连接易遭到破坏,可造成多个骨骼和多个结构的损伤。

3.不易早期发现的肿瘤:

4.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目前已被公认是最有效,创伤最小的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和某些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的方法。

5.皮瓣移植术后27h是游离皮瓣最易发生血管危象的时候

6.活检采取的麻醉方式:

局部阻滞麻醉、表面麻醉、基础麻醉,浸润麻醉不宜采用。

7.颌骨骨折愈合标准:

X线没有外骨痂形成,6周时骨折线基本消失。

8.唇裂发生在胚胎6~8周:

腭裂发生在胚胎7~12周

9.环甲膜切开术插管不宜超过48h

10.瘘管部位:

腮腺(根据瘘管所在部位,腮腺涎瘘可分为腺体瘘和导管瘘)

11.颞下间隙:

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咬肌间隙:

明显张口受限

12.皮脂腺囊肿的特别表现:

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一个小色素点。

(与表皮样囊肿鉴别)

1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

14.正常开口度:

3.7cm(开口型不偏移呈“↓”)

15.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表现:

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和杂音(异常声音包括弹响音、破碎音、摩擦音)。

16.可复性盘前移位主要症状为开闭口有弹响

17.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是卡马西平又称酰胺咪嗪、痛痉宁,为抗癫痫药物。

18.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颌面不超过2~3:

1;躯干四肢≤1.5:

1

19.不易早期发现的肿瘤:

20.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目前已被公认是最有效,创伤最小的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和某些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的方法。

三.大题

1.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来源

以龋病继发病、牙周膜炎、根尖周炎为主

以下颌智牙冠周炎为主

途径

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

病变可累积松质骨与密质骨

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密质骨,很少破坏松质骨

临床表现

可以是局限的,但以弥漫型较多

多为局限的,弥漫型较少

累及

骨髓炎累及的牙多数松动,牙周有明显的炎症

骨髓炎的病源牙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病变部位

病变躲在下颌体,也可波及下颌支

病变多发生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很少波及下颌体

X线

慢性期X线所见病变明显,可以有大块死骨形成,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慢性期X线所见系皮质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或有小死骨块,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界

2.牙拔除术的并发症

●牙拔除术中并发症

a.晕厥b.牙根折断c.软组织损伤d.骨组织损伤e.邻牙、对颌牙损伤f.神经损伤g.颞下颌关节损伤h.断根移位i.口腔上颌窦交通

●拔牙后反应和并发症

a.拔牙后反应性疼痛b.术后肿胀反应c.术后开口困难d.拔牙后出血e.拔牙术后感染

f.干槽症:

干槽症是由于拔牙后的创口血块没有形成,或者由于病人不重视对拔牙后创口的保护,把创口内已经形成的血块破坏,使口腔内的细菌进入牙槽窝,引起感染;或者是创口内尚有发炎的残余肉芽组织没有清除干净;或者是创口内有过高的骨尖突出;少数情况也可能是拔牙时消毒不严,使拔牙创口发生细菌感染。

这些情况都可使拔牙创口长久不能愈合。

干槽症最明显的症状是创口发生剧烈的疼痛,口腔内有腐败的恶臭。

干槽症的诊断标准:

拔牙2~3d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疼;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腐臭味强烈。

干槽症的治疗方法:

通过传导阻滞麻醉,在完全无痛的情况下彻底清创。

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棉球反复擦拭,以去除腐败坏死物质,直至牙槽窝清洁,棉球干净无臭味;不要用刮匙反复搔刮牙槽骨壁,只在有大块腐败坏死物质时用刮匙。

用生理盐水冲洗牙槽窝。

将碘仿纱条(可加丁香油和2%丁卡因)填入拔牙创,最后将纱条末端塞入牙槽窝深部避免松脱,也可缝合两侧牙龈。

10天后去除碘条。

g.皮下气肿

局麻的并发症。

A.晕厥临表:

前驱症状有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和呼吸困难。

B.过敏反应分为延迟反应和即刻反应。

延迟反应:

常是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癜。

即刻反应:

是用极少量药后,立即发生极严重的类似中毒的症状,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C.中毒反应的表现分为兴奋型与抑制型两类。

兴奋型:

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话、颤抖、恶心、呕吐、气急、多汗及血压上升,严重者出现全身抽搐、缺氧、发绀。

抑制型:

上述症状不明显,迅速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

防治原则:

应了解局麻药的毒性及一次最大用药量。

口腔颌面和颈部的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快,一般应使用含适量肾上腺素的麻醉药。

要坚持回抽无血,再缓慢注射麻醉药。

鉴别:

上述晕厥、过敏、中毒反应,临床上有时应与肾上腺素反应、癔症等相鉴别,并应警惕脑、心血管意外发生的可能。

(肾上腺素反应常见的症状是头昏、头疼、口唇苍白、血压升高,脉搏快而有力。

癔症可以出现晕厥、过敏样症状,但其发作时无阳性体征,易受暗示,有反复发作史。

心血管意外:

指在局麻时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跳停止。

脑血管意外:

指脑出血或脑血管痉挛。

D.注射区疼痛E.血肿F.感染G.注射针折断H.暂时性面瘫I.神经损伤J.暂时性牙关紧闭K.暂时性复视或失明L.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颈交感神经综合征又名霍纳征;声音嘶哑;全脊髓麻醉)

3.唇腭裂分类

唇裂的分类:

国际:

单侧唇裂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裂隙未裂至鼻底)

   单侧完全性唇裂(整个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

双侧唇裂双侧不完全性唇裂(双侧裂隙均未裂至鼻底)

   双侧完全性唇裂(双侧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

   双侧混合性唇裂(一侧完全裂,另一侧不完全裂)

国内:

单侧:

Ⅰ度唇裂:

仅限于红唇部裂开

Ⅱ度唇裂:

上唇部分裂开,但鼻底尚完整

Ⅲ度唇裂:

整个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

腭裂的分类:

软腭裂、不完全性腭裂、单侧完全性腭裂、双侧完全性腭裂。

有时可见非典型情况:

一侧完全、一侧不完全;腭垂缺失;黏膜下裂(隐裂);硬腭部分裂孔等。

国内有些单位,将腭裂分为三度:

Ⅰ度:

限于腭垂裂。

Ⅱ度:

部分腭裂,裂开未到切牙孔;根据裂开部位又分为浅Ⅱ度分裂,仅限于软腭;深Ⅱ度分裂,包括一部分硬腭裂开(不完全性腭裂)。

Ⅲ度:

全腭裂开,由腭垂到切牙区,包括牙槽突裂,常与唇裂伴发。

4.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血供丰富a.易引起血肿、水肿(由于压迫影响呼吸道通畅,易引起窒息)

b.组织抗感染与再生修复能力较强,创口易于愈合。

c.清创时间为24~48小时

●牙与损伤的关系a.引起创口感染

b.颌骨顾着向上的龋坏牙有时可导致骨断端感染,影响愈合

c.牙列的移位或咬合关系错乱是诊断颌骨骨折的重要体征之一

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又是治疗颌骨骨折的重要指标

治疗牙及牙槽骨或颌骨骨折时,基牙是颌间牵引固定的重要基础

●易并发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底骨折

●颈部损伤大出血,瘫痪

●易发生窒息

●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易发生感染(由于口腔颌面部窦腔多)

●可伴有其他解剖结构的损伤(如腮腺受损—涎瘘;面神经损伤—面瘫;三叉神经损伤——相应分布区域出现麻木感)

●面部畸形

5.颌骨牙源性囊肿包括哪几种

根尖周囊肿(曾用名根端囊肿)

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早期,成釉器的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

含牙囊肿(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又叫滤泡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OKC,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可发生癌变)。

6.肾上腺素作用:

抗过敏——对抗组胺的作用

心脏复苏——用于心跳骤停,心传导阻滞急救

配合局麻药使用

7.3种游离皮片的优缺点

种类

切取层次

皮片厚度

在创面上存活难易

存活后收缩率

弹性及耐磨性

色泽改变

质地改变

皮源量

刃厚

表皮+真皮乳头层

0.2-0.25

40%

明显

较硬

丰富

中厚

表皮+部分真皮

0.3-0.4(薄)

0.5-0.6(一般)

0.7-0.8(厚)

较易

尚易

10%-20%

较差

较好

明显

较明显

不明显

较软

较软

丰富

全厚

表皮+真皮全层

厚薄不一,平均1mm

尚易

几无

不明显

受限

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表皮+真皮+真皮下血管网

不同部位厚度不一

不易

不明显

柔软

受限

8.化脓性颌骨骨髓炎X线摄片检查在骨髓炎的急性期常看不到有骨质破坏。

一般在发展2~4周,进入慢性期,颌骨已有明显破坏后X线摄片检查才具有诊断价值。

儿童颌骨骨髓炎一般7~10天后可开始形成死骨。

(X片可表现为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中央性典型变化为骨小梁排列紊乱与死骨形成:

边缘性主要表现为骨膜反应性增生)

9.良恶肿瘤的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癌多见于老年人;肉瘤多见于青壮年

生长速度

一般慢

一般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较清,可移动

侵犯,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

症状

一般无症状

常有局部疼痛,麻木,头疼,张口受限,面瘫,出血等症状

转移

常发生转移

对机体的影响

一般对机体无影响,如生长在要害部位或发生并发症时,也可危及生命

对机体影响大,常因迅速发展,转移和侵及重要脏器及发生恶病质和死亡

组织学结构

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组织相似

细胞分化差,细胞形态和结构呈异型性,有异常核分裂

10.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又名混合瘤(mixedtumon),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者。

在大唾液腺中,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

发生于小唾液腺者,以腭部为最常见。

临床表现:

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无痛,病史长。

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扪诊呈结节状,高起处常较软,可有囊性变,低凹处较硬,多为实质性组织。

一般可活动,但位于硬腭部或下颌后区者可固定而不活动。

肿瘤长大后消除表面畸形外,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

11.沃辛瘤(Warthintumor)又名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papillarycystadenomalymphomatosum)的临床特点:

●多见于男性,男:

女——6:

1

●好发年龄在中老年(40~70岁)

●病人常有吸烟史

●可有消长史(沃辛瘤由肿瘤性上皮和大量淋巴样间质组成,淋巴样间质易有炎症反应)

●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

●扪诊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有弹性感

●肿瘤常呈多发性

●术中可见肿瘤呈紫褐色,剖面可见囊腔形成,内含干酪样或黏稠液体,易被误诊为结核或囊肿

●99m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具有特征性。

12.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

●是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类。

●病人女>男,发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下颌下腺,也可发生于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

呈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

肿瘤体积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

位于腭部及磨牙后区的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有时可呈囊性,表面黏膜呈浅蓝色,应与囊肿相鉴别。

有时可见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甚至被肿瘤包裹,但很少出现面瘫症状。

但很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少见。

病人术后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高度恶性肿瘤,少见):

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粘连,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且可出现血行性转移。

术后易复发,病人预后较差。

13.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过去曾称圆柱瘤(cylindroma),也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特点:

●肿瘤易沿神经扩散

●肿瘤浸润性极强,与周围组织无界限

●肿瘤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转移,转移率高达40%,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血循转移率较高的肿瘤之一。

转移部位以肺为最多见。

●颈淋巴结转移率很低,一般不必做选择性颈淋巴清除术。

●肿瘤细胞沿着骨髓腔浸润,常为散在的瘤细胞团。

●单纯放疗不能达到根治,但配合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腺样囊性癌除实性行以外,一般生长缓慢,病人可带瘤生存。

14.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原则

●良性肿瘤一般以外科治疗为主。

如为临界瘤,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将切除组织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如有恶变时,则还应扩大切除范围。

良性肿瘤切除后,应送病理检查,若证实有恶变,应按恶性肿瘤进一步处理。

●恶心肿瘤A.组织来源:

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肿瘤对放射和化学药物都具有高度敏感

性,宜采用放射、化学药物和中草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骨肉瘤、纤维肉瘤、肌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除外)、恶性黑

色素瘤、神经系统的肿瘤等一般对放射不敏感,应以手术治

疗为主,手术前后可给以化学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对放射线有中度敏感的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则应结合病

人的全身情况,肿瘤生长部位和侵犯范围,决定采用手术、

放射、化学药物,抑或综合治疗。

B.细胞分化程度:

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的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故常采

用手术治疗;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或未分化的肿瘤对放射

线较敏感,应采用放射与化学药物治疗。

C.生长及侵犯部位

(治疗方法:

三联疗法——放疗、化疗、手术)

15.系统疾病对牙拔除术的影响

A.心脏病心血管病(麻醉药物以2%利多卡因为宜,但如有Ⅱ度以上传导阻滞不宜使用。

冠心病(可因拔牙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房颤、室颤等严重并发症)

心血管瓣膜受损类疾病(常见的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肺心病

拔牙禁忌证或暂缓拔牙(绝对禁忌):

●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

(主张在经治疗好转后6个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皆已稳定后方可考虑拔牙。

疼痛、恐惧、紧张等可诱使再次发生心梗,极为危险。

●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

●心功能Ⅲ~Ⅳ级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症状。

●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者,应先治疗其高血压后拔牙。

●有三度或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征(突然神志丧失合并心传导阻滞)史者。

B.高血压WHO血压界定:

<120/85mmHg为正常血压;>140/90mmHg为异常血压;介于二者之间为临界血压。

如果血压高于180/100mmHg,则应先控制后再行拔牙。

C.造血系统疾病(血液病)

a.贫血WHO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氰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为:

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为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

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血细胞比容在30%以上,一般可拔牙。

b.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c.白血病d.恶性淋巴瘤e.出血性疾病

D.糖尿病:

拔牙时,空腹血糖以控制在8.88mmol/L以下为宜:

餐后在11.1mmol/L以下为宜

空腹正常值为3.9~6.1mmol/L餐后为<7.8mmol/L

E.甲状腺功能亢进F.肾脏疾病G.肝炎

H.妊娠在怀孕的第4、5、6个月期间,进行拔牙或手术较为安全。

I.月经期J.感染急性期

K.恶性肿瘤放疗前,位于照射部位的患牙,应在放疗前至少7~10天拔除或完成治疗。

一般认为,放疗后3~5年内不应拔牙,否则可引起放射性骨坏死。

L.长期抗凝药物治疗M.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N.神经精神疾患

16.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牙源性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人体内发生感染者。

牙源性途径是口腔颌面部干扰的主要来源(80%)

●腺源性(颏下间隙感染)面颈部淋巴结既可继发于口腔、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炎症改变;

淋巴结感染又可穿过淋巴结被摸向周围扩散,引起筋膜间隙的蜂窝织炎。

●损伤性继发于损伤后发生的感染

●血源性口腔颌面部的化脓性病变

●医源性

17.拔除阻生齿的意义:

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预防龋病、预防冠周炎、预防临牙牙根吸收、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发生、预防发生疼痛、预防牙列拥挤

18.皮瓣分类

按血液循环的类型分类:

•随意型皮瓣,

局部皮瓣(滑行推进瓣、旋转皮瓣、交错或易位瓣)、邻位皮瓣、远位皮瓣

•轴型皮瓣

一般轴型皮瓣、岛状皮瓣、肌皮瓣、游离皮瓣、含血管蒂的皮肤复合组织瓣

19.皮瓣的设计原则

根据组织畸形的大小、部位、效果,以及病员的要求和医疗技术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

就简不就繁,就快不就慢

能用带蒂皮瓣解决的,切不可滥用游离皮瓣

能用游离皮瓣解决的不选择管状皮瓣

皮瓣的大小,在设计时比创面大20%,在构成上应是缺什么补什么,争取一次修复

应尽量选用躯干部比较隐蔽的供区,减少供皮区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20.眶下间隙感染扩散途径及临床表现

向上可向眶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织炎,亦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表现:

眶下区肿胀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龈颊沟处常有明显肿胀、压痛、极易扪得波动,少数可自行穿破,有脓液溢出。

21.拔牙方法

上颌切牙:

先扭转,如较牢固配合适度的摇动,一定程度的松动后作直线牵引即可拔出。

上颌尖牙:

先向唇侧使用摇动,结合扭转但幅度要小,最后向唇侧颌向牵引拔出。

上颌前磨牙:

先向颊侧小幅度扭转,阻力较大后转向腭侧,逐渐增大幅度,同时向颊侧远中牵引,不易使用扭转力,以免断根。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

先用牙挺挺松,再用牙钳先向颊后向腭缓慢摇动,牙松动后沿阻力小的方向,向下、远中、颊侧牵引拔出。

切勿用暴力。

上颌第三磨牙:

用牙挺向后下外方施力,用牙钳在摇动的基础上向下,远中颊侧牵引。

下颌切牙:

脱位运动先摇动后,向唇侧上方牵引。

不宜使用扭转。

下颌尖牙:

先向唇侧后向舌侧反复摇动,可配合小幅度的扭转,最后向上向唇侧牵引。

下颌前磨牙:

颊舌向摇动,辅以小幅度扭转,最后向上、颊侧、远中方向牵引。

下颌磨牙:

用颊舌向摇动力量扩大牙槽窝,松动后向颊侧上方牵引。

如果下颌第一磨牙牙冠破坏大,此时可选用牛角钳。

22.急性冠周炎的治疗

以局部处理为重点,局部又以清除龈袋内食物碎屑、坏死组织、脓液为主。

1局部冲洗:

消除龈袋内碎屑、坏死组织、脓液

2选择抗菌药及全身支持疗法

3切开引流术

4冠周炎瓣切除术

5下颌智齿拔除术

23.舌咽神经痛

临表:

本病好发于35-50岁之间,阵发性剧痛位于扁桃体区,咽部、舌根部、颈深部、耳道深部及下颌后区,可在睡眠时候发作,存在“板机点”,有时可伴有心律不齐,甚或心跳停搏;并可引起昏厥、抽搐和癫痫发作

诊断:

根据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触及咽部、舌根、扁桃体部、外耳道等处可诱发疼痛。

或表面麻醉喷雾或涂于上述部位可以暂时消除疼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疼痛部位

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单侧发生

疼痛部位在咽后壁、舌根、软腭、扁桃体、咽部及外耳道等处

疼痛性质

闪电式剧痛

阵发性剧痛

扳机点

疼痛可自发

触之引起疼痛

疼痛时间

多在白天,数秒、数十秒或1~2分钟后骤然停止。

有间歇期

早晨或上午频繁,可在睡眠时候发作

其他

周期性发作,少有自愈。

春季冬季容易发病

有时可伴有心律不齐,甚或心跳停搏;并可引起昏厥、抽搐和癫痫发作

24.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内容

①尽早的建立与患儿和家长的联系,最好是当患儿一出生就建立这种联系

②最初接诊的医师应对患儿的营养、发育、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③组织全体TEAM成员对每例患儿进行集体会诊,并与患儿家长一起根据患儿畸形情况、全身健康状况以及患儿家庭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卫生保健条件和患儿家长的具体要求制定具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