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919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docx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批号:

105ZHDI050

课题主持人:

方栋良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主要成员:

刘振平、张宽兴、方栋良、王伟、王冬梅、王慧丽、李英娟、陈建春、任小蕾、刘新艳、孙景敏、孙丽君、姜德清、贺旭娣、董美秀

报告执笔:

方栋良

 

一、课题的提出

(一)问题背景

综观前段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具体表现及成因为:

1、单篇孤授,各自为战。

教师缺乏整体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之间缺乏纵横联系,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互脱节现象。

2、方法落后,“授人以鱼”。

课堂中教师只顾喋喋不休地讲解、灌输,忽视学生自身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只注重知识结论的给出,忽视了引导学生对知识结论形成过程的认识,影响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读写训练不系列,坡度大。

一是没有整体训练主线,缺乏序列化的训练设计,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而削弱了读写结合的整体功能;二是缺乏有意识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难以没有丰富的感性素材积累;三是由于阅读教学中不注意读写对应训练,学生又难以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

因此,学生感到作文难度大,写作情绪低,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词汇贫乏,语言干涩,没有真情实感。

4、缺乏对教学全过程地有效控制。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训练组为单位来编排和控制的,一个训练组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每个训练组就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训练过程。

而现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备课、新授、复习、评价、反馈矫正等环节,都没能很好地纳入整体系统的管理之中,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整体性研究、序列化研究,削弱了训练组教学的整体功能。

对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二)理论基础

1、现行教材的编排特点。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精神,以训练组为单位来编排的。

所谓“训练组”,实质上就是一个反映学习规律的相对完整的知识模块。

它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围绕着某一种语文能力的训练构成了一个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它的整体性、有序性、目标性、整合性特点。

我们只有从它的整体出发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相加之和”之整体效应。

2、国内外现代教学理论的整合。

当前,国内外诸多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异彩纷呈,给我们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

诸如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雷先科娃的“超前学习”理论,布鲁纳的“知识结构”理论,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表”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及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理论,魏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经验,靳家彦阅读教学思想和我市教研室新阅读教学思想等对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的研究都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3、目标教学的优秀成果。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小学单元达标进入鼎盛时期,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处全国领先水平。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就是在吸收和借鉴前期研究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以全方位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以当前语文教学思想为指导,而进行的更加完善和全面的教学策略研究。

4、系统论的整体原理。

系统论特别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功能,具有1+1>2的功能之说。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就是要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课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放在全组这一整体中加以研究,以实现教学效益的省时、高效之目标。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专家提出了“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的建议;九十年代初,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提出了训练组教学的思想;接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研究室编著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积极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在山东省单元达标教学实验研究中,我们莱州课题组就已构建了“小学语文‘六六’单元教学模式”;“九五”期间,我们又进行了“小学语文训练组全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但可惜的是,这些思想与研究成果,没能很好地被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

(四)研究该课题的意义

研究该课题,首先能使广大的语文教师牢固的建立起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思想,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其次,掌握进行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第三,促进教师对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借鉴,实现教学相长愿望,总结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与方法;第四,让语文走出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为学生创造宽松、温馨的母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语文,悟得人生。

(五)研究目的

1、建立整体教学思想,构建整体教学模式。

2、建立整体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探究自主合作的小组学习方式及批注式阅读学习方法。

4、探究各类课文、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

5、促进广大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题界说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就是对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训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夯实学生的母语基础,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步骤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实践。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探索训练组整体备课的方法、过程,形成整体备课规范。

2、研究训练组整体备课如何有效地应用于课时整体备课之中。

3、研究训练组整体预习及课文整体预习课,形成基本的操作规范。

4、研究、探索“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局面。

5、研究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促进学生母语运用的自动化。

6、研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探索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途径及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7、研究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总结出读写结合的方法策略。

8、研究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方法。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3——5年的语文整体教学。

(四)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研究原则:

实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研究方法:

跟踪调研法;论证研讨法;跟踪指导法;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法。

三、主要内容与实施

(一)研究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编排特点、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借鉴吸收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和诸多先进教学理论思想,经过五年多的反复实践,我们将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的过程概括为四个教学阶段,十种基本课型和两项辅助活动,每个训练组的教学都要经历这样一个有机联系的循环过程。

其运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运行图

 

 

1、四个阶段的任务。

小学语文训练组整体教学研究,首先是将每一组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做好教学准备--学习方法指导--综合实践体验--反馈总结升华”四个联系紧密、递进循环的教学过程。

(1)做好教学准备。

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

“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训练组教学的重要前提。

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练习序列,安排综合实践和两个活动计划等。

整体备课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个人自备,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训练组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训练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的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

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

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讨论式、提纲引导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组里的3-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它是训练组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指导、自读指导、读写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3)综合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体验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

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反馈总结升华。

反馈总结升华就是在综合练习的基础上,对全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包括达标测试、习作评改、矫正补偿三种基本课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总结。

2、十种课型的操作

(1)整体预习课。

其主要任务是以训练组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情感前提。

课堂结构一般为:

谈话激情导入--学习目标定向--独立阅读预习--小组交流研讨--教师概括总结。

一般为1课时。

(2)研读指导课。

此课型一般用于每组的精读课文教学。

教师运用导学式,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读、思、划、批、议”来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读书的方法,接受语言文字训练。

基本课堂结构为:

激情导入,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抓住中心——分析条理,学习表达——质疑研讨,课堂总结。

(3)自读指导课。

此课型一般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

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研读训练课上获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

基本课堂结构为:

研读阅读提示,明确读书方法、要求和目标——自读自悟自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交流畅谈收获,师生多方互动,反馈学习信息,整合拓展问题。

(4)读写指导课。

读写指导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大作文部件准备的一种课型。

基本课堂结构为:

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回顾写作特点)——训练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方法应用)——结合训练(提出任务,讨论方法,交流收获)——课堂总结(学习方法)。

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

(5)积累运用课。

积累运用课是以阅读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对本组所学的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点等)进行拓展性复习巩固训练的一种课型。

教学时间为2-3课时(包括1节写字课)。

基本课堂结构为:

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矫正点拨--课堂总结。

(6)综合复习课。

综合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读写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读写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学时间一般为1-2课时。

基本课堂结构为:

激情导入--综合复习(整体切入,课例剖析,发现规律)--对应练习(自学例话,记忆图表,拓展尝试)--课堂总结。

(7)习作指导课。

习作训练课是以指导学生将掌握的读写技能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一种课型。

一般为2课时。

基本课堂结构为:

明要求,拟题目--定中心,选材料--列提纲,打草稿--互交流,师点拨--自修改,誊清文。

(8)达标检测课。

达标测试课是用于检测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情况,做到段段清的专用课。

一般为1课时。

(9)习作评改课。

习作评改课是继习作指导之后,在对学生已完成的习作进行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析和修改指导的一种课型。

一般为1课时。

基本课堂结构为:

总结导入--举例评讲--矫正修改--交流赏析--课堂总结。

(10)矫正补偿课。

矫正补偿课是在习作评改和达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