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5946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6676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5946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5946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5946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5946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5946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59467.docx

《教育学5946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59467.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59467.docx

教育学59467

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管理体制、教育结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等。

3、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工作的能力。

它是资本的形态。

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4、教育资本储量

教育资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因为教育支出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支出与资本形成及国民收入有密切关系。

5、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6、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7、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指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8、教育的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民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9、教师

教师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可以称为教师;狭义上讲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10、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11、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习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

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13、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育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4、教学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15、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6、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而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总和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17、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8、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现、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19、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0、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1、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

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2、陶冶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简答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家交流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

答: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面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学校文化的特征

答: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穿透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

答:

1、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7、个体发展中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

答: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素质教育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

答: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答:

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由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方面。

②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零号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

③科学文化素质。

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④教育理论素质。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⑤教育能力素养。

教育工作能力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⑥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

总之,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素质的提过也应是整体性的提高。

 

10、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学生是活的能动体,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够自觉参与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当得到满足和尊重,同时师生之间还有心理和情感上的联系;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处于学习期间的学生,身上蕴涵着巨大的创造潜能,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需要: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于成年人,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的可能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成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主要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11、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答: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一)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9二)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成功条件(三)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一)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二)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三、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2、课程实施的结构(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什么)

答:

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作结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构,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13、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社会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4、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规律)

答: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学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的结合

15、教师如何备好课?

答: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校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课题计划、课时计划等。

16、教师如何上好课?

答:

1、明确目标,是指教师明确一堂课的目的要求。

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教学目标定得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师生的一切活动始终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2、重点突出,是指教师在一节课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

3、内容正确,是指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只有内容正确,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4、方法得当,是指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

5、表达清晰,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表达清晰,有感染力。

教师要讲普通话,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语言流畅、生动、明白易懂。

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气氛热烈,一堂毫克,既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的主体作用。

师生都处在积极的状态,双方配合协调,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17、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

答:

1、组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

2、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请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教授信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首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教师讲授新教材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4、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

巩固新教材的工作,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

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8、德育过程的规律

答: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9、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答:

1、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2、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锻炼法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

联系、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4、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

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20、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

班集体的形成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组建阶段、核心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班集体的培养需要的条件有: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2、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职业特点)

答:

1、传道士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23、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24、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学说要点

答: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