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9429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

《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docx

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

选修三第三讲

1.(2014·烟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

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

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60多年前中、美两国出兵朝鲜半岛这个“危险的大国竞技场”的原因。

(2)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3)历史总是让人惦记,60多年后的朝鲜半岛今天依然不太平静,尤其是朝核危机。

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更是加剧了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世界的紧张局势。

在当前新的世界形势和条件下,针对材料中“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这个问题,请论述一下你的看法。

解析:

(1)问美国出兵原因从社会意识形态差异、经济利益和美国推行的霸权政策方面回答;中国出兵需要从国家安全、社会形态等方面作答;第

(2)问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注意考虑朝鲜战争起因、过程、结果的特点和世界格局的关系;第(3)问应注意从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当今世界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对于朝鲜核试验,既要从时代主流分析,又要注意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答案:

(1)美国:

从意识形态领域看,它仇视社会主义;从经济利益方面看,它要维护本国在东亚的利益;从全球霸权政策看,控制朝鲜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

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新中国政权;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国朝鲜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2)从战争的起因看: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

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

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3)一方面,今天的时代主题已经发生变换。

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联合国等维和国际组织在国际冲突等问题上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美国等少数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狭隘民族主义、地区霸权主义、历史遗留问题等又严重威胁着朝鲜半岛的和平。

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道路艰难而曲折。

2.中东地区始终是国际时事的一大热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学者易卜拉欣曾说过:

“中东阿拉伯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但这一地区自1945年以来爆发的武装冲突,占全世界武装冲突的25%。

材料二 下面为四次中东战争领土演变图(深色部分为巴勒斯坦领土)。

材料三 下面为有关中东问题的一幅漫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45年以来中东地区武装冲突频发的原因。

(2)材料二中深色部分为何逐步减少?

请加以说明。

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中东有关方面为实现中东和平作出的努力。

解析:

(1)问,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即可回答。

(2)问,第一小问首先理解图片反映的是经过几次战争巴勒斯坦领土明显减少、大批阿拉伯人丧失家园的情况,然后据此回答;第二小问从埃及和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和解进程回答即可。

答案:

(1)原因:

丰富的多种文明,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的“多事之地”;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文化遗产纠纷;大国插手干预等。

(2)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大部、埃及和叙利亚部分领土,大批巴勒斯坦人丧失家园。

埃、以和解: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1978年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1989年以色列占领的埃及土地全部归还。

巴、以和解: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提出“以土地换和平”计划;2003年美国推出“中东和平路线图”,巴解组织和以色列表示接受。

3.(2014·吉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

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

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我们和你们一样,是正常的人,是想建造房屋,种植树木,谈情说爱以及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在1956年,这时冷战已经开始。

但这次战争中,美国明确表示不赞成英法以三国用武力解决问题,苏联支持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行动。

美苏两国在联合国讨论有关停火和英法以撤军问题时,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合作。

材料三 “我左手持枪,右手拿橄榄枝,巴勒斯坦人追求和平,但请不要逼我用枪。

——巴勒斯坦国第一任总统阿拉法特

(1)根据材料一回答,拉宾所说的“血和泪”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和流血冲突?

(2)根据材料二,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各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如何认识巴以冲突?

解析:

(1)注意材料提供的信息“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血和泪”是指巴以冲突带来的危害。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原因:

民族、宗教、领土、文化以及现实因素:

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和大国的干预。

(2)“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分别从对埃及、对中东、对英法、对美苏等角度回答。

(3)“认识”是开放性习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指的是纠纷与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害,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历史原因:

长期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

现实因素:

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国际力量的介入,大国霸权主义干涉。

(2)对埃及:

维护民族利益,扫清殖民残余;

对中东:

民族解放运动呈现高潮;

对英法:

国际地位削弱;

对美苏:

开始中东角逐,成为冷战新战场。

(3)和平的政治途径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全面、公正、合理调解;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

4.(2014·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

它可以作为文化上是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但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

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西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

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

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

……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民族,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

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

……(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

(1)比较材料一、二,归纳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亚洲局部战争频发的诸多因素,并谈谈你从这些战争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解析:

(1)问,要从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角度,归纳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第

(2)问,“因素”可以从历史、民族、宗教、领导人等多方面归纳,由此得到启示应“从该怎么做”入手,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地区霸权主义;大国(或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野心。

(2)因素: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领导人的野心(或地区霸权主义);大国的干预;迷信武力手段。

启示:

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手段,它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珍惜和平,睦邻友好,合作交流才是国家发展之道。

5.(2014·丽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魂断蓝桥》电影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芭蕾舞女演员玛亚在滑铁卢桥邂逅了高级军官罗伊。

由于战争的原因,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晚上,罗伊接到命令,部队当晚开拔。

一天玛亚无意中看到了罗伊的名字在阵亡名单中,玛亚悲伤欲绝,为维持生活,玛亚和她的好友都沦为街头应召女郎。

罗伊并没有死,他回来了,玛亚的遭遇使她无法面对与罗伊的婚姻及罗伊家族的显赫地位。

她来到滑铁卢桥,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部分歌曲:

人物

作品

约翰·列侬

《给和平一个机会》《想象》

鲍勃·迪伦

《随风而逝》《战争的主人》

《大雨将至》《敲开天堂的大门》

菲尔·奥克斯

《战争结束了》

约翰·丹佛

《我们制造武器干什么》

材料三 ……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于1952年12月12日在维也纳胜利召开了。

到会国家85个,代表1880名。

这里面正式代表1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

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

……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

(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

(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

——《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1)概括材料一、二共同的主题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解析:

(1)问材料一发生的故事背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创作的背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此要结合时代的主题进行归纳。

(2)问结合二战给人们带来的创伤进行回答,回答特点时,注意选取至少两个不同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注意紧扣和平主题,做到言之有理,答之有据。

答案:

(1)主题思想:

揭露战争的残酷;歌颂人性,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特点:

内容上:

以反战运动为中心;范围上:

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组织上:

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认识:

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6.(2014·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绝对意义上,20世纪发生的集体暴力比过去十个世纪发生的还要多。

在1900~1999年之间,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国内的新战争。

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故而蒂利称20世纪为“暴力的世纪”,霍布斯蒂姆则将1914~1991年人类的历史称之为“极端的年代”。

——摘编自闾小波《从对抗到和解》

材料二 二战结束60年了。

虽然这60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依然在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但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二战的战争规模和破坏能力达到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规模,二战期间人类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例如核武器的产生和发展,已然揭示了战争前所未有的文明悖论:

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

——中国日报网《二战启示:

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被称为“暴力的世纪”、“极端的年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解析:

第一问战争带来了灾难;政治格局变动加剧了世界的动荡;政府支持的集体暴力超过以往。

第二问从时代发展潮流、和平运动、各国联系加强和制约;军事技术变革的制约等加以概括。

答案:

(1)20世纪前半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0世纪后半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升级;20世纪战争频发,集体暴力远超过去。

(2)有一定的道理: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惨痛教训;战后和平运动高涨;军事技术变革的制约;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相互制约。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但世界并不太平,大国战争风险依然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